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视觉是人们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来源,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壮语中存在大量的视觉词,这些视觉词不仅是对身体经验的描述,更是壮族人民思维方式的体现。本文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探索壮语视觉词的认知机制,进而挖掘壮族人民语言文化内涵。
【关键词】壮语;视觉词;隐喻;认知
【作 者】熊奥奔,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6。
【中图分类号】H218.9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20)03-0150-007
基金项目:广西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中心资助课题“壮语感官词的认知语言学研究”(2018CXZD08)。
引 言
视觉活动获取的外部信息是认知的物质基础,壮语中就有很多以视觉为外壳,实则展现思维活动的词语。不但壮语如此,汉语更甚,对此,学界出现了很多的相关研究成果。比如邹燕的《视觉动词到心理动词的语义演变研究》通过对视觉动词的演变研究探索视觉动词的演变路径和模式[1];胡伶俐的《现代汉语视觉词的意觉隐喻》对视觉词的意觉隐喻词义进行比较,进而揭示了现代汉语视觉词所引申的意觉隐喻含义[2];戴卫平和于红的《英汉“视觉”词的“思维”义》对英汉的视觉词进行对比研究,探索英汉语中视觉词的思维活动喻义的差异[3];朱元的《汉英视觉词汇认知语义对比研究》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汉英视觉词的认知语义进行对比研究,探索视觉词从视觉域向认知域延伸的机制[4]。综上所述,对汉语视觉词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而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壮语的视觉词进行研究的成果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旨在借助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指导,对笔者的母语马山壮语的视觉词的语义进行分析,探索壮语视觉词的隐喻模式和路径,探索壮族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路径。
一、ta1的成词状况
眼、耳、口、鼻、舌五大感官中,眼睛排在第一位,可见眼睛作为感官之首,是感觉的重要来源。壮语中的ta1和汉语的“眼”一样,是感觉的重要来源,因此壮语中存在很多与ta1相关的词语。下面我们从词义的角度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
总的来说,ta1是一个构词能力很强的基本词汇。独立成词时,除了具有“视觉器官”的意思,还有“植物的节眼”等意,彰显了壮语自身的独特性。除此之外,ta1更多的是作为一个构词语素存在,和其他语素组合构成新词。在列举的词组中以描述ta1自身的词组居多,如ta1me??2k?i?,me??2k?i?是说眼睛像鸡的眼睛一样,到了晚上就看不见,所以叫“夜盲症”;ta1ha?u1,ha?u1是“白色”,ta1ha?u1是指眼睛中白色的部分等。同时也有一部分词组在词义或用法上出现了延伸,如ta1na3,na3是“脸”,眼睛和脸组合就成了人最在意的东西:面子。同样道理,ta1ha?u1?a?t?,ha?u1?a?t?是“白蒙蒙”,眼睛里面都是白色,这是不拿正眼看人,于是ta1ha?u1?a?t?成了“白眼狼”的俗称。
二、ta1与思维活动
