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解决方案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in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认为提高农村初中教学水平要以农村为依托,开发农村教学的潜力,发展特色教学,从而解决笔者门在多年语文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农村 初中语文 解决方案
  笔者从工作经验中总结出了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农村角度以更好的开展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为目的提出了解决方案。
  一.存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1. 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以上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语文老师授课总是遵循先背景再段意然后中心思想最后交代写作特点的老套路;第二,照本宣科,缺少个人见解。例如教材上认为记叙文的要素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教师就以这来指导学生阅读,在学生提问题时也是以这些生搬硬套连少一样都不可以。两种表现会导致丰富多彩的教材变得枯燥无味,且共性是以不变应万变、不能因人制宜,这样会使师生关系僵化,教学效率降低。有些教师认为语文好教的原因是有现成的“教参”“模式”。
  2. 喜内厌外,缺少空间。语文教材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在于它的时代性和生活色彩,语文教学之所以离不开课外生活也是由它的特性决定的。课外学习可以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广阔的平台,在课外,每一个角落都是学习平台,都可以进行大量的语文学习活动。因此,提高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于课外学习。喜内厌外是指教师注重课堂学习缺乏有意识的引导课外学习。表现一:不创造指导学生课外学习的机会,只是仅有的传统名家名篇的教学。表现二:缺乏责任感。认为教师的责任仅限于课堂,对于学生课外所学及遇到的问题障碍不闻不问。有些教师所说的“观察生活”也仅限于口头上,从不做出正确的引导。
  3. 重理轻实,缺乏实践。理论知识不等于实践能力。重理轻实会导致“高分低能”的出现,也会违背语文教学的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最终目的。书本知识丰富的同时也要懂基本常识,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知识,也不能忽视能力的培养,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在学生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中教师的培养和帮助是不可缺少的,这样既可以缩短转化的时间也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况且一个好的能力终身受益,学生一旦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可以更快的接受知识,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就一举两得。教师们的教学过程应做到双管齐下,既重视知识的传输又重视实践的积累。
  二.笔者对症下药所提出的解决方案
  1. 学生要形成阅读习惯,开阔眼界,重视课外学习。农家小孩的一个优势在于生活在农家这一大环境中,作为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发现农村的优点、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同时教师们可以设计备课符合农村口味的课程,也可开展欣赏农村美景的小活动,使学生接受农村、认识农村、爱上农村,这样也便于教师实施教程,更为以后发展农村打下人才基础。
  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有的中学没有图书馆,大部分学生不会购买图书,学生的求知欲无法得到满足,另外繁重的课业也成为学生阅读课外书的障碍样学生的知识视野就会缩小,知识面狭小,导致问题频频出现。提高农村学生阅读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安排阅读课或在课堂中穿插名著阅读的相关内容。教师也有必要向学生讲明各写作文体的相关理论知识,例如:对于小说教师就有必要介绍小说的时间、地点、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及其六者之间的关系。
  2.知识与实践二者兼重,特别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仅仅死记硬背只会减退学生求知的欲望,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老师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引导学生,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敢于说出内心的想法,不断形成正确的观点,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不能将宽松的学习氛围演变为混乱的课堂,要注重学习积极性、创新思维、自主学习精神的培养。学校老师教学要符合当地实情,开展适合的课间活动如:踢毽子、打沙包、跳绳、荡秋千等,用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要改变家长陈旧观念,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爱学生的局面,多与留守学生交流。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运用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对于一些学生存在的错误学習方法和习惯,教师要正确的加以引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终生受益,而不良习惯则会时刻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
  3.教学围绕农村展开,培养学生爱乡情。教师和家人要充当历史的承载者,向生长在温室中的初中生介绍农村的发展历程。因为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但是繁重的课业使学生无暇顾及农村的发展演变,所以只要有人引导,其认识农村学生还是非常乐意的。农村的发展直接影响和制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学生只要爱家乡,才能关注农村热爱农村,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将来为农村的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农村明风淳朴,没有人会不爱自己土生土长的地方。语文课堂的教学要时时畅想与农村生活,那么语文教学将其乐无穷。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品味文章“融情于景”的写法,领悟郁达夫的散文风格  2.感受作者笔下江南冬景明朗的美  3.赏析词句,增强学生审美感知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之情,增强保护生态意识  【教学重点】:  体会江南冬景“明朗”的美  领会作者深深的江南情,那是他心中江南冬景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颂读、赏析相结合  【教学设想】:  通读全文:掌握文章内容,明白为何这样写
期刊
曾经看见一个学生查自己写的作文字数,小心翼翼,像数金币一样,查完了皱眉头,“唉,还是不够一千五百字“。”我们的母语,真的有那么令人愁吗?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也是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想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一切来源于生活  长期以来,许多语文老师,包括我,总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在
期刊
阅读能力需要在课外阅读实践中锻炼和检验.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提供合适的读物,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本文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好阅读材料
加强读背教学有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有助于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在我国古代,读书学文就非常注重熟读与背诵。学习写诗填词,除了要熟悉诗句的一些格律以外,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诵读大量诗词佳作。其中有些要熟读成用。文言文与我们相隔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很不熟悉。这就使学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没有必要的
期刊
根据中央和省、地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指示精神,县委采取了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将渠南乡南坝村党支部列为县委书记的联系点。我们同区、乡党委和村支部
什么是广播的平民化特色呢?我个人理解,平民化特色实际上就是人民大众化的特色。说具体点就是广播节目要为平民百姓设置;节目内容要围绕平民百姓的实际需求安排;开通的直播热
【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教学的进一步落实,各校都步入了紧张的教改工作中。建立“有效课堂”,打造“高效课堂”已逐步成为高职院校追求的目标。这就要求高职老师屏弃陈旧的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方法策略,以此来确保中学语文教学的持续稳步发展。  【关键词】中学语文 现状分析 高效课堂  一、前言  课堂是学校教育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对现代散文进行解读一定要抓住散文的特征和具体文本所蕴含的人文情怀。郁达夫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现代的散文,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背影》的作者朱自清也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里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来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
期刊
创新能力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问题的心理取向。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启蒙时期,创新意识必须从这时开始孕育,对学生而言,主要是启迪、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兴趣  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愿望,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内容
期刊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延长,恶性肿瘤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日益突出,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各类疾病的前列。自上世纪80年代起,肺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