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直播行业不进则退的心态是焦虑感的根源,回到现实脚踏实地,也许安全感就回归了
“弹药充足,子弹上膛。斗鱼小伙伴,枪在手,跟我走。一定要打赢这场千播大战,fight!”2016年8月15日,斗鱼CEO陈少杰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确认斗鱼直播已完成由凤凰资本和腾讯领投的15亿元C轮融资。
网络直播烈火烹油的“红海”景象仍在持续。与此相随,从数据造假、流水线生产的“网红”再到色情低俗内容,阴影依然挥之不去。
“主播”想要礼物,而直播平台对于资本是近乎饥渴的追逐。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在互联网发展的这些年,直播所经历的故事和场景,一直在新生的媒介领域重复。”
《瞭望东方周刊》:为何网络直播平台普遍都有数据造假的情况?这一行业急功近利的情绪为何如此浓重?
曹三省:如今网络直播是一个热点领域,平台希望吸引投资,在这个基础上去烧钱把平台做大。于是就有了数据造假,去表明所谓的业绩和实力。
在互联网发展的这些年,这样的场景和故事其实一直被重复。只要商业模式足够吸引人,初步业绩做起来,唯一目的就是融资上市。大家形成了这种思维定式——如果你不撬动资本,那么你这个生意就做不大。
这造就了以资本为驱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形势。但是,当所有平台都向资本靠拢,对“资本”这一概念的追逐最后就演变成一种行业集体焦虑,没人感到安全。
大家都在讲产业生态,生态不是很空泛的概念。自然界生态系统背后有一种自平衡的力量,这在互联网产业生态里也必不可少。如果大家一窝蜂往风口上跑,就类似于一些物种过多繁殖,会导致生态失衡,最终结果是什么?便是种群数量减少。
站在这个角度,直播领域的商业价值一直在那里,但不能片面放大。要在持续不断的创造中把持平衡的方向。很可贵的是,有一批创业公司开始脚踏实地做实务,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一单一单地做业务。回到现实脚踏实地,也许安全感就回归了。
《瞭望东方周刊》:数据在直播平台融资过程中起到多大作用?数据造假为何一直没有有效的监管手段?
曹三省:在投资商眼里,行业数据也只是一个参考,他们更多时候会看真正可信的数据,用业务经验和逻辑来判断,也有一些主观和赌博的成分。
拐点会出现的,当大家意识到数据本身会出现问题的时候,会慢慢转向相信一些更为务实的模式,这需要一个过程。
数据造假牵扯太多的相关利益,它存在弊端,但又促进了行业的热度,而对公众来说数据跟自己关系不大,这些都使得这个问题的解决很复杂。
也许国家未来会逐渐寻找到更有效的监管措施,推动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数据平台出现。这对各个行业、对资本、对公众都是好事,只不过目前这种状况,很少有人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推进还要顺其自然。
《瞭望东方周刊》:很多直播平台都会高价将游戏主播召入麾下,这些游戏主播的身价为何能够那么高?
曹三省:直播平台认为游戏主播能够带动玩家,但游戏玩家的消费潜力究竟有多少?如果算这笔账,显然答案是里边存在泡沫。谁都知道主播创造的效益显然没有1亿元,但是他背后带动着资本概念,为了拼投资,平台只能这样走。把这个主播身价抬高,实际上无形中增加了风险。
《瞭望东方周刊》:既然算账的结果如此明显,那么当下,网络直播行业自身是否有去泡沫化的自觉?
曹三省:行业整体是不太明智的,大家都会高估新兴领域的潜力,很迅速地把蓝海转变成红海,大家都在看很直观的东西——这个东西火了,我可以去赚钱。
因此,需要政府和专业机构对行业进行引导扶持,让整个行业聪明起来、智慧起来,这需要持续发力,并不是发布一些研究报告、去做一些形式上的事情就可以的。深度的服务咨询机构等多方力量应该共同参与到一些平台的业务规划中,给出更直接的建议。
《瞭望东方周刊》:网络直播中,有些主播以色情低俗内容为噱头博眼球,但监管存在很大的难度,你认为有效的监管模式是什么样的?