眼睛是视觉的工具,是视觉活动进行的前提和基础。要对视觉词进行分析,首先就要对我们的视觉工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这个部分我们着重探讨的是ta1自身的语义关系及其相关的词汇如何进入认知领域的问题。
(一)ta1 的语义关系分析
由眼球和眼球壁等附属器官构成的眼睛是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是感知光线和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器官。壮语称之为ta1。从ta1的成词状况来看,ta1除了是视觉器官外,还包含“眼光”和“植物的节眼”等义项,因此我们可以将ta1作为一个多义词来分析。Lakoff(1987a:378)认为,多义词是一个以原型为基础的范畴化过程的特例,多义词的各个义项是相关范畴的成员。[7]216同时,Lakoff强调,散射范畴并不是解释各个不同的义项如何从原型义项“生成”,而是表明各个意义不相同而又相互联系的义项是如何在语义记忆中储存的(Evans & Green 2006:332)[7]216。下面我们将结合散射范畴理论,以散射点阵图的形式对ta1的各个主要义项关系进行梳理。
对于壮族人民而言,听到ta1这个词的时候,第一反应指向的是“眼睛”这个义项,所以我们更倾向于“眼睛”就是ta1的原型义项;“眼睛”这个义项进一步抽象就得到了另一个义项“眼光”;与“眼睛”形状相近的“植物的节眼”,也可以用ta1来表示,“植物的节眼”再具体化又可以得到另一个义项“树眼”,“脚踝”因其位于足部与腿部的连接处且异常突出,外形似竹子的关节也就是“树眼”,可见“植物的节眼”“树眼”和“脚踝”都是相似隐喻的结果。因为ta1是“植物的节眼”,竹子上又有很多的节眼,所以我们在描述竹笋的数量时,就会直接把ta1作为量词来使用,比如θo??1 ta1 ?a??2(两根竹笋)。而汉语中通常将“眼”作为动量词使用,如“看一眼”,壮语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譬如说?im1 θo??1 ta1(看两眼)。
(二)ta1 相关词组向认知域的延伸
ta1作为核心词,构词能力極强,由此出现了很多与ta1相关的词组。这些词组中除了对眼睛自身进行描述外,还衍生出新的用法和内涵。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就是用一个具体的目标域来描述另一个更为抽象的目标域。下面我们将以壮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组和短语为例,剖析壮语视觉词从视觉域向认知域的延伸过程。
1. ta1与情感——视觉域向情感态度域的延伸
人们通常喜欢通过身体器官来表现情感和态度,比如汉语中常用“青眼有加”来表达对某人的欣赏,用“冷眼”来表示态度冷淡。壮族人民尤其喜欢通过身体经验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体验,再通过隐喻的方式将身体经验与情感态度建立联系,从而实现由视觉域向情感态度域的延伸。比如ta1pjo?n3,pjo?n3是“翻转”的意思,眼睛向上翻,不用正眼看人就意味着瞧不起人,表示轻蔑和不屑的态度;ta1?a?2,?a?2指眼睛瞪得又大又圆,有怒目而视之意,表达人愤怒的情绪;ta1ta??,ta??是说眼睛都直了,用来表示惊恐;ta1mjo?n2的mjo?n2是“翻”的意思,眼睛翻过来,露出的部分以眼白为主,就是不把人放在眼里的意思,表示对人不尊重;ta1?o?t?,?o?t?是“鼓”的意思,因为生气到眼睛都鼓起来了,形容人异常愤怒的心情;ta1li?u?,li?u?是“斜”的意思,眼斜就只能用眼角的余光来看,人在害怕的状态下通常选择用眼角的余光来偷看,因此ta1li?u?蕴含着“害怕”的情绪。 颜色是由波长不同的光通过眼睛进入大脑,再由大脑进行加工,从而产生了我们物理意义上的颜色。大脑在颜色的基本特性上再次加工,通过颜色隐喻,将其投射到对新事物的认知上。比如我们壮语常说的ta1ho?2,ho?2是“红色”,内心积郁引起的眼睛泛红是内心愤怒的外在表现,而后引申为“嫉妒”之意。同样表达“嫉妒”之意的还有ta1?a?t?,?a?t?