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中职学生应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身心健康和良好素质的重要体现。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应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呢?文中笔者切合实际谈一些自己的研究和探索,以供交流。
关键词:应激能力; 应急; 抗挫折能力; 挫折教育
一、中职学生应激能力的研究
(一)应激能力的内涵
应激能力就是指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生存能力。什么叫应激?字面上指“应付剌激”。应急是对事物发生的迫切状态和即兴心情。应激状态包含应急。“应激”在心理学中一般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的反应,任何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可引起反应。例如,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他们必须迅速作出抉择,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他们会产生一种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即为应激状态。这种状态容易使人的心理体验,行为表现以及生理过程发生急剧变化。在个体生活中突然遭受到急剧的、形成心理上强烈反响的重大事件,则为应激性生活事件。如亲人死亡、事业挫折、家人分离、破产、考试失败、摧患重大疾病和恋爱婚姻失意等等,皆可视为应激性生活事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总会碰到上述情况,因此随时都可能产生不同水平的应激状态。即是说人们是生活在一个充满应激的世界里,拥挤的自然灾害、城镇噪音、环境污染、隔离、孤独以及经常从新闻中听到的坏消息等等,给人们的精神造成了某种压力,会使人产生情绪上的焦虑,不安,甚至会出现惶惶不可终日的消极状态。因此应激已成为现实社会人们必须应付的一个重要方面,应激刺激也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中职学生应激(应急)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应激能力。良好的应激能力是人们健康的重要保证,现代社会必备应激能力,现代健康的促进需要应激能力。应激能力是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锻炼得到提高的。健康是每个人一生的追求,健康的促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应激能力的提高。让人们自己行动起来,努力提高自身的应激能力,才能维护并促进健康。
2.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通过设立应急避险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网络,上下联动,增强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在实处;组织力量对中职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教育、培养、落实和考核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估,对如何进一步抓好这方面工作制定出科学的总体和单项发展规划;形成正规、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确保提高应急避险能力的观念在师生中深入人心,增强教师提高中小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责任感和学生提高应急避险能力的自觉性;加强监督管理,为提高中小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创造更加积极有力的外部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让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一起构筑提高中小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四道保障线,使这一紧迫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二、中职学生抗挫折心理训练的研究
(一)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1.社会因素。学生学业压力的日趋加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此外,教师的教育方法、师生间的关系、学生间的人际交往,也会对学生的挫折心理造成影响。一旦学生在某一方面受挫,他们就可能变得少言寡语,甚至心灰意冷。
2.家庭因素。家庭是对学生挫折承受力影响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例如,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对子女保护过度,对子女的期望过高等,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此外,家庭中的意外情况,如父母离婚、意外死亡等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
3.自身因素。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是产生受挫心理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中职学生一方面喜欢通过与同龄或同伴的比较或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另一方面,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评价,对自己的估计或期望过高。当发现自己的努力总是满足不了别人的意愿,或自己的所作所为总得不到成人、同伴的认可,或尽了最大努力还不能完成看来似乎不太高的目标时,就会产生自卑心态或失望感,若没有及时得到调适和引导,就会产生受挫心理,给学习、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二)应对挫折的方法策略
1.正确认识挫折,形成心理准备。首先要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考试不理想、人际关系困难、生活不适应等挫折几乎每个人都曾遇到过。有的人总认为生活中的挫折、困境、失败都是消极、可怕的,受挫后往往悲观抑郁,甚至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事实上,挫折并不都是坏事,处理得好的话,它也可以成为自强不息、奋起拼搏、争取成功的动力和精神催化剂。因此可以说,挫折也是一种机会。只要能坦然面对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就可以适应任何变化的环境
2.调节抱负水平,确立合适目标。中学生正值精力充沛、朗气蓬勃的青春年华,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幻想,对学习和生活难免抱有较高期望和较高要求,但由于对生活中所遇坎坷估计不足,对自身能力、知识水平缺乏全面认识,所以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因此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保持中等期望水平,同时注意不可轻易否定自己。
3.树立必胜信心,培养坚强意志。这是遭受挫折后进行有效地自我调整的前提条件。信心是一个人对待自己的积极的评价。如果自己不信任自己,那么遭遇挫折时就会萎靡不振,无法应对挫折,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起进取的勇气,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除了自信,意志品质坚强也很重要,坚强的意志品质能使人克服困难,使困难不构成挫折,即使形成挫折,也能以之战胜它。
