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科学治堵”决策部署,成都市交委积极配合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深入实施“公交都市建设”“智慧交通建设”“绿色交通建设”“路网功能提升”四大工程,构建快捷高效的城市交通网,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大力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满足群众多元化出行需求。
交通建设成绩单
公共交通方面,成都地铁营运总里程达到129公里,日均客流量达220万人次,客流强度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位;中心城区在营公交车辆8500台,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99.2%;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748公里,全国城市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深圳,地铁及常规公交日均客流量共计600万人次,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达到45%。
智能交通方面,中心城区陆续建成了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公交电子站牌系统、出租汽车信息管理系统、公路客运监管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实现了对中心城区二环、三环及放射性主干道交通运力和运行状况实時监测和指挥调度,2016年在全国主要城市“互联网+交通”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
绿色交通方面,中心城区8500台公交车和14700台出租车全部采用CNG、LNG、纯电动等清洁能源车辆;在全国率先出台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规范性文件,目前共享单车日均使用次数超过400万人次,注册用户数、单车使用频率等指标均超过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自2016年11月共享单车投放成都以来,地铁客流量增长了约10%。
四大工程亮目标
一是加快公交都市建设。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现代化高品质公共交通服务系统,全面形成与地铁等轨道交通布局无缝衔接的常规公交“快、干、支、微”网络体系。
二是加快智慧交通建设。全面提升交通运行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水平,积极推动“互联网+”技术在交通规划决策、交通应急指挥、运输调度组织、公众出行信息、智慧停车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
三是加快绿色交通建设。促进新能源车辆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应用,鼓励引导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等共享绿色交通新业态健康发展。
四是提升完善路网功能。建设完善“3绕15射”高速公路网和“3环15射”快速路网,均衡中心城区路网负荷。至2022年,市域范围内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38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9.6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3环15射”的市域快速路网,里程达到132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9.3公里/百平方公里。
每年都有大动作
一是推动轨道交通加速成网。按每年地铁新开工项目2个以上、投入运营项目2个以上的速度,持续提升轨道交通成网运营服务水平,确保至2022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00公里以上,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65%以上。
二是加快铁路公交化联网运营。创新铁路公交化列车服务城市通勤交通模式,与地铁等轨道交通实现安检互信、票制协同。2017年,成都境内铁路公交化运营里程超过120公里;2020年,完成火车北站扩能改造,成都境内铁路公交化运营里程达到250公里;2022年,实现铁路枢纽环线全线贯通运营,成都境内铁路公交化运营里程达到300公里以上,延伸辐射至“1+7”成都平原大都市区城市,降低中心城区输入性小汽车交通总量。
三是提升常规公交服务水平。动态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布局,强化公交地铁换乘接驳,加快新增用地公交场站建设,重点加强新建城区公交服务覆盖。2017年,开通运营金凤凰大道BRT快速公交,新开及调整公交线路40条以上,新增公交延时服务线路10条以上;2018年,开通运营剑南大道BRT快速公交,“环+放射”快速公交运营网络加快形成,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0%;2022年,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有机衔接、便捷换乘系统全面建成,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5%。
四是加强动态交通监控管理。加快推进智能交通监控设备“扩面、加密”,加快交通大数据整合、共享、应用开发。2017年,同步完成中环路、成彭高架等道路智能交通配套建设,启动成都交通运行监测中心(TOMC)平台建设;2019年,全面完成智能交通二期工程建设,中心城区环线及放射道路智能交通监控设备全覆盖;2020年,推进智能交通三期工程建设,提高中心城区次干道、中小街道智能交通监控设备覆盖率;2022年,智慧交通体系全面建成,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运行实时监控系统全面覆盖,为科学治堵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实现静态交通精细管理。加快智慧停车示范城市建设,推进车位查询及预订、停车诱导和导航、进出场车牌自动识别、移动便捷支付、提供税控电子发票等功能开发应用。2017年,成都高新区开展智能停车试点建设,启动停车支付、数据采集、信息发布的公众智能化停车服务系统建设;2019年在中心城区交通枢纽、机关企事业单位、旅游景区、医院、商场、写字楼等停车场推广应用;至2022年,标准统一、功能完备的智慧停车公众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停车设施周转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六是鼓励共享绿色交通发展。坚决淘汰经营性客货运黄标车辆,加快新能源车辆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应用,完善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网络。2017年起,5年内新增新能源公交车辆5000台,鼓励新增出租车、网约车、经营性租赁车和道路客货运车辆优先使用新能源车辆。
