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有效提问的特征、原则和方法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ncj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森堡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
  “提问”是教师教学的手段,是建构课堂内容的“骨架”,更是学生学习的起始。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多而碎。短短的四十分钟内,教师大大小小的问题往往有二三十个,“为什么”“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不能让学生深入思考,只能“蜻蜓点水”式地浅尝辄止。二是杂而乱。有些教师提出的问题是“由着性子”随意而问,没有思维的价值,甚至偏离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不利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反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游离状态。三是大小失当。有时问题过大,学生不如从何下手,有时问题过小,缺乏一定的思维储量,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以上弊病,都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有效提问”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一两个“中心问题”的设计,整合教学目标和教学资源,有效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打开自主探究的通道;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充分展开高层次的语文思维活动,实现课堂教学的简、美、实,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素质。
  一、 “有效提问”的特征
  提问是否有效,最关键的就是“中心问题”的设计。“中心问题”是一节课或某个板块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它是课堂教学的主线,课堂中派生的其他小问题都与之有着相关的逻辑关系。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紧紧地围绕着它展开。“有效提问”应该有以下几个特征:
  1. 明确的指向性。“有效提问”是教学目标的中心,也是课堂教学要解决的中心,它涵盖了课堂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认知、思维、情感三维目标的达成。如苏教版一年级课文《司马光》,紧扣课题提出这样的中心问题:“司马光为什么要砸缸?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他是怎么砸的?”通过这三个问题的学习,学生们明白了面对这样的一口装满水的大缸,司马光用石头使劲砸缸,这种救人的方法是最有效的,也更能体会到司马光的从容不迫、多谋善断。
  2. 适度的开放性。这里的“开放”不仅指思维的开放,还表示解决的方法是多样的,评价的机制是灵活的。更为主要的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有所提升,教师能尽可能多地发现学生思维的独特和个性。如《咏华山》这一课,教师设计的中心问题是:“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感觉到了华山的高?”有的孩子说从“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这句话中感受到了华山比所有的山都高,只比太阳矮一点点;有的孩子从课文的插图上感受到了华山的高,这也是可以的。因为插图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同样可以帮助解决问题。
  二、 “有效提问”的原则
  1. 提问目的要明确。在设计问题之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目的是什么。因此,设计问题时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地设计不同的问题,切忌漫无目的地撒网。
  2. 问题结构要简明。人的注意阈很短,而记忆由听觉得来的知识尤为有限。因此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必须严谨科学,做到在语言设计和运用上精心思考,巧妙安排。教师在问题确定后,要字斟句酌,力求问得明白、清楚、通俗、简练。一个问题若冗长、拖泥带水,容易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厌烦和乏味,有时连听也不愿听,更谈不上思考。如苏教版一年级课文《蚂蚁和蝈蝈》一课,教师就提出这样的中心问题:“夏天,蚂蚁在干什么?蝈蝈又在干什么?”