4.采取积极应付方式,锻炼耐挫能力。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岛屿”和“暗礁”,遇到压力和挫折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适合自己的应付方式或方法。如渲泄法;自我放松调节法,常用的放松方法有呼吸松弛法、冥想松弛法、肌肉松弛法。比如面对镜子微笑三到十分钟或做深呼吸;升华法,指受挫后将那些为社会所不容的本能冲动加以净化和提高,使之成为某种高尚的追求,以保持内心的安静与心理的平衡。 (三)进行“挫折教育”的方式
1.开设讲座,创设情境。开设心理健康讲座,使学生在心理发展上排除障碍,俗话讲:“心病还需心药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以学生的心理角度去帮助学生找出心理障碍。创设情景,激励学生自我加压、自我磨炼。可以组织学生考察活动,一方面让他们在实践中管理自己,另一方面让他们亲身体验那种艰苦的环境,自我教育,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积极乐观,信心百倍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挫折。
2.进行随机指导。尊重理解爱护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轨迹。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做到一视同仁,同时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轨迹,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对于学生中的一些隐性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从中发现问题来主动帮助学生克服挫折。
3.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其次,要做到度量宽宏,心胸豁达。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来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
(四)对中职学生进一步加强“挫折教育”的思考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这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关键所在。中国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对中专生进行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光靠学校一方面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联合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开展这项工作。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往往从小在大人庇护下度过他们的青少年时期的,相对而言孩子们的独立意识与独立能力之间的反差较大,家长对子女生活上的周到照应和学习上的超现实要求与孩子逐渐萌发的独立意识之间存在着较大距离。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一旦出现变化就会使长期处于顺境中的学生手足无措,心理失衡,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而这一问题的出现与家长从小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有直接联系的。所以学校对学生“挫折教育”的最大阻力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因此,要想对中专生有效地进行“挫折教育”,必须加大向家长、社会的宣传力度,对实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形成共识,共同创设中专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氛围。
总之,培养中职学生的应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家庭与教育部门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方能见成效。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06
关键词:应激能力; 应急; 抗挫折能力; 挫折教育
一、中职学生应激能力的研究
(一)应激能力的内涵
应激能力就是指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生存能力。什么叫应激?字面上指“应付剌激”。应急是对事物发生的迫切状态和即兴心情。应激状态包含应急。“应激”在心理学中一般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的反应,任何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刺激,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都可引起反应。例如,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他们必须迅速作出抉择,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他们会产生一种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即为应激状态。这种状态容易使人的心理体验,行为表现以及生理过程发生急剧变化。在个体生活中突然遭受到急剧的、形成心理上强烈反响的重大事件,则为应激性生活事件。如亲人死亡、事业挫折、家人分离、破产、考试失败、摧患重大疾病和恋爱婚姻失意等等,皆可视为应激性生活事件。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地总会碰到上述情况,因此随时都可能产生不同水平的应激状态。即是说人们是生活在一个充满应激的世界里,拥挤的自然灾害、城镇噪音、环境污染、隔离、孤独以及经常从新闻中听到的坏消息等等,给人们的精神造成了某种压力,会使人产生情绪上的焦虑,不安,甚至会出现惶惶不可终日的消极状态。因此应激已成为现实社会人们必须应付的一个重要方面,应激刺激也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中职学生应激(应急)能力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应激能力。良好的应激能力是人们健康的重要保证,现代社会必备应激能力,现代健康的促进需要应激能力。应激能力是可以通过日常生活和锻炼得到提高的。健康是每个人一生的追求,健康的促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应激能力的提高。让人们自己行动起来,努力提高自身的应激能力,才能维护并促进健康。
2.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通过设立应急避险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网络,上下联动,增强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在实处;组织力量对中职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教育、培养、落实和考核等方面进行总结评估,对如何进一步抓好这方面工作制定出科学的总体和单项发展规划;形成正规、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确保提高应急避险能力的观念在师生中深入人心,增强教师提高中小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责任感和学生提高应急避险能力的自觉性;加强监督管理,为提高中小学生应急避险能力创造更加积极有力的外部环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让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一起构筑提高中小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四道保障线,使这一紧迫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二、中职学生抗挫折心理训练的研究
