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读没有方法,没有目标,读后不辨,读后不思,导致学生读的不科学、不严谨、甚至断章取义,为接下来的写、说造成很大阻碍。那该如何去培养孩子们“读”的能力呢?本文立足小学数学,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究,给出了几点个人的建议,分别是充分利用课本阅读价值,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特殊性;课本;阅读价值;数学文化
一切知识、信息的获取和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阅读。
通过阅读我们能够获取知识,阅读是提升自我,以及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渠道。很多人认为阅读是语文学科的事,与数学无关,这是大错特错的。数学知识、数学题也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的,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作为支撑,就会导致理解上的偏差,以及获取信息的速率的低效。以下,筆者将仔细地分析目前的状况,并试着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研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希望能起到一些小小的帮助。
一、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1.阅读文本的抽象性
具体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在数学文本中表现为形式化的符号,并以多样化的载体予以呈现,这就使得数学文本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这种抽象性不仅体现在定理、公式、法则上,也体现在概念上。比如,拿直线和射线来说,他们的概念中都含有“无限长”,这就较为抽象,学生凭借自己的认知,有时候很难理解,仅凭想象难以将这个概念具体化。
2.阅读内容的逻辑性
多样化的问题以及问题与问题自然联结和转换就形成了数学阅读的内容。但是这种联结和转换就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动态的活动系统,这就使得阅读内容具有逻辑性。如“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中的“封闭”限制了概念的外延,“商不变的性质”中“0除外”,相遇问题中的“相向”、“相背”,这些关键词表达了阅读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1.充分利用课本阅读价值,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首先部分教师改变“脱书教学”的方式,要充分意识到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阅读价值,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数学阅读内容,带领学生认真阅读,认真感悟,透彻理解其意义,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其次,在教师领导学生进行教材内容阅读之外,学生也应该尽可能的开展自主阅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数学阅读能力。笔者在课前预习中就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读课本内容至少两遍,对于不是很理解的内容,还要勾划出来,反复阅读。这样一来,通过教师引领下的阅读和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的自己进行阅读,就使数学教材的阅读价值得到了最大化的彰显和利用。
比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过深刻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启发学生有序观察思考,把主题图分两次展示。第一次仅展示爸爸妈妈的对话,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唤醒了学生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算理经验,为学习分数加减法做了铺垫。第二次出示女儿的话,让学生体验抽象出分数的过程,巩固了分数意义的认识,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入了新知的探索学习。第三次是利用主题图释疑,在变与不变中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本质,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2.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兴趣
给予学生有的阅读材料是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数学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还要尽可能的向课外拓展。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的科普读物,数学方面的科学著作等,都是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存在。
其一,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有什么比童话故事更吸引人呢?在他们还没有正式接受学校教育时,就已经接触了很多的童话故事。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故事,创设情景,再进行启发性提问导入新课。
其二,学科辅助。“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疑点,进而适时进行巧妙的点拨,使学生打开思维的通道,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蓝猫要去拜访它的好朋友淘气,可是它不知道怎么走,你能用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蓝猫听吗?”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城市地图和蓝猫所处的位置,并提出阅读要求:a.找一找地图中表示方向的标志;b.说一说一些建筑物所处的位置,最后找出淘气家的具体位置。c.学生自由阅读后发表意见。其三,感受数学文化“传播数学文化,培养人文精神”是数学教育教学的行为和理念。在学习了“圆的周长”之前,教师布置阅读要求:第一,找一找古今中外哪些人研究过圆周率。第二,读一读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故事。教师顺势引导学生阅读有关介绍我国数学家的书籍,让学生查阅数学史,在数学阅读中感受数学文化。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数学阅读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一项,阅读并不仅仅是语文科学的是,其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同样重要。希望教师能够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手段,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雷云.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3)
