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瓷糅印赏析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yc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闽南的习俗,每逢敬神祭祖、岁时节庆或人生礼俗,人们都要使用品种多样、图样精美的印模制作米粿,作为供品或礼物赠送。由于窑业的兴盛,除了木质和金属质地的粿印,闽南地区也常见.陶瓷质地的棵印。瓷粿印有不蛀不腐、花纹不变、易于脱模等优点,但相对较易损坏,故世数量较少。目前闽南地区所见的瓷粿印,大多为德化窑和磁灶窑的产品,年代范围涵盖明清至近现代。釉色以白釉和酱釉为主。白釉印模,有的瓷胎细腻坚实洁白,釉水莹润如玉;有的釉色偏黄或偏青,带有冰裂纹;有的则以青花装饰。酱釉印模,胎釉粗糙,雕刻较随意草率。许多粿模的底部或器面还有姓名、年代、商号,款识书写方式有刻划、模印等,可见当时的瓷棵印除了被贩售给普通大众外,还可能面向铺坊进行批量生产。
  瓷棵印的造型有方形、圆形、椭圆形、圈足盘形等,数量以圈足盘形为最,前两者还会在边角钻孔用于系绳,便于不使用时悬挂收藏。方形、圆形、椭圆形的瓷棵印一般为两面雕,正面多雕饰龟或吉祥花果,反面雕饰寿桃。圈足盘形印模为单面雕,盘面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前者多雕饰吉祥花果、吉祥文字和动物,后者基本为龟纹。印面除了龟和少数寿桃是直接依形雕刻外,其余皆为圆形构图,讲究对称,由印堂和边牙两部分组成,印堂内陷,通过手工雕刻,以阴刻、减地雕、浅浮雕、线雕等技法,表现出纷繁复杂的主题图案;边牙以连续的弧形粗齿纹、锯齿纹等装饰。
  装饰图案题材丰富,主要有以下三类:
  龟:在印面上雕刻圆形、椭圆形、亚腰形的龟背纹饰,四周阴刻头、四足和尾。龟背上常刻有楷体、篆体的“寿”“福禄寿”“福”等字,寓意长寿多福。
  寿字:印面为圆形,四周雕刻菊瓣纹或锯齿纹边牙,中心或单独雕刻一个“寿”字,或雕刻吉祥纹饰环绕“寿”字,如缠枝花卉、回形纹、八卦纹饰、四艺图、“百子千孙”文字等,寓意福寿绵延、多子多福。
  吉祥花果:印面为圆形,有单一的主题纹饰,如菊花、牡丹、梅花、寿桃、石榴、松柏、宝相花、荔枝、莲花、万年青、兰草、葵花等,寓意长寿、富贵、高洁、多子等;动植物组合纹饰,如凤戏牡丹、鸳鸯花卉、蝙蝠花卉等;多种花卉组合纹饰,一般中间根据用途选择一种花卉作为主题纹饰,如祝寿用菊花,贺婚用牡丹,四周环绕另一种花卉作为衬托。
  下面选择几件闽南瓷粿印以供大家欣赏。
  乙丑年白釉“福禄寿”龟棵印(见图1),印面长13.2厘米、宽10.9厘米,底长8.3厘米、宽5.9厘米,高4.7厘米。轮制,手工雕刻,釉色莹润,胎质细腻厚重,圈足露红砂胎,底部青花落款“乙丑年”。圈足椭圆盘形,印面微弧,阴刻龟甲,龟甲正中刻篆书“福禄寿”三字,龟甲边缘阴刻龟头、四足和尾巴。雕刻手法流畅生动,造型圆润,字体清晰,寓意幸福、长寿。
  白釉“福”龟寿桃棵印(见图2),印面直径12.5厘米,高3.2厘米。轮制,手工雕刻,通体施白釉。圆形双面雕,印面微弧,一面阴刻龟,龟甲上下左右对称分布,正中刻楷书“福”字,龟足尖长;一面阴刻寿桃。进刀较深,线条立体,形象鲜明活跃,寓意福寿绵长。