(一)影响挫折承受力的因素
1.社会因素。学生学业压力的日趋加重,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形势的不容乐观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此外,教师的教育方法、师生间的关系、学生间的人际交往,也会对学生的挫折心理造成影响。一旦学生在某一方面受挫,他们就可能变得少言寡语,甚至心灰意冷。
2.家庭因素。家庭是对学生挫折承受力影响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例如,父母教育方式不当,对子女保护过度,对子女的期望过高等,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此外,家庭中的意外情况,如父母离婚、意外死亡等也会对学生造成影响。
3.自身因素。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己是产生受挫心理的又一个重要因素。中职学生一方面喜欢通过与同龄或同伴的比较或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评价自己;另一方面,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评价,对自己的估计或期望过高。当发现自己的努力总是满足不了别人的意愿,或自己的所作所为总得不到成人、同伴的认可,或尽了最大努力还不能完成看来似乎不太高的目标时,就会产生自卑心态或失望感,若没有及时得到调适和引导,就会产生受挫心理,给学习、生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二)应对挫折的方法策略
1.正确认识挫折,形成心理准备。首先要认识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在现实生活中,考试不理想、人际关系困难、生活不适应等挫折几乎每个人都曾遇到过。有的人总认为生活中的挫折、困境、失败都是消极、可怕的,受挫后往往悲观抑郁,甚至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事实上,挫折并不都是坏事,处理得好的话,它也可以成为自强不息、奋起拼搏、争取成功的动力和精神催化剂。因此可以说,挫折也是一种机会。只要能坦然面对挫折,树立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就可以适应任何变化的环境
2.调节抱负水平,确立合适目标。中学生正值精力充沛、朗气蓬勃的青春年华,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幻想,对学习和生活难免抱有较高期望和较高要求,但由于对生活中所遇坎坷估计不足,对自身能力、知识水平缺乏全面认识,所以一旦遇到不顺利的事就容易产生挫折感。因此中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可行的目标,保持中等期望水平,同时注意不可轻易否定自己。
3.树立必胜信心,培养坚强意志。这是遭受挫折后进行有效地自我调整的前提条件。信心是一个人对待自己的积极的评价。如果自己不信任自己,那么遭遇挫折时就会萎靡不振,无法应对挫折,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激起进取的勇气,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除了自信,意志品质坚强也很重要,坚强的意志品质能使人克服困难,使困难不构成挫折,即使形成挫折,也能以之战胜它。
4.采取积极应付方式,锻炼耐挫能力。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当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岛屿”和“暗礁”,遇到压力和挫折时,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适合自己的应付方式或方法。如渲泄法;自我放松调节法,常用的放松方法有呼吸松弛法、冥想松弛法、肌肉松弛法。比如面对镜子微笑三到十分钟或做深呼吸;升华法,指受挫后将那些为社会所不容的本能冲动加以净化和提高,使之成为某种高尚的追求,以保持内心的安静与心理的平衡。 (三)进行“挫折教育”的方式
1.开设讲座,创设情境。开设心理健康讲座,使学生在心理发展上排除障碍,俗话讲:“心病还需心药医”。在处理学生问题时,要以学生的心理角度去帮助学生找出心理障碍。创设情景,激励学生自我加压、自我磨炼。可以组织学生考察活动,一方面让他们在实践中管理自己,另一方面让他们亲身体验那种艰苦的环境,自我教育,珍惜自己的美好生活,积极乐观,信心百倍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挫折。
2.进行随机指导。尊重理解爱护学生,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轨迹。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做到一视同仁,同时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轨迹,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对于学生中的一些隐性心理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从中发现问题来主动帮助学生克服挫折。
3.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其次,要做到度量宽宏,心胸豁达。增强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来提高自己的抗挫能力。
(四)对中职学生进一步加强“挫折教育”的思考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立体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这是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关键所在。中国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决定了对中专生进行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光靠学校一方面进行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联合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开展这项工作。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往往从小在大人庇护下度过他们的青少年时期的,相对而言孩子们的独立意识与独立能力之间的反差较大,家长对子女生活上的周到照应和学习上的超现实要求与孩子逐渐萌发的独立意识之间存在着较大距离。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一旦出现变化就会使长期处于顺境中的学生手足无措,心理失衡,陷入不能自拔的境地,而这一问题的出现与家长从小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有直接联系的。所以学校对学生“挫折教育”的最大阻力来自于家庭和社会。因此,要想对中专生有效地进行“挫折教育”,必须加大向家长、社会的宣传力度,对实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形成共识,共同创设中专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氛围。
总之,培养中职学生的应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是我们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家庭与教育部门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方能见成效。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