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实验初探

来源 :大学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jian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评价是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实现课程要求的重要保障。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重在对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针对该门课程的特殊性,进行评价改革实验,突破终结性评价方式,创建形成性评价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评价,能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亦能通过教学的反馈信息,促进教师反思、调整教学,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大学;英语视听说;评价;改革;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0)06-0036-04
  
  一、评价实验的动因
  
  评价是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要求的重要保障。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泰勒等人通过长期研究,提出了“以教育目标为核心”的教育评价理论。实践证明,科学的评价活动是教育活动科学化的需要,正确地运用教育评价对提高教育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评价,可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1]。
  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方式依然采用惯常的终结性评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和教学管理者,更多地是以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高低。这种考试强调的是语言知识的积累,但忽略了语言综合能力的应用。这种终结性评价带来的负面影响在于强化了考试分数的作用,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考试当作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目的。这种工具型的学习动机当然不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更不利于保持其学习兴趣的持久性。同时,由于终结性评价往往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导致其无法实事求是地评价出学生实际能力,尤其是应用语言的能力。更为糟糕的是,这种终结性评价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不利于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利于激励差生,更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与之相比,形成性评价受到了业界显著的关注和重视。形成性评价是由美国评价学专家斯克里芬提出来的。形成性评价强调要开展以调节教育过程、保证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为目的的评价活动;在英语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进行持续的评价──不仅评价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更为重要的是,要对他们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评价[2]。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是为旅游专业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旨在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在通常的课程学习评价中,一次简单的卷面测试,只能单方面评价学生听英语的能力,无法评价他们说英语的水平。并且,试题内容的确定完全是依据教师单方面的经验,很难保证试题的客观性,因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和水平。如果要单独进行口语考试,不仅操作难度很大,选题面受限,且一对一的考试方式也太耗时间。该门课程的特殊性,使考试方法的改革变得尤为必要。因此,在“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实践中,为发展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我们进行了评价改革实验,其重心在于突破终结性评价方式,创建形成性评价机制。
  
  二、评价实验设计与实施
  
  在2006~2008的两年中,我们完成了对06级部分班级为期两年的实验课题“高校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过程的评价与管理”,研制出适合我院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体系以及评价标准。这项研究及成果,为《英语视听说》课程评价实验提供了方法、理论支撑以及评价标准,为该项实验的可行性和成功提供了保障[3]。与此同时,我们开始了考试改革的实验。
  首先,对改革课程考试方法、创建形成性评价机制进行了理论论证,设计了实施方案并分析了方案实施所具备的条件;进而向教学管理部门提出了申请,递交了论证报告。我们把考试改革的意义、目的、方案和要求告知了实验班的全体学生,以期让学生理解:他们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也是课程考试改革的主体,改革考试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他们既是评价实验的对象,更是评价实验的受益人。
  形成性评价机制的设计方案及实施过程具体包括:成绩评价采用平时成绩和期末口试相结合的方案。成绩比例为6∶4:平时成绩占60%,期末口试占40%。期末口试采用短文背诵、问答、主题发言、主题对话等形式。
  平时成绩评价旨在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能力,主要指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同时还要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活动的参与频率和完成的质量进行评价。
  在改革过程中,任课教师遇到的难题是:对于一个有50多名学生,课时仅有32个学时的课程来说,如何做到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能力,尤其是运用语言的能力。对此,我们的办法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多数任务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这不仅给所有学生创造了参与的机会,节省了时间,更保证了教学计划的完成。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得以轻松愉快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保证学习质量。尤其是那些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在这种熟悉的学习环境中,易于消除单枪匹马时的紧张情绪,脱离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局面。每一项任务完成后,由各小组推荐一个成员来展示任务完成情况。尔后,给每个小组一个评价,再给该成员一个评价,以此激励每位学生争取机会展示自身能力。而这些评价均将成为学期末学生成绩的组成部分。
  为了突破课时的局限,必须让学生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在课外学习过程中,学生以小组合作为前提。这在设计任务时既要考虑整体性又要考虑个别性,要确保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都有自己的角色。
  为此,我们结合教材内容创设了多种实验形式。诸如:话题小品创新比赛、主题演讲比赛、辩论赛、经典诗歌诵读比赛、经典影视作品表演等。每次活动的程序为: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任务,各小组课后讨论选题,再依据成员个人的能力进行分工。每次比赛成绩由学生评委评分(70%~80%)+ 教师评分(20~30%, 根据演讲稿、辩论陈词、剧本等)组成。
  在2006级的实验中,期末考试仍然占了一定的比例。成绩的评定比例为6∶4,即:平时成绩占60%,期末考试占40%。期末考试主要针对教材内容,平时成绩则由课堂发言、陈述、报告、朗读、小组活动、发言稿撰写、剧本编写、辩论比赛的立论陈词和结论陈词等进行综合评分。2009年在对07级开展实验前,我们在总结了先前经验的基础上,征求了学生的意见,决定进行全开放式的考试改革,彻底取消期末考试。其成绩评定完全依据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以及展示出的能力来进行评价。
  改革给学生们带来的变化是:一种重学习过程轻结果的教育教学观念,逐渐为学生所接受,并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展示出了令人欣喜的成果。
  
