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是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 年末我国 65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 1.58 亿,占全国总人口 11.4%。人口老龄化已成为贯穿我国 21 世纪的基本国情。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成为一个突出而且棘手的问题。但是,老龄化本身并不是社会问题,健康长寿乃是每一个人的美好向往,也是国家公共政策的伦理指向,对快速老龄化的准备不足才是问题之真正所在。国内外的实践历史表明,居家养老是一种 符合老年人偏好、维护家庭关系、经济成本更优的养老方式。
关键词: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服务内容
1 居家养老提出
就地养老(ageing in place)的理念自 20 世纪70 年代被 提出后立即受到多国的广泛认同。通过居家养老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必然成为养老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正在经历从强调机构养老到强调居家养老的战略转型。从政策文件出台的情况看,自 2000 年开始,养老服务就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 30 张”。 养老服务业从此开始得到了快速发展。虽然养老机构床位数在迅速增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普遍建立,但养老服务供给体制机制障碍的存在, 造成当前我国养老服务的供需失衡,严重影响了服务效率。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对于机构床位数并未有明确的数量要求,机构不再是养老的一个支撑,而是对于居家养老的有效补充。但是,有关居家养老具体政策现在尚不明确,也没有具体的制度安排来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更没有具体可行的措施可供我们参考,一切都还在探索阶段。
2 居家養老概念
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居家养老” 并不必然等于“家庭养老”,正如“机构养老”并不必然等于“社会养老” 一样。家庭内部解决不了养老问题的时候,养老服务才出现,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照顾是任何机构和制度化的服务所不能比较的,因此,老年服务的发展是在弥补家庭照料的退化与不足。尽管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是相对应的概念,但是居家养老的实现离不开机构服务,机构服务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居家养老往往与居家养老服务、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紧密联系。国内有关居家养老的研究刚刚起步,虽然国内学者的研究呈现出包罗万象的态势,但仍停留在理念梳理或政策实践的某个方面的研究。而在社会保障政策体系更为全面的福利国家,与居家养老相关的社会政策研究起步较 早,内容上也更为深入。
因此居家养老是一种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里,由子女、社区、专业机构依次提供多方面的照料的养老模式。
3 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国外研究中一般将老年人的需求归纳为“3M”,即资金 (Money)、医疗(Medical)和精神(Mental)三个方面。其中,“资金”需要主要涉及如何保障老年人经济收入与物质需求满足:“医疗”涉及老年人健康,主要指医疗保险;“精神”则涵盖心理慰藉的需求满足。老年人需求概括为健康、经济、居住、心理和社会四个方面。健康需求包括基本预防与治理、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维持;经济需求涉及获取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经济资源;居住需要是指生活环境中的适老性实现;心理需求 则是老年阶段的目标达成与角色适应。此外,美国杜克大学开发的 “美国老年人资源与服务量表” 从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精神健康、身体健康和 日常行动五个维度,将老年人服务需求划分为家政、巡视、交通、 照护、护理、持续性看护、心理健康、个人事务和综合评估等 24 项内容。另外,也有研究以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了特定的老年需求,如信息需求层次有对养老规划服务的讨论。
但是现在养老服务存在利用率低,养老服务内容单一,供给缺口等的问题,养老服务偏重于物质供给而缺少医疗和精神服务供给。供给缺口在国外也同样存在。比如,加拿大对九项居家服务需求普查显示,26.8%的老年人存在需求,但 17.7%的老人至少一项需 求未能满足,超过两项及以上未满足的老人超过 50%;其中家政、房屋维修未满足率最高。
综上所述,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要包括物质、精神、医疗服务等 内容,要综合评价供给和需求,做到供求一致。丰富服务内容,同 时国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并鼓励社会各方面要积极参与, 老年人发挥自己的积极性锻炼身体,互帮互助。
