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城乡一体化是在全球化趋势之下、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正处于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过渡的转型时期,文章分析了郑州市荥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状特征,分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重点,强调各个方面的统筹协调,以此为基础,从空间、产业、土地等方面制定荥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措施。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城乡空间发展战略统筹协调
一、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城市一体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其宗旨是: 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把城市与乡村建设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的前提下, 建立城乡协调發展推进机制,在保障城市持续发展的同时,缩小或消除城乡二元差别,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概括而言,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乡村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实现整体性的协调发展。这既是一个城乡融合的理想模式,也是一个长期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是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演替的顶级状态。
具体而言,城乡一体化包括如下方面特征:
(1)城乡空间融合。城乡间建立完善通达、快捷的交通、通信网络、城乡联系有序。
(2)城乡经济融合。城市发挥中间纽带作用,将大工业和农村工业合理布局。乡村接受城市的部分功能,成为城镇的功能体。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工业化。
(3)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城乡在空间对比上差距不显著,输入、输出关系合理,物质、能量循环途径完善,信息传递渠道通畅,严格控制污染源,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使城市生态环境乡村化,乡村环境城市化。
(4)城乡人口融合。根本上改变农村居住着大量农业人口、城市聚集着拥挤的工业人口的畸形状态。
(5)城乡文化融合。城乡信息反馈体系完善,努力提高乡村居民文化水平,使整个社会成员都充分享受现代精神文明。
(6) 城乡政治融合。消灭城乡人民在参与国家政策、决策方面的差别,在生产关系上体现共同利益。
但有必要指出的是,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充分发挥城乡各自优势,互相吸收先进、健康的因素,理顺交流途径的双向演进过程,并不意味着城乡差别(如产业结构、经济生产方式、文化、空间景观等)的消失,也不意味着社会区域由非均质空间演变为一种彻底的均质空间。城乡两者依然高度相互依存,但在社会经济领域、设施享用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将会逐步缩小以至消除。
综合上述,城乡一体化是从区域角度出发,寻求区域持续、协调、全面的发展途径,它是在明确城乡分工、相互促进基础上的双向发展过程,它不是空间的均衡化,而是一个有效聚集、有机疏散、高度协作的最优空间网络系统。
二、荥阳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特征
1、建制镇数量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荥阳市城镇密度达15.4个/千平方公里,较郑州市13.7个/千平方公里高10%。规模等级自然分异明显,区位、交通、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的豫龙、崔庙等中部、南部城镇发展水平较高,北部高村、王村等一些城镇发展水平较低。
市域内城镇初步形成了以主要交通线和资源区为依托的北、中、南三条带状城镇片区,但城镇空间分布结构松散,城镇体系等级序列不清晰,缺少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中心城镇。
2、产业布局分散,产业园区还处于起步阶段
除已形成的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以外,多数中小企业仍布局于乡镇或者农村,空间布局分散,土地集约利用率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每个乡镇甚至村都有1—2处产业用地,分散零乱、“全面开花”、“处处冒烟”现象突出,占地大、经营粗放、土地产出率低。零乱的企业布点,既浪费了土地又不利于形成规模效益,不易于配套建设,也严重污染了环境。
三、荥阳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
荥阳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经济、空间过程,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制定也是一个统筹全局、重点把握的系统化工程,发展战略必须突破以前以城镇为中心的思维局限, 将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研究, 体现区域整体性的综合思想。其重点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经济发展的整体性
即向城乡融合型的经济发展,完善合作型的经济网络。传统的经济发展研究是以本区域内城市或城镇发展条件为依据,为本区域服务为目标的。这是一种自我经济循环的过程,带有某种局限性和封闭性,因此其发展受到区域条件的很大约束。在全球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依据利润原则向优区位区域流动。因此,荥阳经济发展的研究绝不能“就城镇论城镇”,应当扩大研究的视野,从参与市场竞争的角度和统筹城乡的理论,强化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立起城乡结合的经济运转系统,促进区域城乡的发展。
2、强调城乡空间上的整体性
即在一定地域内的大中小城市在保持密集的条件下,加强相互间的资源分配和规划布局上的协调,使土地得到合理的使用并保持最大的节约。要贯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工作重点从项目开发建设的布局设计转向城乡空间管制和环境资源保护。要突破城乡空间的分割,从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来综合各类工程设施和土地利用,尽可能将涉及城乡建设的各类规划统一协调起来。
3、强调城乡发展的整体性
