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弋阳家校合作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像满城春色,成为弋阳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架起了教育“弋家人”心灵的虹桥。
本着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进而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的目标,弋阳家校合作在上级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已初步形成了家长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帮助教育的良好生态氛围。
一、建构家校体系
在家校合作实施过程中,弋阳县教体局通过科学定位家校关系、建立健全家校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培训,为家校合作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明确各自职责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在家校合作中,应主动参与其中,把自己当成活动和工作的主体,而不仅仅是个“看客”“督查”。
同时,学校作为专门、专业的教育机构在教育理论、方法和教育资源上都有着独到的优势。因此,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应积极发挥其“召集者”的作用,而不应只是扮演“领导者”“主宰者”的角色,否则会让家长产生抵触情绪,会使家校关系陷入“陌路”状态,不利于家校合作的开展。
所以,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家长只有找准了各自的定位,才能各尽其能、各负其责,求同存异,齐力共建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
2.开展系列培训活动
家校合作初期,为提高学校、家长的家校素养,弋阳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
为给家校合作造声势,弋阳县先后举办了幼儿、小学和初中三个专场“家校合作教育研讨会”,每场培训都在1000人以上,其中初中专场达到2200余人。一时间,家校合作理念深入人心,家校合作氛围热烈浓厚。
弋阳县先后组织中小学校长、家校合作协会全体理事、省级区域家校合作课题组成员和家校合作协会联合体负责人赴外地参加多场专题培训和封闭式研讨。不仅如此,他们还多次把专家甚至“培训会”请进县来,组织学校和家长聆听、交流、学习。同时,各校也结合自身需要,广泛开展对家长的分层培训活动。
3.成立家校合作组织
组织是活动的载体,制度是活动的保障。为确保家校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弋阳县自上而下成立了各级各类家校合作组织,并制定相应制度。
为整体推进家校工作,在县政府、教体局的行政推动下,成立了“家校合作协会”民间组织,并制定了《弋阳县家校合作管理章程》。同时,弋阳县根据学校所在区域,设立九个“家校合作联合体”,每个联合体由五所学校构成,其中一所学校牵头,以便能结合各校实际,有序、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活动。不仅如此,各校也纷纷建立和健全了诸如班级、年级、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联合行动委员会和专业工作组等一系列家校合作组织。
二、家校合作的典型经验
弋阳县的家校合作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效果,涌现出不少典型经验与案例:
1.家长会
家长会是开展家校合作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家长会,可以增进家校感情,加深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由于农村学校家长大多在外务工,平时参会的多是一些老人,达不到家长会的目的,为此,一些学校转变思路,别出心裁,走出了一条条有当地特色的“家长会”之路。
圭峰中学把家长会开到家长务工集聚地。针对留守学生家长多集中在浙江一带打工的情况,圭峰中学连续三年把家长会开到家长打工集聚地浙江义乌和浦江,把孩子们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和孩子们想对父母说的话拍成TV,放给远在外地的父母看;同时,又把父母在外务工的环境和想同孩子说的话拍回来给孩子们看。
召开“年关家长会”。鉴于家长多在外务工,平时难以亲自参加家长会的实际,曹溪中学、连胜学校、樟树墩学校利用每年的腊月廿四、廿五大多家长回家的时间,分年级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办学情况,汇报孩子在校表现,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收效甚好。
中畈中学把家长会开进村。为了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阶段性的表现,一些家长会可能与农时发生冲突,针对这一状况,中畈中学因“实”制宜,农闲时请家长来学校指导,农忙则把家长会开进村,利用农忙间隙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情况,受到家长欢迎。
通过这些形式各样、内容丰富的“特色”家长会,拉近了家校距离,增强了沟通与理解。
2.家长志愿者
弋阳县通过对家长的各种培训,建立家长志愿者档案库,成立家长志愿者群,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协调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家长志愿者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常态化家长志愿者服务。放学时校门口有家长志愿者组成的“义务护路员”,课余时有家长志愿者组成的“安全巡查员”,学校食堂有家长志愿者组成的“卫生监督员”,考场、运动会、文艺汇演也到处闪现着家长志愿者的身影……