是“热”的意思,眼睛中仿佛燃烧着熊熊烈火,看见别人拥有自己所没有的东西时,眼睛仿佛在燃烧,表示一种强烈的嫉妒心理。通过眼睛来隐喻“嫉妒”,有些地方还有ta1?i?1的说法,这里的?i?1是“红”的意思,因为是“眼红”的意思,所以和ta1ho?2、ta1?a?t1具有相同的隐喻机制。ta1lap?,lap?是“黑暗”,比如我们常说的??n1lap?,就是天黑或者大雨来临之前天空乌云密布的样子。这里ta1lap?字面意思就是眼睛闭合、看不见,有“对事物不感兴趣”之意,如te1 ti?1 ?ou3 ?o?,ta1lap? jak? ta?i1(因为听不懂,所以他实在是不感兴趣);也有犯难、不知如何是好之意。这里的眼红、眼黑都是指的眼睛的状态,是具体的概念,属于生理范畴,而嫉妒和对事物不感兴趣、犯难等,则是一种看不见又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是认知范畴。
2. ta1与思维——视觉域向思维认知域的延伸
眼睛具有视物能力,而大脑具有思维能力,从视觉到思维的过程又可以看作是映射的过程,因此视觉能力的高低通常可以引申出人的思辨能力的高低。
壮语中形容一个人视力好通常说成ta1??i?,??i?是锋利的意思,眼睛锋利即视力强,由视力强又可以引申为“看问题看得很准,表示对问题判断得准确”。表示一个人眼光好,对事有较准确的把握,可以表述为ta1lik?、ta1kom2,lik?是“厉害”,kom2是“敏锐”,“厉害”和“敏锐”都是用来形容人的,这里通过眼睛厉害和敏锐引申出人眼光好,有洞察力。ti?u?是“跳”,ta1ti?u?的字面意思是眼睛跳个不停,暗示即将有不好的事情发生,说明人具有记忆和联想能力,可以通过身体的异常反应作出预测。ta1kjap?wa?k?wa?k?,kjap?是“转,打量”,wa?k?wa?k?是形容眼睛滴溜溜的转个不停的样子,通过“眼睛四处打转”引申出“机智聪明”之意。ta1nam1nu?t?,nam1nu?t?即“黑溜溜”,眼睛黑溜溜的,一般用来比喻“聪明可爱”,因为小孩不染尘世,眼睛最是清澈干净,所以ta1nam1nu?t?(聪明可爱)多用来形容小孩。
思维能力具有高低之分,因此引申也有褒贬之分。ta1?i?n3/ta1feu2,?i?n3和feu2在壮语中是浅的意思,用眼睛浅喻指人目光短浅。tin3即“短”,ta1tin3就是眼睛短,眼睛是球状的,没有长短之别,只有目光有长短之分,所以这里的“眼睛短”是用来隐喻“没有长远的目光”。ta1θa??1,θa??1即“高”,眼睛高也可推出“眼光高”之意,通过“眼光高,看不起人”来比喻自命清高。ta1mo?t?,mo?t?即“烂,脱皮”,眼睛周边糜烂就意味着有眼病,视力受损,暗指人的能力不高。ta1θa?i3θa?t?,θa?i3θa?t?是“眼屎很多的意思”,暗指人很肮脏。ta1θi?m3θi?t?,θi?m3θi?t?是“很小很尖”的意思,相当于汉语的“贼眉鼠眼”,用来比喻人很坏。ta1θa?m?,θa?m?有“模糊”的意思,眼睛模糊表明视力不行,也可以引申为“能力低”。ta1pa?m2,pa?m2是“蠢笨”的意思,“蠢笨”一般用来形容人,这里用来形容眼睛,就引申出“眼光差,看不到问题的关键”的意思。
以上例子都是通过系统映射,印证了ta1从具体的概念域(眼睛)转换到了更为抽象的目标域(眼力)的事实。除词组之外,我们也可以在壮语熟语中找到例证,如:
(1)ta1 kwa??? tu?? ka?p? [8]
眼 宽 肚 窄
指的是主观意识上以为自己可以吃很多,其实身体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这里的ta1可以用来指人对事物的欲望。
(2)ta1 me??2 kjo?2 ma?k?puk? [8]
眼 瞎 捅 果柚
瞎子去捅柚子,因为看不见,对情況不了解,所以很难摘到果子。比喻情况还没明朗就胡来了。
(3)ta1 θa??1 tu?? pjou? [8]
眼 高 肚 空
眼睛长在头顶上,看不起别人,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本事。比喻没有本领却目空一切。
(4)ta?i1 ta1 ?ou3 lap? [8]
死 眼 不 闭
