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的好日子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姐越来越像个诗人,尽管她一字不識。
  一次,我们来到一个红绿灯前,那是二姐第一次遭遇红绿灯。我们的方向亮起了红灯,我停了下来,另外一个路人也停住了。二姐扭头看了看,继续往前行,好在这时没有车辆通行。事后,我问她为什么不停下来。她说:你们都停下来让我走,我为什么要停下来?连那个不认识的人都那么懂礼貌。我又好气又好笑,给她普及了一点交通常识。
  那天,二姐把她家的小黑带了过来。她要出一趟远门,晚上不回来,要我照看她家的小黑。小黑是二姐半路上捡回来的。二姐看它可怜,由宠物一下子变成流浪犬,长长的毛发由于失剪,遮住了整个脸,浑身脏兮兮的,跟着二姐跑了好长一段路。再跟着跑,就是黑夜,就是饥饿。二姐心一软,伸手一抱,它就稳稳当当地坐到二姐的电瓶车上。此后,这辆电瓶车就是它的港湾。回家后,二姐给它剪毛发,剪趾甲,洗澡,让它再一次得宠。
  可是,我一下子犯愁了:漫长的夜,我拿这只小黑怎么办呢?二姐说:没事,你只要把电瓶车在门口锁好,它是哪儿也不去的。第二天,我放心不下小黑,起了个早。一瞅,这家伙,抱着头,睡在车子上,一副宠辱不惊的样子。这种默契,想必花去了二姐不少时间的教化,让小黑心中有定力,眼里露慈悲。
  二姐的菜园子里,一棵苋菜,单寥寥的,却长势凶猛,不管不顾地,一枝独大。我让二姐将它除了,好让旁边的辣椒茄子沾得雨露。二姐不肯,说:这棵苋菜漂亮,叶子比花都好看,又壮实实的,将来结籽了,一串一串的,明年种很多苋菜。我转眼再看这棵苋菜,它确实漂亮,圆圆的叶片上染上了一片嫣红,叶子赶着叶子,参差而上,错落有致。在几无鲜花可看的夏天,它得天独厚,承接了我们向往美丽的目光。
  一天,我到二姐家,见她拿着一根长长的竹竿,在追赶一只蝴蝶。二姐说:赶它走,再不走,命就丢了。被二姐追赶的这只蝴蝶,翅膀上一道炫目的孔雀蓝,蹁跹起舞,一只胜过无数只,让你眼花缭乱。它对着二姐家的那丛薄荷大献殷勤呢。那丛薄荷开花了,穗状花序昂首向上,紫色小花星星点点,吸引着远远近近的蝴蝶。
  “二姐,赶它做甚?”
  “小黑逮着玩,已经被它弄死了两只。你看地上。”
  我这才注意到,地上到处是蝴蝶的零碎翅膀。翅膀上缀满了莹白的圆点,有几片已经被蚂蚁发现,另外的蚂蚁正匆匆赶来。蝴蝶的身子还在地上挣扎着,似乎在问:我的翅膀呢?我的翅膀呢?刚才它们还好好的呀!
  赶走了蝴蝶后,二姐用竹竿在小黑身上作势一敲,同时对它呵斥了一声。小黑丢下爪子上那只蝴蝶,跑到一边,很无辜的样子。
  临走,二姐拿出她的手机,说:你帮我把手机彩铃换掉,几天后再换回来。这款彩铃是《好日子》,我帮二姐设置的。每当有来电,那种嘹亮而甜美的歌声,总是给人以好心情。
  “为甚?”我问。
  “这边死了一个老人,这两天我要去帮忙一阵子。”
  嗯,二姐蛮心细的。这种情景下,《好日子》确实不宜。我给二姐重新设置了一款纯音乐的铃声。
  走过阴霾,就是好日子。二姐打我电话,要我把《好日子》换回来。
  来到二姐家,见到二姐正在给那丛薄荷扎上一圈篱笆。篱笆就要合拢,小黑在旁边兴高采烈。篱笆里面,薄荷的穗状花更多了。两只蝴蝶绕着薄荷,也绕着二姐,翩翩起舞,仿佛《好日子》的另一种唱法。
  蒋康政: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文学院首届高研班学员。在《人民文学》《诗刊》《北京文学》等刊物发表过诗作。
  编辑 木木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洗手过勤更易染病菌  为了有效预防疾病传染,人们往往认为勤洗手是个良好的习惯。然而,据日本中日新闻网日前报道,过度洗手会让手上皮肤皲裂,使皮肤更容易沾上细菌并感染炎症。因此,手并不是越勤洗就越好。   日本横滨市野村皮肤科医院院长野村有子说:“往年,手皲裂的患者在11月天气变冷后会陆续增多。而2009年由于新型流感呈蔓延趋势,人们从夏季开始就非常注意手的卫生,手皲裂患者也开始增多。”患手皲裂的人有
期刊
