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如山,音乐似水,山水不分家,灵动的水有了山的依傍,更显活泼,沉稳的山有了水的围绕,更显清幽。让语文借音乐之韵,彰显魅力。
【关键词】音乐;语文;渲染;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一门艺术,文学也是一门艺术,文学作品中音乐的妙用无法忽略,它可以使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文学与音乐宛如一对孪生姐妹。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启迪心智。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立足现代语文教学科学观,寻找音乐和语文课堂教学结合点,可以使课堂变得轻松愉悦,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语文注入活力。
一、导入环节,音乐开场,激情渲染
导入就像一台戏的序幕,如果安排能够先声夺人,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整个身心处于最佳发挥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风娃娃》一课时,我直接播放风吹的声音,让学生听,以此来渲染课堂气氛,“听,谁来了?”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课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再问“风娃娃是谁?他来做什么了?”就这样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再如教学《北京》一课,我直接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片,再配上《北京欢迎你》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学生的情绪随着音乐的变化起伏着,时而激动,时而兴奋。接下来我问学生听到什么了,这样直接导入课文,对课文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我首先激情演唱李双江老师的《小小竹排江中游》一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然后用饱含感情的语气说:“小小竹排本是在江中游的,可是怎么进入画中游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激情的演唱,深情的发问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学习此诗时,学生的心始终被音乐和情感牵动着,相互影响着。
二、朗读中配以恰当的音乐,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作品
不同的音乐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我始终认为,朗读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合适而恰当的音乐与文学作品相结合,再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以读代讲。在一次班会课上,我给学生讲述《一条未发出的短信》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情感,感受母爱的伟大。满文军《懂你》的歌声在不知不觉间轻轻响起,并且越来越响亮,课在《懂你》的歌声里终止,但母爱的旋律却久久在学生和听课教师心中回荡。学生被歌曲所感染,被故事所震撼,泪流满面地听完故事,以读代讲的效果显而易见。又如我在教学课文《假如》时,教学最后环节我启发孩子们续编诗歌,我让孩子们观看一组需要得到帮助的人的图片: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盲人、战争中的孩子,等等,然后配上音乐《让世界充满爱》,轻柔悠扬的音乐顿时让人浮想联翩,学生一下子找到灵感,课堂小练笔很容易就完成了,然后再让学生在钢琴曲的伴奏下朗读自己的作品,一节课下来学生情绪高涨,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这为以后中高年级的作文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三、以乐促背,事半功倍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左右大脑,各司其职,左右大脑的适时调用,有利于大脑的平衡发展,而音乐正促进了大脑的平衡使用。在紧张的课堂教学中,引入音乐,调节大脑的活动,将对学生的学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直以来,背诵都是让学生头疼的一件事,如果把音乐与背诵结合起来,就容易了许多。现在很多古诗都被谱成歌曲传唱,唱起来朗朗上口,比如《静夜思》《草》《夜宿山寺》《明月几时有》,等等。教学时,教师加入音乐的同时,再配以入情入境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意境中,这样背诵和理解就都成了一件轻松的事。另外,很多课文我们还可以编成课本剧,配上合适的音乐,让学生参与表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为背诵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对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思维,深化理解课文主题,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音乐与语文的结合也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起到重要的作用。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当教师不是把教书作为谋生手段,而是以之为乐事,并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紧密地揉在一起时,你的思维火花就会迸发出奇异的光彩,你就会随时随地产生灵感。当你以自己的快乐心境感染着学生,并对其充满爱心,而学生做出相应的信息反馈给你,认为你是他们的良师益友的时候,那将是你最有成就感、最为满足的时候。
语文如山,音乐似水,山水不分家,灵动的水有了山的依傍,更显活泼,沉稳的山有了水的围繞,更显清幽。让语文借音乐之韵,彰显魅力!