  3. 问题难度要适宜。问题设计首先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水平, 太容易没有启发作用;太难,学生望而生畏,起不到引导作用。问题的难度一般应使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解答。
  4. 问题角度要新颖。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智力起源》一书中说过:“一个人既不注意太熟悉的东西,因为司空见惯了;他也不注意太不熟悉的东西, 因为和他“图式”中的任何东西都没联系。”因此教学提问要注意变换角度, 使其具有新鲜感, 以引起学生深思、多思的兴趣。长期这样培养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即使教师有讲不到的,学生自己也想得到,即达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效果。在学习四年级课文《推敲》这一课时,教师没有从故事的情节出发去设计问题,而是从人物特点的角度提出“默读课文,思考:你认识了( )的贾岛?”问题看似简单,却别具一格地解读了贾岛,有的学生读出了(专心致志)的贾岛,有的读出了 (有礼貌)的贾岛,还有的读出的(精益求精)的贾岛……教师感受着学生带来的一重重的阅读惊喜,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掌握了故事的情节,而人物形象从未如此血肉丰满,栩栩如生。
  三、 有效提问的方式
  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有“问什么”的问题, 还有“怎么问”的问题。要想提问更有效,就要讲究提问的方法与技术。
  1. 课题质疑,以疑导学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不仅要“解惑”,更要引导学生“生惑”。课题质疑是最常见的主动提问方式,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比较多,教师要精心选择其中的一两个作为中心问题,进而有效地展开学习活动。如六年级课文《三亚落日》,在课题板书后,围绕课题,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三亚在哪里?三亚有什么特色?为什么写日出呢?三亚落日是什么样的……在这些问题当中,教师选择了“在作者眼中,三亚落日是什么样的?”这一个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不仅抓住了课文的主线,而且教学板块非常清晰,再配以简洁的板书加以呼应,学生不仅领略到三亚的落日美,更徜徉于汉语的文字美中。
  2. 点中心词语,巧妙连接
  文章都有一定的主旨,主旨有的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有的则突出地表现在一些关键词句中,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去发现。如五年级课文《秦兵马俑》这篇课文,就可以抓住 “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三个词设计中心问题:“默读课文,你从哪儿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又从哪儿感受到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呢?圈画有关词句,简单批注。”通过这样的批注自学板块,学生基本上能感受到秦兵马俑的恢宏气势和精湛工艺。   3. 抓核心句子,合理分解
  很多课文中都有那么一两句画龙点睛的句子,或概括课文内容,或蕴含文本中心,或架构文章结构等,抓住这些句子,往往能够产生设计核心问题的灵感。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安塞腰鼓》一文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了四次,这句话集中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巧妙地架构了文章的结构。教学时可以抓住这句话来设计:“‘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好’在哪些方面?你从哪些句子中具体体会到它的‘好’?”然后引导学生分别从“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好在有震耳欲聋的鼓声”、“好在有茂腾腾的击鼓后生”、“好在有匆匆变幻的舞姿”四个方面来感受安塞腰鼓的独特魅力。
  四、 有效提问的注意点
  1. 教师的问题描述要清晰、简练,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一听就知道。不要模棱两可,让学生云里雾里,不知如何下手。中高年级的学生识字量大,提问时最好用小黑板或多媒体出示,既清晰又利于学生思考。面对低年级学生,多以口头描述为主,适当辅导图文。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司马光》,“这是一口什么样的水缸?”教师口头描述时,板书“缸?”,“司马光是怎么砸缸的?”也可以变换成“砸缸?”学生一看就明白了。
  2. 提出的问题必须有思考的价值,能激发不同角度的思维,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共鸣,进而对所学内容更深层的思考,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听到更多不同的声音。如《三亚落日》,“这么美的落日,在你眼里像什么?”学生的回答各具特色“三亚的落日像一只硕大的红色气球”,“三亚落日像一颗圆溜溜的糖果”……
  3. 教师的发问要把握好提问时机,有时在课始,有时在课中,发问的态度自然,面向全体学生发问,提问之后要让学生有时间思考。抽答面要广,努力使大部分的学生都有机会作答,哪怕是错的也应该尊重鼓励,并且适时、巧妙地为学生提供线索,打开思路,启发他们正确地回答问题。
  五、 有效提问与自主学习
  有效提问,让学生多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教师多一些倾听的机会,少一些枯燥的讲授。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所限,低年级课堂可以设计一到两个小的中心问题,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课文,小到圈画重点词语,引领学生慢慢走进自主学习的殿堂。三年级开始,就可以针对某一自然段提出中心问题,让学生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内自主学习,学会在关键词句处进行简单批注。升入五年级后,整堂课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学生要能进行高效地自主学习整篇课文,抓住中心,批注交流,并针对某一重难点进行辩论。教师整堂课的讲解不超过15分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课堂就是他们展示的舞台。
