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思想和行为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用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就是坚持人性化架构、人文化建设、人格化塑造,建设具有健康的思想、健全的人格、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人为素质的教师队伍。
一、教师职业道德倦怠的原因
教师是人们言行的楷模 ,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教师关系着国家的强弱兴衰,关系着人类的优化敷衍。造成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主要是教育评价体制本身存在的弊端;教师的职业权益面临新的挑战;商品经济时代思想多元化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的。
教育评价的片面性,是造成教师职业道德倦怠的重要原因。教育评价应力求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所付出的劳动,使教师以更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教师的劳动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评价,教师的思想就会产生压力,背上包袱而消极应付、甚至迁怒于学生,作出一些失当之举,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单纯的考勤、检查备课和作业以及凭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工作优劣的做法,其弊端愈来愈明显。
教师的职业权益受到侵犯,是教师职业道德倦怠的直接原因。有些学校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监控教师的教学行为,侵犯了教师的人格尊严;也有学校推行家长评教制度,试图通过家长把教师分出等级,评出优劣,教师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还有些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家长投诉信箱,一些家长动辄投诉教师,使得教师不敢教育和管理学生,却使有些学生找到了“治教师”的方法,有的甚至出现了殴打教师的现象,教书育人更是无从谈起。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压力,部分教师不堪重负,茫然无措,有些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在下降。
商品经济社会思想的多元化,是造成教师职业道德的倦怠的主观原因。商品社会中,部分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一些变化,拜金主义思想是根源。一些教师理想信念动摇,敬业奉献精神淡薄,不能为人师表;一些教师事业心与责任感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师本位”的意识浓;一些教师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热衷于有偿家教而无心教学。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学校要改变教育评价方式。学校要变教师自身工作情况为考查学生发展状况;变以学生成绩为主要依据评定教师工作为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学校应在掌握学生各方面现有状况的前提下,通过检查、评比、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全面考查。这样,避免了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给教师心理上造成的压力和不正确的导向给教师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
学校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学校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生活场所,教师权益的维护程度,首先应体现在学校的管理机制上。学校要建立健全校长负责制,疏通民意表达渠道,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以人为本,既体现约束、规范的“戒律”作用,更体现激励、启迪、自律的功能,使学校管理在制度层面上达到法治与德治的交融协调,警示教育与人性化教育相结合。
社会与家庭理性对待教师权益。尊师是教育原则,更是政治原则。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而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地位却被一降再降,教师这一形象本身所具有的严肃外衣已不再有效。 于是便出现了学生犯错误,教师不敢过问;学生作业不做,教师不敢留;学生上课不守纪律,教师不敢批评的畸形师生关系,抹杀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为此,社会及家庭理性对待教师职业权益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欢迎社会舆论对教育的监督,也应该接受监督,但媒体不能为了追求新闻效应,而任意放大教育上的瑕疵,诋毁教师的形象。因为教育孩子不光是教育者的责任,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职责。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关键
规范教师的言行,注重自身建设,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关键。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其对象是身心正在发育成长且具有各自个性特点和年龄特点的儿童和青少年。教师的言行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改变着学生,“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学生是燃着的火把,是教育的主体,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活生生的人,学生对教师讲的知识有可能忘记,但对教师的风范终身难忘。教师要尊重、关爱和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与价值,让所有的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列车。教师一方面不能仅仅把这个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而应把它看作是一项事业,要有敬业奉献精神,充分感受到站的是三尺讲台,尽情演绎的永远是人间的真善美。另一方面,教师要以事实为依据,赏罚有度,公正严明,做一个能教、严教、勤教、廉教的优秀教师。
一、教师职业道德倦怠的原因
教师是人们言行的楷模 ,是学生人格形成的关键。教师关系着国家的强弱兴衰,关系着人类的优化敷衍。造成教师职业道德滑坡的原因很多,但我认为主要是教育评价体制本身存在的弊端;教师的职业权益面临新的挑战;商品经济时代思想多元化的影响等因素造成的。
教育评价的片面性,是造成教师职业道德倦怠的重要原因。教育评价应力求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所付出的劳动,使教师以更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如果教师的劳动得不到公正合理的评价,教师的思想就会产生压力,背上包袱而消极应付、甚至迁怒于学生,作出一些失当之举,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负面影响。特别是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单纯的考勤、检查备课和作业以及凭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工作优劣的做法,其弊端愈来愈明显。
教师的职业权益受到侵犯,是教师职业道德倦怠的直接原因。有些学校在教室里安装摄像头,监控教师的教学行为,侵犯了教师的人格尊严;也有学校推行家长评教制度,试图通过家长把教师分出等级,评出优劣,教师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还有些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了家长投诉信箱,一些家长动辄投诉教师,使得教师不敢教育和管理学生,却使有些学生找到了“治教师”的方法,有的甚至出现了殴打教师的现象,教书育人更是无从谈起。面对来自社会、学校及家庭的压力,部分教师不堪重负,茫然无措,有些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准在下降。
商品经济社会思想的多元化,是造成教师职业道德的倦怠的主观原因。商品社会中,部分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一些变化,拜金主义思想是根源。一些教师理想信念动摇,敬业奉献精神淡薄,不能为人师表;一些教师事业心与责任感不强,工作作风不扎实,“师本位”的意识浓;一些教师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热衷于有偿家教而无心教学。
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学校要改变教育评价方式。学校要变教师自身工作情况为考查学生发展状况;变以学生成绩为主要依据评定教师工作为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高低。学校应在掌握学生各方面现有状况的前提下,通过检查、评比、问卷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进行全面考查。这样,避免了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给教师心理上造成的压力和不正确的导向给教师工作造成的不良影响。。
学校建立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学校是教师最主要的工作、生活场所,教师权益的维护程度,首先应体现在学校的管理机制上。学校要建立健全校长负责制,疏通民意表达渠道,充分发挥教代会的作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必须以人为本,既体现约束、规范的“戒律”作用,更体现激励、启迪、自律的功能,使学校管理在制度层面上达到法治与德治的交融协调,警示教育与人性化教育相结合。
社会与家庭理性对待教师权益。尊师是教育原则,更是政治原则。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化,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而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地位却被一降再降,教师这一形象本身所具有的严肃外衣已不再有效。 于是便出现了学生犯错误,教师不敢过问;学生作业不做,教师不敢留;学生上课不守纪律,教师不敢批评的畸形师生关系,抹杀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为此,社会及家庭理性对待教师职业权益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前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欢迎社会舆论对教育的监督,也应该接受监督,但媒体不能为了追求新闻效应,而任意放大教育上的瑕疵,诋毁教师的形象。因为教育孩子不光是教育者的责任,更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职责。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关键
规范教师的言行,注重自身建设,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准的关键。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其对象是身心正在发育成长且具有各自个性特点和年龄特点的儿童和青少年。教师的言行和举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改变着学生,“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学生是燃着的火把,是教育的主体,是一个具有独立意义的活生生的人,学生对教师讲的知识有可能忘记,但对教师的风范终身难忘。教师要尊重、关爱和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与价值,让所有的学生同乘一辆前行的列车。教师一方面不能仅仅把这个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而应把它看作是一项事业,要有敬业奉献精神,充分感受到站的是三尺讲台,尽情演绎的永远是人间的真善美。另一方面,教师要以事实为依据,赏罚有度,公正严明,做一个能教、严教、勤教、廉教的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