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首次提出美术课程要强调愉悦性,这也是活跃美术课堂,鼓励学生自由抒发、轻松表达的情感需要。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这样的学习状态充分体现了美术教学的人文性。
关键词:美术学习;愉悦教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44-002
一、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
1.老师主动,寓教于需
新型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我记得广州明人教育创办人大山校长说过:“无条件接受孩子,就是积极接纳,留教育机会,留改变孩子的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低老师的姿态,走进他们的生活,主动关心、悦纳学生,主动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的“朋友式”师生关系。
2.师生互动,寓教于情
首先,教师良好的教态在愉悦的氛围中占主导作用。教师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堂,和颜悦色地授课,给予学生愉快的心理暗示。良好的教态,让学生倍感亲切和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
第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老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老师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使呆板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使无声的字画变得绘声绘色。让学生恍如亲临其境,陶醉其中,以达到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喜欢你这个人,就喜欢听你的课,喜欢学你这一科。
在讲授《色彩联想》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选择不同颜色羽毛的过程中,联想性格,实际上就是学习对色彩的抽象和具象联想。我微笑着提问:“如果让你挑选一种喜欢的颜色,你会选哪根羽毛呢?借助这些神奇羽毛的力量,老师就能猜出你的性格!谁想试一下?”同学们看到这么漂亮的羽毛,立刻活跃了起来,纷纷举起了手!我顺势提问了一位平时上课最调皮的学生,刚开始,他愣了一下,可能没想到老师会让他第一个作答,反映过来后马上腼腆地站起来挑选了红色的一根,然后带着有点惊慌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等待老师的斥责。我冲他笑了笑:“选择红色的同学,虽然有点活力过剩,容易被误解,但却是一位非常热情,乐于助人的人。”同学们都投以肯定的目光,他也点了点头,开心地笑了……原来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老师简单的一句称赞。
3.幽默交流,寓教于乐
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中与学生幽默交流,寓教于乐,相信再顽皮、再固执的孩子也会真正听课。在讲授《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时,我特意请出该班最腼腆的一位男孩子小文,让他模仿《掷铁饼者》的动作造型。一开始,小文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马上低下了头,并不愿意出来模仿,我没有立刻斥责他,而是让全班同学给他热烈的掌声,鼓励他。可是,这位腼腆又固执的男生还是没有站出来的勇气,我接着说:“我请—位勇敢的女生和小文一起表演。”我请出了该班的女班长,一位活泼大方的女孩。只见女班长径自走到小文面前,作出了邀约的姿势,但小文还是耷拉着头,我赶紧说:“绅士可不会让淑女等太久哦!”此话一出,全班都笑了起来:“小文,别害羞!快点出来吧!”在同学们的呼唤声中,小文终于站了起来,和女班长走到了讲台上。我高兴地说:“太好了,今天我们请来了自信的掷铁饼者和优美的维拉斯,大家请看他们的造型……”女班长很快地模仿出维纳斯的动作,但是小文却很不自然地站在讲台上一会儿摸耳朵,一会儿揉鼻子,一会儿扭腰,一会儿踢腿,腼腆得实在可笑。我笑道:“看,小文掷铁饼前还先进行热身运动,可真专业啊!”同学们大笑,站在讲台上的小文自然也笑了,很轻松地模仿起《掷铁饼者》,最终完成了老师的任务。
二、其乐无穷的教学过程
1.妙趣横生的课堂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应力求在上课的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使导入环节既妙趣横生,又贴合教学内容。《石头记》本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原名,在讲授《材质与肌理》一课时,我籍着这一名字设计出《石头记——藏在石头里的画》这一课题,踏上一条五彩缤纷的石头之路。我出示了桂林山水的奇山异石——九马画山的图片,让同学观察石头上的肌理:“同学们能猜出石头里藏着什么画吗?”有到过漓江的学生马上抢着回答:“骏马图。”其他同学也开始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桂林山水甲天下,画山画马画得好,有奔有叫有吃草,常人能看两三匹,秀才能看出五匹,看出七匹人更少,能看九匹你就神了。”我接着说:“当年周总理看出了九匹,陈毅看出了七匹。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看出了八匹。同学们你们能看出几匹呢?”此时,课堂早已像沸腾的开水一样热烈……在教学中,运用设疑的导入方式,能让课堂的气氛变得热烈和快乐。
