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唐五代是中古音系向近古音系过渡的时期,此时的书面“正音”、实际“正音”与关中方言有一定区别。《浣花集》、《女论语》和《一切经音义》分别作为唐五代“正音”和关中音系的代表,可以帮助我们部分了解当时汉民族共同语与古关中方言的差异,并可以为唐五代“正音”和关中音系的构拟提供相关支撑材料。
【关键词】:韵部;《浣花集》;《女论语》;《一切经音义》
1.引言
唐五代处于中古音向近古音的过渡时期,此时距离《切韵》产生已有三百余年,无论是书面语音还是实际语音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以韦庄的《浣花集》作为唐五代“正音”的书面语音材料,以宋若莘、宋若昭姐妹的《女论语》作为唐五代“正音”的实际语音材料,以慧琳的《一切经音义》作为唐五代关中方言音系的材料。
《浣花集》成书于唐五代时期,其作者为花间词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韦庄。韦庄,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兼词人,五代前蜀宰相。今本《浣花集》共十卷,文末附有补遗一卷,所收录的均为近体诗,是韦庄的弟弟韦蔼所辑。《女论语》成书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其作者为唐代著名女官宋若莘、宋若昭姐妹。宋氏姐妹均为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人,是唐德宗时期的宫廷女官。《女论语》分别从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待客、和柔、守节这些方面进行阐述,将道德教化通俗化并与佛家因果思想相结合,从而有利于维护政府统治、社会安定、家庭和睦。《一切经音义》成书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其作者为沙门释慧琳。慧琳是疏勒(今新疆喀什噶尔)人,精通汉语和梵语,他在长安西明寺注释佛经期间完成了《一切经音义》一百卷。
从共时角度看,《浣花集》因受众为文人墨客,所以其反映的音系当与《切韵》音系一脉相承;《女论语》因其受众为广大中下层女性,所以以当时实际语音入韵便于更好地理解、记忆、传播;《一切经音义》中的反切以唐代关中方言为基础,是研究中古关中音系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
2.用韵特点归纳
《浣花集卷第一》用韵特点归纳:卷第一共45首诗,按照押韵特点可以归纳为同用和通押两个大类,其中合部有5种情况:庚(耕)青(清)[??]、萧宵[?u]、覃谈[am]、真文(谆)[?n]、寒桓[an];同用有2种情况:阳唐[a?]、先仙[?n];通押有3种情况:灰[?i]与咍[ai]、蒸登[??]与庚韵[??]、严(添)盐[?m]与删韵[an]。
《女论语》用韵特点归纳:全书13节,按照押韵特点可以归纳为5种情况:鱼模[u]、[i?u](尤侯唇音字[?u])與资思[?]和齐稽[?i]、[i??i]通押;臻摄、梗摄通押,即主要元音[?][?]相似、韵尾[m][n][?]通押;东冬钟合部,拟音为[u?];鱼模[u]、[i?u]与屋烛[uk]、[i?uk]在以语义为先的前提下实现押韵;阳唐[a?]同用。
《一切经音义》用韵特点归纳:黄淬伯(2010)在全面分析《一切经音义》的反切構造之后得出唐代关中方言音系可分为开韵尾韵母和闭韵尾韵母两类,分别为“开韵尾韵母:歌部[ɑ] [uɑ]、麻部[?ɑ] [?uɑ]、皆部[?ɑi] [?uɑi]、咍部[ɑi] [uɑi]、豪部[ɑu]、肴部[[?ɑu]、骁部[iou]、侯部[?u] [??u]、模部[o] [?o]、虞部[?u]、齐部[iei] [iuei]、基部[?i] [?ui]。闭韵尾韵母:唐部[ɑ?] [uɑ?]、阳部[?ɑ?] [?uɑ?]、更部[???] [?u??]、京部[??] [y?]、江部[?o?]、洪部[u?] [?u?]、登部[??] [u??] [???]、罄部[ie?] [iue?]、寒部[ɑn] [uɑn]、间部[?ɑn] [?uɑn]、乾部[?en] [?uen]、肩部[ien] [iuen]、痕部[?n] [u?n]、殷部[??n] [?u?n]、真部[?n] [?un]、堪部[ɑm]、缄部[?ɑm]、兼部[iem]、侵部[?m]”。反切下字不仅反映的韵母系统,也反映的声调系统,黄淬伯认为开韵尾韵母的声调分为平、上、去三种,闭韵尾韵母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
