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中西医综合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nb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儿秋季腹泻是儿科秋冬季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尤以3岁以内婴幼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秋冬季节较为多见,如不及时给予治疗,可导致营养不良,发育障碍,甚至脱水或酸中毒,造成严重后果。2005年以来,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09例,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和分组:本文109例秋季腹泻病患儿为我院住院病儿,根据发病季节、临床病史、实验室检查而诊断,均符合小儿秋季腹泻诊断标准[1],及《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将所有病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5例,其中轻度脱水33例,中度脱水17例,重度脱水3例;男28例,女27例;年龄6个月~5岁,其中6个月~1岁25例,2~3岁27例,4~5岁3例;病程<1d 16例,2d 21例,3d 18例。对照组54例,轻度脱水32例,中度脱水15例,重度脱水3例;男27例,女27例;年龄6个月~5岁,其中6个月~1岁24例,2~3岁27例,4~5岁3例;病程≤1d 17例,2d 21例,3d 16例。两组病儿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差异无显著性。
  1.2治疗方法:两组病儿根据脱水程度给予相应的治疗:对轻度脱水者给予ORS液口服,中度至重度脱水给予静脉补液纠正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并调整饮食及相应的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服中药治疗,方剂组成:葛根10g,茯苓10g,白术10g,木香6g,藿香10g,乌梅10g,车前子10g,焦三仙各10g,山药10g,姜半夏3g,白豆蔻5g。水煎浓缩至150ml,1岁以内患儿量酌减。日内频服,不计次数,以药尽为度。疗程1~3d。
  1.3疗效判定标准:参考1986年全国感染性腹泻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以及文献[2]中小儿泄泻的疗效标准。①治愈:经治疗3d,大便次数及性状基本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②显效: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减少至治疗前的1/3或以下),性状好转,全身症状明显减轻,异常理化指标明显改善;③有效:大便次数减少到治疗前的1/2或以下,性状好转,全身症状减轻,异常理化指标有所改善;④无效:大便次数及性状未改善,或症状加重。
  2结果
  治疗组治愈33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36%;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11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5.19%。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小儿秋季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季节性强、感染率高。现代医学认为是由肠道感染病毒所致,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之一。病毒侵入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使肠绒毛破坏,钠、水吸收减少,导致腹泻。鉴于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故西药治疗效果多不理想,而采用中医疗法常收到较好疗效。本病在祖国医学属“泻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泻泄是由于小肠不能分清别浊,水湿注于肠道所致。病因以感受外邪及脾胃虚弱为主,病理以脾虚湿困为要。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末充,脾常不足,又智识未开,不知调摄,易于感触;若喂食不慎,或保护不周,被风寒湿邪所袭,寒邪直伤脾阳则脾的运化失司,水反为湿、食反为滞发为本病。况秋令湿邪尚盛,中医认为“无湿不作泻”、“凡泻皆湿”、“泻者水湿所为也”,也是小儿秋季腹泻的一个病因。据此,笔者运用化湿健脾、升清降浊、清热解毒之法为主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方中葛根生津止渴,升脾胃之阳气;藿香、白豆蔻芳香化湿,升清降浊,解秽醒脾;乌梅酸涩固肠敛阴;白术健脾燥湿;木香温中理气,调中宣滞;茯苓利尿渗湿,健脾止泻;车前子利尿止泻,利水道而分清浊,小便利则泻止;淮山药补益脾阳,固肾止泻;半夏降逆和胃止呕;焦三仙消食和中。诸药相伍,共奏化湿健脾,升清降浊,清热解毒,涩肠止泻之功。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葛根、乌梅均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茯苓、白术、山药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提高机体抵抗力,调节体内平衡代谢。
  本文中治疗组加用口服中药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5.19%,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合理应用口服中药制剂,结合西医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收到很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38~124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1993.227
  作者单位:711300陕西省旬邑县医院儿科
其他文献
