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最核心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不分明,价值观念淡薄,人际关系失调,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关注并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会贯通问题,对于完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分析当下思想政治教学体系与大学生认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否相互渗透转化,结合特定情况,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好融合的方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2
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日益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等特征,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动力,在生活中明辨是非能力较弱,有关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动力也相对不足。所以,该如何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体系价值观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相融合也将成为一些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发展理念和方向。
一、浅谈价值核心体系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育方式浮于表面
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如主题班会,道德教育团活,名校教师讲座等。究其内涵上看,这些教育方式过于表面化,没有深入到核心精神教育。班会活动内容多数是简单的对某些人物的感恩、至青春,无真正有意义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讲座内容泛泛,领导讲话多数是官方语言。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更是很少涉及核心精神的教育。
(二)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动力不足
有的在校生没有把精力放在专业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上,对社会缺乏了解,缺乏辨别能力,往往容易上当受骗。有个别学生干部功利性强,在组织和参加校园中的活动时从自身利益出发,无视他人,缺乏奉献精神,导致校园活动质量不高,普遍存在应付的心理。还有个别学生把校园公益劳动和评比学分、各种奖学金联系起来,得不到好处公益活动甚至不予参加的现象。一些学生入党动机不纯,且思想觉悟上离真正的共产党员有很大距离。
(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化,专业基础薄弱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多数是以兼职为主,很少一部分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毕业的同志。虽然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专业角度上仍有很大不足。现状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多数是保研生或是本校生,专业不符的问题仍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久发展。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很难专业的评价、处理各类问题,只能以感恩、亲情的方式教育学生。如此一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非常难以运用传统方式提升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深度。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方法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有关价值体系的时效性
有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和马列主义所代表的将直接决定了起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同时也是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质的重点所在。而针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说其核心的价值是重要基础。各大高校必须深入了解并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经过相应的实践理论给予系统性教学,直接引导学生进行诚实守信和爱国守法以及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针对校园文化给予重视,直接引导大学生笃学奋进、求是创新精神,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与时俱进,分析当代中国国情及国际形势,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广泛开展各种切实有效的社会实践,让大家在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进一步巩固教育实效并把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例如:可以通过大学生支教、科教兴农活动、去企业实习等形式,使通过参加活动的大学生们更加了解、认知社会,确定了将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目标,并自觉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理想
人的头脑把握和反映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及心理活动中最灵魂级的意识形态是理想信念,它统领着主观世界中的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表现。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中缺乏明确的理想信念,亦或是存在偏颇的理想信念,继而在道德观念评定、社会价值取向、履行责任义务等方面产生了错谬的行为。我国一直在完善社会主义的道路中不断吸取国内外经验和教训,当然一些各派的非社会主义的人士也蠢蠢欲动,如狭隘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没有坚定信念的大学生初入社会,立场不坚定致使其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南辕北辙。所以当代高校有责任引导大学生旗帜鲜明的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念,并使大学生们认识到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遇到的问题虽难但仍能解决,即需要大家心怀相同目标,朝着相同目标共同努力。因此,相应的高校教学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的思想理念,通过各种理念教学和实际活动,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升华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成为当代合格的接班人。
(三)强化师德建设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重要性
师德是衡量作为一名教师是否称职的最重要的品行标杆。多处实例也说明了高校中师资队伍的自身品德修养对教学及作为学生榜样的重要性。教师应加强修炼自身的自身素养及专业知识,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与课本上的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也能让学生逐渐意识到这些理论不再是毫无用处,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有意识的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明显感到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态度是消极甚至拒绝接受,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探寻有效进入学生头脑的授课方式,如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授课不能过于繁琐冗长,拒绝片面性的大篇幅强调理论系统性而造成的内容过于庞大,思想政治内容本来就是理论性极强、枯燥的课程,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举出具有针对性、时代性、创新性、感染力的例子论证理论,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应结合当代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知行统一,在高校中树立良好品德观念,离校后在社会中将这种品德继续传播,一起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希望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刘俊丽,牛德.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
[2]王晓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0.
[3]唐小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导向下的高职学生的“五观”教育[J].教育与人才,2011(10).
[4]丁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大学生的人格教育[J].社会发展,2011(07).