人死了眼睛却没合上,意思同汉语的“死不瞑目”。指人死的时候心里还有放不下的事情,同时也可以用来形容死时有遗憾,不甘心。
(5)l?k?ta1 ?ou3mi2 no? [8] 眼睛 没有 肉
眼睛没有肉,不是真的说眼睛只有眼眶这一个空架子,而是说眼睛里面没有东西,暗指人没有眼光。
(6)k?n1?a?i2 ?ou3 ta?i? l?k?ta1 [8]
吃饭 不 带 眼睛
吃飯不带眼睛,这里的ta?i? l?k?ta1 (带眼睛)实指察言观色,也可以比喻为“动脑子”。吃饭,特别是去做客、去应酬,要善于观察席间的氛围。对主人或对赴宴的其他客人,都不能得罪。去吃饭而不带眼睛,则意味着言行不得体,不动脑子,不尊重他人,言行举止没有礼貌。
熟语来源于壮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因此,从壮族人民对熟语的使用情况来看,壮语中确有许多通过身体经验来展现思维特点的词语存在,从这些熟语之中我们也可窥见壮族人民善于将身体经验上升为人生哲理的思维方式。
三、与视觉相关的动词的研究
ta1作为一种视觉器官,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之一。我们从外部世界获取信息的时候通常会牵扯到一系列的动作,比如汉语中常说的“看、见”等,壮语中也有很多类似的词,比如说ja?3、neu?、?an1等。不论是汉语中的“看”还是壮语中的ja?3,都只是人的身体经验范畴,只有关涉到思维层面的时候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认知范畴。下面我们将从具体的例子来分析,视觉动词是如何从视觉平面进入认知平面的。
(一)ja?3
ja?3字面意义是“看、视、阅、瞅”,如ja?3 wa1(看花)等。这里的“看”只是物理意义的“看”,属于视觉域的概念。而ja?3?o?n2(看透。?o?n2是“透、穿破”)、ja?3 pjo???(看破。pjo???是“破”)是“看”的结果,这里的受事对象不是某一具体实物,因为ja?3是一种视觉动作,不对实物产生任何作用力。所以,这里的ja?3 ?o?n2和ja?3 pjo???是进一步抽象的概念,只能用在精神范畴。比如ja?3 ?o?n2 ?an1 θim1 m??2(看透了你的心)。再比如ja?3?u???(看中。?u???是“中”)是由“看见”引为“中意”;ja?3?on2(择吉日。?on2是“日子”)是由“看”引为“选择”;ja?3me?k8(把脉。me?k8是“脉、脉博”)中的ja?3不是“看”,而是引申为“把”,是中医对病人的脉象进行诊断的一种方式;而ja?3mi??(算命。mi??是“命”)是由“看”引申为“推算”。此外,ja?3?u?i3(看衰、歧视。?u?i3是“衰、倒霉”)、ja?3nak?(看重、重视。nak?是“重”,引为“重要的”)、ja?3θi?u3(小看,即轻视、藐视。θi?u3是“小”)等等都是指人的情感态度,这些词汇表明视觉动作是人们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还有我们对别人的所作所为感到嫌弃时通常会说?ou3 mi2 l?k?ta1 ja?3(没眼看),也都是认知域的范畴。
(二)?an1
?an1的本义是“见”。?an1在壮语中单用居多,跟在表示看的动作的词语后面做助词时,强调视觉动作的结果,如ja?1?an1(看见)、?o?m??an1(瞅见)、mu???an1(望见)、neu??an1(看见)等。?an1的构词能力比ja?3弱,和其他成分组合的过程中,?an1的视物能力弱化,转而展现人的认知能力。如?an1na3(见面、会面。na3是“脸”)不是说“见到某个人的脸”,而是引申到社交范畴,此时我们的关注点不再局限于具体的面部,而是扩展到社交事件这个具体概念。?an1?o???(看到光明。?o???是“光明”)指的是前途光明。?an1ha?m?(有效。ha?m?是“效果”)指的是效果显现,是说话人的一种判断。值得注意的是,?o???(前途)和ha?m?(效果)是两个抽象的概念,是无形的存在,所以说这里的?an1不是我们视觉上的“见”,由“见”引申出”光明、显现”等认知域的概念。
(三)neu?