在我国老龄政策领域,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对老年人需要的服务类型划分主要形成了 “五个老有”、“六个老有”和“八个老有”。其中 1982 年提出的“五个老有”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涵盖了生活、健康与精神三个方面;“六个老有” 在“五个老有”基础上增加了“老有所教”,强调了提高老年人精神修养 与终身受教理念;“八个老有”又增加了“老有所伴”和“老有所终”。其 中,“六个老有”是政策与研究领域普遍使用的需求划分形式,也是老年问题探讨的目标参照。上述内容,体现出我国在不同时期和发展阶段对老年问题和老年服务需求认识的丰富与深化。同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作为多数研究普遍采用的理论依据,划分出物质、精神和文化三类需求,因此在给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时候同时也 要注意提供物质、精神、文化三类服务。 宋飞跃认为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划分尽管有利于老年人需求的理解, 也有利于我们提供对应的服务,但现实中各层次之间存在内容交叉重叠,进而缺乏明晰的操作界限。傅双喜针对心理需求的层次分析,认为物质需求大于精神需求。 胡爱敏对各种养老划分明晰的界限,物质养老涉及通过经济赡养以满足生理、安全的需要, 精神养老是在精神关爱基础上实现老年人自我尊重与认同,文化养老旨在 老年社会参与中的自我实现。在该为老年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领域,曾友燕等将老年人服务归纳为日托服务、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家政服务、法律援助五个方面,并发现对于护理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心理支持与政策资源支持两个方面;其中心理支持包括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志愿服务,政策资源支持包括日托、 家政(中介)、安全维护和法律援助服务。
综上所述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 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 化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服务、以及精神关爱服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或者由社区创办老年人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马馼、秦光荣、何晔晖、王乃坤、李路、郑功成、于建伟、刘新华、朱恒顺、 杜榕:《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发展养老服务的调研报告》,载《社会保障评论》, 2017(1).
[2]童星:《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应对老龄化》,载《探索与争鸣》,2015(8).
[3]杜鹏:《养老服务的发展形势与政策导向》,载《中国机关后勤》,2017(2).
作者简介:
刘迪(1995—),女,山西运城人,山西财经大学2018社会保障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
关键词:居家养老;居家养老服务;服务内容
1 居家养老提出
就地养老(ageing in place)的理念自 20 世纪70 年代被 提出后立即受到多国的广泛认同。通过居家养老保障老年人老有所养必然成为养老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构建正在经历从强调机构养老到强调居家养老的战略转型。从政策文件出台的情况看,自 2000 年开始,养老服务就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要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 30 张”。 养老服务业从此开始得到了快速发展。虽然养老机构床位数在迅速增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普遍建立,但养老服务供给体制机制障碍的存在, 造成当前我国养老服务的供需失衡,严重影响了服务效率。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对于机构床位数并未有明确的数量要求,机构不再是养老的一个支撑,而是对于居家养老的有效补充。但是,有关居家养老具体政策现在尚不明确,也没有具体的制度安排来推动居家养老服务,更没有具体可行的措施可供我们参考,一切都还在探索阶段。
2 居家養老概念
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有机结合,“居家养老” 并不必然等于“家庭养老”,正如“机构养老”并不必然等于“社会养老” 一样。家庭内部解决不了养老问题的时候,养老服务才出现,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照顾是任何机构和制度化的服务所不能比较的,因此,老年服务的发展是在弥补家庭照料的退化与不足。尽管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是相对应的概念,但是居家养老的实现离不开机构服务,机构服务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该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居家养老往往与居家养老服务、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紧密联系。国内有关居家养老的研究刚刚起步,虽然国内学者的研究呈现出包罗万象的态势,但仍停留在理念梳理或政策实践的某个方面的研究。而在社会保障政策体系更为全面的福利国家,与居家养老相关的社会政策研究起步较 早,内容上也更为深入。
