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國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把人类文化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在后喻文化时期,课堂教学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而教师作为学校教育文化的拥有者和传授者,首当其冲受到了多种文化类型的冲击,面临着严峻的处境。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得当代的学生不断拥有着强大的“反哺”能力,社会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诸多诉求,教师角色急需转变,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关键词】 后喻文化 教师 文化反哺 教师发展
人类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不断与自然界作斗争,征服自然,改变环境,适应环境。循环往复,给自然打上人类的烙印,从物质到精神,把自在自然变为人化自然。然而,人类本身,也在不断地形成改变来适应社会的变迁,久而久之,产生了社会约定俗成,并将之定性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变成文本,成为人类的文化遗产。每一社会都有和自己的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也在传递这一定的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中提出过著名的“三喻文化”,她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以及“后喻文化”三个时代。通俗点说,前喻文化是年长者向年幼者传授,年轻者像年长者学习;后喻文化是由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的长辈的过程;并喻文化处在两种文化的过渡期间,是指同代人相互学习。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前喻文化时代,文化自上而下传承,年轻人必须向老年人学习才能得到知识,学会生存,更是因为古代交通的不便,信息传递阻滞,所以整个社会的发展较为缓慢,人们难以突破父辈、祖辈生活的桎梏。并喻文化大抵是在工业社会流行,随着社会经济、现代技术发展,前辈的知识储备已经无法满足后辈的生存发展,很多人开始将目光转向有能力的同辈人,通过同代间的相互学习提升自我。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我们越来越明白自己正处于“后喻时代”。后喻文化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使得在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的学习者也能向教授者传递新知识、新思想,使得教育者不再忽视学生。
一、教师权威的转变
《辞海》中,教师权威的定义是教师正式控制或约束学生的“社会权力”与“既成权利”。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育者须改变受教者的思想言行与气质,如果没有权威,便无法达到上述目的。黄行福认为“教师权威是由国家社会赋予教师的,同时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定威望和有支配作用的力量。”
凭借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几千年来,教师就是课堂的权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习到的知识与自身经验融合传递给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一位成熟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影响力的。然而,后喻文化背景下,社会对教师的评价逐渐降低,学生、家长对教师权威的漠视愈演愈烈,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教师的不良行为屡屡被曝光后,很多人将之扩大到整个教师群体中,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教师的容忍度却越来越低。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冲击教师的权威。再者由于学校教育是班级教育,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补习机构盛行,学生、家长对外界机构过于追崇,学校教师的地位受到巨大冲击。
由此可见,后喻文化中,教师的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威胁。国家、社会、学校都应该保障教师的权威,使教师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新课改环境下的角色重建
随着后喻文化的到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学生随时随地能够获取详尽的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教师更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认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的垄断者。这不仅是社会事实,也是课改要求。
前喻文化时代,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教师从自己的教师那里得到知识,将其传给自己的学生,吸收领悟依靠学生的天赋。现代社会发展瞬息万变,一个教师教授一批又一批学生,每个学生接触新知识的机会已不可同日而语,对教师的要求自然不断上升。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比教师更容易掌握新技术,但是教师教授者的身份注定教师需要不断去掌握新的内容和新的技术,才能有底气地教育学生,才能帮助学生深入挖掘知识。
三、注重人格魅力的吸引
前喻文化时期,教师的感召力几乎为零,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微乎其微,维系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的是多年传承下来尊师重道的传统,一旦尊师的传统慢慢被人们遗忘,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控能力就会直线下降。后喻文化时期,学生对教师的敬畏之情不断减少,教师的权威面临极大挑战,此时,能够打动学生的不再是教师压迫性的地位与空洞的说教,而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育应该是充满智慧的,一个没有号召力的老师是无法在后喻文化期间取得成绩的,所以教师应当注重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借助人格魅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好好学习,有所提升。
四、总结
一方面,学校是教师和学生成长的沃土,学校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交往,进而影响着教师的教学。随着后喻文化的到来,学校教育发生了变化,学校教育的功能正在缩小,孩子在学校中获得的知识逐渐减少,学校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学校更应积极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并为教师提供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后喻文化时期,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并获取丰富信息,作为一名教师,但同时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们得承认我们无法了解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并在每一个领域都能超越自己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学习到的知识极有可能远远超过教师在课本上的所学。所以,教师首先要放平自己的心态,承认自己的不足,跟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使双方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才是应对后喻文化最好的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何清. 前喻文化时代教师权威的转型与重构[D].湖北大学,2016.
[2] 任莹莹. 后喻文化时代中的教师专业成长[D].天水师范学院,2018.
