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8566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使他们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这表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文道结合”已成为发挥语文学科教育性的一条公认的正确途径。我们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实施德育,培养高尚的情操,提高思想觉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一、品析文本,朗读感悟
  “文以载道”,作者的思想感情总是蕴含在字、词、句、段之中。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字、词、句、篇的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及特点。要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写作背景仔细品味,品赏理解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把词句内化和运用。同时,在品词赏句的过程中有机渗透教育,使学生在词句的训练过程中受到思想启迪,得到心灵陶冶。
  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教学部分课文,如果教师能把学生带入作者描写的情境中去,就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教育。我们要注意抓住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在朗读训练中有机地进行渗透。这样的思想教育才会有效。朗读,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途径,也是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好方法。尤其是感情朗读,既能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把消极语汇变成积极词汇,把课文中规范化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又能激发情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榜样示范,熏陶明理
  初中生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因而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光靠理论性说教是不行的。要善于选择或抓住典型的事例,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课堂上,如果教师能把抽象的道德标准具体化,通过文中生动、具体、感人的事例来感染学生,启发学生明理,引导学生以优秀人物为榜样,那么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将大有裨益。如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为了表达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作者列举了“匿名信”事件和“电影”事件,提出了值得深思的问题:当我们的民族尊严受到践踏的时候,我们该何去何从?清国留学生们选择了安逸和享乐,鲁迅先生则选择了“弃医从文”。通过这些典型的事例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责任感和报效祖国的赤胆忠心,树立全心全意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信念。同时也避免了单纯枯燥的说理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紧扣内容,启发审美
  审美教育是比道德教育影响更深、比艺术教育范围更广的一种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合理美好的人生。简言之,美育就是培养提高人的审美素质。语文课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因素,因此我们在语文课上应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在语文教学中,注意触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在对文中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景的欣赏中油然而生发热爱、向往和追求的欲望。这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师要根据课文题材、体裁、思路、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如教材中大量的古诗词、古文,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从优美的诗文中体会作者的感情,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以饱满的激情赞颂祖国山河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之情。
  四、作业训练,潜移默化
  作业是学生每天都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也是对课内所学知识的复习巩固。因此精心设计作业训练也是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的极好方式。如作业做得是否合格,是否规范,是否正确,最能体现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充分利用平时的作业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学生作业在整洁规范的基础上,做到语言表述的优美、内容表达的精确。既做到形式上的美观,也达到内容上的准确。这样把内容和形式统一起来,让他们在做作业中体会做人的道理,了解做人不但要外表美,更要心灵美。这就为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以后走上社会、正确做人制定了行为准则。
  五、联想拓展,情感升华
  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最终要落到现实日常生活中,因此,语文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里。我们要通过“结合法”“拓展式”教学,为学生搭建一个开放的课堂。课内外、学科间、校内外结合,将课文延伸、拓展,把校外的真实见闻引入课堂。同时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联系生活经验,驱遣想象,展开联想,领略课文中的思想教育因素,也会受到很好的情感熏陶,获得净化心灵的功效。
  总之,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形式繁多,方法多样。在教学中,我们应不失时机,从一点一滴做起,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这样才能出色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训练的双重任务,才能培养出新世纪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他文献
一、当前语文综合性活动存在的误区  1、部分教师认为综合性活动课是语文教学的“附属”、添头和装饰,在教学中不作为或作为不够,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综合性活动、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同为语文学习的五大板块。  2、开展活动更应依赖于课本,唯教材是从。把综合性活动当作课堂作业来完成,书上的活动材料只是引子。  3、把综合性活动当作训练学生阅读和写作的手段,将综合性活动课上成阅读课,只作写作的
期刊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许多老师都有课前五分钟演讲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依次登台表达,且坚持不懈,这恰好弥补了语文教学中口语交际的缺失。  自接过初一这两个班来,我也在自己的课堂中尝试着展开这个环节,当然,从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如:  1.形式单一。每节课前一位同学发言,最多加几句老师点评的单一模式陈旧乏味,燃不起学生的激情,更别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过程随意。课前演讲在初中四年的教学中,没有持续
期刊
《云南的歌会》是现代作家沈从文的名篇。如何教呢?沈从文的情感、文本的民族风,两者该如何融合在一起,如何挖掘呢?拿到文章,直觉到一点,便是“美”。余映潮老师的散文阅读教学方法中就讲到了“美点寻踪”。于是,我就从寻找文本的“美”入手。歌美——人美、景美——人美。人美、人情美、人性美,风景、风情、风俗,构成了风俗人情美。沈从文写云南的歌会的意图就清晰了。沈从文说:“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
期刊
所谓初中语文教学的随意性,顾名思义,就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随心所欲性、盲目性、主观性、胡乱性。这是一种无教学目的、无教学计划,上课前不去认真地备课或敷衍性地备课,不熟悉教学内容,不管学生实际,不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完全凭自己想当然的随心所欲的一种教学。  这种教学状况,在当今的教师队伍中,在今天的教学实际中,还为数不少,它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种教学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当
期刊
一、归纳分析文章中心  文章的中心是作者写作意图、目的的表现,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要分析一篇文章的写作特色,首要是分析其中心思想的特色。分析文章中心的特色,则要看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鲜明、集中、丰富而深刻。能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其中心的鲜明性和集中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丰富性和深刻性却不是每篇文章都具备的。如《月迹》这一课,一方面透过文章所写盼月、寻月、议月,会使人想到很多:孩童的好奇心、想象力、大胸
期刊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中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初中四年的学习,学生在课内外、校内外、生活中肯定会积累不少东西,然而这些东西大多是零散的,如何分类积累,如何运用积累,如何才能有更多的积累,作为初中孩子不是一上来就会的,也不是一毕业就会
期刊
王敏勤教授说“特色教师是指那些经过长期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在自己所教学科逐步创立了一套独特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教师。”我想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语言上要逐渐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这样在教学时,才能强有力的吸引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换而言之,就是要有相声演员的幽默,播音员的流畅,哲人的周密,数学家的严谨,故事家的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
期刊
一、灵活使用《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发展状况”。作文经常得低分,这是影响学生作文积极性的原因之一。这样会使学生产生焦虑感,失去自信心,最终引起回避和退缩的反应,失去作文兴趣,形成畏难消极的心理。我们不能否认有一部分学生作文确实很差,但对多数学生来说,之所以低分,主要还是教师作文批改时,把握标准存在误区:一、是把学生的作文当文
期刊
设计思路:  教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最失败的可以说是作文教学了。不是没有作文水平高的学生,而是看不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学生的身上深刻的体现。说实话,那些作文高手不是我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学生自身具有的天分发挥了作用。可是,有写作天赋的毕竟是少数,如何让大部分的学生学会作文才是亟待攻克的难题。  为了寻找一条高效的指导写作之路,我经过一段時间的思考和探索,我逐渐认识到作文与人生、社会阅历不可分割的联
期刊
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也不断的加快,从而使大批的农村人口开始涌向城市务工。他们抛家舍业、舍妻弃子,从而使数以千万计的农村儿童成了留守儿童。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与监护,容易出现安全、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社会问题,严重的甚至造成悲剧。如何使悲剧不再发生,怎样使留守儿童能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得到幸福的生活?要想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枯田的浇灌”  留守儿童有由于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