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说生听”变成了“畅所欲言”,“课堂练习”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合作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是,静心反思,我们却清醒地认识到:在表面热闹活跃的背后,折射出却是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极为宝贵的东西——“有效性”;基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主观和客观问题,关键是从教师和学生身上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进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创设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情境。然而,也有一些教师创设了人为编造的或者不适宜的情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本人认为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更多地应利于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
2.用情境来接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确保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首先拿出一个苹果(500克)和一块石头(1千克),说:“哪个重些?”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一看,掂一掂后说:“这块石头重些。”接着加一个苹果合起来近1千克后又问:“现在还是这块石头重吗?”学生掂一掂后说:“差不多,但我们可以用秤来称。”这样的情境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的价值,更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的建构。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然而,长久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
(1)接受学习不能完全否定。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长度单位1厘米、1分米、1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实践证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2)探究性學习的深入。“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度”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4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有6枝铅笔那么长,还有的说有22根头发那么长,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
三、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课堂环境的变化莫测,使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前提,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第一,评价时应做到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第二,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1)语言的准确性。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2)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3)语言的创造性。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活力,打通课内、课外两个课堂,既要将课内资源发散到实际问题中,也要将课外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拓展教學空间。另外,小学数学教学要善于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倪红梅.有效: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
[2]刘丽芹.刍议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7.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如何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创设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情境。然而,也有一些教师创设了人为编造的或者不适宜的情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本人认为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就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因此在创设情境时不能一味追求华丽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漂亮的动画,更多地应利于新教材本身,激发学生的求知的心理需求,从而引发学生获知解惑的欲望。
2.用情境来接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的起点在哪里已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关注。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是确保情境创设有效性的前提,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中,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千克的认识时,首先拿出一个苹果(500克)和一块石头(1千克),说:“哪个重些?”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一看,掂一掂后说:“这块石头重些。”接着加一个苹果合起来近1千克后又问:“现在还是这块石头重吗?”学生掂一掂后说:“差不多,但我们可以用秤来称。”这样的情境创设富有数学韵味和思考的价值,更利于促进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主动进行新知的建构。
二、注重学习方式的有效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求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实现有效学习。然而,长久以来,学生学习数学主要以接受学习为主,这样学习的结果是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特别强,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却没有得到培养。
(1)接受学习不能完全否定。我们应该承认,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的科学,有其特有的结构性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而不是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轻易找到答案的。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获得,而无探究的必要。如:长度单位1厘米、1分米、1米的规定,四则运算顺序的规定,等等。实践证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吸取更多的信息,达到更好的效果。
(2)探究性學习的深入。“探究”作为新课程强调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因具有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发现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在教学中运用。如:教学“量长度”时,主要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巧妙地引出测量工具“直尺”,我先让学生选择身边的工具量一量书桌有多长。有的用课本量,有的用铅笔量,还有的竟拔掉一根头发量,就在这“热热闹闹”的测量操作中,学生得出结果也不一样,有的说桌子有4本数学书那么长,有的说大约有6枝铅笔那么长,还有的说有22根头发那么长,此时学生的思绪纷繁复杂,对问题疑惑不解:同样的桌子,为什么测量后长度不一样呢?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后,意识到操作时要统一测量工具。
三、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课堂环境的变化莫测,使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前提,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
第一,评价时应做到客观公正。在这个基础上,再坚持鼓励为主,才是富有魅力有价值的评价。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正确处理学生出现的错误,不能把激励评价用到极端,对于学生的错误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解题思路,然后才能做出相应的评价。对那些有错误,但又蕴涵创新思维的想法,在指出不足的同时,再给予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火花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第二,教师要善于运用丰富的评价语言。具体做到:(1)语言的准确性。教学中准确语言能给学生以提醒和纠正,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2)语言的生动性。幽默是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打破课堂内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3)语言的创造性。
总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活力,打通课内、课外两个课堂,既要将课内资源发散到实际问题中,也要将课外资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拓展教學空间。另外,小学数学教学要善于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实现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倪红梅.有效: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
[2]刘丽芹.刍议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