2.创设情境的课堂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方式,创设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学生有兴趣时传授知识,更利于他们的接收。讲授《面与色的美感》一课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小故事,一些小游戏,一些快乐,一些惊奇,并引入“石头怪信”这一“悬案”和“疯狂的石头”这一话题。伴随着阴森恐怖的音乐背景,我略带神秘地说道:“在色彩部落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色彩部落曾经收到外族人用绳子串着绿、黄、红、黑四种颜色的石头怪信,全族上下顿时惊慌失措,乱成一团!这究竟是怎么一会事呢?难道是传说中的疯狂的石头吗?”我提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两分钟的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一组都派一名代表说说本组的想法。顿时,课堂的气氛就像炸开锅一样,沸沸扬扬。利用“色彩部落”的神秘感,通过悬念的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并把知识点联成一条主线,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我相信在学生感兴趣时,便能更自主地接受知识。
3.启发激趣的课堂示范
直接、具体、启发性的示范作为视觉教学手段,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快捷地掌握知识和技法。教师精彩的演示还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的作业与老师的示范几乎一模一样。如何摆脱这种局面,让美术课堂鲜活起来呢?我尝试寻求答案。在《色彩联想》的示范环节里,我没有急于在黑板上演示,而是先提问同学“甜”和“苦”的具象联想,“甜”联想到糖果、西瓜、樱桃,“苦”联想到咖啡、凉茶,我接着问:“那你们觉得什么颜色可以代表‘甜’和‘苦’呢?”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回答:“红色、粉红!”“糖果是五彩缤纷的!”“苦联想到黑色、咖啡色!”在同学们的抢答中,我了解到他们已经掌握了这堂课的知识。“接下来老师就尝试设计出‘甜’的色彩构成。请同学们帮老师在课本上找出设计步骤,由你们提示我怎样设计!”根据同学们的“提示”,我很快就把“甜”的色彩联想设计出来了!同学们看到老师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能把色彩构成设计出来,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业的内容。这时老师出示作业题目:请同学们根据你们喜欢的饮品设计出色彩构成,进行色彩联想。题目的设置应该避免与示范的题目重复,这样才能做到既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步骤和技法,又避免学生惯于模仿的依赖心态。 三、乐在其中的创作体验
1.阶梯式创作,自得其乐
课堂作业布置应该有系统地、连贯地依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阶梯式的方法,分层布置,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合理照顾不同学生的水平。例如在《传情达意的环保贺卡》的作业设置中,我把作业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利用各种废弃材料,发挥创意制作立体的贺卡,而基础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在卡纸上剪出贺卡的形状,画一些简单、美观图案,写上祝福语,同样能制作出精美的平面贺卡。这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能使优生满足了更高的创作欲和求知欲,能力得到张扬。
2.小组合作式创作,乐在其中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分工是否明确。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知道合作的意义,愿意融合在小组里,把握机会参与美术活动。比如在《新伙伴》的分组创作中,我让学生自己组合,每4人为一组,这4人当中,喜欢画画便马上动手,不想画的就做模特。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都有自己的职责,教室就不会乱套。让学生能在合作中交互,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四、乐于接受的教学评价
1.激励性评价
教师在美术课堂上的评价不再只注重学生知识和技法的掌握程度,它更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励性评价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只有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评价,才会乐于接受,评价才更有效。
2.展示评价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作品展示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在《图形、联想、创意》一课开展课堂评价时,我让每组经过讨论选出一幅最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其实,大家在选择的过程中无疑就是一次很好的自评和互评。每组都贴好以后,我让同学们选出最有特色的一幅和最有创意的一幅,并让作者自评,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互评环节,我尝试让学生做小老师,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画作。教师在聆听学生的评价时要适时点拨、悉心引导,建立民主交流的良好课堂氛围。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和“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美术课程的愉悦性特征,正是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美术学习;愉悦教学;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44-002
