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中,要使学生的作文能力进步明显,须在具体作文实践中与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紧密联系和结合,注重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农村初中的作文基本功训练,不断追求作文水平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少边区 农村初中 作文教学 作文训练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也始终处于低谷,尤其少数民族邊远地区广大初中生的作文水平,着实让人忧虑,很值得广大教育界同仁思考。
一方面,这些学生多来自贫困农村,家境贫寒不说,父辈多是文盲,多靠经商、种地、卖苦力养家糊口,大多家长供子女上学的目的仅是睁睁眼睛,识几个字而已。另一方面,这些学生,由于社会信息摄取量少,生活内容单调化,思想视野受局限,再加上小学时的语文基础太差,大多学生的初级作文能力早在进初中前,就已经深感是“老大难”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这些初中毕业生三年后的去向又是如何?就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每年近60%多的学生刚毕业即“功德圆满”,步先人之后尘,种地或做生意,甚至学生中约10%的未毕业就决意待家琢磨“就业”了。每年升入高中继续深造的学生仅有20%左右,再加上各类读小中专的学生,总共不足50%。可以想象,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初中阶段是他们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求学时期。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一辈子都用得着的语文知识,扎实的作文基本功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实践证明,作文基本能力的过关,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极为重要。同时,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他们的思维正由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转化,这个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语文学习、训练写作的最佳时期。因此,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在整个中学语文能力的训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鉴于以上原因,究竟如何提高初中生,尤其是少边区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一、少边区学生作文训练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1.就教的方面看。(1)作文教学的目标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尽管现在通用的《标准》适当降低了难度,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课程内容有一定的弹性,为适当充实地方性课程内容留有余地,但教师在实际教学和升学考试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拔高要求,与作文训练目标背道而驰,随意性大,训练目标模糊,严重脱离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作文的基础现状,而且在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下,作文训练跟着考试指挥棒转,有部分老师甚至从初一开始,瞄准中考,偏重应试技巧的训练,极大的忽视了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2)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缺乏好的作文教材。在现行教材中,训练作文的这根主线仍不够突出。(3)作文教学的地位仍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之下,老师常随意“机动”本来不多的作文课时为阅读教学课时后补,每周仅两课时的写作练习时间得不到切实保证;并随意压缩“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作文”环节,使以说促写环节常成为空谈。(4)作
文练习中重数量轻质量的现状,严重影响并制约着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现行教育管理制度下,大多数教师仅为完成、应付学校的教学量化管理(多数学校每学期对作文篇数及批改均有量的规定,而且教师要精批细改)而努力。从另一方面来说,语文教师常常带两个班,终日疲于应付作业、作文篇数的达标,无力顾及作文训练的质的要求,甚至为应付领导检查,学生作业、作文本上应付性的红色评语杂有套话、空话。
另外,更多教师多满足于以教材要求为目标,很少考虑教材中作文训练要求与学生实际作文水平间的差距,对怎样做才能“因材施教”这一问题考虑不多或不深。
2.就“学”的方面看。多数学生缺乏作文的原动力。碍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惧怕作文,甚至讨厌而逃避作文;在作文课上,不重视练写,应付拼凑字句,勉强作文,最后写出的作文,错别字满篇,词不达意,表意不清;更坏的是以抄袭来应付作文,对作文训练,毫无兴趣可言,仅为完成任务而已,更不要说多想多改了。
二、少边区学生作文训练效果不明显的对策和思考
1.正视学生现状,因地制宜地使用教材。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综合实践,作文水平是语文水平的集中体现。在作文教材尚未问世之前,要想整体提高本地学生的作文水平,须读写并重,统筹兼顾。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施教的同时,更要注重作文训练,要充分给予学生大胆练习的机会,保证一定量的作文训练时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并有计划,有要求,循序渐进,追求质量,而且要成倍增加作文练习篇幅,加大日常训练密度。实践证明,全收全改,精批细改,事倍功半,劳而无功,既加重教师的负担,又压抑学生的创造性,泯灭学生写作的兴趣。因此对于本地学生,尤其适合写观察日记、读书随笔等等。在不断的练习中,自然使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想象,从形象思维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心理过程。这些方式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基本的写作,从而使课外自由作文成为课内作文训练的主要补充,这样,课内与课外双管齐下,激发学生多写多练,能够逐步扎实地整体提高本地区学生的写作水平。
2.进一步革新教法,坚持“两主”原则在作文实践中的充分体现,尤其要充分突出写作者的主体地位。
总之,农村作文教学,尤其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农村初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语文教师作为这个系统中教学方法的调控者,其教学思想必然决定着作文教学的方向和作文训练的方法,并自然影响到作文教学的效果。所以,作为一名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语文教师,首先,要牢固树立为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作文能力的最基本的教学思想。当然,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仅靠作文教学自身来完成,有必要呼吁各科教师、家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共同重视,共同努力才行。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2]靳建.语言课程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
[3]邵瑞珍,皮连生,吴庆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人民出版社,1997.