  酱釉“寿”龟棵印(见图3),印面长10.9厘米、宽8厘米,底长7.4厘米、宽5厘米,高2.2厘米。轮制,手工雕刻,酱褐釉中掺杂黑点,胎质较粗糙。圈足椭圃盘形,印面微弧,阴刻龟甲,龟甲略呈亚腰方形,正中刻楷书“寿”字,龟甲边缘阴刻龟头、四足和尾巴。雕刻线条清晰,图样规整,寓意吉祥长寿。
  白釉“己巳年玉兴制”团寿花卉纹棵印(见5),印面直径16.4厘米,底径10厘米,高3.8厘米。轮制,手工雕刻,釉色洁白莹润,胎质细腻,圈足露胎,青花落款“己巳年玉兴制”。圈足圃盘形,印面下凹,以两圈阴弦纹隔成三个分区,边缘雕刻粗齿形边牙,第二层阴刻一圈四叶花卉纹饰,中心阴刻篆书团“寿”字。纹饰疏朗,线条流畅清晰,款识字迹端正,团寿字为圆形,寓意圆满长寿。
  白釉“百子千孙”寿字粿印(见图4),印面直径19.2厘米,底径11.5厘米,高6.3厘米。轮制,手工雕刻,釉色洁白莹润,胎体厚重,高圈足露胎。圈足圆盘形,印面下凹,分成三层,边缘雕刻粗齿形边牙,第二层阴刻四片缠枝柿叶纹,其上分别刻楷书“百子千孙”,中心雕刻篆书团“寿”字,组成柿蒂图案。造型别致,寓意丰富,象征福寿圆满,子孙繁衍不息;柿蒂取其谐音,象征事事如意。
  白釉八卦纹寿字棵印(见图6),印面直径14.1厘米,底径9.7厘米,高3.9厘米。轮制,手工雕刻,釉色白中偏黄,胎质粗糙厚重,底部露胎。圈足圆盘形,印面下凹,边缘雕刻粗锯齿形边牙,中间一圈阴弦纹分区,内部雕刻八卦纹,八卦中央刻篆书“寿”字。刀法较为宽浅,边缘尖锐,收笔略草率。八卦有占吉凶、知万象的功能,与“寿”字结合,寓意趋吉避凶、福寿无穷。
  酱釉四艺寿字棵印(见图7),印面直径16.5厘米,底径11.6厘米,高4.1厘米。轮制,手工雕刻,釉色酱褐,色泽不均,掺杂黑点,底部流釉。圈足团盘形,印面下凹,以两圈阴弦纹隔成三个分区,边缘为粗齿形边牙,第二层对称分部扎有飘带的琴棋书画四图,中央刻篆书团“寿”字。整体线条流畅,纹饰清晰,组合不落窠臼。四艺为古代文人雅士推崇的四种才能,象征文才高雅,整体寓意才寿双得。
  “全珍号”白釉折枝牡丹纹棵印(见图8),直径21厘米,底径11.4厘米,高4.7厘米。轮制,手工雕刻,釉色青白,胎质细腻厚重,圈足露胎,器底青花落款“全珍号”。圈足圆盘形,印面下凹,边缘雕刻粗齿形边牙,以两圈阴弦纹隔断分区,中间阴刻折枝牡丹纹饰,营造出花影重重、枝叶层叠视觉效果,画面饱满。牡丹为花中之王,寓意富贵吉祥。
  白釉牡丹纹棵印(见图9),直径18.7厘米,底径11.6厘米,高5.4厘米。轮制,手工雕刻,釉色洁白如玉、莹润如脂,胎质细腻坚实,为德化窑“猪油白”,圈足露胎。
  圈足圃盘形,印面下凹,边缘雕刻粗齿形边牙,以一圈阴弦纹隔断分区,中间阴刻一朵牡丹,花朵呈三角形状,其后左右各有一叶,下连斜枝,也是德化窑牡丹纹饰的一种常见造型。刀法娴熟利落,线条严谨又不失生动,构图疏朗,牡丹枝叶舒展、姿态优雅,虽然器身有多道裂纹,也难掩细腻的技法。   白釉石榴纹棵印(见图10),印面直径17.6厘米,底径11.7厘米,通高4.6厘米。轮制,手工雕刻,釉色洁白莹润,胎质细腻,器底露胎。
  圈足圆盘形,印面下凹,边缘雕刻粗齿形边牙,以一圈阴弦纹隔断分区,中间阴刻三个错落有致的石榴,边缘环绕枝叶。线条细腻流畅,造型生动,构图丰满。石榴多仔,象征多子多福,繁衍不息。
  白釉青花忍冬菊花纹棵印(见图11),印面残径17.9厘米,底径11.4厘米,高4.3厘米。轮制,手工雕刻,釉色青白,胎质厚重,圈足露胎。