neu?本指“看”,有“瞄”的意味。和ja?3一样,对应为汉语的“看”,因此,neu?和ja?3通常可以替换使用。如neu? θa?1/ja?3 θa?1都是指“看书”,既是指人的身体活动(源概念),也有从书中获取知识之意(目标概念)。当表达“看”这个意义时,ja?3的使用率明显高于neu?,而neu?通常用来表示隐喻。如?ou3 mi2 l?k?ta1 neu?(没眼看),由传统的“看、看见”意引申为“撒手不管、懒得管”;neu? wun2la?i1(看热闹,wun2la?i1是“很多人”),由“看见”引申为“感受”,热闹是一种氛围,是对“人多”的抽象描述,所以是不可见的,只能是一种感受。所以这里的neu?就不再局限于“看”这个视觉动作。
neu?和?an1一样,都可以和其他表示“看”的词构成词组表示尝试意。如ja?3 neu?(看看)、?o?m? neu?(观察观察)、mu?? neu?(望一望)等,类似于汉语中的“尝尝看、试试看”,语义中心在前面的动词上,“neu?”和“看”在这里只是作为补充成分。 (四)?im1
?im1指“仔细看、凝视”。如果说ja?3是一个上位范畴,那么?im1就是它的一个下位范畴,是基本范畴,因此?im1具有极强的隐喻生命力,它自身就带有认知的意味。如果是“仔细看”,那还是属于身体经验范畴,是对“看”这个视觉动作的具体描述。但如果是指“凝视”,那就带有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之意,暗含思考的成分,属于认知的概念。
(五)?o?m?
?o?m?可用来表示“看”,此外还有“窥视、(从窗口)偷看、探望”之意。例如m??2 ?o?? kou1 ?o?m?(你帮我看),这里的“看”是纯粹的视觉活动,而m??2 ?o?? kou1 ?o?m? hu? jap7 ?eu1(你帮我看一下货物),在?o?m?后面加上具体的物品之后,?o?m? 就从一般的“看”引申到了更深層次的“照管”。再比如 tou1 p?i1 ?o?m? te1 (我们去看望她),这里的“看”,除了有视觉意义的“看”外,还可以通过隐喻,将焦点泛化,引申出“看望、探望”义。与ja?3、neu?、?im1相比,?o?m?偏重于观察、观看。
(六)mu???
mu??? 是“望、希望、盼望”。当表示视觉动作的“望”时,是ja?3在空间距离上的衍生词,是视觉域向空间域延伸的结果。而“希望、盼望”等是对人的心理状态(抽象概念)的描述,是思想领域范畴,是视觉域向认知域的延伸。壮语中诸如此类的表达还有mu???lun3(毫无希望。lun3是“没有”)、mu????u?i1(失望。?u?i1是“空”)、mu??????i1(失望、空想。???i1是“空”)。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个词mu??????i1(失望,空想),可对应到汉语中的“空想”,“想”是一个表示思维动作的词语,是mu???从视觉域跨越到认知域的有力旁证。
结 语
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是视觉词从视觉域投射到认知域的重要手段,是壮族人民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对视觉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后,再由大脑进行加工处理,使之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因此视觉词和思维是紧密相连的,而隐喻在其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同时,隐喻也让壮族人民的语言文化更加丰富多彩。[9]
参考文献:
[1] 邹燕.视觉动词到心理动词的语义演变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7.
[2] 胡伶俐.现代汉语视觉词的意觉隐喻[J].语文建设,2013(36).
[3] 戴卫平,于红.英汉“视觉”词的“思维”意义[J].英语研究,2008(2).
[4] 朱元. 汉英视觉词汇认知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
[5]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室. 壮汉词汇[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
[6]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壮汉英词典编委会.壮汉英词典[Z].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7] 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8] 蒙元耀.壮语熟语[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9]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THE MATAPHOR PATTERN AND PATH OF VISUAL WORDS
IN ZHUANG LANGUAGE:Taking Zhuang Language
in Mashan As an Example
Xiong Aoben
Abstract:Visio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for people to obtain information of outside world, as well as the basis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objective world. There are a lot of visual words in Zhuang language, and these words not only work to describe the users' physical experiences, but also to demonstrate Zhuang people's way of thinking. The paper, by applying the theorie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ims to explore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of visual words in Zhuang language, and further to dig out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of Zhuang language.
Keywords:Zhuang language; visual words; metaphor; cognition
﹝责任编辑:陆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