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绘画艺术不同于自然科学技术,有更多的逻辑理论可以掌握实践,人文艺术的抽象性和画家经验的积累,是时间的积淀,甚至长期的默默修养。
我和秋克的认识源于他的份内工作。几年前,他要编辑一套艺术史方面的普及读物。恰巧我多年来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十分愿意承担写作任务。机缘巧合,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秋克属于大器晚成的画家。这或许源于他早年工作的繁忙,虽然对于绘画无比爱好,但是时间有限,无法全身心投入。近年来,随着工作性质的变换和心态的调整,更主要时间的容许,他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爱好的事业了。
绘画艺术不同于自然科学技术,有更多的逻辑理论可以掌握实践。人文艺术的抽象性和画家经验的积累,是时间的积淀,甚至长期的默默修养。现在新媒体风起云涌,艺术创作不可能像快餐新闻和娱乐消息一样一夜迅速传遍网络,人人皆知,是慢工出细活。当然,绘画技法的掌握其实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下一定功夫,领会要点,经过一定时间的摸索,是会有所收获的。但要超越技法的藩篱,升华为道的精神境界,其实是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的。
秋克给我看了他近几年写生创作的不少作品。总体印象是功力扎实,观察细微,善于用线,惜墨如金,色墨相宜,甚至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秋克的作品一般尺幅不大,注重画面的剪裁和经营布局。许多作品多是风景名胜这些人们常见的景物。这些作品由于画家观察入微,创作时注重画面气氛的营造,往往传达了一种无声的博大和静谧的深沉。秋克践行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艺术实践。不论苏州园林、北海公园、长城内外、京郊、卦山、狼牙山、海边渔船,以及深山大川、街头小景等等,均是他选择的题材。
秋克的作品粗一看,很善于取势,也就是善于截取绘画的视角。北海公园琼华岛的写生,把夏天郁郁葱葱的景色归纳为近中远三个部分。依次拉开空间距离,把观众的视角引入了美轮美奂的画面。由于现在摄影器材的普及,许多画家作画多参照照片的构图方式。这虽然可以提高画家构图的准确性,但是也无益降低了画面的传神效果。秋克不然,他写生多是面对实景。他有机会外出,多喜欢到当地的名胜古迹或者有乡野气味的古村落走访。这一方面可以激起画家的创作欲望;同时也能画出画家理想中的景致。
就琼华岛这件作品而言,无疑线的处理是画面成功的关键。不论长线、短线、曲线;不论线的疏密、粗细,都需要精心的经营布置。石桥、廊庑画的相对要具体实在,自然因为这是画面结构的主体,需要定好位置,并做细部的雕琢刻画。尤其石桥上的雕花栏杆、桥面上铺设的石板,以及石桥蜿蜒的走向;还有中景廊庑建筑特点的突出,如屋顶的片瓦、联排的木柱、甚至窗棂,都较为细致。而植被、岩石、水面,都做了简化的处理,以及根据植被的长势以大面积的一丛丛的型态表现。这件作品视觉上轻重浓淡的处理,也是画家技法得心应手的体现。茂密的植物和大块的亮白水面,黑白对比,相得益彰。
线的问题既是中国画的精髓,也是写生依靠线条来表现画面的真实需要。秋克画面中的山峦、建筑物、树木,村落、古树、石道,看似不同大小的景物,其实完全是线条的浓缩和黑白关系的处理。画面中的这些线条灵活的排列,千变万化,创造出了丰富的大千世界,这也是中国画独特的魅力所在。
经营位置是作画超越于摄影的一大优势。这就是对画面的剪裁能够更加从容,可以随心所欲的根据画家自己的感觉排列组合。在一幅紫禁城的写生作品里,画家有意把画面处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画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游览高大雄伟的紫禁城,而下部大面积的题记增加了作品构图上的平衡和类似于中国画大量题跋的视觉效果。这不仅使画面在写生状物的纯粹性上更胜一筹,而且有助于真实记录画家写生时的独特情感,也使观者获得了超越于画面具体景物的另一层心理上的共鸣。
不同于纯粹黑白的写生作品,秋克的设色写生更是别有意趣。这些作品在黑白关系处理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自然界美妙的风情。在一幅山间村落的作品中,大山突兀而立,岩石峻拔,在繁茂葱茏的树荫中,露出了些许老宅的面纱。尤其小桥蜿蜒而至,更加增添了画面宁静恬淡的世外桃源气氛。这或许是画家久居闹市,向往自然田园风光的一种心灵写照。
在设色作品中,秋克把握住了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创作技巧。这就是在繁密多变五彩缤纷的色调处理中,致使以墨色的协调作为画面的主调子。当然也会根据季节气候和建筑物的特征,重点突出一些局部,以增加画面丰富的美感。红色的岩石、黄色的秋意,突出了特定季节的氛围。而不同作品的红墙黄瓦、白墙灰瓦,又显示了宫廷寺庙建筑和乡村民居的不同特征。
秋克的作品刻画无疑是于细微处见真情。这就是在许多作品中点景的日常摆设增加了画面的生活气息。院落中停放的摩托车、劳动工具,读书的小孩,以及诸多行进中游人的出现,使画面更加亲切感人,别有趣味。
欣赏完了秋克的画作,再看看他的书法,依然英气逼人。秋克的书法作品有一股霸劲,这不同于他的绘画那么平和幽静,而是在追求一种霸憾的力度。他的行草作品多用直笔,结体多变,但章法上一气呵成。很明显,这是画家心态上的一种激情的宣泄。秋克作画心静如水,但是书法却寓静于动,显示出一种勃勃的生发之气。书画用笔同法不同力,或许这是艺术形式的转换,精神面貌的再次升华。
