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之结合是今后学校体育整体化改革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锻炼;自信心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之结合是今后学校体育整体化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方向。现代意义的健康,已不单纯是身体无疾病,还包含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通常只注意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传授。把对学生的培养仅限于机体的生理方面,很少注意到其心理方面是否健康。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对体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难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大多数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不断变化的,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是否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心理健康应参考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便断定心理不健康。
一、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下面从几个方面简述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1.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进行体锻炼时。欲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善于观察、想象丰富、注意集中、加深记忆。体育锻炼的过程就是将身体练习与大脑智力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同时.由于运动过程情千变万化,要求必须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立即付诸动,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头脑灵活,反应敏捷。
2.能够调节情绪,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体育锻炼的过程,时刻伴随着意志的磨练。体育锻炼的特点在于需要克服各种主客观的困难与障碍,是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设置一定的难度,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意志品质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大量学习之后,自觉参加体育锻炼,能获得轻松、愉快的运动情感体验,使人的精神为之振奋。
3.能够改善人际关系
体育锻炼打破了学生文化课学习时的相对独立性,在体育课上通过篮球、排球、足球、游戏等多人参与的项目的练习,使同学之间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信息沟通,通过练习中的交流合作,可以让一些同学慢慢改掉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的性格,促使其慢慢适应与他人的交往,与他人友爱互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学生心情舒畅,从而更好的投入学习。
二、在教学中如何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1.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以特定的事物、人或活动为对象,并常常伴随着积极的情绪,能使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处于兴奋活跃状态,而使其它区域相对淡化或受到抑制。当人的注意、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集中在体育上时,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只有学生对体育发生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不同的组织形式全面激发、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锻炼,在学习中通过练习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逐渐得到发展。
2.适当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学习进步、学业有成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设置目标时适时调整难度、调整形式,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身体素质较差、害怕运动的学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当今社会无处不存在着竞争,竞争意识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正视竞争的存在与意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竞争,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以逐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例如我在组织双人背夹排球接力赛时,要求学生不允许用手托球、串道影响他人比赛等等。一定要遵守规则,否则成绩无效。使学生在自觉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积极地参与到比赛中去,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还能在锻炼中培养他们坚韧、吃苦耐劳等良好意志品质.同时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各自适宜的教学方式、锻炼难度,通过分层次锻炼使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成功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快乐。总之,体育锻炼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陈博.略论学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网,2004-11-9.
【关键词】心理健康;体育锻炼;自信心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与之结合是今后学校体育整体化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方向。现代意义的健康,已不单纯是身体无疾病,还包含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通常只注意对学生进行技术技能传授。把对学生的培养仅限于机体的生理方面,很少注意到其心理方面是否健康。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对体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难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大多数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不断变化的,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是否健康反映的是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心理健康应参考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便断定心理不健康。
一、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下面从几个方面简述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作用:
1.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在进行体锻炼时。欲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就必须善于观察、想象丰富、注意集中、加深记忆。体育锻炼的过程就是将身体练习与大脑智力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同时.由于运动过程情千变万化,要求必须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并立即付诸动,所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头脑灵活,反应敏捷。
2.能够调节情绪,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体育锻炼的过程,时刻伴随着意志的磨练。体育锻炼的特点在于需要克服各种主客观的困难与障碍,是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的有效手段。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设置一定的难度,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意志品质进行培养,促使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人对现实事物的态度和内心的体验,大量学习之后,自觉参加体育锻炼,能获得轻松、愉快的运动情感体验,使人的精神为之振奋。
3.能够改善人际关系
体育锻炼打破了学生文化课学习时的相对独立性,在体育课上通过篮球、排球、足球、游戏等多人参与的项目的练习,使同学之间进行直接或间接的信息沟通,通过练习中的交流合作,可以让一些同学慢慢改掉孤僻、不愿与人交往的性格,促使其慢慢适应与他人的交往,与他人友爱互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学生心情舒畅,从而更好的投入学习。
二、在教学中如何通过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1.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个人力求认识、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以特定的事物、人或活动为对象,并常常伴随着积极的情绪,能使大脑皮层相应区域处于兴奋活跃状态,而使其它区域相对淡化或受到抑制。当人的注意、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集中在体育上时,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只有学生对体育发生了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不同的组织形式全面激发、提高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锻炼,在学习中通过练习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逐渐得到发展。
2.适当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是学生学习进步、学业有成的必要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设置目标时适时调整难度、调整形式,多鼓励学生,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对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使身体素质较差、害怕运动的学生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当今社会无处不存在着竞争,竞争意识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正视竞争的存在与意义,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竞争,在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以逐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例如我在组织双人背夹排球接力赛时,要求学生不允许用手托球、串道影响他人比赛等等。一定要遵守规则,否则成绩无效。使学生在自觉遵守规则的前提下,积极地参与到比赛中去,通过努力获得成功。
综上所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学生身体健康,还能在锻炼中培养他们坚韧、吃苦耐劳等良好意志品质.同时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各自适宜的教学方式、锻炼难度,通过分层次锻炼使同学们都能感受到成功感,感受到体育锻炼的快乐。总之,体育锻炼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家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3]陈博.略论学校体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网,200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