即城市与村镇的有机结合使建设地区和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地区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达成有机结合。既要考虑空间布局,又要研究经济发展规律,以满足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多样性要求,改变传统的就空间论空间、就经济论经济的状况。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将荥阳城乡的发展投射于更大的区域背景上,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和把握荥阳城乡未来的发展方向。
4、力求阶段发展上的整体性
即时空系统的整体性,强调分片发展及建立在空间系统基础上的远近期结合而不是一哄而起,时序不清。要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注重宏观引导功能和可持续性,注重对城乡长远发展的调控作用。既要考虑近期的城乡功能建设、农村文明建设,更要考虑城市增长边界、城乡环境容量和资源利用的极限。
四、荥阳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措施
1、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战略
(1)空间融合
采用组团式空间布局,依托中原路、郑上路和陇海铁路等区域交通干道,使上街荥阳组团与郑州中心城区紧密融合在一起。在荥阳中心城区用地布局上搞好与高新区、须水片区以及上街区之间的功能对接。总体形成“一主两副”的轴带型结构——中部城镇产业发展带以及北部沿黄旅游发展带、南部旅游和资源发展带。中部城镇产业发展带,对外主要联系东部郑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原区,中部主要联系荥阳市区、上街区,西部主要联系巩义城区,这条发展带是郑汴洛产业发展带的一部分,城镇、产业分布相对集中,并已形成规模;北部沿黄旅游发展带,以邙岭、黄河为纽带联系郑州北部古荥镇、广武、高村、王村、汜水、巩义的康店、河洛等,产业主要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南部旅游和资源发展带,以南部山区为纽带联系崔庙、贾峪、刘河,向东延伸至马寨、郑州,向西延伸至米河、新中等城镇,产业主要以旅游和矿产资源开采为主。
(2)产业协调
荥阳市区东部可依托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结合现状工业发展特征,适当增加与工业配套的科研、技术培训用地,重点发展以先进制造业、环保型工业为主的产业园区。
同时,荥阳市应充分考虑须水组团郑州市区西部商贸物流服务中心、郑州市的纺织产业园区的职能性质,依托荥阳市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和现代商贸物流业。
荥阳市应依托上街区铝资源优势和本地以有色金属深加工及建筑机械为主的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业和建筑机械业,加大铝终端产品生产规模,重点发展铝深加工,实现铝工业的关联式生产,打造河南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2、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战略
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的区域竞争优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工促农,用发展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体系,为工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农工一体,相互协作,实现产业互动。
按照总量快速扩张,质量效益提高,结构优化升级,优势行业突出,企业集群带动的整体思路,通过优势企业重组整合、项目招商等有效途径,强力推进产业聚集,壮大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打造品牌,创立名牌,打造河南铝工业基地、郑州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不断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升能源工业,逐步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把荥阳建设成为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上的重要支点。
3、城镇化发展战略
以融入大郑州,面向中原城市群为战略取向,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始终坚持“强化中心,点轴带动,梯次发展,网络结构”的战略方针,即做大做强作为区域中心的荥阳市城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积极培育北部广武、南部崔庙和贾峪、西部高山四个中心镇,构筑区域辐射点,通过交通线形成辐射轴,带动周边村镇梯次发展,逐步形成网络化的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的城镇化带动体系,最终建立一个等级规模完善,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高度网络化、现代化的城镇体系。实现人口、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全面提高。
4、可持續发展战略
积极改变长期以来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的生产状况,以荥锦、龙泰、龙祥、辉龙、强强等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为重点,注重企业清洁生产、废物利用等环节,拉长产业链条,以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前提,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为目标,以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为主,加大农副产品循环利用开发力度,延长农业产品产业链条,重点推广无公害食品和绿色蔬菜的生产、加工,逐步建成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经济效益高效化的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恢复和提高生态功能,提高自然承载能力,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强化对水源、土地、矿产、湿地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遏制生态破坏。重点加强北部防护屏障和南部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水系防护林及绿色通道建设,积极恢复黄河、枯河、索河水系的森林植被,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扩大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构筑森林生态网络。构筑以交通线、河流为主的生态景观廊道,着力塑造城镇与新农村两大景观风貌。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和谐发展的荥阳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郑州市城乡规划局.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2] 张天龙,刘馨远,魏秀芬.天津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农业经济问题,2010(6).24~28