  圈足圆盘形,印面下凹,以两圈阴弦纹隔成三区,边缘雕刻粗齿边牙,第二层弯曲环绕四组缠枝忍冬纹,中央刻一朵菊花,以青花填色;印面边沿两面均以青花描绘纹饰,正面为一圈缠枝菊花纹,背面为四组竹纹。进刀较深,线条较坚硬利落,青花纹饰浓淡有致,笔法简单流畅。尽管器身残缺,但装饰手法别具一格。忍冬菊花寓意益寿、吉祥,竹纹寓意节节高升、竹报平安。
  “太丘”白釉忍冬梅花纹棵印(见图12),印面直径11.6厘米,底径6.5厘米,高2.9厘米。轮制,套模印制,釉色洁白莹润,胎质细腻,圈足露胎,器底青花落款“太丘”。圈足圆盘形,印面下凹,以两圈阴弦纹隔成三区,边缘雕刻粗齿边牙,第二层弯曲环绕四组缠枝忍冬纹,中央刻一朵五瓣梅花,圈足底中央的圃状凸起亦印刻一朵梅花。牙墙垂直,营造出层次感,刀法婉转,构图美观。梅花为“四君子”之一,傲骨格高,又梅花五瓣代表福禄寿喜财五福,寓意五福吉祥、品格高洁。
  白釉麦穗莲荷棵印(见图13),印面直径7.7厘米,底径5.8厘米,高1.6厘米。轮制,手工雕刻,釉色洁白莹润,胎体轻薄,圈足露胎。圈足圃盘形,印面下凹较浅,边缘雕刻齿形边牙,中间阴刻一朵莲荷,两旁各拱绕一支麦穗。刀法圆润,线条柔和,构图呈浅浮雕状。麦穗与“岁”谐音,莲荷与“连贺”谐音,寓意“岁岁相连”或“岁岁连贺”。
  白釉凤戏牡丹棵印(见图14),印面直径20.5厘米,底径12.7厘米,高4.3厘米。轮制,手工雕刻,釉色偏黄,有冰裂纹,胎质厚重,器底露胎。圈足圆盘形,印面下凹,边缘雕刻粗齿形边牙,以一圈阴弦纹隔断分区,中间雕刻一只凤凰立于缠枝牡丹之上。雕刻手法娴熟细腻,形象生动,构图饱满。凤凰为百鸟之王,牡丹为百花之首,象征生活和谐美满富贵。
  白釉蝙蝠牡丹棵印(见图15),印面直径18.5厘米,底径12.8厘米,高4.8厘米。轮制,手工雕刻,釉色洁白莹润,胎质细腻,器底露胎。
  圈足圆盘形,印面下凹,边缘雕刻粗齿形边牙,以一圈阳弦纹隔断分区,中间阴刻四只变形蝙蝠拱卫着一朵牡丹。构图紧凑,刀法相连,线条较圆润随意。蝙蝠谐音。“福”,与牡丹组合寓意富贵纳福。
  瓷粿印作为闽南地区饮食习惯的载体,折射出当地人的习俗信仰、节庆生活和民情风尚。
  由于闽南地区民间信仰和年节敬神祭祖的习俗众多,每逢年节或神明诞辰如天公生、上元节、土地公生、观音妈生、清明节、太阳公生、注生娘娘诞、中元节、床母生、七娘妈生、拜魁星、下元节、妈祖生、冬至等,闽南人便要奉上供品祭神及祖先,祭礼结束后分发给亲戚朋友,以求神明和祖宗护佑。除了五牲、小三牲、水果、馔盒、茶、酒之外,所奉糕饼、粿、糖塔供品视其祈愿内容如长寿、婚姻、子嗣、财富、平安等而异。其中,龟被认为能趋吉避凶、益寿延年,闽南人还相信“切龟尾,年头好到年尾”,吃红龟棵能带来好彩头,于是红龟棵成为了闽南民间用途最广、最富地域特色的年节和祭祀供品。
  另外,闽南人的一生,无论是出生、成人、结婚、贺寿、死亡,也都离不开糕饼粿品。婴儿出生,要制作红龟糅、桃粿、酥饼、四脚龟等祭拜神明祖先、赠送亲友,祈求孩童健康成长;成人结婚,要制作红龟粿感谢神明庇佑,分发喜饼、桃粿给亲戚;祝寿,儿孙要制作红龟粿、红桃粿为长辈添寿;祭悼过世亲友,则以白粿或鼠麴粿(青色的龟棵)作为祭品,旧俗扫墓时还会将鼠麴粿(俗称乞墓粿)分发给附近前来乞讨的儿童,以示祖德并请其代为维护墓地;家中有喜庆或添丁,要到墓地告知祖先,俗称“培墓”,要以红龟粿、红桃糅、丁仔糅(一种长条形红粿,模拟男性生殖器,象征添丁)祭祀,并分发给同行亲友。
  因此,闽南的瓷粿印和琳琅满目的米粿制品,不仅是闽南百姓生活的美学表达和饮馔习俗体现,也是传统社会血缘宗族、生命礼俗的世代传承,传达着民众对天、神、人的生命价值理念,蕴藏着深厚而又丰富多彩的民俗意韵和文化底蕴。