一、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
1.老师主动,寓教于需
新型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我记得广州明人教育创办人大山校长说过:“无条件接受孩子,就是积极接纳,留教育机会,留改变孩子的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放低老师的姿态,走进他们的生活,主动关心、悦纳学生,主动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平等的“朋友式”师生关系。
2.师生互动,寓教于情
首先,教师良好的教态在愉悦的氛围中占主导作用。教师面带微笑地走进课堂,和颜悦色地授课,给予学生愉快的心理暗示。良好的教态,让学生倍感亲切和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
第二,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老师的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老师在教学中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使呆板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使无声的字画变得绘声绘色。让学生恍如亲临其境,陶醉其中,以达到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喜欢你这个人,就喜欢听你的课,喜欢学你这一科。
在讲授《色彩联想》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在选择不同颜色羽毛的过程中,联想性格,实际上就是学习对色彩的抽象和具象联想。我微笑着提问:“如果让你挑选一种喜欢的颜色,你会选哪根羽毛呢?借助这些神奇羽毛的力量,老师就能猜出你的性格!谁想试一下?”同学们看到这么漂亮的羽毛,立刻活跃了起来,纷纷举起了手!我顺势提问了一位平时上课最调皮的学生,刚开始,他愣了一下,可能没想到老师会让他第一个作答,反映过来后马上腼腆地站起来挑选了红色的一根,然后带着有点惊慌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等待老师的斥责。我冲他笑了笑:“选择红色的同学,虽然有点活力过剩,容易被误解,但却是一位非常热情,乐于助人的人。”同学们都投以肯定的目光,他也点了点头,开心地笑了……原来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老师简单的一句称赞。
3.幽默交流,寓教于乐
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中与学生幽默交流,寓教于乐,相信再顽皮、再固执的孩子也会真正听课。在讲授《典雅优美的古希腊雕塑》时,我特意请出该班最腼腆的一位男孩子小文,让他模仿《掷铁饼者》的动作造型。一开始,小文听到老师叫他的名字马上低下了头,并不愿意出来模仿,我没有立刻斥责他,而是让全班同学给他热烈的掌声,鼓励他。可是,这位腼腆又固执的男生还是没有站出来的勇气,我接着说:“我请—位勇敢的女生和小文一起表演。”我请出了该班的女班长,一位活泼大方的女孩。只见女班长径自走到小文面前,作出了邀约的姿势,但小文还是耷拉着头,我赶紧说:“绅士可不会让淑女等太久哦!”此话一出,全班都笑了起来:“小文,别害羞!快点出来吧!”在同学们的呼唤声中,小文终于站了起来,和女班长走到了讲台上。我高兴地说:“太好了,今天我们请来了自信的掷铁饼者和优美的维拉斯,大家请看他们的造型……”女班长很快地模仿出维纳斯的动作,但是小文却很不自然地站在讲台上一会儿摸耳朵,一会儿揉鼻子,一会儿扭腰,一会儿踢腿,腼腆得实在可笑。我笑道:“看,小文掷铁饼前还先进行热身运动,可真专业啊!”同学们大笑,站在讲台上的小文自然也笑了,很轻松地模仿起《掷铁饼者》,最终完成了老师的任务。
二、其乐无穷的教学过程
1.妙趣横生的课堂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应力求在上课的开始就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抓住,使导入环节既妙趣横生,又贴合教学内容。《石头记》本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的原名,在讲授《材质与肌理》一课时,我籍着这一名字设计出《石头记——藏在石头里的画》这一课题,踏上一条五彩缤纷的石头之路。我出示了桂林山水的奇山异石——九马画山的图片,让同学观察石头上的肌理:“同学们能猜出石头里藏着什么画吗?”有到过漓江的学生马上抢着回答:“骏马图。”其他同学也开始七嘴八舌议论起来。我示意大家安静下来:“桂林山水甲天下,画山画马画得好,有奔有叫有吃草,常人能看两三匹,秀才能看出五匹,看出七匹人更少,能看九匹你就神了。”我接着说:“当年周总理看出了九匹,陈毅看出了七匹。前美国总统克林顿看出了八匹。同学们你们能看出几匹呢?”此时,课堂早已像沸腾的开水一样热烈……在教学中,运用设疑的导入方式,能让课堂的气氛变得热烈和快乐。