台风刚刚过去,尾风的劲吹带来的清爽凉意依旧装饰着南国的早晨,在睡意迷蒙中,从车声与市声的间隙处,隐隐能听到海滨传来阵阵委婉的涛声。这时电话响起,一接,喜出望外地跃身坐起:来电者竟然是近30年不见的老师许涛主任,声音依旧那么健朗,声调依旧那样于亲切中带着几许甜糯。  许涛老师可能早已经不被人称呼为“许主任”了,他后来当的是中学校长。但我上学的那个时候,中学的领导机关叫作革命委员会,负责人便称为革委会
期刊
秋天,我去了一趟北宕宕,这是江苏宜兴南部山区的一处山坳,曾经出产紫砂。山路上,丰饶的大地以它的清静、秀丽令我深深沉醉。寂静中踽踽独行,大自然的千百种面孔在平静中缓缓展开。这其中,也有紫砂的千百种面孔,千磨万砺深山出的紫砂,怎可能只是通常所见的温润如玉?  或许,只有窥见大地的脾性与血脉,才可读懂万物生长的玄机,包括紫砂所蕴含的缤纷文化。  终于,站到了北宕宕的山脚下。远处看,一片葱绿,而转到山的南
期刊
1  1941年7月,14岁的小姑娘高美兰蹲在水缸里,水缸里的水半满,盖子半开,她和妹妹躲在水里,盖板罩在她们头顶。9岁的妹妹蹲下去,水就淹过了头,站起来,就会顶着盖板,她半趴着,昂着头,时间一长,就吃不消了,“扑通”一声就趴下去了。高美兰手忙脚乱把妹妹捞起来,动静一大,就听见爷爷在外屋狠狠地敲着水烟杆子。高美兰悄悄地安抚妹妹:等鬼子走了就好了。  鬼子这天没上她们家。她们在水缸里蹲了一下午,天擦
期刊
记忆的春风里,时时飘旋着一只滴溜溜打转的皮囊,是那种橄榄状尖尖的、以一根根细亮的长丝悠悠地悬挂在杨树或柳树上、终生躲藏在叶子和丝粘织成坚韧如皮的小巢里、自以为聪明的小虫。我至今不知道它的学名是什么,打小只管它叫皮虫。  皮虫乌溜溜肥嘟嘟的,个头、长相酷似蚕虫,习性也相似,能吐丝,以树叶为食。所不同的是它一生都蜗牛般包藏在那只黑褐色的皮囊里,负着它啃食树叶,吃饱了就将自己用那根细细的长丝悬吊在树枝上
期刊
秋风吹雨,一夜新凉,立秋,暑热退,凉寒起,天之别调。《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暑气收敛,草木萧落,庄稼成熟。  立秋了,随着节气的转变,人也变得清爽起来了。立秋是秋天在打鼓,鼓声响起,秋天渐次登场,踏进了一片清凉的世界。古有迎秋仪式,举行祭祀,巡游,接秋,喜迎丰收的到来。  槿花篱下占秋事,早有牵牛上竹来。欢喜的牵牛用喇叭广播着秋的消息,清风拂面,温润带雨,神清气爽扑面而来。秋雨在
期刊
新中国成立前,二舅從老家来蚌埠投靠我们。父亲看他无业,就花钱让他去学手艺,学什么呢?他愿去学皮匠。学了半年,父亲又为他制了一副皮匠担子,买了三张牛皮,他就上街开业了。生意还算凑合,起码可以养得起自己和舅母了。  二舅是个很有趣的人,会讲故事说笑话,还会教我猜谜语,比如他让我猜两个字:“少一笔能领雄兵百万,多一笔能教弟子三千”。我那时肚里没几滴墨水,使劲猜也猜不出来。他告诉我前一句谜底是老师的“师”
期刊
河南东部太康县一隅的王坟村。  1978年,隆冬的下午。宽阔干涸的河床两侧,大片的盐碱地如打了霜似的泛着一层白光。远处,一眼望不见尽头的枯草透着的全是死气。  王坟村村西人气少。偶有热闹,便是东边几个村子里有人死了送村西的荒滩上埋葬时,会响起一阵凄婉的唢呐声。  可这一年的冬天完全不同,腊月初,每天下午都会从村西口涌出一群人来。头里的一个拄拐老头,快收缩成了人干,要是不拄拐,一阵风可以把他刮跑。头
期刊
喜欢雨滴由来已久。我喜欢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季节,观察不同的雨滴。譬如梅花萼下的雨滴,像一盏盏晶莹剔透的小灯笼,昭示着春天的来临,照亮着春天的前程。芭蕉叶上的雨滴,像水晶般透明的复眼,它们环视周遭,洞察幽微,映像宏观大千。透过雨滴,我们看到了春天的万紫千红,夏天的热烈浪漫,秋天的沉静喜悦,冬天的韬光养晦。  我最喜欢夏天的雨滴,硕大饱满,充满张力与活力,落物有声,噼里啪啦,尤似“大珠小珠落玉盘”。
期刊
不知为什么,小时候一心想逃离的乡村,现在竟是我们时时牵挂、常常相聚的所在。只要有假期,大家必聚,平时隔三岔五也总能找个由头回家聚聚。今年端午节放假前两天,大家就互约时间。端午节当天一大早,弟弟就打来电话,催我们快起床,早点出发。  到家时,哥哥嫂子在堂屋里包饺子,漏筛里包好的饺子一圈一圈的,个个咧着嘴。父亲正往灶膛里添着柴,大锅里红烧肉香味四溢,母亲在煤气灶上炒螺蛳,一派忙碌。弟弟看着说,还是在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