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各行各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加大,这也引起了国家对教育发展战略推进的重视。近几年,国家强化了在农村小学教育方面的投入力度,但是很多偏远地区的农村基础教育仍然存在诸多瓶颈,教育整体水平十分落后,师资配备亟待完善。只有切实的抓住农村小学教育问题所在,针对性解决困难,才能推动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最终有益于农村经济发展。本文将浅谈这些农村小学教育荆棘,有针对性的探究解决策略,望对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发展有所增益。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农村人口数量较多,占全國总人数60%左右,此外,农村人口的素质多数偏低,故农村成为中国重点发展对象之一,而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卡耐基基金会教学促进委员会主席Ernest L.Boyer曾说过:“儿童早年的经历有着超常的重要意义,若国家想获得最终发展,必须先关注儿童的早期教育并确认小学教师。”由此可见,只有促进完善小学基础教育才能使农村、社会、国家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同时在中国较为落后的农村更需得到政府对其小学基础教育的关注度。
一、浅析农村小学教育状况与显露荆棘
1.有关教学设备投入匮乏
在农村小学基础教育中所能使用到的有关教学设备十分有限,这一点在偏远农村地区更是捉襟见肘。一些农村小学自身教学教室都普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教学教室数量有限的现状,很多学生都不够用,由此也致使很多个不同班级共用一间教室,有时甚至于是不同年级学生在一间教室上课,教室资源配备严重匮乏。另外,诸多教学器材以及图书馆资源缺乏,学生更是难以接触和学会运用这些现代化资源进行学习提升。同时一些农村小学桌椅板凳不仅数量短缺,还十分老旧,相关照明设施难以保障,传统化教学器材仍是黑板与粉笔。至此,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备亟待完善。
2.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及知识水平偏低
农村小学教师作为农村基础教育主体之一,为学生传授小学基础知识,扮演着为农村提供智力和人才的不可缺少的角色,肩负着提高农民素质的艰苦使命,是以其重要性不可小觑,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却仍值得商榷。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水平及专业知识在中国规定的小学教师标准中并未达到其应有的标准,同时其相应的能力与知识储备相对不足,普遍缺乏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思维创新,在教学上较为呆板。其次,因农村地处偏僻、教师获益颇少导致教师流动性较大,部分农村教师存在兼职或短期代课现象。此外,农村小学教师易因忙碌无法兼顾学生安全、心理健康等问题。正如李洪修所说:“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职称和社会福利都较低,这加剧了农村教师师资的缺乏,而在农村的教师普遍素质偏低和非标准化的学校使农村教师负担过重也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二、探究解决农村小学教育弊病的良方
1.带动农村小学教育逐步迈进现代化轨道
教育始终要面向现代化,为了逐步的满足国内现代化发展对对应人才的需要,国内教育教学要逐步迈向现代化是大势所趋。由此看来小学教育质量更是不能忽视,特别是针对农村小学的关注度尤其不能少,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培养的初步阶段,更是决定着中学学习的基础所在,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极有可能制约学生一生的发展可能,自然而然国家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无可厚非。同时,农村的小学文化教育必须秉持着现代化的目标,立足于当下的发展现状,展望未来,更加积极主动的响应国家政府政策号召,牢牢的紧握住时代脉搏,通过做到这些,便可以为更多的农村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熏陶,竭尽力量帮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孩子近乎平等的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石。
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教育的关键点之一,发展好促进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使农村小学基础教育得到更好的进步空间。故为了更好发展农村小学基础教育,中国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应鼓励毕业生下乡深入农村教书并提供相应的福利和支持; 对于农村小学教师应给予一定政策机制上的鼓励,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同时确保农村小学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 在农村小学设置多个科目的教师并增添相应的审美素质、身体素质等教育,使农村小学基础教育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为农村小学教师减轻工作负担,同时给予农村教师适当时间学习其相关的专业知识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能力,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基础教育教师师资力量,巩固其教师队伍建设。
3.“民工潮”下更好地促进农村小学基础教育
在“民工潮”下,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大多程度不高,因此,作为中国政府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力帮助农村小学生进行疏导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和疑惑。其中,农村小学教师需发挥其重要辅助作用,使农村小学生即使在无父母照料情况下也能在学校与教师指引和教育下走向独立自主、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民工潮”下的父母,作为学校应多帮助家长,为家长提供相关教育方法,同时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即使距离再远也应给予孩子精神上的鼓励,在有意义的日子应回农村看一看孩子,不让孩子因无父母的陪伴而自暴自弃甚至走上歧途;此外,校方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他们了解小学基础教育在儿女成长中的重要性,及他们的教育观念在儿女成长中占有重要地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许多行为习惯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生活习性和个性特征,故父母应明确自己对子女的责任意识,不要因追求物质化生活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
总之,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起点,它将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国民素质教育和各类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当前农村小学面临认识障碍、设施落后、师资薄弱、教师职业倦怠等诸多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促进农村小学教育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於清. 农村小学课程结构失衡及其优化对策[J]. 教育测量与评价,2014(3).
