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这一理念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但具体的课程实验情形却不容乐观,特别是合作学习的实施,更有颇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例如:课堂混乱,异化为自由活动;生与生、师与生的碰撞交流不够深入,没有形成相互感染的场;盲目从众,充当“自由乘客”,使互补互促流于形式……说到底,合作学习始终在“被动式的地方”蹒跚徘徊,或者刚进入合作的浅处就折道而返。如何走向合作的深处,让学生在合作的深处发生生生不息的对话呢?
一、避免“搭车现象”,消除“自由乘客”
在合作学习中,人们期望出现的生生互动、个个实践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个别小组成员包揽一切,而其他小组成员无所事事。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搭车现象”。那些逃避责任,与群体不能荣辱与共的学生就是所谓的“自由乘客。”当小组只有一项作业,只交一次报告或设计方案时,“搭车现象”就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当表扬或鼓励的缕缕阳光频频沐浴在优等生头上时,受到冷落的“自由乘客”就更为消极。其实,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采取措施:(1)建立个人责任。(2)当小组只交一份报告、作品或书面作业时,我们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在其上面签名,以表示同意这份作业的结论。(3)以小组奖励或表扬促个体学习的内驱力。
二、零噪音信号及特殊认可简报
合作学习会带来比传统教学更大的噪音甚至混乱,这就自然要求在课堂管理上必须有相应的策略与措施为保障。对此,我们运用“零噪音信号”解决这一问题。“零噪音信号”是使全体学生停止谈话,全身处于静止状态并全神贯注于教师的一种信号。如说“请注意”,摇铃或举起一只手。其中,举起一只手这一信号既方便又有效。因为这样做不需要教师抬高嗓门来讲话,也不必走到铃前才可发信号。更重要的是当教师举起一只手时,看到这一信号的学生也举起了手,并会迅速传遍全班。
三、重视合作技能目标
在合作学习中,有两类目标需要同等重视。一类是学术目标(即知识目标),另一类是合作技能目标。教师要明确一堂课要强调的合作技能是什么。纵观时下的合作学习,教师通常只注重学术目标,而忽略了合作技能目标。这必将导致合作学习的严重“缺钙”。
其实,对于合作学习来说,已有不少的教育学者为合作技能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模型。现我们把它归结为以下十条;它们是:①听取;②说明;③求助;④反思;⑤自控;⑥帮助;⑦支持;⑧说明;⑨建议;⑩协调;合作技能不是与生俱来、天然生就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需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特别是“反思”、“自控”和“协调”三项技能,需长期训练,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四、教师的监控与介入
“不管是课程改革,教师的作用都不应是被削弱的,而应是被加强的,只是从什么维度来加强的问题”。如果放弃教师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的作用,合作学习势必会异化为自由活动。
1.观察控制。在合作学习小组之初,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并加以有效控制,充分发挥“导航员”的作用,确保生生之间、主客体之间的有效碰撞和高质量的互补互促。
2.提供帮助。在合作学习的某些时机,我们做到了适时点拨于学生,在展示师生认识之间的“落差”时,令学生猛然发现疏漏之处。对于合作技能的训练,更需教授必要的技巧,特别是要跟学生一起重温完成作业的一些重要程序和策略。无论是知识目标,还是合作技能目标,我们都引导学生使之和已有经验联系起来,最大程度地去促进、实现学习的正向迁移。
3.适时介入。在实验中,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除非是绝对需要,否则不要随便提供帮助。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总是伸出若隐若现的“牵着学生走”的手,那么学生往往会呈现出为了迎合老师而言不由衷的答问。这样的答问实则已抽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在具体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合作小组的成员由于瞄准的是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议题,所以常常会以他们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且答案不止一个。由此,教师何时介入成为学生真正互补互促的保证。适时适度地介入,才能保证学生的真体验、真理解、真合作,才能改掉“教师设圈套,学生钻套套”的弊端。作为方法的帮助者、思路的开拓者、智慧的点拨者——教师,选择何时介入与知道何时不介入是合作学习中最为灿烂的教学艺术。我们正朝着这一个灿烂的方向不懈地努力着。