  提问瘦身,留下简约,留下有效,让课堂摇曳生姿。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创造力。“问题提得好,好象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效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种艺术。有效课堂提问设计和方式还有待于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去挖掘。
  (作者单位:镇江市丹徒区辛丰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每天在走上三尺讲台时,老师手里都捧着一本课本,课堂上学生们手边也几乎不离课本,课本功不可没的地位就这样在老师、学生们的心中形成。课本在课堂上它就像师生们用来行走的那双腿,如果没有了它,师生们似乎就不能走,也不敢走了!客观地说,课本是优化了的教学资源,它能让学生更有序、更高效地习得知识,提高各项能力。但我们不能“奉若神明”般地捧着课本,跟着课本。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平等互动,这
期刊
“十几减9”是小学一年级退位减法的起始课,教学的重、难点在于学习 “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课上,我安排了让学生通过摆小棒说说是怎样从13里去掉9的。奇怪的是,许多学生看着小棒认为是多余的东西,怎么启发都调动不了他们探究的欲望。课后我反复猜想和琢磨,试图能挖掘这个问题的本质根源。  课后我进行了调查,47名学生中有25名学生家长进行过课前辅导,这部分学生对于新学习的内容已经知道了结果,有些已经相当熟
期刊
在我区名师展示活动中,有幸欣赏了一位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执教的李清照的《如梦令》一课,后又聆听了教研员精彩的点评,她要求全体语文老师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注意思考一个问题:语文课上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本文结合该老师《如梦令》的教学,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一、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在每堂语文课上激发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这虽然看起来
期刊
在学校生态中,教师是最重要的因素,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开展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教师在学校教育科研中自身层面和外部层面都面临着挑战,教育科研尚不能充分发挥其蕴涵的巨大能量,还不能成为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自我专业化水平的一种核心武器。  一、 小学教育科研的现状  1. 面临自身挑战  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教育科研是研究部门的事,是专家
期刊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之风吹进了职校的课堂,职校的美术教学该如何改变过去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线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主的现代美术教学方式转变,是当前教改的重中之重。针对职校美术教学模式的改革,我尝试从改革的必要性,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职校;美术;教学;教学质量  学校教育中的美术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造就学生完善人
期刊
教育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教育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灵魂,培育着未来和希望。班主任不仅要用自己无怨无悔的辛勤耕耘,教会学生文化知识;更要对孩子们的成长负责,用自己高尚的人格,教会孩子做人。怎样管理好班级、教育好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  一、 悉心呵护,让每朵花儿都灿烂  一个孩子只是一个班级的几十分之一,但对一个家庭来说,一个孩子就是百分之百。因此,作为班主任,我用爱心与责任心,服
期刊
与家长联系,这是每一个教师经常要做的工作,但对于我们这群刚出道的80后教师来说,却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情。怎样做好这件事?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一、 新学期前夕怎样与家长沟通  新学期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到,一位新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差不多有15年教龄)一起在教室为本班学生办报到注册。家长们好像约好了一样,都围着语文老师咨询这咨询那,即使语文老师说可以向班主任请教,有的家长也只是向新老师瞟一眼,对新老师笑
期刊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且在“总目标”中对课外阅读的总量作了具体的量化规定,小学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然而,现在的小学生面临考试和升学的压力,有多少学生能真正达到这个阅读量呢?因此,教师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显得非常重要。  一、 了解意义,提高认识  要使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必须让学生了解、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课外阅读的
期刊
【摘要】作者通过对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渗透德育的认识,阐述了体育教育中渗透德育应坚持的原则,提供了通过体育教学、教材和体育教师本身进行德育渗透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的力度,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体育教学;素质教育;德育渗透  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在小学体育中对学
期刊
一、 尊重学习规律  以学生学习为主,应遵循教与学的基本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  尊重学习规律,语文教学要强化整体性,整体把握课标的追求:核心价值——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渗透与引领;核心本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整体确定教学的内容,突显语文教学的“独当之任”——理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