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高校应该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专业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法,组建高素质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教学水平。因此,本文对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希望以此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效参考建议。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推进产教研融合”的要求,这推动着本科院校朝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召开,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双创浪潮席卷全国,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其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改进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打造高素质“双创”教师团队,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创新专业课程设置
当前,不少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足,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缺乏有关创新创业的课程,导致师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因此,在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时,学校应该根据各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创新专业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学校应该基于计算机学科发展现状,按照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的指导,整合区域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构建与社会产业链相适配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具体岗位需求,确定专业课程,增加课程中的创新创业内容,兼顾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确保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相关岗位的职业核心能力,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将计算机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具备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展开创业实践的能力。
2组建高素质创新创业教师团队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执行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展开创新创业活动的动力,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满足教学要求,学校应该引进创业能力强、有实战经验、专兼结合的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教师,构建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可行的“双創”绩效考核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明确教师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的要求,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学术交流、实践项目,到企业去挂职锻炼,联合行业专家展开创业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及研讨会,积极参与专业创新创业大赛,以教师的行动和成绩,去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学校及合作企业的资源,组织社会实践、素质拓展、专业实习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化创意为实践,展开创新创业活动。
3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院校“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直接融入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
高校在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深化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校企共育模式,培养出契合企业需求的高品质创新型人才,激发出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中掌握创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创业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各专业对口企业、对口岗位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要求,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计划,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到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案的制定中,创新教学模式。同时,学校可邀请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人员前来召开知识讲座,讲解各个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信息,了解行业动态,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职业观念。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创新项目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得到企业的资金支持,实现梦想,让学生、学校、企业各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共赢
4结语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动机”,人类社会得以繁荣昌盛,离不开创新活动,没有艾萨克·牛顿、托马斯·爱迪生、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伟大的发明家,就没有我们如今方便快捷的生活;而创业则是实现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性举措,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提升了经济市场的活跃度,意义重大。“双创”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相融合,学校应该正视自身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输送当代发展所需的人才,以此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高彩云.校企合作视域下创业教育模式探究——评《校企合作新探索——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0,(09):135.
[2]何香霓.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究——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创业创新教育为例[J].中外企业家,2020,(21):162.
[3]迟明善,刘晓燕,王仲文,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07):105-107.
作者简介
李倩(198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工程硕士,河北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改革,计算机技术。
本文系河北传媒学院2020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w2020025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培养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推进产教研融合”的要求,这推动着本科院校朝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发展。201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召开,李克强总理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双创浪潮席卷全国,在此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应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其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改进专业结构与课程设置,打造高素质“双创”教师团队,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1创新专业课程设置
当前,不少本科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度不足,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缺乏有关创新创业的课程,导致师生们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因此,在基于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时,学校应该根据各个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创新专业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学校应该基于计算机学科发展现状,按照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的指导,整合区域资源,深化校企合作,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构建与社会产业链相适配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具体岗位需求,确定专业课程,增加课程中的创新创业内容,兼顾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确保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相关岗位的职业核心能力,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将计算机学科的新知识、新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具备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展开创业实践的能力。
2组建高素质创新创业教师团队
教师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执行者,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具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展开创新创业活动的动力,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满足教学要求,学校应该引进创业能力强、有实战经验、专兼结合的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教师,构建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可行的“双創”绩效考核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明确教师在科技成果转化上的要求,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培训、学术交流、实践项目,到企业去挂职锻炼,联合行业专家展开创业教育教学交流活动及研讨会,积极参与专业创新创业大赛,以教师的行动和成绩,去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合理应用学校及合作企业的资源,组织社会实践、素质拓展、专业实习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化创意为实践,展开创新创业活动。
3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本科院校“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直接融入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
高校在培养具备创新创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应该深化与当地企业的合作,构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校企共育模式,培养出契合企业需求的高品质创新型人才,激发出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学生在充分的实践中掌握创业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创业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各专业对口企业、对口岗位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要求,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计划,邀请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到相关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案的制定中,创新教学模式。同时,学校可邀请知名企业家、成功创业人员前来召开知识讲座,讲解各个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信息,了解行业动态,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职业观念。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创新项目中,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得到企业的资金支持,实现梦想,让学生、学校、企业各方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共赢
4结语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动机”,人类社会得以繁荣昌盛,离不开创新活动,没有艾萨克·牛顿、托马斯·爱迪生、本杰明·富兰克林等伟大的发明家,就没有我们如今方便快捷的生活;而创业则是实现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关键性举措,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提升了经济市场的活跃度,意义重大。“双创”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相融合,学校应该正视自身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社会输送当代发展所需的人才,以此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高彩云.校企合作视域下创业教育模式探究——评《校企合作新探索——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学刊,2020,(09):135.
[2]何香霓.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究——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创业创新教育为例[J].中外企业家,2020,(21):162.
[3]迟明善,刘晓燕,王仲文,等.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0,(07):105-107.
作者简介
李倩(1982—),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工程硕士,河北传媒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改革,计算机技术。
本文系河北传媒学院2020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w20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