一、避免“搭车现象”,消除“自由乘客”
在合作学习中,人们期望出现的生生互动、个个实践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个别小组成员包揽一切,而其他小组成员无所事事。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搭车现象”。那些逃避责任,与群体不能荣辱与共的学生就是所谓的“自由乘客。”当小组只有一项作业,只交一次报告或设计方案时,“搭车现象”就更为严重。另一方面,当表扬或鼓励的缕缕阳光频频沐浴在优等生头上时,受到冷落的“自由乘客”就更为消极。其实,解决这一问题并不难。我们在具体的实践中采取措施:(1)建立个人责任。(2)当小组只交一份报告、作品或书面作业时,我们要求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在其上面签名,以表示同意这份作业的结论。(3)以小组奖励或表扬促个体学习的内驱力。
二、零噪音信号及特殊认可简报
合作学习会带来比传统教学更大的噪音甚至混乱,这就自然要求在课堂管理上必须有相应的策略与措施为保障。对此,我们运用“零噪音信号”解决这一问题。“零噪音信号”是使全体学生停止谈话,全身处于静止状态并全神贯注于教师的一种信号。如说“请注意”,摇铃或举起一只手。其中,举起一只手这一信号既方便又有效。因为这样做不需要教师抬高嗓门来讲话,也不必走到铃前才可发信号。更重要的是当教师举起一只手时,看到这一信号的学生也举起了手,并会迅速传遍全班。
三、重视合作技能目标
在合作学习中,有两类目标需要同等重视。一类是学术目标(即知识目标),另一类是合作技能目标。教师要明确一堂课要强调的合作技能是什么。纵观时下的合作学习,教师通常只注重学术目标,而忽略了合作技能目标。这必将导致合作学习的严重“缺钙”。
其实,对于合作学习来说,已有不少的教育学者为合作技能的内容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模型。现我们把它归结为以下十条;它们是:①听取;②说明;③求助;④反思;⑤自控;⑥帮助;⑦支持;⑧说明;⑨建议;⑩协调;合作技能不是与生俱来、天然生就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需循序渐进,螺旋式提高。特别是“反思”、“自控”和“协调”三项技能,需长期训练,作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四、教师的监控与介入
“不管是课程改革,教师的作用都不应是被削弱的,而应是被加强的,只是从什么维度来加强的问题”。如果放弃教师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和参与者”等多种角色的作用,合作学习势必会异化为自由活动。
1.观察控制。在合作学习小组之初,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并加以有效控制,充分发挥“导航员”的作用,确保生生之间、主客体之间的有效碰撞和高质量的互补互促。
2.提供帮助。在合作学习的某些时机,我们做到了适时点拨于学生,在展示师生认识之间的“落差”时,令学生猛然发现疏漏之处。对于合作技能的训练,更需教授必要的技巧,特别是要跟学生一起重温完成作业的一些重要程序和策略。无论是知识目标,还是合作技能目标,我们都引导学生使之和已有经验联系起来,最大程度地去促进、实现学习的正向迁移。
3.适时介入。在实验中,我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除非是绝对需要,否则不要随便提供帮助。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总是伸出若隐若现的“牵着学生走”的手,那么学生往往会呈现出为了迎合老师而言不由衷的答问。这样的答问实则已抽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在具体的实验中,我们发现:合作小组的成员由于瞄准的是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议题,所以常常会以他们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且答案不止一个。由此,教师何时介入成为学生真正互补互促的保证。适时适度地介入,才能保证学生的真体验、真理解、真合作,才能改掉“教师设圈套,学生钻套套”的弊端。作为方法的帮助者、思路的开拓者、智慧的点拨者——教师,选择何时介入与知道何时不介入是合作学习中最为灿烂的教学艺术。我们正朝着这一个灿烂的方向不懈地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