[关键词]少边区 农村初中 作文教学 作文训练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也始终处于低谷,尤其少数民族邊远地区广大初中生的作文水平,着实让人忧虑,很值得广大教育界同仁思考。
一方面,这些学生多来自贫困农村,家境贫寒不说,父辈多是文盲,多靠经商、种地、卖苦力养家糊口,大多家长供子女上学的目的仅是睁睁眼睛,识几个字而已。另一方面,这些学生,由于社会信息摄取量少,生活内容单调化,思想视野受局限,再加上小学时的语文基础太差,大多学生的初级作文能力早在进初中前,就已经深感是“老大难”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这些初中毕业生三年后的去向又是如何?就以笔者所在的学校为例,每年近60%多的学生刚毕业即“功德圆满”,步先人之后尘,种地或做生意,甚至学生中约10%的未毕业就决意待家琢磨“就业”了。每年升入高中继续深造的学生仅有20%左右,再加上各类读小中专的学生,总共不足50%。可以想象,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初中阶段是他们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求学时期。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一辈子都用得着的语文知识,扎实的作文基本功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实践证明,作文基本能力的过关,对他们各方面的发展极为重要。同时,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他们的思维正由经验型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转化,这个时期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语文学习、训练写作的最佳时期。因此,初中阶段的作文训练在整个中学语文能力的训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鉴于以上原因,究竟如何提高初中生,尤其是少边区初中生的作文水平就显得特别重要了。
一、少边区学生作文训练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
1.就教的方面看。(1)作文教学的目标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尽管现在通用的《标准》适当降低了难度,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负担,课程内容有一定的弹性,为适当充实地方性课程内容留有余地,但教师在实际教学和升学考试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拔高要求,与作文训练目标背道而驰,随意性大,训练目标模糊,严重脱离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作文的基础现状,而且在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下,作文训练跟着考试指挥棒转,有部分老师甚至从初一开始,瞄准中考,偏重应试技巧的训练,极大的忽视了作文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2)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缺乏好的作文教材。在现行教材中,训练作文的这根主线仍不够突出。(3)作文教学的地位仍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之下,老师常随意“机动”本来不多的作文课时为阅读教学课时后补,每周仅两课时的写作练习时间得不到切实保证;并随意压缩“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作文”环节,使以说促写环节常成为空谈。(4)作
文练习中重数量轻质量的现状,严重影响并制约着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现行教育管理制度下,大多数教师仅为完成、应付学校的教学量化管理(多数学校每学期对作文篇数及批改均有量的规定,而且教师要精批细改)而努力。从另一方面来说,语文教师常常带两个班,终日疲于应付作业、作文篇数的达标,无力顾及作文训练的质的要求,甚至为应付领导检查,学生作业、作文本上应付性的红色评语杂有套话、空话。
另外,更多教师多满足于以教材要求为目标,很少考虑教材中作文训练要求与学生实际作文水平间的差距,对怎样做才能“因材施教”这一问题考虑不多或不深。
2.就“学”的方面看。多数学生缺乏作文的原动力。碍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惧怕作文,甚至讨厌而逃避作文;在作文课上,不重视练写,应付拼凑字句,勉强作文,最后写出的作文,错别字满篇,词不达意,表意不清;更坏的是以抄袭来应付作文,对作文训练,毫无兴趣可言,仅为完成任务而已,更不要说多想多改了。
二、少边区学生作文训练效果不明显的对策和思考
1.正视学生现状,因地制宜地使用教材。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综合实践,作文水平是语文水平的集中体现。在作文教材尚未问世之前,要想整体提高本地学生的作文水平,须读写并重,统筹兼顾。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施教的同时,更要注重作文训练,要充分给予学生大胆练习的机会,保证一定量的作文训练时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并有计划,有要求,循序渐进,追求质量,而且要成倍增加作文练习篇幅,加大日常训练密度。实践证明,全收全改,精批细改,事倍功半,劳而无功,既加重教师的负担,又压抑学生的创造性,泯灭学生写作的兴趣。因此对于本地学生,尤其适合写观察日记、读书随笔等等。在不断的练习中,自然使学生经历从感知到想象,从形象思维到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心理过程。这些方式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基本的写作,从而使课外自由作文成为课内作文训练的主要补充,这样,课内与课外双管齐下,激发学生多写多练,能够逐步扎实地整体提高本地区学生的写作水平。
2.进一步革新教法,坚持“两主”原则在作文实践中的充分体现,尤其要充分突出写作者的主体地位。
总之,农村作文教学,尤其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农村初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语文教师作为这个系统中教学方法的调控者,其教学思想必然决定着作文教学的方向和作文训练的方法,并自然影响到作文教学的效果。所以,作为一名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语文教师,首先,要牢固树立为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本作文能力的最基本的教学思想。当然,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仅靠作文教学自身来完成,有必要呼吁各科教师、家长、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共同重视,共同努力才行。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2]靳建.语言课程研究.中国档案出版社.
[3]邵瑞珍,皮连生,吴庆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4]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人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