  三、评价实验的成果
  
  通过两个年级的实验,虽然对实验做出最终评价尚为时过早,但本轮“英语视听说”课程考试改革还是取得了如下成果:
  首先,我们初步创建了形成性评价机制,以此代替了终结性评价。这就给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一个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
  其次,通过任务型的教学手段,将有限的课堂学习活动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活动准备过程中,必然要查阅大量的资料,要接触到若干的英文材料,要对材料进行筛选,要遣词、造句、行文,要策划、编排、训练 ……在这种全过程的学习中,学生体验到的以及获取到的东西,靠一份试卷是永远也评价不出来的。
  第三,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采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并使每个人的长处都得到发挥。在互动中,个人与集体的智慧能得到完美的结合。尽管在小组学习中也存在着竞争,但是,这是一种竞争共赢的结局,从理论上保证了每个人都可以成功。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非常适应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深受学生的欢迎。合作学习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生命活力,由此产生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在活动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更是人格的锤炼、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四,形成性评价活动的开展,还解决了长期困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问题——课堂管理问题。长期以来,课堂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如学生旷课、上课睡觉、做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等,总是困扰着我们,以至于有人不无辛酸地说“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抬头率”。然而,在这两个学期的考试改革试验中,我们的课堂却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学生已经认识到,课堂是属于教师的,但同时也属于学生的。于是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新课堂。通过这些活动,既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和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也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之间的矛盾。
  
  四、几点启示
  
  我们在思考与总结形成性评价实验取得的初步成果的同时,也得到一些启示。即要取得形成性评价实验的最终成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性评价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评价的反馈机能,其目的在于建立适合于教育对象的教学模式,弥补终结性评价的不足。形成性评价切合了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大学英语教学开辟了新的思路。“以人为本”的思想在教育教学中的要求就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核心就是要牢固树立“人”的观念:即,学生是鲜活的生命。我们必须尊重生命,对它心存敬畏,从而把教育教学活动视作“以生命对生命”的交流[4]。坚持“因材施教”,就是要认识到学生是不同的生命个体,他们之间存在差异。在教学实践中要承认差异、重视差异、了解差异,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确立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5]。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基本理念。
  第二,要遵循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语言的功能本质就是交流,交流的实现本质就是合作;语言的社会本质就是沟通,沟通的实现本质就是合作。因此,语言的流向是相互的,这种“相互性”就是 “合作”性。英语,是一种外来语言,它必然要求在“内”与“外”之间交流,以实现其流向。因此,英语教学更需要人际合作,依靠合作来实现其“相互性”。“小组式合作学习”无疑是体现大学英语教学特性的基本形式。大学“英语视听说”作为一门语言学习课程,在课程教学的实践中,既要努力体现语言用于“交流”、“沟通”的本质属性,还要遵循“为用而学,学了就用,用了就会”的语言课程教学的根本原则。基于这一理论认识,针对“英语视听说”这门语言课程来说,小组合作学习坚持“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以充分实现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生动活泼、卓有成效地开展教学,达到课程教学目的,进而实现语言功能的最佳组织形式。
  第三,要坚持形成性评价的改革方向。创建形成性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它能为学生发展提供服务,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它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其自信心,并学会调整学习策略;它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其合作学习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它使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有效地增强自身的参与意识。由于形成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能力的评价与培养,加之评价手段广泛多样,而且许多活动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思想,发展其相关的交际能力,因此,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英语学习各方面的平衡发展益处颇多。
  同时,形成性评价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那种 “以考分定优劣” 和 “一次考试成败决定终身”的不公平的评价方式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中的紧张、焦虑情绪,提高其学习自信心和自控力。一般来说,学习者在学习中的焦虑越少,在学习中有效摄入的知识则愈多,学习效率也愈高。因而,消除学生的焦虑情绪,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对提高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形成性评价能使教师更了解学生,因为它也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同时也让学生更了解自己,看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点收获,学生便会增强自信心;遇到学习中的挫折,也会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不断地调整学习策略。形成性评价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学生在评价活动中学会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取长补短,增强了合作和参与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注重学生英语学习各方面能力的综合发展,并不是我们运用形成性评价所期望达到的惟一目的。形成性评价强调过程评价,正是这种对过程的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了学习动机,提高了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而所有这些正是实施终身教育所必备的重要条件。
  总的来说,形成性评价是一种科学的评价机制,因为这种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有效结果所进行的整体价值判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应该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具备科学的价值观,这不仅是大学英语学科教学应承担的责任,同时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人文关怀的最好体现。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5.
  [2] 陈柏华.形成性评价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8):29-31.
  [3] 刘莉丽,黄斌,贾智勇.大学英语小组式合作学习型课堂的构建[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8(9):156.
  [4] 杨胜松.课堂教学控制论[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28.
  [5] 刘莉丽,杨胜松.关于转变教育观念的思考[J].东北亚论坛,2004(3):61.
  (责任编辑 黄建新)
  
  An Exploration of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Watching,
  Listening, Speaking” Course of English for Undengraduates
  LIULi-Li, Liao Fu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ongqing Univeris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Abstract:
   Assessmen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assessment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realizing the course requirements. “Watch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is a course with its practi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lays the importance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English applying competence. In this course, the reforming experiment of assessme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mechanism are of significance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d linguistic competence of students and enhancement of teachers’ ability to reflect, adjust and instruct students, based on the feedbacks.
  
