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在幼儿园中的一种自主活动。它是近年来在我国幼教实践中兴起并迅速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方式。旨在给幼儿提供自由的活动空间,使幼儿可以自主选择参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并以自己适合的方式与步调进行活动,使其个性与创造能力得以主动、充分的发展。在小班幼儿的区域教育活动中,教师该如何把握教育契机,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区域规则意识的建立和良好区域规则行为的养成,为幼儿的自主的探索活动提供有利保障。
【关键词】小班幼儿;区域规则;意识
一、问题的由来
去年9月开学,在新生逐渐情绪平稳后,我们进行了最常规的区域活动。刚开始的第一天,我就发现幼儿一点不懂区域规则,尽管我们用了很多的图标图形以及语言提示,幼儿都不知道。比如原定进6个孩子一个区进了8个孩子;比如没有拿标记就进区活动,幼儿在各区之间串玩等等。由此可见,小班幼儿在区域规则这方面的知识一点零星的概念也没有,可以说是零,所以我们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当前,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小小驿站,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又有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又要接受集体教育,难免给幼儿带来一些不适。幼儿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要让幼儿慢慢理解生活在区域活动中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规则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处处可谓处处体现, 怎样一点点来培养小班幼儿的区域规则意识?如何引导幼儿按区域规则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
二、问题初探
我们在精心思考后,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首先,要培养幼儿的区域意识
比如什么时候去玩,玩时一定要带进区标记。(我们班已彩泥为班级特色,故标记卡是月朵彩泥花。)玩娃娃家等3个区时,由于地上放了泡沫垫,所以要脱鞋进区玩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们都能脱鞋进区,并带上标记了。初步感觉大部分幼儿已经做起来了。
(二)其次,采用多种方式,建立规则的意识
由于小班幼儿于接受事物以感性经验为主,年龄教小,自控能力不强,在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中,需要我们充分考录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各种灵活的方式,逐步树立幼儿的规则意识。
1.幼儿去认识并记住区域的名称。小班幼儿尚未建立区域活动的意识,从一个区没拿彩泥花(卡)又窜到另一个区的幼儿较多,有的幼儿还经常把区域材料搬到临近所谓“知其然,才知其所以然”,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区域意识。
2.教师的适当引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这些规则便会深深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脑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
3.要妙用标记。幼儿们对标记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把生活中的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粘贴在相应的环境中,相信幼儿会被这些图示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以往日教师的谆谆教导,而且效果还明显。
4.教师善于暗示,提示。幼儿最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在区域规则形成过程中,我们不妨多用一些暗示与提示,激发幼儿的正能量。教师具体可以用眼神,用头用手部动师肯定否定孩子的动作与行为,使幼儿遵守区域规则。对你于做的对的孩子,我们给予肯定后,其他幼儿看到后在幼儿间一定相成的示范效应。如对及时出区时摆放操作材料的幼儿竖起大拇指等等。
(三)最后,要持之以恒
小班规则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的智慧引领和不断坚持,唯有这样,幼儿才能渐渐由他律变为自律,成为守规则的快乐宝贝。
在我们按以上方法开展区域活动一个月后,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还出现不少问题。如将不同的材料混合到一起;乱叠建构区的积木;争抢玩具。由此,我们两位老师又展开一定的思考,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对于一些必须遵守的轻质规则缺乏足够认识,因此在行为上出行偏差。而区域活动是以个性化学习为前基础的,幼儿自主活动的过程,而教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以间接指导为主,把握好时机与分寸。区域的空间是相对独立的,活动的人数、内容的玩法和材料的使用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区域常规,但建立区域活动的常规却是教师的重要指导内容,如果没有一些规则的约束,就会放任幼儿,易养成—些不好的习惯,特别是小班幼儿,已有初步的规则意识、注意力时间逐渐增长、有交往愿望、会简单整理玩具,些年龄特点决定小班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成为可能。但这个时期幼儿的自制力还不强,规则意识不稳定、缺乏任务意识、目标意识,那么如何有效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呢?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1.幼儿共同讨论加定区域规则。我们老师在同一问题发现次数多时,就把幼儿玩区域时的情形相片或视频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播放视频回看的方式回让幼儿在没有调整规则的情况下的区域活动,通过交流讲解,让幼儿明白活动中哪里不好?为什么?我们要加什么规则?在和幼儿交流得出每一条结論的同时,教师就用幼儿容易理解的,逐步形成新的规则条约。这样由于幼儿的共同参与,故对幼儿影响更深远,也更利于幼儿理解与遵守。
2.加强指导与监督。我们在幼儿活动时观察幼儿遵守区域规则的活动情况,相关规则作相应的调整。解读幼儿对材料的取放、使用、行为等方面能不能完成提出要求,在评价环节及时进行讲评和调整,通过每次的活动后评价,使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有序,形成了良好游戏行为和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常规。在评价时细细分析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物品用后会放归原处,养成了自主自律的能力,保证了活动区的正常秩序。
所以,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由于建立了良好的区域角游戏规则,这样既可以规范幼儿的操作行为,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又能有效的避免幼儿之间因为材料或是合作之间的纠纷和冲突,并加以教育和引导。规范的玩区域,为幼儿在园三年规范玩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网络《如何培养小班孩子的区域规则》.