2.创设情境的课堂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方式,创设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学生有兴趣时传授知识,更利于他们的接收。讲授《面与色的美感》一课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小故事,一些小游戏,一些快乐,一些惊奇,并引入“石头怪信”这一“悬案”和“疯狂的石头”这一话题。伴随着阴森恐怖的音乐背景,我略带神秘地说道:“在色彩部落里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色彩部落曾经收到外族人用绳子串着绿、黄、红、黑四种颜色的石头怪信,全族上下顿时惊慌失措,乱成一团!这究竟是怎么一会事呢?难道是传说中的疯狂的石头吗?”我提出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两分钟的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一组都派一名代表说说本组的想法。顿时,课堂的气氛就像炸开锅一样,沸沸扬扬。利用“色彩部落”的神秘感,通过悬念的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景,并把知识点联成一条主线,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我相信在学生感兴趣时,便能更自主地接受知识。
3.启发激趣的课堂示范
直接、具体、启发性的示范作为视觉教学手段,能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快捷地掌握知识和技法。教师精彩的演示还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生的作业与老师的示范几乎一模一样。如何摆脱这种局面,让美术课堂鲜活起来呢?我尝试寻求答案。在《色彩联想》的示范环节里,我没有急于在黑板上演示,而是先提问同学“甜”和“苦”的具象联想,“甜”联想到糖果、西瓜、樱桃,“苦”联想到咖啡、凉茶,我接着问:“那你们觉得什么颜色可以代表‘甜’和‘苦’呢?”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回答:“红色、粉红!”“糖果是五彩缤纷的!”“苦联想到黑色、咖啡色!”在同学们的抢答中,我了解到他们已经掌握了这堂课的知识。“接下来老师就尝试设计出‘甜’的色彩构成。请同学们帮老师在课本上找出设计步骤,由你们提示我怎样设计!”根据同学们的“提示”,我很快就把“甜”的色彩联想设计出来了!同学们看到老师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能把色彩构成设计出来,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业的内容。这时老师出示作业题目:请同学们根据你们喜欢的饮品设计出色彩构成,进行色彩联想。题目的设置应该避免与示范的题目重复,这样才能做到既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绘画步骤和技法,又避免学生惯于模仿的依赖心态。 三、乐在其中的创作体验
1.阶梯式创作,自得其乐
课堂作业布置应该有系统地、连贯地依据教学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阶梯式的方法,分层布置,从易到难,层层深入,合理照顾不同学生的水平。例如在《传情达意的环保贺卡》的作业设置中,我把作业分为基本要求和较高要求,基础好、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利用各种废弃材料,发挥创意制作立体的贺卡,而基础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在卡纸上剪出贺卡的形状,画一些简单、美观图案,写上祝福语,同样能制作出精美的平面贺卡。这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能使优生满足了更高的创作欲和求知欲,能力得到张扬。
2.小组合作式创作,乐在其中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分工是否明确。在小组学习中,学生能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位置,知道合作的意义,愿意融合在小组里,把握机会参与美术活动。比如在《新伙伴》的分组创作中,我让学生自己组合,每4人为一组,这4人当中,喜欢画画便马上动手,不想画的就做模特。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做,都有自己的职责,教室就不会乱套。让学生能在合作中交互,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四、乐于接受的教学评价
1.激励性评价
教师在美术课堂上的评价不再只注重学生知识和技法的掌握程度,它更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给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励性评价能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只有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评价,才会乐于接受,评价才更有效。
2.展示评价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作品展示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在《图形、联想、创意》一课开展课堂评价时,我让每组经过讨论选出一幅最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其实,大家在选择的过程中无疑就是一次很好的自评和互评。每组都贴好以后,我让同学们选出最有特色的一幅和最有创意的一幅,并让作者自评,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互评环节,我尝试让学生做小老师,从他们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评价自己或他人的画作。教师在聆听学生的评价时要适时点拨、悉心引导,建立民主交流的良好课堂氛围。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和“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美术课程的愉悦性特征,正是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