曹三省:这并不是直播才会有的一个问题。微电影、网络大电影也有很多打“擦边球”的现象。从业者似乎有种思维定式,认为刷下限可以去赢得流量。但是大众只有这个需求吗?“擦边球”已经引起反感了。事实上,以色情换流量是缺乏大智慧的小聪明,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性有百害而无一利。
监管部门需要“扬清而激浊”。严格限制劣质内容是必要的,只有祛除一些病症,才能恢复健康,这是监管的目的。
另外,还要扶持真正的优质内容,把有创造力、能打动人心的内容调动起来。当人们看到更多的选项,才知道最好的选项是什么。要鼓励一些企业去承担社会责任,撬动资本的力量扶持,通过资本杠杆推动正向内容。另外行业协会、专业机构也应该参与进来,这样平台自然会意识到最好的选项是什么。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很多本该处于学习期的年轻人开始投身直播间,这个打“擦边球”的环境会不会对她们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年轻人这种新的创业方式背后,是怎样一种文化心理? 曹三省:的确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首先我们不要去放大直播的造梦功能。但巨星梦始终存在,大规模的选秀也是在激发年轻人的梦想,直播只是换一种媒介。
不是所有年轻人都会受资本裹挟的力量影响而去做直播,做直播的年轻人,也不会全部成为网红。对这个事情,还不能一味钳制。年轻人有他的理性,可能有一批人在这个事情上栽一个跟头,算是一次创业失败,但经历成长的痛苦,自然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瞭望东方周刊》:各大直播平台都在宣扬“全民直播”概念,你如何解读这个概念?“全民直播”的可能性有多大?
曹三省:从学术角度而言,“全民直播”存在必然性,不能片面理解为疯狂的举动。“全民直播”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去做网红,因为网络直播属于新媒体范畴,而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类似于一种普及,给全民一种参与直播的可能。
但是就前景来看,根据西方的互联网研究成果,互联网媒介的大众参与存在一个长尾模型,也就是说,一部分人会集中参与并得到高流量,更多的人则是自娱自乐,以较低水平参与到传播过程中来。网络视频刚兴起时也是如此,从理论上讲,人人都可以通过上传视频去获得流量,以广告分成盈利,但是内容多了之后,流量还是会集中在一些传播力更强、品质更优的视频上。
今天平台可以去炒作“全民直播”,呼唤大家参与,但是直播最终还是会符合这个长尾模型,届时内容就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它代表一个拐点时期的到来。有更多的人参与,反而会使这个行业归于平稳和平静。
《瞭望东方周刊》:你怎么看待网络直播的发展前景?
曹三省:从宏观上判断,直播也注定会作为众多新媒体形态的一种,它的来龙去脉和可能性就和其他媒介的故事一样。
媒体领域里面也有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先是蓬勃发展,再归于某一种意义上的平静,当它成为主流媒体之后,就会变成另一个传统媒体。新旧的更替、热度的转移一直在媒体领域里面发生,没有一种媒体永远扮演新媒体的角色,成为主流之后便会慢慢暴露出它的传统性。
这个领域如果幸运地持续发挥力量,就会像今天很多的新媒体形态一样,始终扮演一种角色,公众对它也会更理性地去看待。
如果这个领域发生严重的负面事件,也可能会导致行业整体最后不幸地崩盘了。一些负面的因素或一些过于颠覆性的技术出现之后,直播平台也可能消失。
在这个过程中,希望面向直播的有识之士能够把持一些方向,从表面的繁荣转向内涵式的发展,去做深度的服务,在平台经营上与其他产业联动。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去机械复制一些模式加剧泡沫效应。
“弹药充足,子弹上膛。斗鱼小伙伴,枪在手,跟我走。一定要打赢这场千播大战,fight!”2016年8月15日,斗鱼CEO陈少杰发了这样一条朋友圈,确认斗鱼直播已完成由凤凰资本和腾讯领投的15亿元C轮融资。
网络直播烈火烹油的“红海”景象仍在持续。与此相随,从数据造假、流水线生产的“网红”再到色情低俗内容,阴影依然挥之不去。
“主播”想要礼物,而直播平台对于资本是近乎饥渴的追逐。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院长曹三省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在互联网发展的这些年,直播所经历的故事和场景,一直在新生的媒介领域重复。”
数据造假背后是对“做大”的渴求
《瞭望东方周刊》:为何网络直播平台普遍都有数据造假的情况?这一行业急功近利的情绪为何如此浓重?