[2]妈咪爱婴网《幼儿园小班规则意识的培养与研究(2)》.
[3]中国论文网 牛志燕《谈幼儿园小班规则的形成》.
【关键词】小班幼儿;区域规则;意识
一、问题的由来
去年9月开学,在新生逐渐情绪平稳后,我们进行了最常规的区域活动。刚开始的第一天,我就发现幼儿一点不懂区域规则,尽管我们用了很多的图标图形以及语言提示,幼儿都不知道。比如原定进6个孩子一个区进了8个孩子;比如没有拿标记就进区活动,幼儿在各区之间串玩等等。由此可见,小班幼儿在区域规则这方面的知识一点零星的概念也没有,可以说是零,所以我们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当前,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小小驿站,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又有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又要接受集体教育,难免给幼儿带来一些不适。幼儿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要让幼儿慢慢理解生活在区域活动中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规则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处处可谓处处体现, 怎样一点点来培养小班幼儿的区域规则意识?如何引导幼儿按区域规则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
二、问题初探
我们在精心思考后,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首先,要培养幼儿的区域意识
比如什么时候去玩,玩时一定要带进区标记。(我们班已彩泥为班级特色,故标记卡是月朵彩泥花。)玩娃娃家等3个区时,由于地上放了泡沫垫,所以要脱鞋进区玩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孩子们都能脱鞋进区,并带上标记了。初步感觉大部分幼儿已经做起来了。
(二)其次,采用多种方式,建立规则的意识
由于小班幼儿于接受事物以感性经验为主,年龄教小,自控能力不强,在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中,需要我们充分考录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各种灵活的方式,逐步树立幼儿的规则意识。
1.幼儿去认识并记住区域的名称。小班幼儿尚未建立区域活动的意识,从一个区没拿彩泥花(卡)又窜到另一个区的幼儿较多,有的幼儿还经常把区域材料搬到临近所谓“知其然,才知其所以然”,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区域意识。
2.教师的适当引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这些规则便会深深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脑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
3.要妙用标记。幼儿们对标记是非常感兴趣的。如果把生活中的规则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粘贴在相应的环境中,相信幼儿会被这些图示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以往日教师的谆谆教导,而且效果还明显。
4.教师善于暗示,提示。幼儿最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在区域规则形成过程中,我们不妨多用一些暗示与提示,激发幼儿的正能量。教师具体可以用眼神,用头用手部动师肯定否定孩子的动作与行为,使幼儿遵守区域规则。对你于做的对的孩子,我们给予肯定后,其他幼儿看到后在幼儿间一定相成的示范效应。如对及时出区时摆放操作材料的幼儿竖起大拇指等等。
(三)最后,要持之以恒
小班规则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的智慧引领和不断坚持,唯有这样,幼儿才能渐渐由他律变为自律,成为守规则的快乐宝贝。
在我们按以上方法开展区域活动一个月后,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时还出现不少问题。如将不同的材料混合到一起;乱叠建构区的积木;争抢玩具。由此,我们两位老师又展开一定的思考,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对于一些必须遵守的轻质规则缺乏足够认识,因此在行为上出行偏差。而区域活动是以个性化学习为前基础的,幼儿自主活动的过程,而教师要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以间接指导为主,把握好时机与分寸。区域的空间是相对独立的,活动的人数、内容的玩法和材料的使用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区域常规,但建立区域活动的常规却是教师的重要指导内容,如果没有一些规则的约束,就会放任幼儿,易养成—些不好的习惯,特别是小班幼儿,已有初步的规则意识、注意力时间逐渐增长、有交往愿望、会简单整理玩具,些年龄特点决定小班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成为可能。但这个时期幼儿的自制力还不强,规则意识不稳定、缺乏任务意识、目标意识,那么如何有效建立区域活动常规呢?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
1.幼儿共同讨论加定区域规则。我们老师在同一问题发现次数多时,就把幼儿玩区域时的情形相片或视频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播放视频回看的方式回让幼儿在没有调整规则的情况下的区域活动,通过交流讲解,让幼儿明白活动中哪里不好?为什么?我们要加什么规则?在和幼儿交流得出每一条结論的同时,教师就用幼儿容易理解的,逐步形成新的规则条约。这样由于幼儿的共同参与,故对幼儿影响更深远,也更利于幼儿理解与遵守。
2.加强指导与监督。我们在幼儿活动时观察幼儿遵守区域规则的活动情况,相关规则作相应的调整。解读幼儿对材料的取放、使用、行为等方面能不能完成提出要求,在评价环节及时进行讲评和调整,通过每次的活动后评价,使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有序,形成了良好游戏行为和习惯,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常规。在评价时细细分析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物品用后会放归原处,养成了自主自律的能力,保证了活动区的正常秩序。
所以,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由于建立了良好的区域角游戏规则,这样既可以规范幼儿的操作行为,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又能有效的避免幼儿之间因为材料或是合作之间的纠纷和冲突,并加以教育和引导。规范的玩区域,为幼儿在园三年规范玩区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网络《如何培养小班孩子的区域规则》.
[2]妈咪爱婴网《幼儿园小班规则意识的培养与研究(2)》.
[3]中国论文网 牛志燕《谈幼儿园小班规则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