3.《浣花集卷第一》、《一切经音义》、《广韵》韵部情况统计
由上表可以看出,从《广韵》到《一切经音义》、《浣花集》再到《女论语》,韵部通押、同用、合并现象越来越多见,这也符合“合流归并”的大趋势。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比《浣花集》时间稍早的《女论语》反而更接近近古音,而《浣花集》则是中古音的典型代表。《一切经音义》反映出的关中方言音系与《切韵》音系略有出入,与同时期的唐五代“正音”也略有不同。相比来看,唐五代关中音系比同时期的“正音”更接近《切韵》音系,这也说明了唐代关中方言更多地保留了古音的性质。
4.结论
唐五代是中古音系向近古音系过渡的时期,此时的书面“正音”、实际“正音”与关中方言有一定区别。通过与《广韵》比较可知,《浣花集》的语音特点为:阳唐同用;先仙同用;庚(耕)青(清)合部;萧宵合部;覃谈合部;真文(谆)合部;寒桓合部;灰咍通押;蒸登庚通押;严(添)盐删通押。《女论语》的语音特点为:鱼模(尤侯唇音字)合部;资思为新兴韵部;真文合部;庚青合部;侵林合部;魂痕合部;蒸登合部;元仙合部;东钟合部;鱼模与屋烛在以语义为先的前提下实现押韵;阳唐同用;齐稽合部。《一切经音义》的用韵特点为鱼模分立;基部独用;真文分立;庚青分立;侵部独用;痕部独用;蒸登分立;间部独用;洪部独用;鱼模与屋烛界限明显;阳唐同用。
《浣花集》、《女论语》和《一切经音义》分别作为唐五代“正音”和关中音系的代表,可以帮助我们部分了解当时汉民族共同语与古关中方言的差异,并可以为唐五代“正音”和关中音系的构拟提供相关支撑材料。
参考文献:
[1]鲍明炜.唐代诗文韵部研究[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2]黄淬伯.唐代关中方言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作者简介:仝筱菲(1992—),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关键词】:韵部;《浣花集》;《女论语》;《一切经音义》
1.引言
唐五代处于中古音向近古音的过渡时期,此时距离《切韵》产生已有三百余年,无论是书面语音还是实际语音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以韦庄的《浣花集》作为唐五代“正音”的书面语音材料,以宋若莘、宋若昭姐妹的《女论语》作为唐五代“正音”的实际语音材料,以慧琳的《一切经音义》作为唐五代关中方言音系的材料。
《浣花集》成书于唐五代时期,其作者为花间词派的重要代表人物韦庄。韦庄,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兼词人,五代前蜀宰相。今本《浣花集》共十卷,文末附有补遗一卷,所收录的均为近体诗,是韦庄的弟弟韦蔼所辑。《女论语》成书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其作者为唐代著名女官宋若莘、宋若昭姐妹。宋氏姐妹均为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人,是唐德宗时期的宫廷女官。《女论语》分别从立身、学作、学礼、早起、事父母、事舅姑、事夫、训男女、营家、待客、和柔、守节这些方面进行阐述,将道德教化通俗化并与佛家因果思想相结合,从而有利于维护政府统治、社会安定、家庭和睦。《一切经音义》成书于唐德宗贞元年间,其作者为沙门释慧琳。慧琳是疏勒(今新疆喀什噶尔)人,精通汉语和梵语,他在长安西明寺注释佛经期间完成了《一切经音义》一百卷。
从共时角度看,《浣花集》因受众为文人墨客,所以其反映的音系当与《切韵》音系一脉相承;《女论语》因其受众为广大中下层女性,所以以当时实际语音入韵便于更好地理解、记忆、传播;《一切经音义》中的反切以唐代关中方言为基础,是研究中古关中音系不可多得的珍贵材料。
