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命系中心地带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gr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平衡核心业务与中间业务之间的投资侧重?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是选择执行多元化战略的转型,还是固守核心主业的过渡?在中集总裁麦伯良看来,老生常谈的多元化问题似乎有了新解。
  
  2009年,对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Z000039,以下简称“中集”)来说,可谓到了最关键的一年。随着国际航运市场大幅萎缩,自2008年10月开始,作为主营业务的干货集装箱生产就一直处于停产状态,而技术含量较高的冷藏箱和特种箱销量也都出现了大幅下滑。与此同时,这家具有标杆意义的中国制造企业在相关多元化上的拓展也已经到了第7个年头。最近,中集再次联手奇瑞及另一家公司,欲进入重型卡车领域。
  从生产出第一辆半挂车开始,中集总裁麦伯良就致力于突破企业单一业务的瓶颈,拥有不同产业周期的各类业务以分散经营风险成为中集多元化最朴素的出发点。在中集身上,市场似乎隐约可以看见美国伊顿公司当年的身影——2000年前伊顿还只是一家生产卡车传动系统和汽车零部件的公司,随后其逐渐进入电气、宇航与液压等领域,命运不再与底特律的汽车厂商捆绑在一起。
  然而,转型需要持续不断的战略执行,至少在2008年,中集的集装箱业务仍旧占到营业收入的60%以上。2009年4月20日,在公司股东大会上,麦伯良表示,经济危机的来临,使得多个领域都出现了很好的全球并购机会——言下之意似乎暗示中集借并购快速做大多元化战略的时机即将到来。这一方面表明中集眼下的现金流仍旧充沛,并未被糟糕的形势吓倒;另一方面也让投资人对未来中集主营业务与多元业务之间的关系表现出观望态度。虽然并购能迅速改变业务结构,但是现阶段中集的策略重点应该是如何令核心竞争力在新业务单元间顺利过渡。而这取决于两方面的努力,其一是在价值链的各个组成部分共享管理经验,其二是拥有自己的中心地带业务。
  
  共享管理经验
  
  中集目前主要有三块业务:集装箱、道路运输车辆和能源化工装备。三者在管理经验共享的基础上各有差异。由于采购管理、生产流程和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不同,不同业务间的关联程度也不尽相同。对公司来说,如果不同业务在技能方面能够资源共享,公司的多个业务单位就都能够从中受益。
  半挂车由于先天属于集装化运输配套系统的一部分,成为中集最先涉足的集装箱业务之外的产品。由于两者生产特性存在高度一致,制造成本均为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在竞争中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想要实现盈利,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此外,两者的初级产品都有生产工艺低(半挂车的三大总成车轴、支架和牵引座都已经形成了专业化批量生产,半挂车企业只需生产车架,外购关键总成再组装)、劳动力密集这样的特点,这使得中集在集装箱领域的快速扩张优势得以在半挂车行业延续。
  一直以来,中集都以颠覆性闻名——从技术含量较低的干货集装箱起步,其惯用的突破路径是先通过并购形成一定的规模,造成成本上的优势,再逐步进行技术改良,进入附加值更高的领域,再循环利用低成本和技术突破能力将原有竞争对手淘汰出局。因此,在半挂车行业,中集同样采用了这一自下而上的方法。2003年开始,通过并购,中集完成了在深圳、扬州、上海、济南及美国印第安那州等多个制造基地的全球化布局,并在2004年深圳东部工厂投产,以及并购河南驻马店华骏公司后成为中国最大的专用车制造企业集团,目前半挂车的产销量均已是世界第一。
  可以看出,当业务高度相关时,管理者能够较为便捷地将原有经验运用在新业务领域,不过这样瑞合资成立联合卡车有限公司,双方持股均为45%。应该说,随着国内大型物流企业的崛起及燃油税政策的实施,这一卡位是准确的。但是,中集制造上的优势能否在重型卡车领域完全施展?中集之所以能从集装箱和半挂车领域的无名小卒发展成全球领先,靠的正是对主动权的把握,其国内、国际扩张大多以全资或控股的形式实现,而重型卡车是奇瑞唯一缺少的一块业务,势必不会轻易放手,因此在更高端的专用车领域,中集还需要克服诸多障碍。此前中集已进入的海洋油气开发装备业务(中集在2008年收购了烟台莱佛士公司29.9%的股份,这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三大半潜式海洋工程装备建造商),就因为同集装箱制造业具有完全不同的经济特性,被业内不少人认为存在相当的整合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中集在集装箱和半挂车上的崛起,一方面有赖于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另一方面也离不开管理层的先知先觉——在某一个时期确立一个侧重点,使得价值链的各个部分可以共享管理经验,这一经验被证明是切实有效的。不过,当道路运输车辆已有相当规模,导致利润率开始与集装箱业务一样不断降低时,中集需要考虑的就不仅是扩张的问题了。
  