[3] 王卫星.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思考——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中国软科学,2009(12).24~31
[4] 谢思全,王蒙.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及其评价体系设计——以天津市区县为例.城市发展战略,2010(7).14~21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城乡空间发展战略统筹协调
一、城乡一体化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城市一体化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其宗旨是: 生产力、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把城市与乡村建设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统一的前提下, 建立城乡协调發展推进机制,在保障城市持续发展的同时,缩小或消除城乡二元差别,使城乡共享现代文明。
概括而言,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与乡村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空间布局上实现整体性的协调发展。这既是一个城乡融合的理想模式,也是一个长期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是社会—自然—经济复合生态系统演替的顶级状态。
具体而言,城乡一体化包括如下方面特征:
(1)城乡空间融合。城乡间建立完善通达、快捷的交通、通信网络、城乡联系有序。
(2)城乡经济融合。城市发挥中间纽带作用,将大工业和农村工业合理布局。乡村接受城市的部分功能,成为城镇的功能体。实现农业现代化,乡村工业化。
(3)城乡生态环境融合。城乡在空间对比上差距不显著,输入、输出关系合理,物质、能量循环途径完善,信息传递渠道通畅,严格控制污染源,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使城市生态环境乡村化,乡村环境城市化。
(4)城乡人口融合。根本上改变农村居住着大量农业人口、城市聚集着拥挤的工业人口的畸形状态。
(5)城乡文化融合。城乡信息反馈体系完善,努力提高乡村居民文化水平,使整个社会成员都充分享受现代精神文明。
(6) 城乡政治融合。消灭城乡人民在参与国家政策、决策方面的差别,在生产关系上体现共同利益。
但有必要指出的是,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充分发挥城乡各自优势,互相吸收先进、健康的因素,理顺交流途径的双向演进过程,并不意味着城乡差别(如产业结构、经济生产方式、文化、空间景观等)的消失,也不意味着社会区域由非均质空间演变为一种彻底的均质空间。城乡两者依然高度相互依存,但在社会经济领域、设施享用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将会逐步缩小以至消除。
综合上述,城乡一体化是从区域角度出发,寻求区域持续、协调、全面的发展途径,它是在明确城乡分工、相互促进基础上的双向发展过程,它不是空间的均衡化,而是一个有效聚集、有机疏散、高度协作的最优空间网络系统。
二、荥阳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特征
1、建制镇数量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荥阳市城镇密度达15.4个/千平方公里,较郑州市13.7个/千平方公里高10%。规模等级自然分异明显,区位、交通、自然条件优越、资源丰富的豫龙、崔庙等中部、南部城镇发展水平较高,北部高村、王村等一些城镇发展水平较低。
市域内城镇初步形成了以主要交通线和资源区为依托的北、中、南三条带状城镇片区,但城镇空间分布结构松散,城镇体系等级序列不清晰,缺少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中心城镇。
2、产业布局分散,产业园区还处于起步阶段
除已形成的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以外,多数中小企业仍布局于乡镇或者农村,空间布局分散,土地集约利用率低,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每个乡镇甚至村都有1—2处产业用地,分散零乱、“全面开花”、“处处冒烟”现象突出,占地大、经营粗放、土地产出率低。零乱的企业布点,既浪费了土地又不利于形成规模效益,不易于配套建设,也严重污染了环境。
三、荥阳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重点
荥阳城乡一体化是一个综合的社会、经济、空间过程,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制定也是一个统筹全局、重点把握的系统化工程,发展战略必须突破以前以城镇为中心的思维局限, 将城市与乡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城乡一体化的规划研究, 体现区域整体性的综合思想。其重点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经济发展的整体性
即向城乡融合型的经济发展,完善合作型的经济网络。传统的经济发展研究是以本区域内城市或城镇发展条件为依据,为本区域服务为目标的。这是一种自我经济循环的过程,带有某种局限性和封闭性,因此其发展受到区域条件的很大约束。在全球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依据利润原则向优区位区域流动。因此,荥阳经济发展的研究绝不能“就城镇论城镇”,应当扩大研究的视野,从参与市场竞争的角度和统筹城乡的理论,强化区域的基础设施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建立起城乡结合的经济运转系统,促进区域城乡的发展。
2、强调城乡空间上的整体性
即在一定地域内的大中小城市在保持密集的条件下,加强相互间的资源分配和规划布局上的协调,使土地得到合理的使用并保持最大的节约。要贯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工作重点从项目开发建设的布局设计转向城乡空间管制和环境资源保护。要突破城乡空间的分割,从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来综合各类工程设施和土地利用,尽可能将涉及城乡建设的各类规划统一协调起来。
3、强调城乡发展的整体性
即城市与村镇的有机结合使建设地区和农业、林业、畜牧业等地区以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达成有机结合。既要考虑空间布局,又要研究经济发展规律,以满足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多样性要求,改变传统的就空间论空间、就经济论经济的状况。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将荥阳城乡的发展投射于更大的区域背景上,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和把握荥阳城乡未来的发展方向。
4、力求阶段发展上的整体性