因此居家养老是一种老年人居住在自己家里,由子女、社区、专业机构依次提供多方面的照料的养老模式。
3 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国外研究中一般将老年人的需求归纳为“3M”,即资金 (Money)、医疗(Medical)和精神(Mental)三个方面。其中,“资金”需要主要涉及如何保障老年人经济收入与物质需求满足:“医疗”涉及老年人健康,主要指医疗保险;“精神”则涵盖心理慰藉的需求满足。老年人需求概括为健康、经济、居住、心理和社会四个方面。健康需求包括基本预防与治理、慢性病管理和健康维持;经济需求涉及获取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经济资源;居住需要是指生活环境中的适老性实现;心理需求 则是老年阶段的目标达成与角色适应。此外,美国杜克大学开发的 “美国老年人资源与服务量表” 从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精神健康、身体健康和 日常行动五个维度,将老年人服务需求划分为家政、巡视、交通、 照护、护理、持续性看护、心理健康、个人事务和综合评估等 24 项内容。另外,也有研究以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了特定的老年需求,如信息需求层次有对养老规划服务的讨论。
但是现在养老服务存在利用率低,养老服务内容单一,供给缺口等的问题,养老服务偏重于物质供给而缺少医疗和精神服务供给。供给缺口在国外也同样存在。比如,加拿大对九项居家服务需求普查显示,26.8%的老年人存在需求,但 17.7%的老人至少一项需 求未能满足,超过两项及以上未满足的老人超过 50%;其中家政、房屋维修未满足率最高。
综上所述,居家养老服务内容要包括物质、精神、医疗服务等 内容,要综合评价供给和需求,做到供求一致。丰富服务内容,同 时国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并鼓励社会各方面要积极参与, 老年人发挥自己的积极性锻炼身体,互帮互助。
在我国老龄政策领域,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对老年人需要的服务类型划分主要形成了 “五个老有”、“六个老有”和“八个老有”。其中 1982 年提出的“五个老有”包括“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 老有所乐”,涵盖了生活、健康与精神三个方面;“六个老有” 在“五个老有”基础上增加了“老有所教”,强调了提高老年人精神修养 与终身受教理念;“八个老有”又增加了“老有所伴”和“老有所终”。其 中,“六个老有”是政策与研究领域普遍使用的需求划分形式,也是老年问题探讨的目标参照。上述内容,体现出我国在不同时期和发展阶段对老年问题和老年服务需求认识的丰富与深化。同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作为多数研究普遍采用的理论依据,划分出物质、精神和文化三类需求,因此在给老年人提供服务的时候同时也 要注意提供物质、精神、文化三类服务。 宋飞跃认为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划分尽管有利于老年人需求的理解, 也有利于我们提供对应的服务,但现实中各层次之间存在内容交叉重叠,进而缺乏明晰的操作界限。傅双喜针对心理需求的层次分析,认为物质需求大于精神需求。 胡爱敏对各种养老划分明晰的界限,物质养老涉及通过经济赡养以满足生理、安全的需要, 精神养老是在精神关爱基础上实现老年人自我尊重与认同,文化养老旨在 老年社会参与中的自我实现。在该为老年人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领域,曾友燕等将老年人服务归纳为日托服务、心理咨询、志愿者服务、家政服务、法律援助五个方面,并发现对于护理服务需求主要集中在心理支持与政策资源支持两个方面;其中心理支持包括精神慰藉、文化娱乐、志愿服务,政策资源支持包括日托、 家政(中介)、安全维护和法律援助服务。
综上所述居家养老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 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 化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服务、以及精神关爱服务。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服务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或者由社区创办老年人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马馼、秦光荣、何晔晖、王乃坤、李路、郑功成、于建伟、刘新华、朱恒顺、 杜榕:《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发展养老服务的调研报告》,载《社会保障评论》, 2017(1).
[2]童星:《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以应对老龄化》,载《探索与争鸣》,2015(8).
[3]杜鹏:《养老服务的发展形势与政策导向》,载《中国机关后勤》,2017(2).
作者简介:
刘迪(1995—),女,山西运城人,山西财经大学2018社会保障硕士,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