  中心地带业务
  
  经典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核心竞争力和终端产品之间的实质连接纽带就是中心地带业务。核心竞争力不是直接应用到终端产品之中,而是通过中心地带业务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心地带业务指那些决定公司总体业绩的关键产品单位。譬如,佳能受精密仪器、优质镜片和微电子器三个核心技术领域之间联系的驱动,其技术优势就体现在一定的关键零部件上。
  还有无数的例子能够说明这一观点。例如,康宁玻璃公司的产品虽然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但是所有产品都共享玻璃方面的技术;3M公司在核心涂层技术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系列业务(特别是自动化操作用品和办公用品),使得它能够获得足够的销售收益以维持高额的研发支出;此外,伊顿之所以能够成功转型多元化,也正因为其聚焦动力领域,并且专注于其中的关键零组件的研发与配套生产。
  以此理论相比照,20多年来,中集不断突破竞争对手的技术壁垒正在逐步建立。其通过引进德国瓦工堡公司一系列冷藏集装箱制造与设计专利,掌握了冷藏集装箱制造和设计方面的主要技术,再将该技术逐步改良。可以说,从那时起,中集开始拥有真正的中心地带业务:基于特殊存贮技术的装备制造。
  由这一中心地带业务出发,中集的发展路径似乎并不难理解了。2004年,它收购了圣达因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一家低温液体贮槽及罐车制造商),顺利进入LNG储运装备制造和服务领域;2006~2007年,历经两度收购,中集最终控制了荷兰博格工业公司,获得罐式集装箱和专用静态储罐生产能力:2007年,中集收购了安瑞科能源装备控股有限公司,将业务扩展到燃气能源装备上;2008年,它又收购德国的TGE GAS(一家气体工程公司),打通石油化工气体存贮与处理设施施工行业……
  这是有别于集装箱制造的拓展路径。对中集来说,由干货箱发展至冷藏箱和特种箱虽然意义重大,也仅是一类产品的技术升级,特殊存贮设备则具备多种发展可能性,可以扩散至能源、化工等高利润领域。这恰恰是传统制造企业向现代化制造企业转变所必需的特质,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特质,企业才会有出人意料的创新表现。
  例如,因胶片需求锐减,富士胶片从2007年开始先后进入了化妆品领域、制药领域。也许人们难以理解为何一家胶片公司要进入两个与原有业务毫不相干的领域?但这背后的逻辑却是清晰的:在化妆品领域,富士胶片应用了原先在胶片制造过程中为了防止氧化而研究的可以精细化到数十个纳米级别的技术,从而开发出能渗透进肌肤深层所需之处的化妆水;在制药领域,富士胶片同样运用了在胶片制造等方面培育的精细化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和药品融合后产生的新产品极易为人体所吸收,从而能够避免大量药物服用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作用。
  延续这一思路,中集的集装箱制造是一个原材料成本占比很高的产业,在中心地带业务上,中集现在的态势与其长期秉承的战略导向有关,它并不热衷于向上游延伸控制钢材等原材料(集装箱地板因没人做才进入),更多时候都在寻找左右旁出的机会。面对集装箱产能过剩的现状,中集一直以保持全球5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第一要务,价格调整只为弥补成本上升,以维持行业格局。对此,麦伯良曾说:“我的策略就是微利策略,让对手可以活下去,但是不能活得很好。”另一方面,虽然当前集装箱产业遭遇困境,但因为固定成本较小,中集并未受到致命的冲击,因此,眼下它所要抓紧时间做的是,培育中心地带业务并保证持续进化,这或许才是它的新生。
其他文献
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令马爽的创业路又一次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挫折。2009年初,面对公司2008财年收入未能实现预期翻番的目标时,作为安越咨询创始人之一,马爽开始酝酿起新一轮的战略调整计划:即从2008年的积极扩张调整为2009年较为保守的增长战略。安越能否逆势求生?它能否在有限的财务培训市场内持续领先?最初三年业绩连续翻番的发展势头能否在不久的将来能以延续?对此,马爽的心里充满着疑问……    马爽没
期刊
有一句IN语,说什么是成功,就是站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套用过来,如果要作出正确的决策,那就要在“左与右”的反复权衡中,保证最后那个决断是“站得起来”的。这谈何容易。如叔本华言,正是无时不要面临的选择,造成了我们注定的痛苦。  痛苦可不可以少一点,尤其在这个最莫衷一是的时期?  这场金融危机时刻,有关人民币国际化的热议日趋升温,但美元的“危机”真的是人民币的“良机”吗?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中国经济与中国