[2]庞美娟,罗莉.教学行为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J].江苏教育.2011(01)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特殊性;课本;阅读价值;数学文化
一切知识、信息的获取和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阅读。
通过阅读我们能够获取知识,阅读是提升自我,以及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渠道。很多人认为阅读是语文学科的事,与数学无关,这是大错特错的。数学知识、数学题也是以文字的方式呈现的,没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作为支撑,就会导致理解上的偏差,以及获取信息的速率的低效。以下,筆者将仔细地分析目前的状况,并试着结合自己的经验与研究,给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希望能起到一些小小的帮助。
一、数学阅读的特殊性
1.阅读文本的抽象性
具体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在数学文本中表现为形式化的符号,并以多样化的载体予以呈现,这就使得数学文本具有抽象性的特点。这种抽象性不仅体现在定理、公式、法则上,也体现在概念上。比如,拿直线和射线来说,他们的概念中都含有“无限长”,这就较为抽象,学生凭借自己的认知,有时候很难理解,仅凭想象难以将这个概念具体化。
2.阅读内容的逻辑性
多样化的问题以及问题与问题自然联结和转换就形成了数学阅读的内容。但是这种联结和转换就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动态的活动系统,这就使得阅读内容具有逻辑性。如“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封闭图形。”中的“封闭”限制了概念的外延,“商不变的性质”中“0除外”,相遇问题中的“相向”、“相背”,这些关键词表达了阅读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
1.充分利用课本阅读价值,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
首先部分教师改变“脱书教学”的方式,要充分意识到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阅读价值,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数学阅读内容,带领学生认真阅读,认真感悟,透彻理解其意义,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
其次,在教师领导学生进行教材内容阅读之外,学生也应该尽可能的开展自主阅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数学阅读能力。笔者在课前预习中就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读课本内容至少两遍,对于不是很理解的内容,还要勾划出来,反复阅读。这样一来,通过教师引领下的阅读和学生在课前预习中的自己进行阅读,就使数学教材的阅读价值得到了最大化的彰显和利用。
比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通过深刻挖掘主题图的内涵,启发学生有序观察思考,把主题图分两次展示。第一次仅展示爸爸妈妈的对话,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唤醒了学生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算理经验,为学习分数加减法做了铺垫。第二次出示女儿的话,让学生体验抽象出分数的过程,巩固了分数意义的认识,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入了新知的探索学习。第三次是利用主题图释疑,在变与不变中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的本质,实现阅读能力的提高。
2.营造阅读氛围,激发兴趣
给予学生有的阅读材料是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数学阅读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还要尽可能的向课外拓展。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的科普读物,数学方面的科学著作等,都是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存在。
其一,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有什么比童话故事更吸引人呢?在他们还没有正式接受学校教育时,就已经接触了很多的童话故事。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故事,创设情景,再进行启发性提问导入新课。
其二,学科辅助。“位置”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疑点,进而适时进行巧妙的点拨,使学生打开思维的通道,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生机:“蓝猫要去拜访它的好朋友淘气,可是它不知道怎么走,你能用上今天所学的知识讲给蓝猫听吗?”教师运用多媒体呈现城市地图和蓝猫所处的位置,并提出阅读要求:a.找一找地图中表示方向的标志;b.说一说一些建筑物所处的位置,最后找出淘气家的具体位置。c.学生自由阅读后发表意见。其三,感受数学文化“传播数学文化,培养人文精神”是数学教育教学的行为和理念。在学习了“圆的周长”之前,教师布置阅读要求:第一,找一找古今中外哪些人研究过圆周率。第二,读一读祖冲之研究圆周率的故事。教师顺势引导学生阅读有关介绍我国数学家的书籍,让学生查阅数学史,在数学阅读中感受数学文化。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其中数学阅读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一项,阅读并不仅仅是语文科学的是,其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同样重要。希望教师能够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探索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手段,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雷云.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效性[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3)
[2]庞美娟,罗莉.教学行为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影响[J].江苏教育.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