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培珽]亲子教养实践家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shuhu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ext_ Photo_时报文化 Design_Miso对汪培珽所做的访问从她如何从职业女性转变为全职妈妈开始。“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吧?”这样的问题她显然已被问过无数次。回想9年前的决定,汪培珽坦然且坚定,“没错,很多读者都这样说。但这其实不是我的决定。我在银行业工作了将近十年,有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也曾想要回家带孩子,但总觉得这跟我对自己的设想不一样。最后因为银行要裁员,而我在裁员名单上。”
  于是,“裁员”成为“推力”,还有“小孩很可爱,他们应该在妈妈的陪伴下长大,不然要在谁的陪伴下长大?自己长大吗?”几个最简单的理由,汪培珽开始全职妈妈的新生活。那年,姐姐三岁半,弟弟不到一岁。
  
  
  教养实践家
  
  很快地,三年过去了。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有一天汪培珽惊觉“天下怎么有这么受教的小孩?妈妈跟他们讲道理,他们一下子就听进去了,没有任何的阻碍。”而身边的一些父母,虽然花很多心力在孩子身上,可却因为方法不对而伤透脑筋,汪培珽觉得“这样的父母好可怜”,她想告诉他们,“这里有‘简单、好用’的方法,你们要不要来试一试?”。就这样,秉承分享、帮助的心愿,汪培珽开始整理教养经验,有系统地规划出“爱孩子也爱自己的七堂课”课程。此后,她毛遂自荐到各个小学、基金会、图书馆和成长团体积极演讲推广,期许透过自己的亲子教育实践,帮助更多的父母建立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新教养观。
  2006年,汪培珽的第一本亲子教养书《喂故事书长大的孩子》在时报文化出版,被评为“2006年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2007年续作《培养孩子的英文耳朵》,更是在台湾地区掀起“念故事书给孩子听”的幼儿教养风潮。而她也被称为“实践家”——因为教养经验分享中的每一个教养主题、每一个例子,都是她亲身经历过的生活经验,对汪培珽来说,教育孩子要“真的去做,才是王道”。
  
  喂故事的妈妈
  
  念中文故事书、念英文故事书,在小小孩时期念故事书给宝宝听,是汪培珽的教养经验里妈妈带小小孩时“杀时间”的好方法。“在小朋友一两岁的时候,吃饱了,尿布换了,散步散了,哄也哄了,还有大把的时间怎么办?就是念故事书啊。”汪培珽觉得那个阶段的孩子虽然很小,但已经能够感觉到父母对他的爱,“他们依偎在你身旁听你讲故事的感觉,真的很棒”。
  日积月累,父母故事书念得越多,小孩也越愿意听父母讲话。汪培珽常会问其他父母,“如果平时你见到孩子只是问他们‘功课做了吗?’、‘在学校有没有乖’,再不然就是骂他们事情没有做好。当你跟小孩说规矩的时候,他会听你说话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在潜意识里,小孩会觉得父母平常说的话都不好听,现在要说的话也好听不到哪里,自己为什么要听?但是,当父母不断地念故事书给孩子听时,孩子会感受到父母的爱,当父母要教他规矩时,他也会愿意配合。
  “好品格、守规矩、有礼貌”,汪培珽不以这样的原则挑选故事书,她更在意故事“好不好听”。她以看电影为例,“电影有好看和不好看之分,故事书也有。区分故事书好不好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妈妈从头读到尾,如果觉得很好看,那就是好故事书,如果不好看那就是不好的故事书。”但是大人与孩子对于好听或者不好听的故事理解标准会不会不一样?“不会。”汪培珽否定。在她的教养实践里,她发现自己喜欢的故事,孩子也都会喜欢。她又以看电影为例,“除非是演得很文艺的电影,你看不懂,否则普通的电影是很容易分辨好或者不好的,不可能是大家讨论半天仍不知道好不好看。只要父母亲有耐心念故事,小孩都会喜欢听。”
  
