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领导班子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来源 :读书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d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九七六年十月六日晚,逮捕“四人帮”后,汪东兴即给在京的所有政治局委员打电话,请他们立即动身前往玉泉山九号楼参加政治局会议。委员们接到电话都很惊诧,为什么把会址选在离京几十里的玉泉山?但谁也没有去问,都纷纷调车,往玉泉山而去。
  政治局委员们上山后,即被领到叶剑英下榻的九号楼的大客厅里。山道上、树林里、空场上、走廊里,到处都是持枪警戒的士兵。大客厅门口站着四名腰挂手枪的中年军官和四名手握冲锋枪的士兵,大客厅窗子外面也站了十几个军官和士兵。政治局委员的警卫都给下了枪,在离会场远远的一间大房里休息。政治局委员一看这个架势,知道今晚的会议非同一般,个个闭嘴,等待着华国锋、叶剑英、汪东兴的到来。
  过了一会儿,华国锋和叶剑英进来了。叶剑英招呼汪东兴,请他过来坐,三人便一起坐在一张长沙发上,面对着十几个政治局委员。三人商议了一阵,便由汪东兴宣布开会,请华国锋讲话。
  华国锋看看会场,严肃地宣布:“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和姚文元趁毛主席逝世,互相勾结,发动反革命政变。为了挽救革命,党中央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于今晚八时,对‘四人帮’实行隔离审查。”
  散会以后,为了保证安全,规定政治局委员暂不下山,分住在玉泉山上的各个小楼里。所有小楼的电话都被切断,楼与楼之间,有哨兵站岗,委员们之间不得来往。
  第二天早晨七时,叶剑英、华国锋毫无睡意,连续发布命令,逮捕“四人帮”的死党。忽然,秘书送来一封电报,叶剑英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上海民兵准备暴动。电报是东海舰队发来的,称上海市委突击发枪,第二武装叛迹已显。叶剑英看了电报后,即与华国锋商量。
  两人决定,立即让上海市委书记马天水和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周纯麟进京。
  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通知了上海市委书记马天水、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周纯麟。马天水接到通知后,先打电话请示张春桥,电话打不通。又找王洪文和姚文元,也无人接电话。马天水感到奇怪,又把徐景贤、王秀珍找来商量,大家感到问题严重,是不是三人在北京出了事?
  王秀珍劝马天水不要去北京,马天水说:“中央通知我去,我怎能不去?你们在家好好准备,我去北京看看。”
  马、周二人到达北京机场后,被护送住进京西宾馆。马天水在京西宾馆忐忑不安地住了一夜。京西宾馆似乎比以前更加戒备森严,想来定有重大情况通报。他看看其他省区来的省委书记们,也都是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
  第二天,即十月八日,华国锋和叶剑英来到京西宾馆。马天水一看王洪文和张春桥没有来,知道事情不妙,硬着头皮进入会场。
  华国锋在会上宣布:党中央采取断然措施,把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隔离审查。
  与会者中的大部分省委书记与军区司令争先恐后地发言控诉“四人帮”祸国殃民的罪行,只有马天水的发言与众不同,他吞吞吐吐地说:“主席批评‘四人帮’的话,我怎么过去没听说过?是不是把他们的问题作为人民内部矛盾处理?”马天水一语未完,上海警备司令周纯麟站起来,指着马天水的鼻子训斥道:“老马,你好糊涂!你中‘四人帮’的毒太深。”他转过身来,对华、叶表态:“从现在起,我们上海警备区与上海市委断绝一切关系,直接听从中央军委的领导。”华国锋大声称赞了周纯麟的发言。
  叶剑英冷冷地说:“‘四人帮’被逮捕了,但是斗争还没有完。凡是跟着‘四人帮’顽抗到底的反革命分子都将受到严厉追查。”
  汪东兴在一侧站起来说:“我告诉大家几个新消息。‘四人帮’的死党迟群、谢静宜已被北京市委逮捕,军委保卫部长徐海涛、北京市公安局长刘传新昨天夜里已经畏罪自杀。”
  汪东兴宣布的几个消息给会场带来了一股肃杀之气,马天水颤抖不止。
  下一步怎么走?上海方面的事情怎么办?马天水陷入苦思冥想之中,他极力想弄清楚这两天发生的事情。
  十月八日京西宾馆的会议结束后,周纯麟受他的老首长李先念之托,劝马天水服从中央决定,把王秀珍、徐景贤叫到北京开会,稳住上海形势,将功补过。
  马天水摸摸脑袋,叹口气,只有这么办了。他拿起电话,要通了上海的王秀珍、徐景贤,对他们说:“我是马天水,情况我已摸准了。他们三个没有事,工作忙,正在筹备一个中央会议,让你们马上到北京来,共商大计。”
  徐景贤、王秀珍接到电话后,起初还半信半疑,但因为是马天水打来的,也就信以为真。
  十月十日,他们乘坐飞机到了北京,同样被安排住进京西宾馆。
  他们不知“四人帮”已被隔离审查,临来京前,虽然有人从北京打电话给他们说“我娘心肌梗死”,但他们不相信这是真的。住进京西宾馆后,发现这里戒备森严,不能出去,才觉得问题严重。
  两人关在房间里,研究了一下形势。徐景贤有些担心,怕回不去了。王秀珍冷笑两声说:“怕什么,上海一百万民兵都做好了准备。我们回不去,他们在上海马上动手,上海港一死,看中央放不放人!”两人密议了半天,眼看天就黑了,吃过晚饭刚回房间,马天水、周纯麟来了。
  王秀珍生气地问:“你们到哪里去了?怎么也不来接接我们?”
