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新课程倡导的激励性评价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建立自信心,并对学生在特定领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给予引导。但是很多老师对新课程倡导的这种理念过度发挥,滥用表扬,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案例】
听一节随堂课。一上课,老师把一颗颗红五星拿给同学们看,说:“同学们,这一节课老师准备了20颗红五星,谁在课堂上积极动脑筋,老师就会奖给他。想不想要啊?”“想!”全体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随着一个个问题的展开,一场争夺战开始了。一颗颗红五星不停地飞向一个个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上到一半的时候,20颗红五星已经分发完毕。“对不起,老师的奖品做少了,下一节课老师再补发给你好吗?”老师这样向学生解释说。“唉!”大概因为得到红五星的愿望落空,学生的脸上显出几分失望。教师奖励的红五星贴在了一个个学生的额头上,随着课的进行,有的学生把红五星剥下来贴在手背上,慢慢欣赏,有的昂着头向没得到红五星的同桌炫耀,还有的从额头上剥下来贴在书本上……
一下课,几个没拿到红五星的学生追在老师身后:“老师,你答应给我的红五星什么时候给我呀!”老师回答说:“答应给你们就一定会给的,老师不会忘记的。”然后苦笑着对我摇摇头说:“现在的孩子怎么功利心这么强,欠他们一颗红五星就好像欠了债一样。”……
【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赏识教育的不断提倡,激励性手段可谓层出不穷。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奖励越来越多,从口头表扬称赞到奖励小红星、糖果、文具等。曾听同事说有一位老师借她女儿班级上公开课,课前接触学生,那位老师就端着装着香肠的盘子看哪个学生回答得好就奖励一片香肠,因为同事的女儿吃到了两片,所以就非常得意地一回家就告诉妈妈。这种事真让人哑然失笑。对各种奖励做法我无可厚非,然而,我们不得不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激励教育吗?事实上,美好的愿望常常事与愿违。频繁的表扬和奖励常常使学生的兴趣发生偏离,使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常常异化为对老师表扬的虚荣追求和得到的物质利益。上面案例中老师奖励学生红五星所出现的结果,充分表明学生关注是否得到红五星,而不是今天课堂上老师讲了什么。
诚然,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要求教师多鼓励孩子,保护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形成积极的情感。奖励红五星作为一种手段,的确能够激励学生,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但是,不分高低地、只要回答问题就能得到的奖励,这样的红五星已经贬值。长此以往,学生渐渐会在教师的表扬中迷失自己,反而不珍视教师的表扬,抑制自我激励和创造性。
激励性评价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需要的满足(得到肯定性评价),会使评价对象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个体的动机,调动个体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促进评价对象自我发展。因此实施激励性评价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方法多样。一堂课上,激励评价的手段除了用准备的红五星外,其他的激励方式可以灵活运用,诸如用眼神赞许、颔首、伸大拇指等动作进行,也可用“你真行”、“好样的”等语言进行,还可以用评选“小博士”、“小明星”等进行。应该少用“物质化”的激励手段。红五星可以用在回答精彩的时候,回答有创意的时候……
把握分寸。学生若离开了表扬,就会丧失自信心;若经常受到表扬,就会变得沾沾自喜以致缺乏承受批评的能力;不切实际的夸大表扬,则会扰乱学生的判断力,使之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乃至周围的事物。所以,教师要全面权衡,把握好表扬的“度”。在课堂上除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还有一部分虽然没有举手但认真倾听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也应该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许。“你的小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听得多认真呀!”“你的声音真响亮!”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方给学生一个恰到好处的表扬。表扬要把握分寸,程度要得当,尺度要准确。否则,老师的表扬会没有意义,甚至事与愿违。
真心诚意。只有真的才是美的。老师的赞赏必须是真心诚意、实实在在的,而不是矫揉造作、言过其实或者空洞虚伪的,只有这样表扬才具有自然、真切与和谐之美,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随意夸张的、不切实际的评价,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反而会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很虚伪、很肉麻。在课堂上随手奖励“红五星”,那么红五星的价值在老师的“随手一扔”之中也大打折扣。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表扬太廉价了,没有原则,就显得虚伪,影响师生间真诚的关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客观公正。如果课堂上老师激励性评价用得太多、太滥,不停地奖红花,奖金星,让学生几乎是为了得奖而学习,这样便会进入课堂激励性评价的误区。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形成,不只是来自于外部,更主要的是来自内部奖励——学习成就感。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削弱内在动机的作用。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我们认为学生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而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