对不合作患者予头面部五官进行各种治疗与护理(如结膜下注射、结膜束冲洗,泪道冲洗,头面部清创缝合、口、鼻、耳各种治疗,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输液)时,由于患者对治疗及护理产生恐惧、害怕心理,或对陌生环境的恐惧等,患者会使出全身气力拼命反抗,使得操作者不能顺利进行。有时上下肢、躯干及头部等部位需要多名护士共同协助制动,匀效果不佳。经多年实践,笔者探索出一种制动方法,经临床应用,愈用愈验,效果安全、可靠。现向
期刊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能通过空气、唾液或粪便传染的疾病,以夏秋季节多见,多发于3~7岁的儿童。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可引起发热、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皮疹、溃疡,少数患儿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个别患儿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2008年5月5日~6月30日我科共收治104例手足口病患儿,经精心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69例,女35
期刊
2014年5月16日至2014年6月15日,中国质量万里行投诉部共收到投诉6520例。报告期数据显示,本期消费投诉量较上期相比增长950例。伴随着电商年中大促的到来,加上与世界杯时点的叠加,空调、冰箱、风扇、凉鞋等传统夏季消费类市场正式进入活跃阶段,“高温险”的新的互联网险种引发争议。  本期消费投诉量分行业数据显示,网络购物投诉随着电商平台的疯狂促销蜂拥而至,比上期投诉量增幅明显;家电产品安装维
期刊
摘要:标准是企业产品生产、流通的重要依据,标准的质量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质量。针对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中现行有效的自我声明公开企业产品标准进行随机抽样,从多个方面对标准内容进行评价,梳理企业标准常见问题,并给出企业标准管理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企业产品标准 自我声明公开 监督抽查 企业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Brief Discussion on Common Problems and
期刊
妊高征是孕妇在妊娠20周后出现浮肿、高血压、蛋白尿三大症状。多见于初产妇、双胎、羊水过多或有高血压家族史者或孕前患有高血压病及肾病者。其病因尚不明确,可与孕妇的精神、神经因素和胎盘产物的影响及内分泌紊乱有关。妊高征的病理改变为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子宫、肾、脑等器官供血不足、缺氧,临床出现高血压、蛋白尿及浮肿。眼底小动脉痉挛可出现视力障碍,脑血管痉挛引起头痛、抽搐甚至昏迷。随时危及母婴生命,若不及时抢
期刊
【摘要】复方甘草酸苷(美能)以甘草酸为主要成份的静脉和口服制剂,主要用于皮肤科领域以治疗多种过敏性皮肤疾病。近年来随着复方甘草酸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其新用途不断被发现,本文就复方甘草酸苷的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复方甘草酸苷 临床应用 进展  SNMC clinical application  LiJing  【Abstract】SNMC (to the United States),
期刊
【摘要】我国现实存在中医学和西医学,西医和中医虽然研究对象相同,均为人的生命与健康问题,然而其认识方法和研究方法却迥然不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令人欣慰的是,广大的医药工作者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中西医各有长短。中西医双方的长处与短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如何相互理解,相互融合,以提高医疗质量,以成为当今医学重要的课题——中西医结合医学。它是在科学理论和方法指导下形成的新的学科,是科学发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针刺并用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4例,以益气活血、疏通经络为法配合针刺晕听区治疗总有效率93.24%。结论:针药并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疗效显著的可靠。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中药 针刺 治疗  笔者于2000-2003年,应用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期刊
1临床资料  我院收治了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患者1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病例:患者王某,男,67岁。因腹泻、腹胀、乏力40天入院。患者于40天前因进食不洁,解黄色稀便,量少,5~8次/d,伴食欲下降,予加替沙星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2周后患者症状无好转并感觉腹胀,恶心,解黏液血便,量较多,6~10次/d,偶有腹痛,但无发热、盗汗,呕吐反酸。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差
期刊
消化性溃疡是发生于胃与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它的病因病机是一致的。是目前公认的攻击因子如: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药物等过强和保护因子如胃内粘液、粘膜屏障等护卫功能下降,两者失去平衡所致。为此治疗溃疡病的关键是抵抗攻击因子同时增强保护因子,调整和维持胃内环境的平衡。  中医学认为:消化性溃疡多属于胃痛、痞满等范畴。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因素形成的,主要包括脾胃虚弱、饮食失调、情志所伤、邪气侵犯和药物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