  马天水尴尬地笑笑说:“这不来了嘛。”周纯麟清清嗓子说:“好啦,现在我传达一下中央的重要决定……”
  周纯麟原原本本地传达了中央逮捕“四人帮”的决定。
  两人听后脸色煞白,王秀珍愤怒地质问:“这事是谁干的,凭什么抓他们?”
  周纯麟大声申斥道:“这是中央的决定!政治局会议通过的,你们敢不服从?你们眼里还有中央吗?”周纯麟的一顿申斥骂得徐、王两人不敢吭气。
  华国锋听到周纯麟的报告后,第二天派一些政治局委员同他们谈话,再次劝说他们认清“四人帮”的罪恶,服从中央决定,协助中央做好上海的工作。
  徐景贤、王秀珍态度软下来了,但仍没有表态。
  参与谈话的政治局委员回到玉泉山后,向华国锋、叶剑英汇报了谈话情况。
其他文献
吃,是一种很个人化的行为。什么东西最好吃?妈妈的菜最好吃。这是肯定的。你从小吃过什么?这个印象就深深地烙在你脑里,永远是最好的,也永远是找不回来的。  老家前面有棵树,好大。长大了再回去看,不是那么高嘛,道理是一样的。当然,目前的食物已是人工培养,也有关系。再怎么难吃,东方人去外国旅行,西餐一个礼拜吃下来,也想去一间蹩脚的中菜厅吃碗白饭。洋人来到我们这里,每天鲍参翅肚,最后还是发现他们躲在快餐店啃
2013年的第一天,上映21天的 《人在囧途之泰囧》 突破10亿票房,业内一片哗然。在网络上,人们开始热烈地讨论“华语片的崛起”。    《泰囧》 这匹票房黑马,确实让我想起了当年创造票房神话的 《保密局的枪声》。记得,影片1979年在全国发行上映的时候,我正在哈尔滨组稿。只见由影院自发装扮的彩车,挂着电影片名和长影厂标的横幅,热热闹闹地在大街小巷开过,车上的人敲锣打鼓地纵情欢呼。那些天,影院一票
摘 要: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特殊单元“阅读策略单元”的出现,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创举。文章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阅读策略教学法,即助学系统示范引路、具体方法落实策略、多种形式交换策略、“1 X”运用策略、综合学习实践策略,以通过“阅读策略单元”领跑,把阅读固定为学生的终身习惯,进而提升其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策略;学得;习得;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
摘 要:基于当前机器学习技术不断发展的现状,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中建立可用于分析学习的神经网络,并模仿人脑的运行机制来解释数学信息和数据的方法,被称为小学数学的深度学习法。随着小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机器学习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共同作用下,深度学习法受到了许多教师的追捧,被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科学地运用深度学习法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帮助学生形成可视化的数学思维,拓展学生数学学
摘 要: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阅读能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数学阅读比较枯燥,不像语文阅读那样具有趣味性和戏剧性,学生对数学阅读不太感兴趣。因此,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师应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积极阅读,了解数学文化,促进学生数学语言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文章从提高认识,主动阅读;课前预设,引导阅读;课堂渗透,
魏猛克 (1911—1984),湘籍作家、画家。早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留学日本明治大学习经济。热心于革命文艺活动,曾加入左联,创办或编辑多种进步刊物。自1949年始,历任湖南大学教授、湖南省文化局局长、湖南省文联主席等职。关于魏猛克与鲁迅之间的关系已经有过论述,但多过于简略,而各类民国资料库的日渐开放,为我们重新全面爬梳提供了便利。  魏猛克首次在 《鲁迅日记》 出现是1933年5月13日
李白诗歌想落天外、清新飘逸,被誉为“诗仙”。杜甫诗歌沉郁顿挫、浑厚典雅,被誉为“诗圣”。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却念念不忘长斋奉佛,诗歌富有禅理,因而被称为“诗佛”。李贺诗歌奇崛冷怪,且多鬼魅意象,所以被稱作“诗鬼”。骆宾王喜爱以数字入诗,被人揶揄为“算博士”,杜甫曾为他抱打不平道:“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袁枚在 《随园诗话》 中说,宋子乔写诗好用生僻的典故,所以被称为“孤穴诗
摘 要:为尊重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完善选修课对学生的培育功能,优化学校对选修课的管理,文章结合湖南省长沙市第六中学近两年选修课的开设、实施情况,对选修课程的设置、选修课程的教材开发、选修课程的教师授课安排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如何对选修课程进行有效管理。  关键词:选修课程;新课标;教育管理  一、选修课程的含义  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选修课程是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可
我于1936—1940年就读于原中央大学中文系。岁月播迁,世易时移,昔日的青衿少年也早已白雪满头。当年亲炙诸师,多学界耆宿;同窗学友,谊同手足。忆及旧事,宛在目前。谨就记忆所及,写下一些片段,故曰琐记。王伯沆先生  我没有上过王伯沆先生的课,大概他的课是高年级学生的必修课,我还轮不到去上。只是因他名气很大,同学们都说他的课讲得精彩,我就去旁听了一课。谁知我还没进教室,教室里已无插足之地。不但教室门
盖叫天家的新房子有一个花园,其迁入不久,即雇工用水泥铺了一方地,他自己练功在这里,教孙儿练功也在这里。花园的一端,在滴水檐下,放了幾张藤椅子,假使你清晨或黄昏到盖家做客,就会被盖老邀请:“上这儿来坐,他们练功了,请你看看。”他们,指的就是四个孙儿。  认真地讲,这四个孙儿不仅是在练功,同时是在排戏,是正正式式的排戏,他们都穿着行头,不过每一身行头上面都缀满了补绽。特别是二孙儿穿的那一身,破得最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