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4Cs策略探讨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mpirew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同时具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性质。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对此理解得不够深刻,课程的建设与传授受到一定的局限,并且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表现得不够积极,这都是“工学结合”在高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可操作性强的4Cs策略。
  关键词:工学结合;高职教育;校企合作;4Cs
  
  一、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
  
  高职院校中的“工学结合”具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性质。一方面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工学结合”是一种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要求在专业建设上面向市场、行业和企业,开放办学;在培养目标上以 “学生为中心”,“重视就业技能、职业发展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制度上以“校与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体。另一方面,要产、学、研相结合。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之一,高等教育的性质要求其研发功能不可缺少。相对于中职教育而言,高职教育的技术含量要高些,能够与企业联合进行新产品研发、技术革新、营销策划和企业管理诊断等方面的研究。可见,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更应该具有“产学研结合”的特点。
  总之,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对教师、学生、学校和企业都有较高的要求,但高职院校受到内部和外部一些因素的影响,在“工学结合”的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二、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的理解不深刻。
  很多高职学生并不能深刻理解“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真实用意,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拿到必要的学分。这导致一些学生在态度和行动上还处于敷衍了事的状态。另外,一些老师对“工学结合”的理解也很模糊。如果将“工学结合”理解为“教学案例来自企业”,这和普通高等教育没有区别;如果将“工学结合”理解为“师傅带徒弟”,这和中职教育也没有区别。
  (二)限制在学校层面的课程设置不利于“工学结合”的顺利开展。
  课程的设置和组合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影响到学生的知识构成、能力构成和发展潜力,是人才培养的根基。这一问题也是工学结合中学校和企业共同面临的关键问题。如仅在学校层面进行选择课程内容、编排知识,势必会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不利于学生在学习理论中实践,在实训实践中学习。而且,学校层面的课程设置没有企业和权威机构的参与或审核,会导致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培养缺乏一定的实用性。
  (三)高职教师与企业员工“换位工作”难执行。
  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不仅要求学生要参与至少半年的顶岗实习,还要求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与企业的员工“换位工作”,即企业的员工到学校任兼职教师,教师到企业做员工。这种“换位工作”的思想很难落到实处,其原因主要有:首先,企业以营利为目标,岗位上工作人员的变换会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其次,企业员工来学校上课不是简单的经验分享,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备课”;再次,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以及在企业“换位工作”的待遇问题还有待于解决。所以,“换位工作”要权衡多方利益,执行起来难度大。
  (四)企业缺乏与职业学校合作的动力。
  目前已开展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学校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伙伴,多数企业与学校的合作由于动力不足仍停留在浅层次的结合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日益完善和中低层次人才供给相对充足的情况下,企业只想伸手拿人才,很少或根本不想参与人才培养;另一方面,在没有政策和制度保障的前提下,企业参与 “工学结合”要支付额外的教育成本,这部分费用全部由企业埋单,没有主管部门或政府分担。
  
  三、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4Cs策略
  
  从高职院校自身可控制性因素出发,可运用4Cs策略寻求“工学结合”的出路。
  (一)沟通——全面加深对“工学结合”的理解。
  沟通(Communication),包括外部沟通,即学校与企业、政府等组织的沟通;也包括高职院校内部的沟通,即学校与教师、学生的沟通。
  1.学校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工学结合”的理解程度。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深刻领会“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是其步入社会的前奏和参加工作的起点,是更好地掌握工作技能的途径。还可以将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其毕业设计(论文)密切联系起来,直到学生踏踏实实地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2.学校与教师沟通。了解教师对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理解误区,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不管是教学大纲的设计还是PPT课件的制作都应该利用模块、项目或任务引领教学,使学生在“动手”的同时也“动脑”,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学习技术知识;其次,如何把实际的工作流程或者工作任务分解成一些模块或者项目;最后,模块、项目或任务应该在实验室、实训室或多媒体呈现出来,有条件的话可以在实物、设备、流程等面前进行演讲,在演示中完成教学。从而把“工学结合”的思想渗透在课程的设计和教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
  3.学校与企业沟通。“工学结合”可能会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但是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所以应该把“工学结合”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投资。
  (二)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课程(Courses),指符合高职教育特色,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符合“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设置的目的应该是让学生直接掌握专业的工作技能。所以,课程设计应该以熟悉工作过程的企业专家和学校教师为开发主体,以分析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为基础,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学习项目和任务的载体,以职业能力形成为选择课程内容的主要依据。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并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策略等过程性知识为主,以实践作为课程教学的主线,通过实践带动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职业素养的培养,实现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相统一。
  课程结构的模块化是能力模块和任务模块相结合,并应该注意下列问题:第一,课程内容体系符合工作体系的实际情况,课程的内容均来自工作岗位的任务;第二,课程内容以具体化的工作项目或任务为载体,每个项目或任务都应包括理论、实践、方法、职业态度和情感等内容;第三,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的项目或任务选择上,应该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保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兼顾学生的职业发展期望。
  (三)协作——“共赢”动力促进校企合作。
  协作(Cooperation),指高职院校与学生、企业的协同发展。
  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取得的理想成果必定是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密切协作的产物。并且,实践证明学生、企业和学校都将是“工学结合”的赢家。
  1.“工学结合”使学生提前完成角色转化。通过工学结合,学生在生产、经营、管理第一线得到了锻炼,使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参加实习的学生在为企业创造了经济价值的同时体会到自身的劳动力价值,从而增强了自信心。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中直接受到企业文化、业务流程和管理体制的约束。这使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企业员工,从而提前完成角色转化,也为学生日后走出校门适应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工学结合”为企业降低人才开发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企业人力资源部对人才的甄选工作从学生实习开始,节省了招募费用;学生在企业的表现更加能够直接地观察、了解和考核,也减少了甄选费用;实习可以使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企业要求的知识、技术和能力,缩短了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时间,节省了培训成本。并且,高职的学生既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良好的技能,在实习期间可以直接为企业创造了不少的经济价值。因此,企业有理由积极主动地与高职院校进行合作,共同实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3.“工学结合”为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帮学校解决就业问题。教师通过不断到企业实践,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了技术、管理水平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丰富了课堂教学,深化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为学校的长足发展储备良好的师资力量。并且,“工学结合”使企业在实践中选择人才,学生在实践中完成角色转换,这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校解决了就业问题。
  (四)便利——工学结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便利(Convenience),指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校企合作提供便利。
  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比较成功地将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例如,天津市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实施与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世界经济500强企业, 有106家在天津投资设厂,为推行天津高职教育的“工学结合”提供了广泛的合作对象,而且合作对象在技术水平、工艺水平方面均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顺德位于珠三角腹地,现有各类企业近2.4万家,逐步形成了以家用电器、机械装备、电子通信、建材家具、精细化工、医药保健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在这种背景下,顺德的高职院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适时设置和调整专业,如针对顺德“家电之都” “家具之都” “花卉之都”的发展需要,设置了相关专业。天津和顺德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成功案例也进一步印证了“工学结合”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更容易获得成功。
  