曹三省:如今网络直播是一个热点领域,平台希望吸引投资,在这个基础上去烧钱把平台做大。于是就有了数据造假,去表明所谓的业绩和实力。
在互联网发展的这些年,这样的场景和故事其实一直被重复。只要商业模式足够吸引人,初步业绩做起来,唯一目的就是融资上市。大家形成了这种思维定式——如果你不撬动资本,那么你这个生意就做不大。
这造就了以资本为驱动、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形势。但是,当所有平台都向资本靠拢,对“资本”这一概念的追逐最后就演变成一种行业集体焦虑,没人感到安全。
大家都在讲产业生态,生态不是很空泛的概念。自然界生态系统背后有一种自平衡的力量,这在互联网产业生态里也必不可少。如果大家一窝蜂往风口上跑,就类似于一些物种过多繁殖,会导致生态失衡,最终结果是什么?便是种群数量减少。
站在这个角度,直播领域的商业价值一直在那里,但不能片面放大。要在持续不断的创造中把持平衡的方向。很可贵的是,有一批创业公司开始脚踏实地做实务,通过自身的技术优势一单一单地做业务。回到现实脚踏实地,也许安全感就回归了。
《瞭望东方周刊》:数据在直播平台融资过程中起到多大作用?数据造假为何一直没有有效的监管手段?
曹三省:在投资商眼里,行业数据也只是一个参考,他们更多时候会看真正可信的数据,用业务经验和逻辑来判断,也有一些主观和赌博的成分。
拐点会出现的,当大家意识到数据本身会出现问题的时候,会慢慢转向相信一些更为务实的模式,这需要一个过程。
数据造假牵扯太多的相关利益,它存在弊端,但又促进了行业的热度,而对公众来说数据跟自己关系不大,这些都使得这个问题的解决很复杂。
也许国家未来会逐渐寻找到更有效的监管措施,推动一个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数据平台出现。这对各个行业、对资本、对公众都是好事,只不过目前这种状况,很少有人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推进还要顺其自然。
谁都知道主播创造的效益没有1亿元
《瞭望东方周刊》:很多直播平台都会高价将游戏主播召入麾下,这些游戏主播的身价为何能够那么高?
曹三省:直播平台认为游戏主播能够带动玩家,但游戏玩家的消费潜力究竟有多少?如果算这笔账,显然答案是里边存在泡沫。谁都知道主播创造的效益显然没有1亿元,但是他背后带动着资本概念,为了拼投资,平台只能这样走。把这个主播身价抬高,实际上无形中增加了风险。
《瞭望东方周刊》:既然算账的结果如此明显,那么当下,网络直播行业自身是否有去泡沫化的自觉?
曹三省:行业整体是不太明智的,大家都会高估新兴领域的潜力,很迅速地把蓝海转变成红海,大家都在看很直观的东西——这个东西火了,我可以去赚钱。
因此,需要政府和专业机构对行业进行引导扶持,让整个行业聪明起来、智慧起来,这需要持续发力,并不是发布一些研究报告、去做一些形式上的事情就可以的。深度的服务咨询机构等多方力量应该共同参与到一些平台的业务规划中,给出更直接的建议。
以色情换流量缺乏大智慧
《瞭望东方周刊》:网络直播中,有些主播以色情低俗内容为噱头博眼球,但监管存在很大的难度,你认为有效的监管模式是什么样的?
