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体验 共情共鸣

来源 :师道(人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uhi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农村小学,“教师讲,学生倾听;教师教,学生跟做;教师授,学生接受”这类传统机械的方式一直出现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实践之中。这些机械简单的方式必须改变。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与法治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也是进行道德教育教化、法治约束,德治和法治相促进的主阵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新教材提倡体验式教学。笔者在教学实践探究中发现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学生亲身体验,让枯燥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转化为自身的道德感悟,让抽象的知识点转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内容,让静态的课本内容生成为动态资源,让道德思想从内化于心到外化于行。体验式教学刷新了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在体验中提升道德情感,改善道德行为。
  一、角色体验,抽象变为形象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道德与法治的教材设计主题是非常积极向上的,然而教材中的知识点通常较为抽象和枯燥。角色体验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和感悟,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变为具体形象的知识内容,让枯燥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道德感悟。
  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少给父母添麻烦》这一课之前,我让学生和父母进行一天的角色互换,在角色体验中了解父母的辛苦。学生通过亲自体验和认真反思,主动为父母分忧,决心少给父母添麻烦,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道德教育重视的不是逻辑推理思维训练,而是要让学生体验、理解和感悟。角色体验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获得情感认知,在轻松愉快的角色体验中,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
  二、情境体验,静态生成动态
  王建敏说过:“道德学习的过程是师生协同活动,创造道德情境,体验道德生活,建构道德整合结构的活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体验式教学将静态的课本内容对接学生的真实生活,以生活事件为原材料,创造性地将课本中的生活模拟出来,创设一个个道德情境,生成动态资源,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感悟,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
  在一年级下册《我们爱整洁》的教学实践中,我把文本中的绘本故事《皮皮的故事》生成动态资源,用动画片展现,将学生对整洁的认识转化为具体道德行为。又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我是班级值日生》一课时,让昨天值日的学生表演自己的值日情况,形象地反映值日工作的苦与乐,其他孩子对值日生的态度和行为也清晰展现。学生通过仔细分析值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妥善解决问题,主动配合值日工作。情境体验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知识,学习知识,应对问题,解决问题。
  三、合作体验,内化促使外化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深度的小组合作教学法开始频繁应用于各学科。笔者也尝试着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合作教学法,以小组合作和亲子合作体验为主要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让内化于心的道德情感外化于行。
  在四年级上册《我的家庭贡献》环节三“家人亲情纽带,我来系”的课堂上,学生以小组合作为主,共同完成了“家庭任務袋”里抽取的任务。小组同学一起开动脑筋,提出了充满独特智慧和诚挚孝心的解决方案。小组合作体验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有效的发挥,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本节课学习结束后,我鼓励学生与家长进行亲子合作,一起体验教材中的“家庭创意好点子”。亲子合作体验增强亲子之间的感情,亲子合力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做贡献。
  体验式教学的过程是触摸知识的过程,笔者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尝试多种体验式教学,引领学生主动探究,自主体验感悟,让每一个学生以身“体”之、以心“验”之,学生在有效的体验中共思、共情、共鸣,自觉接受道德教育,获得道德认知,提升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市三水区芦苞镇蔡边小学)
  责任编辑
其他文献
那是我从教以来带过的最特殊的班级,父亲去世、父母离异、异地工作、思想观念传统、沟通方式不当……来自种种“父亲缺位”家庭的学生将近20人,约占全班总人数的40%。这些孩子身上有很多共性,例如上学迟到、打扫卫生怕吃苦、沉迷手机游戏或网络书籍、课堂学习不够专注、作业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遇到事情首先任性地推卸责任、喜欢撒谎、喜欢网聊,与师生相处格外敏感、无法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容易抑郁或焦躁不安、不愿意
中山市板芙镇新联小学位于西江边,是由该校周边三个自然村的村小合并而成,学生也主要来源于这三个村,另外有少部分积分入学的外地生。本地生的家长们多以从事鱼虾养殖或者外出到镇上的工厂务工为主,对于孩子们的教育比较放任,不太关注孩子们的品行、习惯与学习,因而导致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与行为习惯,学习上缺乏自主性和自我约束力。相对而言,外地生的家长们学历水平略高于本地生家长,比较重视孩子们学习情况
期刊
学校要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就必须担当起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职责。校长应正视农村学校教师的发展现状,积极探究如何引领教师走专業发展之路,致力于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解  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体现的是自身按照“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就目前新课程改革形势而言,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与时俱进,迎难而上。教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应当了解孩子的长处和弱点,理解他的思想和内心感受,小心翼翼地去接触他的心灵。”小学生的心灵是丰富而又复杂的。教师的职业就是要研究人,长期不断地深入学生复杂的精神世界,通过学生心理的研究进而发掘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发挥自己的优点。  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备受歧视的学生,很多都存在自卑心理。
期刊
一、讲好模范人物故事的时代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思政教育最根本的内容,也是最能体现一个个体思想素质的基本要素。从2019年来被授予国家荣誉称号的人物的故事里,我们能深深地感受“中国精神”:自强不息、吃苦耐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学生讲这些人物的故事,就是在给学生打一支“强心针”,用身边的模范人物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
期刊
广东省教育厅、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发文,通过整合相关部门职能和资源,推动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原则上全省县(市、区)在2021年前按标准完成建设。本文基于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的一线实践,探讨构建方法和做法,阐述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中教科研训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一、有效推进的源头在于认识和协调  思想认识的高度和部门协调的力度是进行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构建的重要保证
期刊
正面管教是以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教育体系,由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和琳·洛特等教育专家发展完善,倡导“和善而坚定”的教育模式。简·尼尔森说,“孩子的每个行为都是为了寻求归属感与价值感”,这也是正面管教的基本理念。本文通过疫情时期一位学生的个案研究,提出培养学生归属感与价值感的有效策略。  一、研究个案背景分析  2020年1月,由于新冠疫情,学生不能像平时一样,按时返回
期刊
学生是我国的未来与希望,是建设祖国的后备力量,学校良好的道德教育才能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将社会主义社会核心价值体系融进并渗入学校德育工作上,不但符合我国教育方针政策的基础导向性,也是落实与贯彻智能化教育思想的形象反映。要切实推动学校德育水平的全面提升,还需把握这一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最大程度上挖掘并发挥出其潜在的德育价值。  一、认真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提升政治认同文化教育  在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