  Key words:university; “English watching, listening, speaking”; assessment; reform; experiment
其他文献
[摘要]布劳恩对影响大学治理变迁的核心要素进行了梳理和论证,构建了能说明大学治理变迁所具有的普遍性特征的分析框架。在对三角模型理论进行讨论的基础上,选取美、英、日三国的大学治理形态变迁情况进行阐释和分析。布劳恩的理论不仅可以对我国高等教育治理的重大问题给出合理解释,还能为我国大学治理方式的转变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治理;三角模型理论;迪特玛·布劳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课程改革是大学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大学课程设置的逻辑起点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大学课程设置的知识模块不是封闭的“金字塔”形状,应该是开放的“知识树”状态,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坚持技术知识本位、知识能力本位和做人本位的有机统一;大学课程设置门数每个专业控制在50~60门课程之间、总学分控制在150~160之间、每个学分控制在15学时左右,选修课程、通识课程、实践课程分别控制在占课程总教学时数的
期刊
导言  以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为肇端,在1800年至1945年的漫长历史中,欧洲大学的格局发生了很多变化,有些是以渐变的方式进行,有些则是革命式的突变。现代早期的某些源于中世纪的大学结构,在欧洲的许多地区特别是在英伦诸岛、欧洲南部和北部的半岛地区,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与此同时,在法、德两国则出现了迥然不同的、崭新的大学组织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模式决定了那些有着古老大学国家的改革范围和那些新兴
期刊
[摘要]美国是世界上助学贷款的最大提供者。在学生财政援助方面,美国拥有丰富的经验。高达4600亿美元的学生贷款市场和长达数十年的学生贷款历史,使美国通过借贷帮助学生支付学费的政策日趋专业化。对于正在扩大学生助学贷款体系的中国来说,可以从当今美国学生助学贷款方案改革中获得启示。其一,应尽力在资助活动之初设计一个独特完善的贷款体系管理方案,以避免日后的不断简化和调整;其二,尽量限制中介的参与以减少贷款
期刊
[摘 要]晚清教会学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是在社会对英语人才需求日盛的背景下所做出的一种世俗化和功利化的选择。其课程设置发轫于以内容为基础的专业英语教学,逐渐增设基于商务语言技能和内容的商务英语课程,并随着教会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拓展和深化,最后发展为近代化职业教育基础之上的商务英语教学。教学方法从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逐渐向语法翻译法与古安系列法共存的格局转变,且均与其世俗化和功利化的教学理念和目标相适应。尽
期刊
[摘 要]“大学对国家的放逐”是关切大学特有的生存空间与一流大学秩序的形成、确立合理大学立场的一个新命题。面对既有国家体制笼罩下的异化的大学场合,大学需要一种“放逐国家”的积极心态,以构建作为主体的大学与一流大学生成的“第三空间”,获取一种真正的大学发展理念,有效凸显大学之民族与国家的轴心地位。大学对国家的放逐形成大学生存的“第三空间”与国家举办大学的逻辑之间具备内在同质性。它所坚守的是一种彻底的
期刊
摘 要:如何确保国立大学在财政方面的自立与自律,是关系到能否保障国立大学的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乃至实现大学使命的重大课题。日本政府自明治初期创建国立大学以来,先后引入基金制、特别会计制度、讲座制、校费制等,均旨在构建自立的国立大学财政制度。在这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当前,国立大学法人的施行,能否解决明治以来的这个问题,正引起有关人士的极大关注。  关键词:日本;国立大学;财政制度
期刊
[摘 要]教师之思关乎教育发展。作为本体论的追问,教师之思的本性是教育的经验,它显现于教师的思考和思想中,是过程与结果的统一。教师要去思,一要学习,二要放弃,三要建筑。当前,教师之思的底线是守住宝贵的历史财富和个人财富。    [关键词]教师;思考;教育;思想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1)05-0064-05    学校不乏勤奋的教师,缺少
期刊
编者按:我国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走出传统的行政化的误区,必须使大学回归学术,回归学术本位、学生本位。在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夏季毕业生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在短短的16分钟演讲中竟引起30余次高呼“根叔”,此充分表达了广大学子对“根叔”的认同和支持。“根叔”演讲实况经网络传播在国内大学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根叔”现象,这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一道独特的风景。“根叔”现象在大学校园里出现,标志着大学里
期刊
[摘 要]大学国际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已渗透到了我国大学的办学实践中。大学国际化的内在价值诉求是文化的交往与融合,其外在价值是民族文化的试金石。美国《新闻周刊》为世界范围内的大学国际化给出了一个标准,而“博洛尼亚进程”则提供了一个大学国际化的样本,其本质是争夺话语权。中国的大学在国际化方面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其基本经验是:以学科优势和办学实力为根本,以积极的态度融入其中,并独善其身,守望大学之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