  四、结论:4Cs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如图1所示:
  第一,沟通是课程设置、校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学校与教师、学生、企业领导、员工、专家和政府相关人员的沟通。
  第二,课程设置与“协作”是双向作用的关系,课程设置符合企业要求可以促进校企双方的合作;双方的合作有促进课程建设,双方关系处理得好就有利于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的“共赢”。
  第三,校企“协作”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使校企“协作”更为“便利”。“便利”的区域经济也为“协作”的促成提供强大的经济动力。
  总之,4Cs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系统。
  (作者单位: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2]温希东,黄亚妮.关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几点思考—基于中国大陆部分高职院校的调研[J].高教探索,2008,(6).
  [3]耿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
  [4]甘慕仪,徐刚.立足地方 工学结合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工学结合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7).
  [5]叶华,孟敬.推进工学结合职教模式 服务区域经济及行业发展[J].交通职业教育,2007,(5).
  责任编辑徐国坚
其他文献
语文核心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一本教材上,也不能满足于单篇文本的拓展与补充,而需要建立科学严谨的整本书阅读体系,对学生展开富有质量的指导,不断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从不同的角度生发出全新的指导策略,在有机整合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深入有效的整本书阅读。根据书本特质的不同,教师对学生进行整本书指导的课型和策略都有着不同的模式。笔者结合自己组织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实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用来描述学生日常习作也是恰如其分。教师每每看到那些白开水一般的学生习作,读着那些毫无波澜的文字,心里是真的着急。经过几年来关于习作教学的摸索和实践,笔者探索出了一条能够促使学生写出生活精彩的新路子,让身处平凡生活的学生,对周围司空见惯的人、事、景、物多留心,多观察,将小事中最善良的点点滴滴加以凝聚,借助在阅读实践中收获的各种语
摘要:本文在阐述校企深度融合的内涵和意义基础之上,以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了促进校企深度融合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区域经济特色;校企合作;深度融合    区域经济的特色发展不仅营造了新的增长动力,更奠定了校企深度融合的基础。校企深度融合作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是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介绍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东职院)依托东莞区域经济特色,以校企深度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为此,语文教学就需要从表达式本位展开教学,说到底即要关注文本“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让学生经历从根本的感知理解向读写迁移的思维过程,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语文能力的不断发展。笔者以《莫高窟》一文的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整体提炼,从“写了什么”中明确内容选择的技巧  很多学生在习作时,总是存在一个误区,认为篇幅要长、内
摘要: 本文探讨大学生就业政策教学的特点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时机安排、教学案例运用、教学方式改进等方面探索大学生就业政策教学。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政策教学    大学生就业政策教学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受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的影响,就业政策教学与专业课程知识和其它就业知识的教学之间有很大不同。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就业政策教学,往往只是简单地传达相关文件,效果不甚理
高州市,位于粤西南部,人文底蕴深厚,自古以来便是一个人杰地灵,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粤西重镇。位于高州市的高州农业学校(以下简称高州农校)于2001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学校以创建示范学校为契机,立足“三农”,以“强农兴工”为发展战略,依托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实现了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的跨越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高州农校创办于1905年,2011年6月被广东省
摘要: 本文分析了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与广东利泰集团合作办学,实施企业文化全程渗透的“2 1”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为汽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经验做法。  关键词:职校;“2 1”;订单培养;校企合作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学院2000年依托汽车后市场行业正式成立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聘请了12位汽车行业专家担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与14家大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紧密的合作关
特级教师王燕烨说:“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当是‘教’略,而学要‘丰’;应当是‘教’略,而学不‘略’。”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高年级阅读的要求是:“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现阶段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上,不少教师因考试中几乎不涉及略读课文的内容,所以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对略读课文经常
2009年10月25日,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的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暨第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在河北省石家庄召开。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副司长王继平、刘建同,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张天保,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所长黄尧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大会,全国近1000名代表参加会议。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职业教育:质量、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大会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
摘 要:本文以广东省华侨职业技术学校校园网为例,深入分析了以VRRP协议和MSTP协议为基础,以路由冗余和负载均衡为技术的校园网安全系统建设。  关键词:校园网;可靠性;VRRP;MSTP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校园网成为师生更快捷更方便地获取和处理信息的渠道之一。学校教学和管理对网络应用的需求越来越多,对校园网的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的核心交换层是保证其可靠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