新课程倡导的激励性评价主要是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建立自信心,并对学生在特定领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给予引导。但是很多老师对新课程倡导的这种理念过度发挥,滥用表扬,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案例】
听一节随堂课。一上课,老师把一颗颗红五星拿给同学们看,说:“同学们,这一节课老师准备了20颗红五星,谁在课堂上积极动脑筋,老师就会奖给他。想不想要啊?”“想!”全体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于是,随着一个个问题的展开,一场争夺战开始了。一颗颗红五星不停地飞向一个个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上到一半的时候,20颗红五星已经分发完毕。“对不起,老师的奖品做少了,下一节课老师再补发给你好吗?”老师这样向学生解释说。“唉!”大概因为得到红五星的愿望落空,学生的脸上显出几分失望。教师奖励的红五星贴在了一个个学生的额头上,随着课的进行,有的学生把红五星剥下来贴在手背上,慢慢欣赏,有的昂着头向没得到红五星的同桌炫耀,还有的从额头上剥下来贴在书本上……
一下课,几个没拿到红五星的学生追在老师身后:“老师,你答应给我的红五星什么时候给我呀!”老师回答说:“答应给你们就一定会给的,老师不会忘记的。”然后苦笑着对我摇摇头说:“现在的孩子怎么功利心这么强,欠他们一颗红五星就好像欠了债一样。”……
【反思】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赏识教育的不断提倡,激励性手段可谓层出不穷。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奖励越来越多,从口头表扬称赞到奖励小红星、糖果、文具等。曾听同事说有一位老师借她女儿班级上公开课,课前接触学生,那位老师就端着装着香肠的盘子看哪个学生回答得好就奖励一片香肠,因为同事的女儿吃到了两片,所以就非常得意地一回家就告诉妈妈。这种事真让人哑然失笑。对各种奖励做法我无可厚非,然而,我们不得不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激励教育吗?事实上,美好的愿望常常事与愿违。频繁的表扬和奖励常常使学生的兴趣发生偏离,使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常常异化为对老师表扬的虚荣追求和得到的物质利益。上面案例中老师奖励学生红五星所出现的结果,充分表明学生关注是否得到红五星,而不是今天课堂上老师讲了什么。
诚然,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要求教师多鼓励孩子,保护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以形成积极的情感。奖励红五星作为一种手段,的确能够激励学生,帮助学生确立自信。但是,不分高低地、只要回答问题就能得到的奖励,这样的红五星已经贬值。长此以往,学生渐渐会在教师的表扬中迷失自己,反而不珍视教师的表扬,抑制自我激励和创造性。
激励性评价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需要和动机,以鼓励学生自觉主动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为目的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激励性评价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需要的满足(得到肯定性评价),会使评价对象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个体的动机,调动个体奋发向上的积极性,促进评价对象自我发展。因此实施激励性评价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方法多样。一堂课上,激励评价的手段除了用准备的红五星外,其他的激励方式可以灵活运用,诸如用眼神赞许、颔首、伸大拇指等动作进行,也可用“你真行”、“好样的”等语言进行,还可以用评选“小博士”、“小明星”等进行。应该少用“物质化”的激励手段。红五星可以用在回答精彩的时候,回答有创意的时候……
把握分寸。学生若离开了表扬,就会丧失自信心;若经常受到表扬,就会变得沾沾自喜以致缺乏承受批评的能力;不切实际的夸大表扬,则会扰乱学生的判断力,使之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乃至周围的事物。所以,教师要全面权衡,把握好表扬的“度”。在课堂上除了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还有一部分虽然没有举手但认真倾听的学生,这样的学生也应该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许。“你的小眼睛一直看着老师,听得多认真呀!”“你的声音真响亮!”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方给学生一个恰到好处的表扬。表扬要把握分寸,程度要得当,尺度要准确。否则,老师的表扬会没有意义,甚至事与愿违。
真心诚意。只有真的才是美的。老师的赞赏必须是真心诚意、实实在在的,而不是矫揉造作、言过其实或者空洞虚伪的,只有这样表扬才具有自然、真切与和谐之美,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随意夸张的、不切实际的评价,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反而会让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很虚伪、很肉麻。在课堂上随手奖励“红五星”,那么红五星的价值在老师的“随手一扔”之中也大打折扣。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表扬太廉价了,没有原则,就显得虚伪,影响师生间真诚的关系,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
客观公正。如果课堂上老师激励性评价用得太多、太滥,不停地奖红花,奖金星,让学生几乎是为了得奖而学习,这样便会进入课堂激励性评价的误区。心理学研究发现,积极的学习动机和态度的形成,不只是来自于外部,更主要的是来自内部奖励——学习成就感。如果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而且可能削弱内在动机的作用。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我们认为学生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而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准确的答案。教师不应只是一味地喊“好”,而是要赏识学生,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