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历史复习课中比较能力的培养

来源 :科教新报·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rb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浙江省实施新教材高考的第一年,对于高三历史教学我们必须付出比往年要多的努力。既要不断研究各地高考试题,尤其是已经使用新教材高考地区的试题,又要不断研究教材,整合教材。不过万变不离其中,加强对学生历史“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落实,仍旧是教学中关键所在,尤其是对学生比较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
  
  一、高三历史复习中要加强对学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理由有三:
  
  1.《历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明确阐述: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述的基本方法。可见,这既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需要,又是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新教材按照学习专题的体例编写,在专题内不同的国家、不同阶段都可以进行有效地比较,并且有利于提高复习效果。在阐述历史时,要说明某一历史现象的发展,不把它与其他过程进行比较,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因此,科学地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全面地认识、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有利于学生发现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会学习。从而提高高三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性。
  3.在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看,追求历史主观题及其回答的“大视野、大跨度”。所谓“大视野”、“大跨度”,是指试题“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而言,体现出比较能力的重要性。
  如07年的试题:全国卷Ⅰ第38题美国中立法中禁运条款的废除,比较材料一、二指出罗斯福两次讲话中的异同;全国卷Ⅱ第38题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当今的经济全球化联系起来考查;还有四川卷第37题、海南卷的26题等都是中外关联的比较题。这些试题的设计都是以两则以上的材料呈现出来,而且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比较能力,才能更有效地解题。
  
  二、要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教师必须要把握好比较的相关知识。
  
  1、概念:比较是鉴别事物异同关系的一种思维方法。学生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运用比较方法对各种不同的历史事件或现象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对照,归纳其异同,分析其成因,概括其发展规律,揭示其本质,就是比较思维能力。
  2、比较类型:
  从比较对象所涉及的时空角度进行分类,有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是两种最常用的比较方式,纵向比较有07年全国卷Ⅰ第38题罗斯福两次讲话的异同、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等,横向比较有全国试卷Ⅰ第37题唐朝的科举取士与英国的文官制度的比较,二战后德、日两国经济发展的比较等。从近几年的高考题来看,大多属于此类比较题。
  从比较对象所包含的内容角度进行分类,有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宏观比较是站在历史的整体角度,对不同历史现象进行贯通的或者高度概括的比较,其目的是获得对历史系统的规律性的认识。如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比较等。
  从比较对象历史真实性的角度进行分类,有事实比较和反事实比较。事实比较是对已经发生的真实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通常情况下,历史比较都应是事实比较。反事实比较是在比较命题中假设一部分与史实不符的因素,然后进行比较。常用的技巧是增加或减少某些因素,创设“虚拟前提”,目的是为了证实和衡量该因素的作用,通过反事实比较,深化对历史现象的认识。
  从比较命题所提供条件的角度进行分类,有一般比较和特殊比较,命题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比较对象都是明确的,我们称之一般比较;只有一个比较对象的,则为特殊比较。一般比较较为普遍,而特殊比较有时会造成迷惑。如08年全国高考卷Ⅰ第37题第一问: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中国抗日战争有哪些特点?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何特点?这类命题没有明确的比较对象,粗看像分析题,其实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概括出特点。
  