其他文献
如果没有品读过他的藏品,很难把他同紫砂壶收藏家联系在一起。瞧!长长的头发,胡子拉碴,鼻梁上架了一副眼镜。一个洗的发白、还有个漏洞的黄军挎包,斜挎在了他的肩上。有时,他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穿行在闹市的街头巷尾中,犹如一道别样的风景,引起了不少路人的“唏嘘”,有人说他的外貌酷似“齐白石”的造型,更有人说他像个“疯子”。然而,他这样打趣地告诉笔者:“我喜欢别人封我的‘怪老头’雅号!”  一个偶然的机会
期刊
王建民  笔名王渐鸣,号砚溪,1979年6月生,江西省峡江县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吉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吉安市作家协会理事。书法作品入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作品展(安美杯)、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展、首届全国行书展、首届全国手卷书法展、第二届全国青年书法展等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赛10余次。曾获江西省第六、七届书法篆刻大展一、二等奖,连续两届“白鹭洲文学奖”得主。有散文
期刊
编者按:民国紫砂名家高手人物众多,技艺不凡,茗壶品种繁多,精品迭出。上期本刊刊登了各地所藏民国诸家的壶艺珍品:范锦甫《佛手壶》、范正根《报春壶》、杨阿时《圆珠壶》、史莲生《扁竹壶》、唐凤芝《松树葡萄壶》,本期将继续刊登民国精品茗壶。  6、《东坡提梁壶》(图6)  民国制壶高手郭其林的作品,壶盖内钤阴文楷印“郭记”,壶底钤阳文扁形篆印“郭记”及阳文楷印“宜兴紫砂”,紫泥制作,色泽淡红。  东坡提梁
期刊
许世英(1873-1964年),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原字俊人,后改字静仁,晚年自号双溪老人,安徽至德县(今东至县)人,光绪丁酉年(1897年)拔贡。他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期,宦海沉浮六十余年。晚清时代,他历任刑部浙江司副主稿、奉天高等审判厅厅长、山西布政使等职;北洋军阀时代,曾任大理院长、司法总长、奉天民政长、福建巡按使、内务总长、交通总长、安徽省长、内阁总理等;国民政府时
期刊
贺州出土的青铜器在岭南地区有一定的代表性,时常出土一些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怪异青铜器,非常具有地方特色。2014年1月6日至10日,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冯松林研究员、中国科技大学秦颖教授、鄂州博物馆董亚巍研究员等六人齐聚广西贺州市博物馆(见图1),针对贺州本地出土青铜器进行研究分析。  一、对潇贺古道零星出土铜器的研究分析  限于篇幅,此处仅选二枚有代表性的青铜钟为例。二枚青铜钟零星分布在桂岭、里
期刊