即时空系统的整体性,强调分片发展及建立在空间系统基础上的远近期结合而不是一哄而起,时序不清。要在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注重宏观引导功能和可持续性,注重对城乡长远发展的调控作用。既要考虑近期的城乡功能建设、农村文明建设,更要考虑城市增长边界、城乡环境容量和资源利用的极限。
四、荥阳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措施
1、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战略
(1)空间融合
采用组团式空间布局,依托中原路、郑上路和陇海铁路等区域交通干道,使上街荥阳组团与郑州中心城区紧密融合在一起。在荥阳中心城区用地布局上搞好与高新区、须水片区以及上街区之间的功能对接。总体形成“一主两副”的轴带型结构——中部城镇产业发展带以及北部沿黄旅游发展带、南部旅游和资源发展带。中部城镇产业发展带,对外主要联系东部郑州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中原区,中部主要联系荥阳市区、上街区,西部主要联系巩义城区,这条发展带是郑汴洛产业发展带的一部分,城镇、产业分布相对集中,并已形成规模;北部沿黄旅游发展带,以邙岭、黄河为纽带联系郑州北部古荥镇、广武、高村、王村、汜水、巩义的康店、河洛等,产业主要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南部旅游和资源发展带,以南部山区为纽带联系崔庙、贾峪、刘河,向东延伸至马寨、郑州,向西延伸至米河、新中等城镇,产业主要以旅游和矿产资源开采为主。
(2)产业协调
荥阳市区东部可依托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结合现状工业发展特征,适当增加与工业配套的科研、技术培训用地,重点发展以先进制造业、环保型工业为主的产业园区。
同时,荥阳市应充分考虑须水组团郑州市区西部商贸物流服务中心、郑州市的纺织产业园区的职能性质,依托荥阳市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和现代商贸物流业。
荥阳市应依托上街区铝资源优势和本地以有色金属深加工及建筑机械为主的产业基础优势,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业和建筑机械业,加大铝终端产品生产规模,重点发展铝深加工,实现铝工业的关联式生产,打造河南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2、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战略
建立以创新为核心的区域竞争优势,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工促农,用发展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同时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体系,为工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农工一体,相互协作,实现产业互动。
按照总量快速扩张,质量效益提高,结构优化升级,优势行业突出,企业集群带动的整体思路,通过优势企业重组整合、项目招商等有效途径,强力推进产业聚集,壮大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打造品牌,创立名牌,打造河南铝工业基地、郑州机械装备制造业基地,不断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提升能源工业,逐步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把荥阳建设成为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上的重要支点。
3、城镇化发展战略
以融入大郑州,面向中原城市群为战略取向,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始终坚持“强化中心,点轴带动,梯次发展,网络结构”的战略方针,即做大做强作为区域中心的荥阳市城区,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积极培育北部广武、南部崔庙和贾峪、西部高山四个中心镇,构筑区域辐射点,通过交通线形成辐射轴,带动周边村镇梯次发展,逐步形成网络化的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的城镇化带动体系,最终建立一个等级规模完善,职能分工明确,空间布局合理,高度网络化、现代化的城镇体系。实现人口、社会、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与全面提高。
4、可持續发展战略
积极改变长期以来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综合利用率不高的生产状况,以荥锦、龙泰、龙祥、辉龙、强强等循环经济试点企业为重点,注重企业清洁生产、废物利用等环节,拉长产业链条,以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前提,构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安全质量为目标,以资源综合利用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为主,加大农副产品循环利用开发力度,延长农业产品产业链条,重点推广无公害食品和绿色蔬菜的生产、加工,逐步建成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经济效益高效化的循环型农业经济体系。
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恢复和提高生态功能,提高自然承载能力,创建良好的人居环境。强化对水源、土地、矿产、湿地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遏制生态破坏。重点加强北部防护屏障和南部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水系防护林及绿色通道建设,积极恢复黄河、枯河、索河水系的森林植被,实行森林分类经营,扩大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构筑森林生态网络。构筑以交通线、河流为主的生态景观廊道,着力塑造城镇与新农村两大景观风貌。逐步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城市与乡村和谐发展的荥阳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 郑州市城乡规划局.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2] 张天龙,刘馨远,魏秀芬.天津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农业经济问题,2010(6).24~28
[3] 王卫星.对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的思考——苏州市城乡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中国软科学,2009(12).24~31
[4] 谢思全,王蒙.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及其评价体系设计——以天津市区县为例.城市发展战略,2010(7).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