曹三省:这并不是直播才会有的一个问题。微电影、网络大电影也有很多打“擦边球”的现象。从业者似乎有种思维定式,认为刷下限可以去赢得流量。但是大众只有这个需求吗?“擦边球”已经引起反感了。事实上,以色情换流量是缺乏大智慧的小聪明,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性有百害而无一利。
监管部门需要“扬清而激浊”。严格限制劣质内容是必要的,只有祛除一些病症,才能恢复健康,这是监管的目的。
另外,还要扶持真正的优质内容,把有创造力、能打动人心的内容调动起来。当人们看到更多的选项,才知道最好的选项是什么。要鼓励一些企业去承担社会责任,撬动资本的力量扶持,通过资本杠杆推动正向内容。另外行业协会、专业机构也应该参与进来,这样平台自然会意识到最好的选项是什么。
《瞭望东方周刊》:现在很多本该处于学习期的年轻人开始投身直播间,这个打“擦边球”的环境会不会对她们的身心产生负面影响?年轻人这种新的创业方式背后,是怎样一种文化心理? 曹三省:的确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首先我们不要去放大直播的造梦功能。但巨星梦始终存在,大规模的选秀也是在激发年轻人的梦想,直播只是换一种媒介。
不是所有年轻人都会受资本裹挟的力量影响而去做直播,做直播的年轻人,也不会全部成为网红。对这个事情,还不能一味钳制。年轻人有他的理性,可能有一批人在这个事情上栽一个跟头,算是一次创业失败,但经历成长的痛苦,自然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媒介都有生老病死,直播也一样
《瞭望东方周刊》:各大直播平台都在宣扬“全民直播”概念,你如何解读这个概念?“全民直播”的可能性有多大?
曹三省:从学术角度而言,“全民直播”存在必然性,不能片面理解为疯狂的举动。“全民直播”不是说每个人都要去做网红,因为网络直播属于新媒体范畴,而新媒体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类似于一种普及,给全民一种参与直播的可能。
但是就前景来看,根据西方的互联网研究成果,互联网媒介的大众参与存在一个长尾模型,也就是说,一部分人会集中参与并得到高流量,更多的人则是自娱自乐,以较低水平参与到传播过程中来。网络视频刚兴起时也是如此,从理论上讲,人人都可以通过上传视频去获得流量,以广告分成盈利,但是内容多了之后,流量还是会集中在一些传播力更强、品质更优的视频上。
今天平台可以去炒作“全民直播”,呼唤大家参与,但是直播最终还是会符合这个长尾模型,届时内容就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它代表一个拐点时期的到来。有更多的人参与,反而会使这个行业归于平稳和平静。
《瞭望东方周刊》:你怎么看待网络直播的发展前景?
曹三省:从宏观上判断,直播也注定会作为众多新媒体形态的一种,它的来龙去脉和可能性就和其他媒介的故事一样。
媒体领域里面也有春夏秋冬、生老病死。先是蓬勃发展,再归于某一种意义上的平静,当它成为主流媒体之后,就会变成另一个传统媒体。新旧的更替、热度的转移一直在媒体领域里面发生,没有一种媒体永远扮演新媒体的角色,成为主流之后便会慢慢暴露出它的传统性。
这个领域如果幸运地持续发挥力量,就会像今天很多的新媒体形态一样,始终扮演一种角色,公众对它也会更理性地去看待。
如果这个领域发生严重的负面事件,也可能会导致行业整体最后不幸地崩盘了。一些负面的因素或一些过于颠覆性的技术出现之后,直播平台也可能消失。
在这个过程中,希望面向直播的有识之士能够把持一些方向,从表面的繁荣转向内涵式的发展,去做深度的服务,在平台经营上与其他产业联动。要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去机械复制一些模式加剧泡沫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