我和秋克的认识源于他的份内工作。几年前,他要编辑一套艺术史方面的普及读物。恰巧我多年来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十分愿意承担写作任务。机缘巧合,我们有了共同的话题。秋克属于大器晚成的画家。这或许源于他早年工作的繁忙,虽然对于绘画无比爱好,但是时间有限,无法全身心投入。近年来,随着工作性质的变换和心态的调整,更主要时间的容许,他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爱好的事业了。
绘画艺术不同于自然科学技术,有更多的逻辑理论可以掌握实践。人文艺术的抽象性和画家经验的积累,是时间的积淀,甚至长期的默默修养。现在新媒体风起云涌,艺术创作不可能像快餐新闻和娱乐消息一样一夜迅速传遍网络,人人皆知,是慢工出细活。当然,绘画技法的掌握其实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只要下一定功夫,领会要点,经过一定时间的摸索,是会有所收获的。但要超越技法的藩篱,升华为道的精神境界,其实是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的。
秋克给我看了他近几年写生创作的不少作品。总体印象是功力扎实,观察细微,善于用线,惜墨如金,色墨相宜,甚至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秋克的作品一般尺幅不大,注重画面的剪裁和经营布局。许多作品多是风景名胜这些人们常见的景物。这些作品由于画家观察入微,创作时注重画面气氛的营造,往往传达了一种无声的博大和静谧的深沉。秋克践行着“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艺术实践。不论苏州园林、北海公园、长城内外、京郊、卦山、狼牙山、海边渔船,以及深山大川、街头小景等等,均是他选择的题材。
秋克的作品粗一看,很善于取势,也就是善于截取绘画的视角。北海公园琼华岛的写生,把夏天郁郁葱葱的景色归纳为近中远三个部分。依次拉开空间距离,把观众的视角引入了美轮美奂的画面。由于现在摄影器材的普及,许多画家作画多参照照片的构图方式。这虽然可以提高画家构图的准确性,但是也无益降低了画面的传神效果。秋克不然,他写生多是面对实景。他有机会外出,多喜欢到当地的名胜古迹或者有乡野气味的古村落走访。这一方面可以激起画家的创作欲望;同时也能画出画家理想中的景致。
就琼华岛这件作品而言,无疑线的处理是画面成功的关键。不论长线、短线、曲线;不论线的疏密、粗细,都需要精心的经营布置。石桥、廊庑画的相对要具体实在,自然因为这是画面结构的主体,需要定好位置,并做细部的雕琢刻画。尤其石桥上的雕花栏杆、桥面上铺设的石板,以及石桥蜿蜒的走向;还有中景廊庑建筑特点的突出,如屋顶的片瓦、联排的木柱、甚至窗棂,都较为细致。而植被、岩石、水面,都做了简化的处理,以及根据植被的长势以大面积的一丛丛的型态表现。这件作品视觉上轻重浓淡的处理,也是画家技法得心应手的体现。茂密的植物和大块的亮白水面,黑白对比,相得益彰。
线的问题既是中国画的精髓,也是写生依靠线条来表现画面的真实需要。秋克画面中的山峦、建筑物、树木,村落、古树、石道,看似不同大小的景物,其实完全是线条的浓缩和黑白关系的处理。画面中的这些线条灵活的排列,千变万化,创造出了丰富的大千世界,这也是中国画独特的魅力所在。
经营位置是作画超越于摄影的一大优势。这就是对画面的剪裁能够更加从容,可以随心所欲的根据画家自己的感觉排列组合。在一幅紫禁城的写生作品里,画家有意把画面处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画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在游览高大雄伟的紫禁城,而下部大面积的题记增加了作品构图上的平衡和类似于中国画大量题跋的视觉效果。这不仅使画面在写生状物的纯粹性上更胜一筹,而且有助于真实记录画家写生时的独特情感,也使观者获得了超越于画面具体景物的另一层心理上的共鸣。
不同于纯粹黑白的写生作品,秋克的设色写生更是别有意趣。这些作品在黑白关系处理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自然界美妙的风情。在一幅山间村落的作品中,大山突兀而立,岩石峻拔,在繁茂葱茏的树荫中,露出了些许老宅的面纱。尤其小桥蜿蜒而至,更加增添了画面宁静恬淡的世外桃源气氛。这或许是画家久居闹市,向往自然田园风光的一种心灵写照。
在设色作品中,秋克把握住了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创作技巧。这就是在繁密多变五彩缤纷的色调处理中,致使以墨色的协调作为画面的主调子。当然也会根据季节气候和建筑物的特征,重点突出一些局部,以增加画面丰富的美感。红色的岩石、黄色的秋意,突出了特定季节的氛围。而不同作品的红墙黄瓦、白墙灰瓦,又显示了宫廷寺庙建筑和乡村民居的不同特征。
秋克的作品刻画无疑是于细微处见真情。这就是在许多作品中点景的日常摆设增加了画面的生活气息。院落中停放的摩托车、劳动工具,读书的小孩,以及诸多行进中游人的出现,使画面更加亲切感人,别有趣味。
欣赏完了秋克的画作,再看看他的书法,依然英气逼人。秋克的书法作品有一股霸劲,这不同于他的绘画那么平和幽静,而是在追求一种霸憾的力度。他的行草作品多用直笔,结体多变,但章法上一气呵成。很明显,这是画家心态上的一种激情的宣泄。秋克作画心静如水,但是书法却寓静于动,显示出一种勃勃的生发之气。书画用笔同法不同力,或许这是艺术形式的转换,精神面貌的再次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