期刊
在我看来,王兴不是创业失败或屡战屡败的悲剧人物,他其实是在做他喜欢的事业,追寻他的理想——可以说,王兴正走在创业成功的路上。  事实上,媒体放大了王兴所谓失败了的产品案例,并且把产品失败看成王兴创业的失败。这种对创业者的认知是不全面的。一个创业者只要还在创业的过程中,没有失去信心,那他就没有失败。何况王兴这么多年来始终在互联网领域内不断尝试,现在他开发和经营的美团网年收入能接近人民币3亿元,这是他
期刊
如果将生产要素价格提高到合理水平,并且强化国有企业分红,那么,中国的家庭在2007年可以多收入1.455万亿元,这将使中国减少大约1万亿元的储蓄。    中国社会科学院李扬教授5月15日撰文阐述当前中国保持高投资的重要性,其基本逻辑是,在中国高储蓄不能有效下降的前提下,唯有通过高投资和高出口来“吸收”掉这些储蓄,否则有可能陷入通货紧缩。因此,扩大投资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关键,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  问
期刊
王兴的案例很普遍地反映了技术创业者所面临的四大问题。首先,作为执著的创业者,王兴过分强调以技术驱动商业,却忽视了成功创业的背后往往是多元因素所决定的事实。尤其是互联网行业,技术可能只是手段,真正的壁垒一定是商业模式和细致到位的服务。作为创始人,需要处理好与投资人的关系、与用户的关系和与员工的关系。  其次,王兴对中国整体的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并不了解,由于对中美互联网的差异性没有认知,他在消费者习惯
期刊
“管理管理,一个是管一个是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理。管少理多,不断去理,理出头绪和规章。然后告诉他们怎么去管,管什么东西。”    都是乾纲独断的家长式领导,都是1987年起步,国美的黄光裕倒下了,娃哈哈的宗庆后还站着,除了那些表面可见的原因,骨子里是哪个基因分了叉?  在当代西方,家长式的领导已经很少见到,甚至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因为它与独裁、官僚、风险、失败是姻亲。这种观念也影响了本土企业,因
期刊
在过去十年,美国的媒体行业盈利能力是最高的,可以达到70%的利润率,你们能相信吗?正是因为利润率这么高,有很多投资在对媒体进行收购的时候采用了杠杆,媒体公司的杠杆率非常高。金融危机出现后股市崩溃了,有的媒体公司由于无法偿还负债而破产,有的只能收缩规模,缩减内容的制造。没有哪一家媒体机构有足够大的规模提高自己的利润率,这个问题非常严重。  此外,一些数字媒体和多平台媒体带来的影响非常大,既有正面影响
期刊
对于身处全球化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来说,在获取竞争情报和防范商业间谍这两大相关活动之间保持平衡,是每天必须面对的挑战。正常的竞争情报战与商业间谍战之间到底有着怎样微妙的界限?企业又该如何应对?罗马尼亚学者欧拉一安东尼娅·科林芭莎努对此进行了探究,并首先讲述了一个正常情报战案例的始末。    一场真实的情报战    英国一家生产软饮料的企业听到了一些关于其主要竞争对手最新动向的传言,共有三个版本:第一个
期刊
企业向消费者进行“灌输式”营销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要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品牌的愿景,明白行动远比言语重要,并通过数字媒体表达其可持续性战略。深谙“可持续沟通”之道的企业必将赢得未来。    并非所有人都是经济危机的受害者。那些深谙“可持续沟通”之道的企业,将有可能从危机中脱颖而出。所谓“可持续沟通”,是指提高品牌的情感价值,减小沟通对环境的影响。其涵义远不止宣传绿色的产品、服务那么简单,而是代表着
期刊
“除了来自发明和创新的‘惊喜’之外,我们不欢迎任何其他‘惊喜’。”摩托罗拉前CEO克里斯·加尔文(chris Galvin)的这句话道破了该公司情报战略的实质——提前了解所有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让一切在可控范围之内。  作为当之无愧的企业竞争情报先驱,摩托罗拉的竞争情报战略始于1983年,比美国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ociety of Competitor Intelligence Profess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