做好各类大型活动服务工作。近年来,在弋阳县举办的龟峰国际登山节、全省家校培训会、“叠山书院论坛”、春节送春联、体育运动会、群众文化体育周等大型活动中,家长自愿者们以满腔的热情、专业的服务,在火车接站、乘车指引、宾馆报到、会议服务等方面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赞赏,成为活动中亮丽的景致。
3.家长进课堂
在家校携手举行各种亲子活动的同时,一些学校还鼓励家长根据自己的特长走进课堂,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为孩子的成长打开了又一扇窗,成为家校合作中又一道别样风景。
弋阳县第二小学家委会主任陆萍,根据家长的专业特长,组建了“家长讲师团”,并带头开设了“家长大课堂”,让卫生、旅游、文化、公安、法院等各个系统的家长走进班级,为孩子们进行卫生常识、食品安全、法律知识、交通法规、历史文化、地理名胜等方面教育,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4.传统家访
随着通信手段的进步,教师与家长面对面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效果,使得家校之间越来越陌生。
为此,弋阳县不少学校回归传统,深入家庭,将爱心零距离传递给家长。
朱坑中心小学、葛溪中、小学在全镇教师中开展了“课外访千家”“百名教师包百村”和“千名家长看学校”活动,通过向家长宣传教育系统新政策、新变化,宣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特点和举措,汇报学生在校情况,以及对家长进行有效的家教培训,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在当地引起较大的反响,不少家长都拍手称道,认为久违的好传统又回来了。
曹溪中学每年“三次特殊家访”也受到家长点赞。一次是腊月廿六、廿七,全体班子成员和所有的班主任,逐村逐户进行家访,向在外打工回家过年的家长汇报他们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商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再是每年正月初八、初九邀请家长带孩子对学校进行“回访”,对学校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三次是每学期期中考试以后,教师们披星戴月进行家访,向家长汇报学生考试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要求家长同学校一道,共同促进孩子进步。
5.社会帮扶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教育的薄弱需要社会的关心。
在家校合作的影响下,一些社会人士致富不忘“桑梓情”,通过成立各种民间教育促进会及其他渠道,用实际行动反哺教育,在温暖了教育的同时,也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在当地传为佳话。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全县“民间教育促进会”和民间人士捐款已达1092万余元,主要用于学校建设、教师业绩奖励、优秀学生奖励、贫困生就学。
开展家校合作两年多来,弋阳的教育生态有了很大的改观—问候多了、埋怨少了,笑脸多了、指责少了,收获多了、委屈少了。同时,家校合作还改变了家长观念,改善了家校关系,形成了“我做不了的,有你;你办不到的,有我”的良好氛围。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的目标在弋阳正逐渐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孙国宾
[email protected]
本着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进而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机制的目标,弋阳家校合作在上级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已初步形成了家长理解教育、支持教育、帮助教育的良好生态氛围。
一、建构家校体系
在家校合作实施过程中,弋阳县教体局通过科学定位家校关系、建立健全家校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培训,为家校合作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明确各自职责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任教师,在家校合作中,应主动参与其中,把自己当成活动和工作的主体,而不仅仅是个“看客”“督查”。
同时,学校作为专门、专业的教育机构在教育理论、方法和教育资源上都有着独到的优势。因此,学校在家校合作中应积极发挥其“召集者”的作用,而不应只是扮演“领导者”“主宰者”的角色,否则会让家长产生抵触情绪,会使家校关系陷入“陌路”状态,不利于家校合作的开展。
所以,在家校合作中,学校、家长只有找准了各自的定位,才能各尽其能、各负其责,求同存异,齐力共建孩子健康成长的沃土。
2.开展系列培训活动
家校合作初期,为提高学校、家长的家校素养,弋阳县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开展了一系列培训活动。
为给家校合作造声势,弋阳县先后举办了幼儿、小学和初中三个专场“家校合作教育研讨会”,每场培训都在1000人以上,其中初中专场达到2200余人。一时间,家校合作理念深入人心,家校合作氛围热烈浓厚。
弋阳县先后组织中小学校长、家校合作协会全体理事、省级区域家校合作课题组成员和家校合作协会联合体负责人赴外地参加多场专题培训和封闭式研讨。不仅如此,他们还多次把专家甚至“培训会”请进县来,组织学校和家长聆听、交流、学习。同时,各校也结合自身需要,广泛开展对家长的分层培训活动。
3.成立家校合作组织
组织是活动的载体,制度是活动的保障。为确保家校合作活动的顺利开展,弋阳县自上而下成立了各级各类家校合作组织,并制定相应制度。
为整体推进家校工作,在县政府、教体局的行政推动下,成立了“家校合作协会”民间组织,并制定了《弋阳县家校合作管理章程》。同时,弋阳县根据学校所在区域,设立九个“家校合作联合体”,每个联合体由五所学校构成,其中一所学校牵头,以便能结合各校实际,有序、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活动。不仅如此,各校也纷纷建立和健全了诸如班级、年级、学校家长委员会,家校联合行动委员会和专业工作组等一系列家校合作组织。