【关键词】音乐;语文;渲染;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是一门艺术,文学也是一门艺术,文学作品中音乐的妙用无法忽略,它可以使复杂的事物变得简单,文学与音乐宛如一对孪生姐妹。语文教学与音乐教学的相互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启迪心智。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立足现代语文教学科学观,寻找音乐和语文课堂教学结合点,可以使课堂变得轻松愉悦,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为语文注入活力。
一、导入环节,音乐开场,激情渲染
导入就像一台戏的序幕,如果安排能够先声夺人,就能一下子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情绪高涨,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整个身心处于最佳发挥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风娃娃》一课时,我直接播放风吹的声音,让学生听,以此来渲染课堂气氛,“听,谁来了?”很自然地将学生带入课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再问“风娃娃是谁?他来做什么了?”就这样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到课文的学习中。再如教学《北京》一课,我直接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片,再配上《北京欢迎你》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学生的情绪随着音乐的变化起伏着,时而激动,时而兴奋。接下来我问学生听到什么了,这样直接导入课文,对课文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学习《小小竹排画中游》一课时,我首先激情演唱李双江老师的《小小竹排江中游》一歌:“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然后用饱含感情的语气说:“小小竹排本是在江中游的,可是怎么进入画中游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激情的演唱,深情的发问感染了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学习此诗时,学生的心始终被音乐和情感牵动着,相互影响着。
二、朗读中配以恰当的音乐,使学生在读中感悟作品
不同的音乐会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我始终认为,朗读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合适而恰当的音乐与文学作品相结合,再配上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使读者更容易、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以读代讲。在一次班会课上,我给学生讲述《一条未发出的短信》这个故事,让学生体会一位母亲对孩子的情感,感受母爱的伟大。满文军《懂你》的歌声在不知不觉间轻轻响起,并且越来越响亮,课在《懂你》的歌声里终止,但母爱的旋律却久久在学生和听课教师心中回荡。学生被歌曲所感染,被故事所震撼,泪流满面地听完故事,以读代讲的效果显而易见。又如我在教学课文《假如》时,教学最后环节我启发孩子们续编诗歌,我让孩子们观看一组需要得到帮助的人的图片: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盲人、战争中的孩子,等等,然后配上音乐《让世界充满爱》,轻柔悠扬的音乐顿时让人浮想联翩,学生一下子找到灵感,课堂小练笔很容易就完成了,然后再让学生在钢琴曲的伴奏下朗读自己的作品,一节课下来学生情绪高涨,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这为以后中高年级的作文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三、以乐促背,事半功倍
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左右大脑,各司其职,左右大脑的适时调用,有利于大脑的平衡发展,而音乐正促进了大脑的平衡使用。在紧张的课堂教学中,引入音乐,调节大脑的活动,将对学生的学习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一直以来,背诵都是让学生头疼的一件事,如果把音乐与背诵结合起来,就容易了许多。现在很多古诗都被谱成歌曲传唱,唱起来朗朗上口,比如《静夜思》《草》《夜宿山寺》《明月几时有》,等等。教学时,教师加入音乐的同时,再配以入情入境的画面,把学生带入意境中,这样背诵和理解就都成了一件轻松的事。另外,很多课文我们还可以编成课本剧,配上合适的音乐,让学生参与表演,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同时也为背诵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将音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对营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拓展学生思维,深化理解课文主题,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音乐与语文的结合也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起到重要的作用。高尔基说过:“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当教师不是把教书作为谋生手段,而是以之为乐事,并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紧密地揉在一起时,你的思维火花就会迸发出奇异的光彩,你就会随时随地产生灵感。当你以自己的快乐心境感染着学生,并对其充满爱心,而学生做出相应的信息反馈给你,认为你是他们的良师益友的时候,那将是你最有成就感、最为满足的时候。
语文如山,音乐似水,山水不分家,灵动的水有了山的依傍,更显活泼,沉稳的山有了水的围繞,更显清幽。让语文借音乐之韵,彰显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