【关键词】 后喻文化 教师 文化反哺 教师发展
人类生活在世界上,总是不断与自然界作斗争,征服自然,改变环境,适应环境。循环往复,给自然打上人类的烙印,从物质到精神,把自在自然变为人化自然。然而,人类本身,也在不断地形成改变来适应社会的变迁,久而久之,产生了社会约定俗成,并将之定性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变成文本,成为人类的文化遗产。每一社会都有和自己的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也在传递这一定的思想、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
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中提出过著名的“三喻文化”,她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以及“后喻文化”三个时代。通俗点说,前喻文化是年长者向年幼者传授,年轻者像年长者学习;后喻文化是由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的长辈的过程;并喻文化处在两种文化的过渡期间,是指同代人相互学习。中国传统社会是典型的前喻文化时代,文化自上而下传承,年轻人必须向老年人学习才能得到知识,学会生存,更是因为古代交通的不便,信息传递阻滞,所以整个社会的发展较为缓慢,人们难以突破父辈、祖辈生活的桎梏。并喻文化大抵是在工业社会流行,随着社会经济、现代技术发展,前辈的知识储备已经无法满足后辈的生存发展,很多人开始将目光转向有能力的同辈人,通过同代间的相互学习提升自我。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我们越来越明白自己正处于“后喻时代”。后喻文化颠覆了人们的认知,使得在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的学习者也能向教授者传递新知识、新思想,使得教育者不再忽视学生。
一、教师权威的转变
《辞海》中,教师权威的定义是教师正式控制或约束学生的“社会权力”与“既成权利”。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教育者须改变受教者的思想言行与气质,如果没有权威,便无法达到上述目的。黄行福认为“教师权威是由国家社会赋予教师的,同时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一定威望和有支配作用的力量。”
凭借高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几千年来,教师就是课堂的权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学习到的知识与自身经验融合传递给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一位成熟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有很大影响力的。然而,后喻文化背景下,社会对教师的评价逐渐降低,学生、家长对教师权威的漠视愈演愈烈,特别是近几年来,一些教师的不良行为屡屡被曝光后,很多人将之扩大到整个教师群体中,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对教师的容忍度却越来越低。当今社会,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冲击教师的权威。再者由于学校教育是班级教育,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需求。补习机构盛行,学生、家长对外界机构过于追崇,学校教师的地位受到巨大冲击。
由此可见,后喻文化中,教师的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和威胁。国家、社会、学校都应该保障教师的权威,使教师能够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新课改环境下的角色重建
随着后喻文化的到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学生随时随地能够获取详尽的知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教师更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认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传统意义上课堂教学的垄断者。这不仅是社会事实,也是课改要求。
前喻文化时代,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较为单一,教师从自己的教师那里得到知识,将其传给自己的学生,吸收领悟依靠学生的天赋。现代社会发展瞬息万变,一个教师教授一批又一批学生,每个学生接触新知识的机会已不可同日而语,对教师的要求自然不断上升。后喻文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比教师更容易掌握新技术,但是教师教授者的身份注定教师需要不断去掌握新的内容和新的技术,才能有底气地教育学生,才能帮助学生深入挖掘知识。
三、注重人格魅力的吸引
前喻文化时期,教师的感召力几乎为零,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微乎其微,维系学生和教师之间关系的是多年传承下来尊师重道的传统,一旦尊师的传统慢慢被人们遗忘,教师对于课堂的把控能力就会直线下降。后喻文化时期,学生对教师的敬畏之情不断减少,教师的权威面临极大挑战,此时,能够打动学生的不再是教师压迫性的地位与空洞的说教,而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育应该是充满智慧的,一个没有号召力的老师是无法在后喻文化期间取得成绩的,所以教师应当注重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借助人格魅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能够好好学习,有所提升。
四、总结
一方面,学校是教师和学生成长的沃土,学校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影响着师生的交往,进而影响着教师的教学。随着后喻文化的到来,学校教育发生了变化,学校教育的功能正在缩小,孩子在学校中获得的知识逐渐减少,学校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学校更应积极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并为教师提供成长的机会。另一方面,后喻文化时期,每个人都有机会接触并获取丰富信息,作为一名教师,但同时也是一个普通的人,我们得承认我们无法了解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并在每一个领域都能超越自己的学生。我们的学生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拥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其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学习到的知识极有可能远远超过教师在课本上的所学。所以,教师首先要放平自己的心态,承认自己的不足,跟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使双方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才是应对后喻文化最好的处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何清. 前喻文化时代教师权威的转型与重构[D].湖北大学,2016.
[2] 任莹莹. 后喻文化时代中的教师专业成长[D].天水师范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