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当前在生物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在正常的教学环节中开展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生物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
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及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成了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教师更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更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培养。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生物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显著差异在于多了学生的参与,少了老师的说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创新的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可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还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都能潜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等的培养上。现代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加大学生全员参与实验的力度,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由于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都受到重视,学生自然就有了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就有了创新的可能,也就具备了创新的前提条件,从而促进其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
二、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
创新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中,重视思维过程的成功之处,就是让所有学生搞清楚结果的来龙去脉。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中,还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思路往往比结论更重要,因为只有学会思考,学生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教师还应注意学生智力活动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思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对于那些简捷巧妙、概括力强、有独到见解的方法,应予以肯定和表扬,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目的。
三、在备课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为了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即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教师要在挖掘新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以营造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生物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四 、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个人只有在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健康和谐的情景和氛围下,创新的源泉才能得到开发和利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要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到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
五、充分利用实验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中学生物有很多能体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验,教师应深刻领会教学大纲精神,挖掘实验教学的内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铺平道路,提供条件。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生物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生物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教师可以把某些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教育培养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生命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六、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
生物教师的垂范作用是引导学生创新的航标灯,而榜样的力量是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助动剂,有了创新人格就会有创新思维,而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创造力。因此,我们最终应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个性品质,都是创新需要的,这些个性品质称之为“创新个性”。创新个性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力的人接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创新的激情和创新思维的火把点燃起来。
[关键词]生物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思维
在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及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成了当今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生物教师更应该认真领会生物新课程标准精神,在生物教学中更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素质的培养。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生物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显著差异在于多了学生的参与,少了老师的说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创新的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可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论是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还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都能潜意识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等的培养上。现代教学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加大学生全员参与实验的力度,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由于每个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都受到重视,学生自然就有了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就有了创新的可能,也就具备了创新的前提条件,从而促进其创新能力进一步发展。
二、要重视学生的创新思维过程
创新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中,重视思维过程的成功之处,就是让所有学生搞清楚结果的来龙去脉。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在问题的设计中,还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思路往往比结论更重要,因为只有学会思考,学生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教师还应注意学生智力活动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思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对于那些简捷巧妙、概括力强、有独到见解的方法,应予以肯定和表扬,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目的。
三、在备课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创新教育的思想
为了在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在备课中就要在教学设计中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即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教师要在挖掘新课程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以营造创新教学的良好氛围,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生物学家的创新经历和体验,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发展成为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与探索。
四 、营造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一个人只有在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和健康和谐的情景和氛围下,创新的源泉才能得到开发和利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当学生的思维活动和结论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时,教师不要强行把学生的思维纳入到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用自己或教材上的结论束缚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
五、充分利用实验课,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充分利用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意识。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以其直观、形象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中学生物有很多能体现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实验,教师应深刻领会教学大纲精神,挖掘实验教学的内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铺平道路,提供条件。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生物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生物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另外,教师可以把某些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究性实验,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教育培养目标。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生命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把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六、注意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
生物教师的垂范作用是引导学生创新的航标灯,而榜样的力量是促进学生创新人格的助动剂,有了创新人格就会有创新思维,而在创新思维的过程中就会产生新的创造力。因此,我们最终应把创新能力的培养落实到学生创新人格的塑造上。凡是有利于创新活动的个性品质,都是创新需要的,这些个性品质称之为“创新个性”。创新个性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和持久性,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和决定性的影响。为了塑造学生的创新人格,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做到如下几点: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鼓励幻想,鼓励和有创造力的人接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学生创新的激情和创新思维的火把点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