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好奇是与生俱来,面对着新鲜的事物,总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要以“真探究”问题驱动教学,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建构小学科学的概念。本文中,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結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科学的探究是经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慢慢地引导学生会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继而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让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创建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真探究”的主角,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为学生自己知识的储备少,生活经验少,思考问题总是以自身的积极性为前提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能积极提出问题。
例如笔者在教学《冷热与温度》这部分内容时,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师:在讲台上呈现两杯同样多的、但是温差很小的热水(杯子上还冒着白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桌面上的两杯水,看看有什么不同?
师:指名学生去讲台,用手试一试杯子的外壁,感觉到有什么不同?
师:仔细体会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
笔者就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了“看——摸——悟——思考——归纳”梯度深入,学生体会到:两杯水一样热,两杯水不一样热。面对着同样的事物,学生的经验、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学生就会出现争执,就想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的时机。时机成熟,教师再继续问:“到底哪杯水热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学生马上从结果的争论中转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来。有的学生说:“用手仔细摸一摸。”有的说:“可以喝一口感觉一下再比较。”有的说:“直接用温度计量一量”……在学生寻找了许多的方法后,再一次引导学生争论,互相指出对方所提出问题的缺点。用手摸可能存在误差,看着杯子冒出的白气又不能稳定,喝一口,去感觉也很难能感觉出温度的差异。最后,他们统一意见用温度计测量最准确。学生在这样的争执中,形成了“借助科学仪器测量最准确、最科学”的观点。
在这个环节中,笔者提供两杯热水的原因,就是为学生创设“争论的焦点”,有利于学生在观察中产生问题的分歧,在争执中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真探究”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中,“真探究”解决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合作交流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展开讨论的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能够获得正确的认识,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相互接纳,相互欣赏,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和喜悦。可见,合作学习在“真探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笔者在教学《了解土壤》这部分内容时,带领学生分组去观察学校的花坛里的土壤,然后比较一下,看哪个小组的观察的方法多,发现的问题多。让学生自带土壤观察、比较,然后,让学生讨论和交流不同的土壤的特点。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得不发挥小组的协作,只有这样才能胜过其他小组,同时也能听到他人的观点,真正做到接纳、吸收,深化了解学生的情感,也能学会与同伴交流的正确态度。
教师让学生合作交流,在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提供合理的、有意义的、能够联系生活的对象,便于学生真探究。那些空洞、不切实际的内容只会使学生对探究的过程产生厌倦感,在合作的过程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更不能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有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围绕主题,确立几个串珠问题,让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分组合作,提高真探究的主动性。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体验
科学真探究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在真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是真正体验到科学的真探究,无论在真探究的过程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笔不朽的财富,让学生真正明白:科学研究的每一个数据都是来之不易。
如:笔者在学习《骨骼》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伸伸胳膊、弯弯腿,然后用手摸一摸自己的骨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骨骼进行猜测,并联系生活所见,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自己的猜想勾画出来。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对于人体的骨骼就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尝试到学习中的快乐感,教师再呈现骨骼的模型,学生通过对比,对自己画出的骨骼结构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就能体验成功或者失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学生要能把自己学到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一方面,在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另一个方面,学生遇到困难时,也能积极动脑,解决问题,这样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把自己学生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真探究中,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要引导学生反思、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评价上要体现多元化,强调评价的促进功能。在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引导很重要,评价的方式也不能拘泥于单一性,要多元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评价学生真探究的结果。可以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用语言激励、眼神、微笑或者为学生竖起大拇指等这些方式。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也能感觉自己的进步,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真探究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
总之,科学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找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結合教学实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科学的探究是经过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慢慢地引导学生会发现问题,并能提出问题,继而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让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创建一个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真探究”的主角,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因为学生自己知识的储备少,生活经验少,思考问题总是以自身的积极性为前提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能积极提出问题。
例如笔者在教学《冷热与温度》这部分内容时,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师:在讲台上呈现两杯同样多的、但是温差很小的热水(杯子上还冒着白气),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桌面上的两杯水,看看有什么不同?
师:指名学生去讲台,用手试一试杯子的外壁,感觉到有什么不同?
师:仔细体会这两杯水有什么不同?
笔者就提出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经历了“看——摸——悟——思考——归纳”梯度深入,学生体会到:两杯水一样热,两杯水不一样热。面对着同样的事物,学生的经验、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学生就会出现争执,就想寻找解决矛盾的办法的时机。时机成熟,教师再继续问:“到底哪杯水热呢?”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呢?学生马上从结果的争论中转移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来。有的学生说:“用手仔细摸一摸。”有的说:“可以喝一口感觉一下再比较。”有的说:“直接用温度计量一量”……在学生寻找了许多的方法后,再一次引导学生争论,互相指出对方所提出问题的缺点。用手摸可能存在误差,看着杯子冒出的白气又不能稳定,喝一口,去感觉也很难能感觉出温度的差异。最后,他们统一意见用温度计测量最准确。学生在这样的争执中,形成了“借助科学仪器测量最准确、最科学”的观点。
在这个环节中,笔者提供两杯热水的原因,就是为学生创设“争论的焦点”,有利于学生在观察中产生问题的分歧,在争执中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真探究”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中,“真探究”解决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合作交流的过程就是帮助学生展开讨论的程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倾听别人的意见,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能够获得正确的认识,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帮助,相互接纳,相互欣赏,享受合作带来的乐趣和喜悦。可见,合作学习在“真探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笔者在教学《了解土壤》这部分内容时,带领学生分组去观察学校的花坛里的土壤,然后比较一下,看哪个小组的观察的方法多,发现的问题多。让学生自带土壤观察、比较,然后,让学生讨论和交流不同的土壤的特点。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得不发挥小组的协作,只有这样才能胜过其他小组,同时也能听到他人的观点,真正做到接纳、吸收,深化了解学生的情感,也能学会与同伴交流的正确态度。
教师让学生合作交流,在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提供合理的、有意义的、能够联系生活的对象,便于学生真探究。那些空洞、不切实际的内容只会使学生对探究的过程产生厌倦感,在合作的过程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更不能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有学习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围绕主题,确立几个串珠问题,让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分组合作,提高真探究的主动性。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在运用中体验
科学真探究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在真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是真正体验到科学的真探究,无论在真探究的过程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笔不朽的财富,让学生真正明白:科学研究的每一个数据都是来之不易。
如:笔者在学习《骨骼》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先让学生伸伸胳膊、弯弯腿,然后用手摸一摸自己的骨骼,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骨骼进行猜测,并联系生活所见,用简笔画的形式,把自己的猜想勾画出来。学生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对于人体的骨骼就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尝试到学习中的快乐感,教师再呈现骨骼的模型,学生通过对比,对自己画出的骨骼结构就有了一个明确的判断,就能体验成功或者失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学生要能把自己学到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一方面,在运用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另一个方面,学生遇到困难时,也能积极动脑,解决问题,这样能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把自己学生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真探究中,才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四、要引导学生反思、评价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评价上要体现多元化,强调评价的促进功能。在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引导很重要,评价的方式也不能拘泥于单一性,要多元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更要评价学生真探究的结果。可以自评、互评,以及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用语言激励、眼神、微笑或者为学生竖起大拇指等这些方式。学生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也能感觉自己的进步,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真探究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升。
总之,科学教师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激发学生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找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不断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