二、家校合作的典型经验
弋阳县的家校合作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与效果,涌现出不少典型经验与案例:
1.家长会
家长会是开展家校合作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家长会,可以增进家校感情,加深家长对孩子的了解,从而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但由于农村学校家长大多在外务工,平时参会的多是一些老人,达不到家长会的目的,为此,一些学校转变思路,别出心裁,走出了一条条有当地特色的“家长会”之路。
圭峰中学把家长会开到家长务工集聚地。针对留守学生家长多集中在浙江一带打工的情况,圭峰中学连续三年把家长会开到家长打工集聚地浙江义乌和浦江,把孩子们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和孩子们想对父母说的话拍成TV,放给远在外地的父母看;同时,又把父母在外务工的环境和想同孩子说的话拍回来给孩子们看。
召开“年关家长会”。鉴于家长多在外务工,平时难以亲自参加家长会的实际,曹溪中学、连胜学校、樟树墩学校利用每年的腊月廿四、廿五大多家长回家的时间,分年级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办学情况,汇报孩子在校表现,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收效甚好。
中畈中学把家长会开进村。为了及时向家长汇报孩子阶段性的表现,一些家长会可能与农时发生冲突,针对这一状况,中畈中学因“实”制宜,农闲时请家长来学校指导,农忙则把家长会开进村,利用农忙间隙向家长汇报孩子在校情况,受到家长欢迎。
通过这些形式各样、内容丰富的“特色”家长会,拉近了家校距离,增强了沟通与理解。
2.家长志愿者
弋阳县通过对家长的各种培训,建立家长志愿者档案库,成立家长志愿者群,因地制宜地设计和协调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家长志愿者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常态化家长志愿者服务。放学时校门口有家长志愿者组成的“义务护路员”,课余时有家长志愿者组成的“安全巡查员”,学校食堂有家长志愿者组成的“卫生监督员”,考场、运动会、文艺汇演也到处闪现着家长志愿者的身影……
做好各类大型活动服务工作。近年来,在弋阳县举办的龟峰国际登山节、全省家校培训会、“叠山书院论坛”、春节送春联、体育运动会、群众文化体育周等大型活动中,家长自愿者们以满腔的热情、专业的服务,在火车接站、乘车指引、宾馆报到、会议服务等方面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赞赏,成为活动中亮丽的景致。
3.家长进课堂
在家校携手举行各种亲子活动的同时,一些学校还鼓励家长根据自己的特长走进课堂,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为孩子的成长打开了又一扇窗,成为家校合作中又一道别样风景。
弋阳县第二小学家委会主任陆萍,根据家长的专业特长,组建了“家长讲师团”,并带头开设了“家长大课堂”,让卫生、旅游、文化、公安、法院等各个系统的家长走进班级,为孩子们进行卫生常识、食品安全、法律知识、交通法规、历史文化、地理名胜等方面教育,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4.传统家访
随着通信手段的进步,教师与家长面对面沟通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效果,使得家校之间越来越陌生。
为此,弋阳县不少学校回归传统,深入家庭,将爱心零距离传递给家长。
朱坑中心小学、葛溪中、小学在全镇教师中开展了“课外访千家”“百名教师包百村”和“千名家长看学校”活动,通过向家长宣传教育系统新政策、新变化,宣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特点和举措,汇报学生在校情况,以及对家长进行有效的家教培训,拉近了与家长的距离,在当地引起较大的反响,不少家长都拍手称道,认为久违的好传统又回来了。
曹溪中学每年“三次特殊家访”也受到家长点赞。一次是腊月廿六、廿七,全体班子成员和所有的班主任,逐村逐户进行家访,向在外打工回家过年的家长汇报他们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共同商讨孩子的教育问题;再是每年正月初八、初九邀请家长带孩子对学校进行“回访”,对学校的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第三次是每学期期中考试以后,教师们披星戴月进行家访,向家长汇报学生考试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并要求家长同学校一道,共同促进孩子进步。
5.社会帮扶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教育的薄弱需要社会的关心。
在家校合作的影响下,一些社会人士致富不忘“桑梓情”,通过成立各种民间教育促进会及其他渠道,用实际行动反哺教育,在温暖了教育的同时,也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在当地传为佳话。
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来,全县“民间教育促进会”和民间人士捐款已达1092万余元,主要用于学校建设、教师业绩奖励、优秀学生奖励、贫困生就学。
开展家校合作两年多来,弋阳的教育生态有了很大的改观—问候多了、埋怨少了,笑脸多了、指责少了,收获多了、委屈少了。同时,家校合作还改变了家长观念,改善了家校关系,形成了“我做不了的,有你;你办不到的,有我”的良好氛围。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的目标在弋阳正逐渐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孙国宾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