  耐心与不妥协的教养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汪培珽谨守自己的耐心,她从不威胁孩子;从不用骗的方式教育孩子;十几年来她从未打过孩子;她也从不对孩子说,“如果你再这样就会被鬼抓”、“你再这样警察会来抓你”等等这一类的话。汪培珽说,“打骂是最简单的教育方式,但孩子是很聪明的,父母用愚人政策久了之后,孩子反而会把父母的话当成耳边风。”
  因此汪培珽会付出更多的力气和时间跟孩子讲道理,而孩子也因为看到妈妈花很多时间和心力在他们身上,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听从父母教养后产生的规律感和安全感,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亲子教养关系。
  除了耐心,汪培珽从不向孩子妥协。她举几种父母管教孩子时常常会发生的状况:因为上班很累回家后明明想管孩子,但又想算了算了;或者要管孩子的时候想:没关系等他们长大了就会好;再或者因为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当要管孩子的时候,会觉得很内疚所以就没有办法管教。“当父母有这样想法的时候,就真的没办法管孩子了。因为小孩都很聪明。他一旦知道有漏洞可以钻,就会钻漏洞。当他开始钻漏洞的时候,就进入一种恶性循环。所以一开始就要建立父母的威信,不可以就是不可以,没有任何漏洞可以钻。”
  在玩具店里,常常会看到小朋友又哭又闹地想要买玩具,而父母在旁边不知所措的尴尬场景。“我会说,没有一个小孩天生会哭会闹。那是因为他知道在地上哭闹他的要求可以得逞,而他也一定有得逞过的时候。如果他知道所做的举动不可能得逞。你知道吗?没有一个小孩是愿意白白浪费这种力气,即使你让他这么做他也不会做的。他们聪明得很。”
  基因会遗传,教养方式也会遗传。有了小孩之后,父母要不断地反省自己,用自己的体会纠正那些不适合的教养方式。汪培珽以自己为例,“我觉得我有小朋友十几年来,变得越来越有气质了。”譬如,以前她会说一些口头禅“啊你神经病啊”,但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她不再说这样的话了。“如果父母不自己反省,那就是一句话:没救。”汪培珽斩钉截铁地说。这应该就是以身作则吧!
  