  三、高三历史复习课中,比较能力培养的实践
  
  在历史复习课中培养比较能力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大致说来,它应包括四个步骤:确定主题、个案的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规律
  现以“比较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点,并谈谈你对资本主义代议制的认识”为例来说明。
  第一步:确定主题。比较首先要有命题、有中心。本题要求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比较,两者都是属于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形式上不同,具有很强的可比性。通过比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代议制的理解,提高能力。
  第二步:个案的分析。比较要以分析为基础,对被比较的两个概念逐一进行分析。比较的是法国共和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的两种政体。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白政体的概念。政体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反对敌人、保护自己的政权机关。它的特点包括:国家首脑的产生、国家权力中心的归属,议会的权力地位,国家元首、议会内阁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教材中找到法国与德国的相关知识。
  第三步:综合比较。这是实质性的一步。这一步要求能从彼此相似的比较对象中找出不同点,从彼此相异的比较对象中找出共同点。其思维过程大致是:
  (1)明确比较对象;(2)确定比较项;(3)寻找异同点。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确定比较项:国家元首及其产生的方式;议会的权力和地位;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都有代表民意的机构等。相同点:都有形式上代表民意的议会,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利制衡的原则。
  不同点:国家元首及其产生方式,议会的权力和地位 ,立法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第四步:揭示规律。这一步决定比较认识的深度。比较不能仅仅停留在单纯罗列异同点的水平上,最终目的要通过对异同点的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中发现历史发展的某些规律。
  从本例比较结果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政党政治的竞争,加强政党之间的监督和制约;但是我们也看到行政权扩张,代表民意的议会立法权削弱;政党也始终代表一定集团的利益。
  在学生基本掌握了比较能力的基本方法和规律之后,复习其它内容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比较能力,更深更好得掌握知识。
  比如复习必修Ⅱ《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根据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的基本要求是: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及其原因;理解二战后联邦德国、日本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体会各国根据本国的国情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二战后英法的经济模式为阅读课内容。本课的关键是“新经济”,新在何处?为什么会出现新经济?由此复习时以教材内容为材料,以比较型问题设计为纽带,落实基础,培养能力。
  问题设计:1、二战后美国历届政府不断调整的经济政策措施表现在何处?各带来怎样的结果?
  2、里根政府与克林顿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带来的结果有何异同?为何会有不一样之处?
   3、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出现哪些新特点?
   4、阅读教材139页第二、三段,比较德、日两国在恢复和重建经济的措施有何不同?
  5、通过二战后美、德、日三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归纳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教师指导说明:
  第一题要求把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学生容易在教材中予以落实;
  第二题两小问,实际上是里根政府与克林顿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政策和这些政策所带来的结果的比较。根据前面掌握的比较方法,容易确定两个政府所采取的经济措施和带来的结果为比较项,可以把教材当作学生阅读的材料,然后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此题也就解决了。
  第三问实际上也是一道比较题,是属于特殊比较,需要与90年代以前的美国经济发展相比较。由于比较点难以确定,此题难度较大。因此,我要求学生把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影响等全部找出来: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问题解决了;失业率下降;市场繁荣,出口猛增;经济运行机制变化;垄断资本依然占据支配地位;贫富分化、竞争与垄断现象仍然严重。把罗列出来的现象当作比较项,与前面的经济现象相比,确定出结果:经济的发展速度;通货膨胀与就业问题的关系;经济运行机制等。通过此问,还可以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认识:不管其经济发展如何之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没变,垄断资本的地位没变,两极分化仍旧很严重。
  第四题由学生自己解决即可,我之所以设计问题,主要是《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上是理解要求,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知识。
  第五题的比较能力要求非常高,既要明白二战前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又要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众多现象中进行归纳。此类题我校学生通常回答不完整,需要老师提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社会福利政策;产业结构等。
  在平时的高三历史复习课中,常常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以及引导用比较的方法进行,对学生的“双基”培养很有帮助,也能更有效、更全面、更系统地掌握知识。当然,比较能力不是孤立运行的,没有分析、概括、综合等能力的配合,比较难以完成,因此,我们必须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促使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他文献
摘要:力量是指人体肌肉克服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质是竞技运动中的首要素质,是许多运动项目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运动实践证明,正确的力量训练是运动员取得良好成绩的前提和保证。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逻辑分析法和数据统计法,针对不同成绩的运动员应该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尤其是运动成绩达到一定水平的运动员,更要注意个人的专项力量素质训练,从而使身体各方面的条件都具备与运动成绩相符的身体条件。  关键词: 铅球
期刊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二是引起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在本章和整个必修地理教学内容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是人口增长知识点的延伸,人口增长影响了人口的时空分布,而人口迁移改变了这种时空分布导致人口在空间分布上的合理性,同时也促使多种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人口迁移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又是产业活动的重要区位条件。所以
期刊
摘要:实验题是每年高考生物试题中的重头戏,尤其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能力更加重要。  关键词:假说 实验设计 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纵观历年来的浙江理综试题,实验占的分值很大。比如05年达到48分,06年22分,07年15分。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对实验部分内容除了熟悉、掌握教材中呈出的实验之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想到的几方面能力加以分析,希望能对大家实验复习带来帮助。    
期刊
语文课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道德生活和情感体验的主阵地。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已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  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呢?    一、创设情境、设计活动、搭建平台,在知识形成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皮亚杰的研究表明:个体思维发展是一系列不同水平的活动内化
期刊
【摘要】我们的教学工作有许多难题,作文教学算得上是其中一个老大难的课题。长期以来,作为中学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只是作为讲读教学的附庸,盲目性、随意性很大,而盘根错节的积弊和根深蒂固的习惯势力更是给作文教学带来这样一个恶果,即学生作文兴趣不浓,质量普遍偏低;教师教学效率不高,效果适得其反。传统的作文教学弊端可见一斑,其直接引发的“写作危机”带给人们的是更多的理性思考,如何改进作文教学,大
期刊
【摘要】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坚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主体性原则和以丰富的语言材料为核心积累性原则,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创设情景,让学生动起来,多动口,多动脑,多动手。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使学生语文的素养大大提高。  【关键字】语文教学 原则 动感    新课程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如何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向往呢?这就迫切需要我
期刊
当小学语文教师将近十年了,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探讨我突然领悟到写作没捷径也没神奇的方法,作文教学还是得依从爱因斯坦那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中不仅看出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也能看出“乐”在写作教学中重要性。但是也可能基于作文在语文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一般来说,无论是学
期刊
习作要求:  一年里总有几个节日让我们快乐不已,每天的校园生活总会给我们留下难忘的记忆。请选择一个难忘的瞬间,介绍你是怎样度过的,让我们共同分享你的快乐。请将你最满意的作文题目写在第一行。  设计理念:  1、将“有趣”作为习作教学的主旋律,凭借有趣的习作内容,设计有趣的教学过程,选择有趣的习作材料,鼓励有趣的自然表达。  2、用“下水文”引路,激发情感,启迪想象,学习表达。  3、以“文从字顺”
期刊
[摘要]:本文从单词认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入手,分析目前小学英语单词认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建议。  [关键词]:设计板书、巧用图片、简笔画与单词卡、反复呈现、引导联想,激发兴趣、游戏语音,单词认读     英语认读能力作为小学生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读”的能力目标作了明确的规定。一级目标为:能看图识字;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
期刊
困难生问题是世界各国在教育发展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英语困难生形成的原因。其主要原因大概有四个方面。其一,英语思维能力欠缺;其二,英语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其三,英语学习动力不足。这其中既有属于英语学科知识学习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本身属于学习主体的原因。  做好小学英语困难生的转化和提高工作,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了探讨小学英语困难生的转化规律,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