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能手机入侵校园一发不可收拾,已成为学校管理者心中之痛。如何引导职校学生健康上网,抵制网上不良信息,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是当前中职学校教育管理者的一大难题。长沙市某职业中专学校客户信息服务专班对此进行了实践探索,借助学生对互联网“痴迷”的热情,顺势引导学生爱上阅读,乐于分享,引导全班同学形成了良好阅读习惯,在全校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 阅读”;中职生;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56-01收稿日期:2016-08-23
长沙市某中职学校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与上网的冲突,支持各专业各班级大胆创新“互联网 ”时代的学习管理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其中,客服专班采用了顺势而为、疏而不堵的“互联网 阅读”的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受微信朋友圈启发,萌发“互联网 阅读”创意 该客服专班班主任是《人民日报》的忠实粉丝,每天打开《人民日报》客户端看新闻已然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人民日报》的《夜读》栏目,爱得深切,几乎每篇文章都有分享或收藏。2015年12月8日,当他读到《夜读》栏目的《你为什么要努力?(很深刻)》这篇文章时,深有感受,便分享到了班级的QQ群中。这是他第一次在学生班级群中分享文章,当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左右,想着学生已经休息,所以并没有继续关注群里的动态。但令他十分意外的是:第二天早上打开QQ,看到十多个学生把文章中的句子复制出来,分享到群里,部分学生还附上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让他十分惊讶:平常只知道玩和疯的他们,居然这么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这篇文章的阅读和分享!
二、落实行动,完善“互联网 阅读”模式 经过与部分同学交流,该客服专班最终得出了几个重要结论:第一,同学们对于互联网的热情是推动活动进行的动力。第二,阅读材料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是活动开展的基础。第三,适当的奖励刺激是活动长期开展的必要手段。第四,互联网平台上的分享满足了学生寻求关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基于上述总结和思考,该班开始筹划“互联网 阅读”活动,大力开展活动的宣传动员工作,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同时,也对活动开展的时间和方式等提出了简短的要求。如分享讨论时间安排在每天晚上21∶00~22∶30等。其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如下:
第一,改组QQ群成员等级头衔,营造活动气氛。一方面,更改原有QQ群成员等级头衔,重新设计命名一套阅读分享等级头衔,以“学历”命名,依次是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和中职。激起同学们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组织班干部、学习积极分子和部分“QQ聊天能手”在QQ群中制造话题,营造阅读和分享气氛,带动其他同学参与进来。
第二,组建和招募阅读探索组、分享成长组和总结研究组。根据多天的活动观察和总结,采用自我推荐和群里投票的形式,选出三个小组的组长,再由组织招募1~3个同学作为小组成员。每个小组各司其职。阅读探索小组主要负责阅读分享主题和材料的推荐;分享成长小组主要负责分享讨论环节的组织与调节;总结研究小组主要负责每天活动的总结与反馈,每次都形成阅读分享文档,发送到群共享。
第三,定期总结和表彰,线上和线下双重奖励强化。根据每天活动的开展情况,授予表现突出的同学“爱心力大使、恒心力大使、学习力大使、责任心大使”等荣誉头衔,采用QQ群昵称冠名的形式进行表彰。另外,在班级每日考核中也予以加分表扬。让同学们在互联网和现实生活中都得到激励,获得成就感,形成阅读习惯,爱上阅读。
三、模式推广,获得好评 经过几周的实践,发现班级的同学慢慢出现了诸多细微的变化:QQ空间的内容越来越具有正能量,在网上买书的行为越来越多,班级同学之间的矛盾变少了,等等。特别是当学校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向全校推介该班级的“互联网 阅读”模式时,同学们倍觉自豪!有部分同学还主动或受邀到其他班级传播经验,主动推广这种上网和学习相互促进的“互联网 阅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 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2]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 ”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
关键词:“互联网 阅读”;中职生;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29-0056-01收稿日期:2016-08-23
长沙市某中职学校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学习与上网的冲突,支持各专业各班级大胆创新“互联网 ”时代的学习管理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其中,客服专班采用了顺势而为、疏而不堵的“互联网 阅读”的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受微信朋友圈启发,萌发“互联网 阅读”创意 该客服专班班主任是《人民日报》的忠实粉丝,每天打开《人民日报》客户端看新闻已然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特别是对《人民日报》的《夜读》栏目,爱得深切,几乎每篇文章都有分享或收藏。2015年12月8日,当他读到《夜读》栏目的《你为什么要努力?(很深刻)》这篇文章时,深有感受,便分享到了班级的QQ群中。这是他第一次在学生班级群中分享文章,当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左右,想着学生已经休息,所以并没有继续关注群里的动态。但令他十分意外的是:第二天早上打开QQ,看到十多个学生把文章中的句子复制出来,分享到群里,部分学生还附上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让他十分惊讶:平常只知道玩和疯的他们,居然这么积极主动地参与了这篇文章的阅读和分享!
二、落实行动,完善“互联网 阅读”模式 经过与部分同学交流,该客服专班最终得出了几个重要结论:第一,同学们对于互联网的热情是推动活动进行的动力。第二,阅读材料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是活动开展的基础。第三,适当的奖励刺激是活动长期开展的必要手段。第四,互联网平台上的分享满足了学生寻求关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基于上述总结和思考,该班开始筹划“互联网 阅读”活动,大力开展活动的宣传动员工作,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同时,也对活动开展的时间和方式等提出了简短的要求。如分享讨论时间安排在每天晚上21∶00~22∶30等。其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如下:
第一,改组QQ群成员等级头衔,营造活动气氛。一方面,更改原有QQ群成员等级头衔,重新设计命名一套阅读分享等级头衔,以“学历”命名,依次是博士、硕士、本科、大专和中职。激起同学们活动的兴趣。另一方面,组织班干部、学习积极分子和部分“QQ聊天能手”在QQ群中制造话题,营造阅读和分享气氛,带动其他同学参与进来。
第二,组建和招募阅读探索组、分享成长组和总结研究组。根据多天的活动观察和总结,采用自我推荐和群里投票的形式,选出三个小组的组长,再由组织招募1~3个同学作为小组成员。每个小组各司其职。阅读探索小组主要负责阅读分享主题和材料的推荐;分享成长小组主要负责分享讨论环节的组织与调节;总结研究小组主要负责每天活动的总结与反馈,每次都形成阅读分享文档,发送到群共享。
第三,定期总结和表彰,线上和线下双重奖励强化。根据每天活动的开展情况,授予表现突出的同学“爱心力大使、恒心力大使、学习力大使、责任心大使”等荣誉头衔,采用QQ群昵称冠名的形式进行表彰。另外,在班级每日考核中也予以加分表扬。让同学们在互联网和现实生活中都得到激励,获得成就感,形成阅读习惯,爱上阅读。
三、模式推广,获得好评 经过几周的实践,发现班级的同学慢慢出现了诸多细微的变化:QQ空间的内容越来越具有正能量,在网上买书的行为越来越多,班级同学之间的矛盾变少了,等等。特别是当学校在周一升旗仪式上向全校推介该班级的“互联网 阅读”模式时,同学们倍觉自豪!有部分同学还主动或受邀到其他班级传播经验,主动推广这种上网和学习相互促进的“互联网 阅读”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 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
[2]陈丽,林世员,郑勤华“互联网 ”时代中国远程教育的机遇和挑战[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