吴观岱是我国现代最早在中国画内部引导中国画风转型的典范。他中年以后,竭力向石涛、髡残(号石谿)等富有个性的画家学习,在当时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主流画坛上,他的画给人一种个性鲜明、意境开阔、笔力雄强的新感觉,一扫主流画坛柔靡的画风,而这一转变的过程,则正是其绘画理念从“师古”到“师心”的过程。  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吴观岱应占一席之地,他是中国现代最早在中国画内部引导中国画风转型的典范。  吴观岱(
期刊
马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七,与十二地支配“午”,按中国农历计算,2014年是午马年。马属哺乳纲、奇蹄目、马科,是现存奇蹄目动物中种类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草食性动物。马具有聪明、勇敢、忠诚、耐劳等特性,在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军事活动的主要动力,是人类可靠的朋友和得力的助手,因此古人将马视为“六畜之首”。马的形象在中国古代的各种艺术品上都能找到“踪影”,云南出土的古滇国青铜器亦不例
期刊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将拍卖  香港苏富比对外宣布,4月8日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春拍将上拍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估价为2亿至3亿港元,此为目前估价最贵的中国古代瓷器拍品。  自明代以来,鸡缸杯便被视为千金难买。成化鸡缸杯曾于1980及1999年拍卖,均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存世的鸡缸杯仅有3件为私人收藏。  绝世国宝“皿方罍”将归国  来自湖南的收藏家群体近日向佳士得提出联合洽购皿方垦,以促成
期刊
【摘要】漆器作为生活中的实用器,在宋代的使用与瓷器一样十分普遍。根据史料记载,宋代的漆器也作为海洋贸易的主要货物销往海外。由此可以预见“南海Ⅰ号”沉船中会有一定数量的漆器文物,为了研究海洋环境出水漆器的保护技术,以该批漆片作为切入点,分别采用不同加固技术,分别对该批残片进行了系列对比研究。  【关键词】:宋代漆器 出水漆器 工艺 艺术  宋代沉船“南海Ⅰ号”整体打捞出水后,分别在2007年和200
期刊
玉,一个美好的字眼,它伴随着一个民族度过了漫长的岁月。据考古发掘资料可知,中国人使用玉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从古到今,不少人把它当作家传之宝或者定情之物,甚至认为是君子的象征。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玉器经历了诸多变化,总体上是由颇具宗教化色彩转向世俗化,具体到纹饰、器形的变化上,都是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其中以西汉时期的玉器最为出色。  在长沙市博物馆的库房里,收藏着数千件玉器,时间从战国时期一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