[2]李洪修.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M]. 吉林: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
[3]袁庆霞. 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J]. 华章,2014(133).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9
文献标识码:A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农村人口数量较多,占全國总人数60%左右,此外,农村人口的素质多数偏低,故农村成为中国重点发展对象之一,而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成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卡耐基基金会教学促进委员会主席Ernest L.Boyer曾说过:“儿童早年的经历有着超常的重要意义,若国家想获得最终发展,必须先关注儿童的早期教育并确认小学教师。”由此可见,只有促进完善小学基础教育才能使农村、社会、国家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同时在中国较为落后的农村更需得到政府对其小学基础教育的关注度。
一、浅析农村小学教育状况与显露荆棘
1.有关教学设备投入匮乏
在农村小学基础教育中所能使用到的有关教学设备十分有限,这一点在偏远农村地区更是捉襟见肘。一些农村小学自身教学教室都普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了教学教室数量有限的现状,很多学生都不够用,由此也致使很多个不同班级共用一间教室,有时甚至于是不同年级学生在一间教室上课,教室资源配备严重匮乏。另外,诸多教学器材以及图书馆资源缺乏,学生更是难以接触和学会运用这些现代化资源进行学习提升。同时一些农村小学桌椅板凳不仅数量短缺,还十分老旧,相关照明设施难以保障,传统化教学器材仍是黑板与粉笔。至此,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备亟待完善。
2.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及知识水平偏低
农村小学教师作为农村基础教育主体之一,为学生传授小学基础知识,扮演着为农村提供智力和人才的不可缺少的角色,肩负着提高农民素质的艰苦使命,是以其重要性不可小觑,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却仍值得商榷。部分农村小学教师素质水平及专业知识在中国规定的小学教师标准中并未达到其应有的标准,同时其相应的能力与知识储备相对不足,普遍缺乏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思维创新,在教学上较为呆板。其次,因农村地处偏僻、教师获益颇少导致教师流动性较大,部分农村教师存在兼职或短期代课现象。此外,农村小学教师易因忙碌无法兼顾学生安全、心理健康等问题。正如李洪修所说:“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职称和社会福利都较低,这加剧了农村教师师资的缺乏,而在农村的教师普遍素质偏低和非标准化的学校使农村教师负担过重也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二、探究解决农村小学教育弊病的良方
1.带动农村小学教育逐步迈进现代化轨道
教育始终要面向现代化,为了逐步的满足国内现代化发展对对应人才的需要,国内教育教学要逐步迈向现代化是大势所趋。由此看来小学教育质量更是不能忽视,特别是针对农村小学的关注度尤其不能少,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培养的初步阶段,更是决定着中学学习的基础所在,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极有可能制约学生一生的发展可能,自然而然国家重视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无可厚非。同时,农村的小学文化教育必须秉持着现代化的目标,立足于当下的发展现状,展望未来,更加积极主动的响应国家政府政策号召,牢牢的紧握住时代脉搏,通过做到这些,便可以为更多的农村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熏陶,竭尽力量帮助农村孩子享受与城市孩子近乎平等的教育,为他们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石。
2.提高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小学基础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教育的关键点之一,发展好促进好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使农村小学基础教育得到更好的进步空间。故为了更好发展农村小学基础教育,中国政府及相关教育部门应鼓励毕业生下乡深入农村教书并提供相应的福利和支持; 对于农村小学教师应给予一定政策机制上的鼓励,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同时确保农村小学教师工资的按时发放; 在农村小学设置多个科目的教师并增添相应的审美素质、身体素质等教育,使农村小学基础教育得到更全面的发展,为农村小学教师减轻工作负担,同时给予农村教师适当时间学习其相关的专业知识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能力,从而提高农村小学基础教育教师师资力量,巩固其教师队伍建设。
3.“民工潮”下更好地促进农村小学基础教育
在“民工潮”下,父母的受教育水平大多程度不高,因此,作为中国政府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尽力帮助农村小学生进行疏导心理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和疑惑。其中,农村小学教师需发挥其重要辅助作用,使农村小学生即使在无父母照料情况下也能在学校与教师指引和教育下走向独立自主、身心健康发展。对于“民工潮”下的父母,作为学校应多帮助家长,为家长提供相关教育方法,同时家长应多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即使距离再远也应给予孩子精神上的鼓励,在有意义的日子应回农村看一看孩子,不让孩子因无父母的陪伴而自暴自弃甚至走上歧途;此外,校方应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他们了解小学基础教育在儿女成长中的重要性,及他们的教育观念在儿女成长中占有重要地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许多行为习惯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生活习性和个性特征,故父母应明确自己对子女的责任意识,不要因追求物质化生活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感受。
总之,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起点,它将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国民素质教育和各类人才培养奠定基础。当前农村小学面临认识障碍、设施落后、师资薄弱、教师职业倦怠等诸多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小学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加强队伍建设,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促进农村小学教育健康、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於清. 农村小学课程结构失衡及其优化对策[J]. 教育测量与评价,2014(3).
[2]李洪修.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M]. 吉林: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3.
[3]袁庆霞. 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J]. 华章,201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