2.用韵特点归纳
《浣花集卷第一》用韵特点归纳:卷第一共45首诗,按照押韵特点可以归纳为同用和通押两个大类,其中合部有5种情况:庚(耕)青(清)[??]、萧宵[?u]、覃谈[am]、真文(谆)[?n]、寒桓[an];同用有2种情况:阳唐[a?]、先仙[?n];通押有3种情况:灰[?i]与咍[ai]、蒸登[??]与庚韵[??]、严(添)盐[?m]与删韵[an]。
《女论语》用韵特点归纳:全书13节,按照押韵特点可以归纳为5种情况:鱼模[u]、[i?u](尤侯唇音字[?u])與资思[?]和齐稽[?i]、[i??i]通押;臻摄、梗摄通押,即主要元音[?][?]相似、韵尾[m][n][?]通押;东冬钟合部,拟音为[u?];鱼模[u]、[i?u]与屋烛[uk]、[i?uk]在以语义为先的前提下实现押韵;阳唐[a?]同用。
《一切经音义》用韵特点归纳:黄淬伯(2010)在全面分析《一切经音义》的反切構造之后得出唐代关中方言音系可分为开韵尾韵母和闭韵尾韵母两类,分别为“开韵尾韵母:歌部[ɑ] [uɑ]、麻部[?ɑ] [?uɑ]、皆部[?ɑi] [?uɑi]、咍部[ɑi] [uɑi]、豪部[ɑu]、肴部[[?ɑu]、骁部[iou]、侯部[?u] [??u]、模部[o] [?o]、虞部[?u]、齐部[iei] [iuei]、基部[?i] [?ui]。闭韵尾韵母:唐部[ɑ?] [uɑ?]、阳部[?ɑ?] [?uɑ?]、更部[???] [?u??]、京部[??] [y?]、江部[?o?]、洪部[u?] [?u?]、登部[??] [u??] [???]、罄部[ie?] [iue?]、寒部[ɑn] [uɑn]、间部[?ɑn] [?uɑn]、乾部[?en] [?uen]、肩部[ien] [iuen]、痕部[?n] [u?n]、殷部[??n] [?u?n]、真部[?n] [?un]、堪部[ɑm]、缄部[?ɑm]、兼部[iem]、侵部[?m]”。反切下字不仅反映的韵母系统,也反映的声调系统,黄淬伯认为开韵尾韵母的声调分为平、上、去三种,闭韵尾韵母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
3.《浣花集卷第一》、《一切经音义》、《广韵》韵部情况统计
由上表可以看出,从《广韵》到《一切经音义》、《浣花集》再到《女论语》,韵部通押、同用、合并现象越来越多见,这也符合“合流归并”的大趋势。此外,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比《浣花集》时间稍早的《女论语》反而更接近近古音,而《浣花集》则是中古音的典型代表。《一切经音义》反映出的关中方言音系与《切韵》音系略有出入,与同时期的唐五代“正音”也略有不同。相比来看,唐五代关中音系比同时期的“正音”更接近《切韵》音系,这也说明了唐代关中方言更多地保留了古音的性质。
4.结论
唐五代是中古音系向近古音系过渡的时期,此时的书面“正音”、实际“正音”与关中方言有一定区别。通过与《广韵》比较可知,《浣花集》的语音特点为:阳唐同用;先仙同用;庚(耕)青(清)合部;萧宵合部;覃谈合部;真文(谆)合部;寒桓合部;灰咍通押;蒸登庚通押;严(添)盐删通押。《女论语》的语音特点为:鱼模(尤侯唇音字)合部;资思为新兴韵部;真文合部;庚青合部;侵林合部;魂痕合部;蒸登合部;元仙合部;东钟合部;鱼模与屋烛在以语义为先的前提下实现押韵;阳唐同用;齐稽合部。《一切经音义》的用韵特点为鱼模分立;基部独用;真文分立;庚青分立;侵部独用;痕部独用;蒸登分立;间部独用;洪部独用;鱼模与屋烛界限明显;阳唐同用。
《浣花集》、《女论语》和《一切经音义》分别作为唐五代“正音”和关中音系的代表,可以帮助我们部分了解当时汉民族共同语与古关中方言的差异,并可以为唐五代“正音”和关中音系的构拟提供相关支撑材料。
参考文献:
[1]鲍明炜.唐代诗文韵部研究[M].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
[2]黄淬伯.唐代关中方言音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作者简介:仝筱菲(1992—),女,汉族,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