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高考形势下,要求我国中学教育要加快供给侧改革的步伐,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并不断对现有结构进行系统化的调整,从而更好的应对新高考形势带来的多样化挑战,推动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介绍了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阐述了中学供给侧改革的积极意义,并为新高考形势下的中学供给侧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向,希望能给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高考形势 供给侧改革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15-01
前言
虽然目前中学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施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其学生供给质量与当下新高考形势下对学生的相关要求还存在着差距。如何在此背景下准确定位、发现问题、合理进行供给侧改革是当下中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新高考形势下的供给侧改革进行了探讨。
1.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含义
教育领域所说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要针对供给端的具体情况,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习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其质量,并不断做出创新,从而满足当下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第二,要对现有的教育结构做出调整,建立多元化的供给结构,确保学生接收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以及服务模式,有效改变以往传统单一且固化的教育供给体系[1]。
2.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分析
2.1有助于中学育人效益的提升
在新高考形势下,对中学育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抓好对学生的促优转优工作是当下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而教育供给侧改革则是保证上述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大对供给侧改革的力度,一方面可以使学校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当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对提升学校的办学效益、育人效益也有着积极影响,有助于中学逐渐趋于内涵式发展。
2.2是实现教育体系结构优化的关键措施
新高考形势背景下,供给侧改革从学校自身出发,改变了以往以教学方式和教学成绩促发展的模式,是实现以学科结构和师资结构为主的教育体系结构优化的关键性措施。具体来讲,学校供给侧改革是以所处地区当下的教育发展以及高考形势为前提,对未来自身发展方向和教学学科设置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从而做出的学科结构和师资结构调整,以此提升学校自身适应力。
3.新高考形势下的供给侧改革方向探讨
3.1优化现有的供给内容
新高考形势下的供给内容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即教学设计的改革、教学管理的改革以及教学考评方面的改革[2]。从中学教学设计方面来讲,教师要对所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按照高考相关要求找出重点内容所在,使后续教学活动等始终围绕重点来展开。从教学管理方面来讲,由于中学生心智等各方面趋于成熟,且自我意识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管理方式的合理性,既不影响课程进度的顺利进行,也不限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身个性的发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更好的投入学习当中。从教学考评方面来讲,教师要注重考评项目的全面化,改变以往只注重书面成绩的现象,而是将日常练习、课堂表现等均纳入到考评标准当中,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3.2升级供给方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新高考形势的影响,各学校不断对自身知识供给方式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供给方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出适合当下中学生心理需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成熟型供给方式。例如引入问题教学、营造情境教学等。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讲述内容,将上述多样化的供给方式进行整合并综合的运用,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教育方式逐渐向现代化迈进。
3.3注重学校供给的创新
供给侧改革中,创新是其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保障其顺利进行的必要途径。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生产生活领域,创新已成为各单位、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源动力。尤其是在新高考形势下,创新对于中学校园来讲更为必要[3]。基于此,中学校园要深刻认识到当下自身所肩负的人才培养任务,以时代发展需要为前提,积极对教育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鼓励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创新、敢于质疑,从而使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还要针对创新活动等制定相应的机制,例如针对创新能力较强的师生给与一定的激励等,以此推动中学校园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形势下进行教育供给侧改革是非常必要的,無论是对学生培养过程中还是对中学校园的长久稳定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我国校园要紧随供给侧改革这一发展趋势,积极对教育活动和环节进行变革,优化现有的供给内容与供给方式,同时注重供给的创新,从而提升中学生的培养质量,为其日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菁菁.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05):8-11.
[2]王骏飞,宋作忠,谭平.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实践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7(34):220-222.
[3]武毅英,童顺平.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动因、链条与思路[J].江苏高教,2017(04):1-6.
【关键词】新高考形势 供给侧改革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46-0015-01
前言
虽然目前中学无论是在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施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其学生供给质量与当下新高考形势下对学生的相关要求还存在着差距。如何在此背景下准确定位、发现问题、合理进行供给侧改革是当下中学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新高考形势下的供给侧改革进行了探讨。
1.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含义
教育领域所说的供给侧改革,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要针对供给端的具体情况,立足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习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升其质量,并不断做出创新,从而满足当下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第二,要对现有的教育结构做出调整,建立多元化的供给结构,确保学生接收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以及服务模式,有效改变以往传统单一且固化的教育供给体系[1]。
2.供给侧改革的意义分析
2.1有助于中学育人效益的提升
在新高考形势下,对中学育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抓好对学生的促优转优工作是当下教育过程中的重点内容,而教育供给侧改革则是保证上述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大对供给侧改革的力度,一方面可以使学校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当下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对提升学校的办学效益、育人效益也有着积极影响,有助于中学逐渐趋于内涵式发展。
2.2是实现教育体系结构优化的关键措施
新高考形势背景下,供给侧改革从学校自身出发,改变了以往以教学方式和教学成绩促发展的模式,是实现以学科结构和师资结构为主的教育体系结构优化的关键性措施。具体来讲,学校供给侧改革是以所处地区当下的教育发展以及高考形势为前提,对未来自身发展方向和教学学科设置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从而做出的学科结构和师资结构调整,以此提升学校自身适应力。
3.新高考形势下的供给侧改革方向探讨
3.1优化现有的供给内容
新高考形势下的供给内容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即教学设计的改革、教学管理的改革以及教学考评方面的改革[2]。从中学教学设计方面来讲,教师要对所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按照高考相关要求找出重点内容所在,使后续教学活动等始终围绕重点来展开。从教学管理方面来讲,由于中学生心智等各方面趋于成熟,且自我意识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管理方式的合理性,既不影响课程进度的顺利进行,也不限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自身个性的发挥,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和学习任务,更好的投入学习当中。从教学考评方面来讲,教师要注重考评项目的全面化,改变以往只注重书面成绩的现象,而是将日常练习、课堂表现等均纳入到考评标准当中,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3.2升级供给方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新高考形势的影响,各学校不断对自身知识供给方式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仍然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需求。这就要求教育过程中要注重供给方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索出适合当下中学生心理需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成熟型供给方式。例如引入问题教学、营造情境教学等。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教材讲述内容,将上述多样化的供给方式进行整合并综合的运用,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教育方式逐渐向现代化迈进。
3.3注重学校供给的创新
供给侧改革中,创新是其核心内容,同时也是保障其顺利进行的必要途径。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生产生活领域,创新已成为各单位、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源动力。尤其是在新高考形势下,创新对于中学校园来讲更为必要[3]。基于此,中学校园要深刻认识到当下自身所肩负的人才培养任务,以时代发展需要为前提,积极对教育活动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创新,鼓励教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勇于创新、敢于质疑,从而使学生的拓展思维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锻炼,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学校还要针对创新活动等制定相应的机制,例如针对创新能力较强的师生给与一定的激励等,以此推动中学校园供给侧改革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高考形势下进行教育供给侧改革是非常必要的,無论是对学生培养过程中还是对中学校园的长久稳定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因此,我国校园要紧随供给侧改革这一发展趋势,积极对教育活动和环节进行变革,优化现有的供给内容与供给方式,同时注重供给的创新,从而提升中学生的培养质量,为其日后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菁菁.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育公平问题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05):8-11.
[2]王骏飞,宋作忠,谭平.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实践体系的构建[J].价值工程,2017(34):220-222.
[3]武毅英,童顺平.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动因、链条与思路[J].江苏高教,2017(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