  与孩子乐在当下
  
  “从孩子的五岁到十五岁,唯有这黄金的十年,您可以前一秒钟跟他像好朋友般说话;后一秒钟,他却可以带着天使般的脸庞依偎在您的怀里睡着。如此美妙的特别感觉,父母只有十年可以享受,一旦错过,机会永远不回头。” 在新书《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10年》,汪培珽这样写道。或者是因为写到了当代父母教养观念中的盲点,本书出版之后即在台湾引起话题。
  汪培珽提醒所有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要珍惜与孩子乐在当下的时光。因为“孩子都是乐在当下的动物。你给他一些看起来很无聊的东西,但是只要他喜欢,他就可以很专注地沉迷在里面,外面的事情对他们都不重要。大人没有这样的能力。有些父母为了成就孩子,就一直在后面赶他,我的意思是小孩是不会赶的动物,只有父母才会赶。我希望父母停下脚步跟他们一起享受当下。”
  “你们对着天空,张开嘴巴,干嘛啊?”,“我们想吃吃看,雪是什么味道?”这是汪培珽与孩子在英国旅行时发生的一段对话。在那一刻,孩子们那种出乎大人意料、有创意的想法,拨动汪培珽的内心。望着在雪中的姐弟俩兴奋的眼神、满足的脸庞、盈盈的笑颜,她感叹这就是“父母人生中最美好的吉光片羽”。
其他文献
蒙古人是崇拜鹰的民族,相传鹰是最长寿的鸟类。当鹰长到四十岁时,它的钢喙及利爪便已弯曲变形,毁损不堪。此时,鹰便面临抉择,一是慢慢饿死;一是奋飞到高山之巅,在一块坚石上,撞落自己的钢喙,静等利喙再生,用新喙逐一剥脱两爪的外鞘,同时,将全身羽毛,一根根拔光。其后,全身光秃的巨鹰,便默默待在山巅,静等羽翼、爪牙长全后,终能获得重生。    老实说,当我一眼见到传说中的所谓“元朝龙兴之都,蒙元文化故乡”的
期刊
刘瑞林  北京贝贝特出版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常识》、《我执》大陆版策划人    我个人比较喜欢梁文道的时评,所以跟他接触后就跟他谈出版时评作品,而且他在大陆被读者认识也是因为他的时事评论,因此选择以时评集作为梁文道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书。  我们出书的一个原则是自己特别喜欢才会做,尤其是重点推的书,往往是我们自己很认同的作品。我们虽然知道梁文道的书在大陆会有不错的销量,但是《常识》一年能卖二十几
期刊
迷信山风海雨,  寂静的冥契与感动,  在体制中恒常渴求似不可得的自由。  唯其不可得,  能够自在也就心满意足了。   ——凌性杰    在做采访准备的那几天,脑海里一直萦绕着一个句子:“仿佛若有光”。每天接触的文字太繁杂,已经想不起来这是谁的话,又是怎样的情节。后来随手翻开《解释学的春天》,在跋里与其相遇,当下恍然大悟,这就是凌性杰的文字给我的感觉吧:仿佛若有光。如同草原上的破晓,幽微、不刺
期刊
“数字”出版    上海书展已经被看作每年上海出版人和本地读者一起欢度的狂欢节。七天的“节日”一结束,主办方就开始大盘点,有很多好看的数字,比如总的销售额(含分会场和网上销售)是3,800万元,订货码洋1.8亿,800万元团购码洋。  依然是数字,下面这组数字值得我们回味:据报道,2009年上海书展展场销售码洋2,800万,读者有24万。  根据这组数字,我做了一个计算,上面数字说明一个进场的读者
期刊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大社)是新中国建立后最早成立的大学出版社,她依托中国人民大学的综合优势,秉承“出教材学术精品,育人文社科英才”的理念,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以优秀的出版物传播先进文化。自建社以来,出版了一大批具有文化积累与文化传播价值的优秀教材和学术著作,涵盖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各个学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行政学、人口学、环境学、新闻学、档案学、财政学、金融学、管理
期刊
2009年8月13日,上海书展在迁至远离市中心的世贸商城两年后,终于又重新搬回了交通便利的上海展览中心。  把一年一度的上海书展形容成“庙会”,估计没有多少人会提反对意见。《东方早报》的文化记者石剑峰总结得好,他说:上海书展说到底就是“一次持续7日的图书商品大展销,外加拉来几百号名人做促销”。每年8月的这场书的庙会,热热闹闹、拥拥挤挤,是各家出版社的一次大聚会,也是众多爱书之人的一次小团圆。  既
期刊
写给所有的石雕艺术家    (一)  十五年了  太平洋左岸的文化园区  已然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共和国  在洄澜的梦土上  彼此的默契都在孕育一座不朽的图腾  文坛传言:  诗的故乡不久就能亮出另一张新的名片  头衔是:石雕之都──台湾的罗浮宫  (二)  十五年了  我要向您我共同走过的岁月致敬  向所有将不朽的基因,注入石头的体内  让艺术的纹路  流出人性流出诗的语言  流出生命光彩的伟
期刊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湖南长沙黄泥街。  这是一条狭长的街。街的两边东倒西歪地拥挤着各式各样的矮屋子:土砖墙和木板墙的,茅屋顶和瓦屋顶的,三扇窗和两扇窗的,门朝街和不朝街的,有台阶和无台阶的,带院子和不带院子的……  大概是从1978年开始,湖南长沙街头开始出现一些利用地摊销售图书的书贩,到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这些书贩开始自发将销售门店集中到黄泥街。从此,黄泥街便成为爱书之人留连忘返的地方,至1
期刊
在许多人眼中博闻强识,有大学问的张大春,参加台湾综艺天后小燕姐的“百万小学堂”注2节目时,只答对了3道题,这样的成绩让很多人大跌眼镜。被淘汰后,张大春说了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话。他说,“我非常高兴能够有这样的结果,因为大家都认为不管你有多高的学位,多好的学问,或者多大的声名,你最好是到那边去拿到十万,那我们当然都很想。可是,我觉得犯错并且被淘汰,这件事情很有效果,人家都说学而后知不足,我认为知不足而
期刊
认识文德斯的作品,多数人是从电影开始,特别是从色彩多样的古巴、《乐士浮生录Buena Vista Social Club》。我也不例外。因为那样美妙的乐章,对文德斯的影像,也有了最深切的记忆。  在电影流动的影像里,影像的瞬间,不像照片那样蕴藏着一些什么情境,可以绵延地想象那些故事的后续。随着时间的流动,影像成为一种片段、一则故事,那是文德斯的电影。在《一次》这部作品里,照片及文字则有另一种不一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