[5]高星.如何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自觉追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索;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2
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日益呈现出个性化和多元化等特征,有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中缺乏动力,在生活中明辨是非能力较弱,有关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动力也相对不足。所以,该如何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体系价值观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相融合也将成为一些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发展理念和方向。
一、浅谈价值核心体系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育方式浮于表面
当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如主题班会,道德教育团活,名校教师讲座等。究其内涵上看,这些教育方式过于表面化,没有深入到核心精神教育。班会活动内容多数是简单的对某些人物的感恩、至青春,无真正有意义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讲座内容泛泛,领导讲话多数是官方语言。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更是很少涉及核心精神的教育。
(二)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动力不足
有的在校生没有把精力放在专业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上,对社会缺乏了解,缺乏辨别能力,往往容易上当受骗。有个别学生干部功利性强,在组织和参加校园中的活动时从自身利益出发,无视他人,缺乏奉献精神,导致校园活动质量不高,普遍存在应付的心理。还有个别学生把校园公益劳动和评比学分、各种奖学金联系起来,得不到好处公益活动甚至不予参加的现象。一些学生入党动机不纯,且思想觉悟上离真正的共产党员有很大距离。
(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一化,专业基础薄弱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多数是以兼职为主,很少一部分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毕业的同志。虽然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专业角度上仍有很大不足。现状高校的辅导员队伍多数是保研生或是本校生,专业不符的问题仍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久发展。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很难专业的评价、处理各类问题,只能以感恩、亲情的方式教育学生。如此一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非常难以运用传统方式提升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深度。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方法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有关价值体系的时效性
有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和马列主义所代表的将直接决定了起核心价值体系的发展,同时也是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质的重点所在。而针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来说其核心的价值是重要基础。各大高校必须深入了解并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经过相应的实践理论给予系统性教学,直接引导学生进行诚实守信和爱国守法以及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针对校园文化给予重视,直接引导大学生笃学奋进、求是创新精神,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协调发展;与时俱进,分析当代中国国情及国际形势,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广泛开展各种切实有效的社会实践,让大家在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进一步巩固教育实效并把实践活动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例如:可以通过大学生支教、科教兴农活动、去企业实习等形式,使通过参加活动的大学生们更加了解、认知社会,确定了将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目标,并自觉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理想
人的头脑把握和反映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及心理活动中最灵魂级的意识形态是理想信念,它统领着主观世界中的各种不同意识形态的表现。当代大学生在生活中缺乏明确的理想信念,亦或是存在偏颇的理想信念,继而在道德观念评定、社会价值取向、履行责任义务等方面产生了错谬的行为。我国一直在完善社会主义的道路中不断吸取国内外经验和教训,当然一些各派的非社会主义的人士也蠢蠢欲动,如狭隘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没有坚定信念的大学生初入社会,立场不坚定致使其走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南辕北辙。所以当代高校有责任引导大学生旗帜鲜明的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念,并使大学生们认识到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遇到的问题虽难但仍能解决,即需要大家心怀相同目标,朝着相同目标共同努力。因此,相应的高校教学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的思想理念,通过各种理念教学和实际活动,使大学生明确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升华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成为当代合格的接班人。
(三)强化师德建设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重要性
师德是衡量作为一名教师是否称职的最重要的品行标杆。多处实例也说明了高校中师资队伍的自身品德修养对教学及作为学生榜样的重要性。教师应加强修炼自身的自身素养及专业知识,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与课本上的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样也能让学生逐渐意识到这些理论不再是毫无用处,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有意识的运用相关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明显感到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态度是消极甚至拒绝接受,这种情况下,教师应探寻有效进入学生头脑的授课方式,如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授课不能过于繁琐冗长,拒绝片面性的大篇幅强调理论系统性而造成的内容过于庞大,思想政治内容本来就是理论性极强、枯燥的课程,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举出具有针对性、时代性、创新性、感染力的例子论证理论,不定期的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应结合当代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知行统一,在高校中树立良好品德观念,离校后在社会中将这种品德继续传播,一起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给相关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也希望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更快、更好。
参考文献:
[1]刘俊丽,牛德.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策略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4).
[2]王晓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大学,2010.
[3]唐小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导向下的高职学生的“五观”教育[J].教育与人才,2011(10).
[4]丁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大学生的人格教育[J].社会发展,2011(07).
[5]高星.如何引导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自觉追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