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教学给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现出一个新的天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会給语文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运用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兴趣 动画 反馈
  信息技术走进语文教学是历史的必然,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初中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怎样让多媒体走进我们中学的语文课堂呢?
  一、用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激活学习兴趣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例如《周庄水韵》、《苏州园林》、《游恒山记》等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文中所描绘或介绍的地方是我们农村大多数孩子未曾见识过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互联网上搜集这些地方的相关图片,并把它们制成CAI视听课件。对于《骆驼寻宝记》、《犟龟》这样的童话,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制作动画课件,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出来。这些优美诗意的画境、趣味盎然的情境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学生可谓百看不厌,百听不倦。在欣赏的同时,老师应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他们的朗读能力、欣赏能力就会在这边听边看边读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中不断提高。
  二、用变换字形等动画效果突出重点
  农村中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工具是粉笔,传统的教学流程是从书本到黑板,由于受板面的影响,许多重要的内容不能在黑板上呈现,师生互动效果不太显著,学生容易疲劳,思维常常停滞。多媒体技术可以全面展示所学课文的重点内容。如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精点段落,像七年级下册《海燕》一文的第1、第8自然段等。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这两段落的内容显示在大屏幕上,对于其中“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等等这样生动优美的句子及段落的重点、要点内容,可以进行闪烁、下划线、改变色彩或字形等动画设置,若有必要还可配上朗读。这样,鲜明的表象与语言文字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双向联系,学生非常乐意面对屏幕字斟句酌,有针对性地对文段重点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
  三、用功能多样的实物展台加强反馈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往往会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相应的拓展练习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传统教学中,受条件限制我们往往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但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例如,学习了《苏州园林》一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设计一幅“学校花园图”,同学们的设计各具匠心,我选取其中的多幅作品,通过实物展示台一一展示,他们边欣赏、边品评,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其他的笔头练习都可以用实物展示台来展示。
  运用多媒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四、重现时代背景,引起学生阅读情感。
  语文学科更多的是需要借助情感的传递来完成教学工作的。可对于现在的学生而言,五十多年前的社会环境,中西方社会的差异不是光凭就一般的口头介绍所能解决得了的,更不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而这时候,如果能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当时的时代背景重现出来,定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情感,完成本次的教学工作。如在教学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时,用多媒体技术先展示出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内外勾结,国民党一方面撕毁政协决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国统区里派出大批特务采取暗杀手段的真实情景,配以沉痛的声音,解说李公朴被暗杀的事实,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出心中的悲愤之情,同时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当时闻一多面临的险境。再展示出在云南大学召开的追悼会现场,李公朴先生夫人血泪控诉时,混入会场的国民党特务分子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的情景,此时每一个学生都会跟当年的闻一多一样,拍案而起。带着这样的情感去阅读这《最后一次讲演》,还能不成功么?
  五、实施迁移训练,巩固学生阅读效果。
  “教”是为了“不教”,这已是目前教育界形成的一个共识。而“不教”的前提是学生要把教师所“教”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课堂上适时地进行迁移训练,巩固学生的阅读效果。如教学议论文,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理解议论文的格式相对比较简单,它要求有论点、论据、论证等过程。而论点提出的位置基本上又可以归纳为:段首、段中、段尾,或自己综合归纳。那么我们就可以找相应的若干语段,它们的论点分别在段首、段中、段尾,或让读者自己综合归纳,给学生进行迁移训练。传统的幻灯机和小黑板也许也可解决这一环节,但视觉清晰度上比不上投影仪的效果,课前的准备工作效率高不过电脑的录入,而且教学氛围单调沉闷。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其个性心理特征也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在出示语段的同时,若能配以相应的轻音乐,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求得最佳创新状态,我相信,在巩固本次阅读教学效果的同时还能淋漓尽致地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的应用为我们师生、教学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教师能够以更新的思考精神和更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活动,去精心搜集整理、选择适合的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运用信息手段,我们的语文诗词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学生也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求得最佳学习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信息技术在以后的诗词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教学的进一步落实,各校都步入了紧张的教改工作中。建立“有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已逐步成为高职院校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高职老师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方法策略,以此来确保中学语文教学的持续稳步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 现状分析 高效课堂  一、前言  课堂是学校教育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对现代散文进行解读一定要抓住散文的特征和具体文本所蕴含的人文情怀。郁达夫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背影》的作者朱自清也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来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
期刊
创新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心理取向。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启蒙时期,创新意识必须从这时开始孕育,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启迪、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  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愿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
期刊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突出,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各类疾病的前列。自上世纪80年代起,肺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
【摘要】笔者认为提高农村初中教学水平要以农村为依托,开发农村教学的潜力,发展特色教学,从而解决笔者门在多年语文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农村 初中语文 解决方案  笔者从工作经验中总结出了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农村角度以更好的开展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为目的提出了解决方案。  一.存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以上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摘要:新课程下的语文教育在教育模式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也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转变,让教师与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素养。本文阐述了新课程的内涵和特点及教学中以学生的中心。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育 小学  新课程的进行中,使学生在自主的环境中学习,老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带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新课程下,教育模式发
【内容摘要】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你会发现,如果总布置抄抄写写的作業,学生就会厌倦。文章就如何让学生愿做、乐做语文课外作业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小学生 不再惧怕 语文课外作业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新鲜的东西往往会受到他们的喜爱。如果布置作业总是抄抄写写的老一套,时间长了,学生就会感到厌倦。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把握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在作业的题型、格式等方面推陈出新,尽量设计一些能引起他们兴趣的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必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所以,必须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不斷探索,努力构建教学创新体系,使教学质量得到可靠提高。从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来看,语文课堂是主要的教学阵地,我们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通过构建高效语文课堂,来达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在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