七是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市域“3绕15射”高速公路网络,巩固国家级高速公路枢纽地位。2017年,确保成安渝高速全线建成通车;加快成都经济区环线、天府国际机场高速、成彭高速公路扩容3个项目建设进度;新开工成资渝、成宜高速公路、成乐高速扩容工程;加快推进成南(扩)、成温邛(扩)及成绵复线高速前期工作。至2022年,新改建高速公路10个工程项目全部建成通车。
八是加快快速路网建设。按照城市快速路标准加快推进“3环15射”市域快速路网络建设。2017年,确保五环路、城市东进“1纵5横”快速路启动建设,并加快实施;2018年开工建设城市东进“2纵1横”快速路及其余9条快速路建设,2022年前,新改建市域快速路18个项目全部建成通车。
交通建设成绩单
公共交通方面,成都地铁营运总里程达到129公里,日均客流量达220万人次,客流强度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四位;中心城区在营公交车辆8500台,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99.2%;公交专用道总里程达到748公里,全国城市排名第二位,仅次于深圳,地铁及常规公交日均客流量共计600万人次,公共交通机动化分担率达到45%。
智能交通方面,中心城区陆续建成了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公交电子站牌系统、出租汽车信息管理系统、公路客运监管服务系统、智能交通管控系统,实现了对中心城区二环、三环及放射性主干道交通运力和运行状况实時监测和指挥调度,2016年在全国主要城市“互联网+交通”综合排名中名列前茅。
绿色交通方面,中心城区8500台公交车和14700台出租车全部采用CNG、LNG、纯电动等清洁能源车辆;在全国率先出台鼓励共享单车发展的规范性文件,目前共享单车日均使用次数超过400万人次,注册用户数、单车使用频率等指标均超过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自2016年11月共享单车投放成都以来,地铁客流量增长了约10%。
四大工程亮目标
一是加快公交都市建设。构建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现代化高品质公共交通服务系统,全面形成与地铁等轨道交通布局无缝衔接的常规公交“快、干、支、微”网络体系。
二是加快智慧交通建设。全面提升交通运行实时监测和智能调控水平,积极推动“互联网+”技术在交通规划决策、交通应急指挥、运输调度组织、公众出行信息、智慧停车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
三是加快绿色交通建设。促进新能源车辆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应用,鼓励引导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等共享绿色交通新业态健康发展。
四是提升完善路网功能。建设完善“3绕15射”高速公路网和“3环15射”快速路网,均衡中心城区路网负荷。至2022年,市域范围内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38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9.6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3环15射”的市域快速路网,里程达到1320公里,路网密度达到9.3公里/百平方公里。
每年都有大动作
一是推动轨道交通加速成网。按每年地铁新开工项目2个以上、投入运营项目2个以上的速度,持续提升轨道交通成网运营服务水平,确保至2022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00公里以上,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65%以上。
二是加快铁路公交化联网运营。创新铁路公交化列车服务城市通勤交通模式,与地铁等轨道交通实现安检互信、票制协同。2017年,成都境内铁路公交化运营里程超过120公里;2020年,完成火车北站扩能改造,成都境内铁路公交化运营里程达到250公里;2022年,实现铁路枢纽环线全线贯通运营,成都境内铁路公交化运营里程达到300公里以上,延伸辐射至“1+7”成都平原大都市区城市,降低中心城区输入性小汽车交通总量。
三是提升常规公交服务水平。动态优化常规公交线网布局,强化公交地铁换乘接驳,加快新增用地公交场站建设,重点加强新建城区公交服务覆盖。2017年,开通运营金凤凰大道BRT快速公交,新开及调整公交线路40条以上,新增公交延时服务线路10条以上;2018年,开通运营剑南大道BRT快速公交,“环+放射”快速公交运营网络加快形成,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50%;2022年,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有机衔接、便捷换乘系统全面建成,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5%。
四是加强动态交通监控管理。加快推进智能交通监控设备“扩面、加密”,加快交通大数据整合、共享、应用开发。2017年,同步完成中环路、成彭高架等道路智能交通配套建设,启动成都交通运行监测中心(TOMC)平台建设;2019年,全面完成智能交通二期工程建设,中心城区环线及放射道路智能交通监控设备全覆盖;2020年,推进智能交通三期工程建设,提高中心城区次干道、中小街道智能交通监控设备覆盖率;2022年,智慧交通体系全面建成,中心城区道路交通运行实时监控系统全面覆盖,为科学治堵提供有力支撑。
五是实现静态交通精细管理。加快智慧停车示范城市建设,推进车位查询及预订、停车诱导和导航、进出场车牌自动识别、移动便捷支付、提供税控电子发票等功能开发应用。2017年,成都高新区开展智能停车试点建设,启动停车支付、数据采集、信息发布的公众智能化停车服务系统建设;2019年在中心城区交通枢纽、机关企事业单位、旅游景区、医院、商场、写字楼等停车场推广应用;至2022年,标准统一、功能完备的智慧停车公众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停车设施周转利用效率大大提高。
六是鼓励共享绿色交通发展。坚决淘汰经营性客货运黄标车辆,加快新能源车辆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应用,完善共享单车、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服务网络。2017年起,5年内新增新能源公交车辆5000台,鼓励新增出租车、网约车、经营性租赁车和道路客货运车辆优先使用新能源车辆。
七是加快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建设市域“3绕15射”高速公路网络,巩固国家级高速公路枢纽地位。2017年,确保成安渝高速全线建成通车;加快成都经济区环线、天府国际机场高速、成彭高速公路扩容3个项目建设进度;新开工成资渝、成宜高速公路、成乐高速扩容工程;加快推进成南(扩)、成温邛(扩)及成绵复线高速前期工作。至2022年,新改建高速公路10个工程项目全部建成通车。
八是加快快速路网建设。按照城市快速路标准加快推进“3环15射”市域快速路网络建设。2017年,确保五环路、城市东进“1纵5横”快速路启动建设,并加快实施;2018年开工建设城市东进“2纵1横”快速路及其余9条快速路建设,2022年前,新改建市域快速路18个项目全部建成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