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导学生疑、合作释疑、评价获能为一体的初中语文生态课堂“三段式”教学模式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通过“导学案”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入多元评价促使学生和小组共同进步。三者有机地融合,让语文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生态课堂;合作交流;多元评价
一、导学案助推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关注全体学生,考虑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优秀的导学案应该包括三部分内容: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案与导案。“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要结合新课标中的学段特点和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设计出具有引导性的学习目标,要特别体现过程与方法,要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学案”是学习目标的细化,是针对学习目标设计的让学生预习、合作、检测的具体问题。“导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方法指导,即用具体的语言告诉学生“怎么学”。学生在使用导学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经历三个阶段:课前借助导学案自主预习,课上依据导学案合作交流,课后凭借导学案自主检测。
课前,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自主研读课文,搜集资料,与同学探讨,从而把本课的学习目标进行梳理,进而提出疑问。课上,学生主要针对导学案上预设的合作探究点,把自己的理解和小组其他成员交流,然后小组展示交流,组间补充质疑。教师在整个课堂上只是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课后,学生通过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检测题,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二、合作交流让学生个性飞扬
合作学习是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要让合作学习更有效,成果展示更精彩,就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要合理设计导学案中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
导学案上的合作探究问题应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会让学生有多角度的思考,这样才便于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实现互补和互助,从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思维碰撞的快乐。
2.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
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作保证,那么小组讨论就成了优等生的“一言堂”,大部分学生因没有参与的机会就会失去积极性。因此,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根据合作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预设学生所需要的时间,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思考和互动的时间。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小组交流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要适时地深入合作学习小组中对其进行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全班交流展示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补充、质疑、反驳中营造课堂争论的氛围,使学生敞开心扉,敢做、敢说、敢质疑、敢争辩;要能及时针对学生的汇报组织学生思考、朗读,强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三、多元评价促学生快乐成长
要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确立一种既能促进学生自我努力,又能激励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多元评价机制。
1.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生态课堂要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自评和小组间的互评。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自我监控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这时候也离不开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评价,比如学生写完了一篇作文,小组间的成员就可以互相评一评。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对文章的鉴赏能力,而且能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学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也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自信心。
2.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看到学生个体的发展,又要看到学习小组的成绩,做到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的有机统一。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应侧重于评价学生在预习中的学习效果、课堂上的学习态度以及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等。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应侧重于评价整个小组在合作过程中是否能围绕主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讨论时的组织、互助、互补,展示成果时小组的团结和创新因素等。
3.诊断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相结合
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诊断性评价或价值判断。比如在一节课上,教师让学生谈谈读完《背影》后的感受,一位学生不顾文中父亲“背影”的凝重与厚度说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另一节课上,教师讓学生说说自己对愚公移山行动的认识,一学生说愚公“没有环保意识”。对此类的回答,教师不能一味地鼓励,要在尊重阅读主体的同时让学生尊重文本,让学生看到“背影”背后的“父爱”,“愚公”身后的“执着”。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再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就具备了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总之,将导学案引领、合作学习、多元评价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必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初中语文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生态课堂;合作交流;多元评价
一、导学案助推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导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设计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案。教师在设计导学案时要关注全体学生,考虑学生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优秀的导学案应该包括三部分内容: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学案与导案。“学习目标和重难点”要结合新课标中的学段特点和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设计出具有引导性的学习目标,要特别体现过程与方法,要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学案”是学习目标的细化,是针对学习目标设计的让学生预习、合作、检测的具体问题。“导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方法指导,即用具体的语言告诉学生“怎么学”。学生在使用导学案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经历三个阶段:课前借助导学案自主预习,课上依据导学案合作交流,课后凭借导学案自主检测。
课前,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里,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自主研读课文,搜集资料,与同学探讨,从而把本课的学习目标进行梳理,进而提出疑问。课上,学生主要针对导学案上预设的合作探究点,把自己的理解和小组其他成员交流,然后小组展示交流,组间补充质疑。教师在整个课堂上只是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课后,学生通过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检测题,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二、合作交流让学生个性飞扬
合作学习是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要让合作学习更有效,成果展示更精彩,就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要合理设计导学案中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
导学案上的合作探究问题应是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会让学生有多角度的思考,这样才便于学生在课堂上有效地实现互补和互助,从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到思维碰撞的快乐。
2.要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
如果没有充分的时间作保证,那么小组讨论就成了优等生的“一言堂”,大部分学生因没有参与的机会就会失去积极性。因此,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根据合作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预设学生所需要的时间,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思考和互动的时间。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小组交流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真的在讨论,要适时地深入合作学习小组中对其进行点拨、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全班交流展示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补充、质疑、反驳中营造课堂争论的氛围,使学生敞开心扉,敢做、敢说、敢质疑、敢争辩;要能及时针对学生的汇报组织学生思考、朗读,强化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
三、多元评价促学生快乐成长
要保证课堂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确立一种既能促进学生自我努力,又能激励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多元评价机制。
1.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生态课堂要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自评和小组间的互评。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自我监控能力,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这时候也离不开小组成员间的相互评价,比如学生写完了一篇作文,小组间的成员就可以互相评一评。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自己对文章的鉴赏能力,而且能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学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也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自信心。
2.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既要看到学生个体的发展,又要看到学习小组的成绩,做到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的有机统一。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应侧重于评价学生在预习中的学习效果、课堂上的学习态度以及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等。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应侧重于评价整个小组在合作过程中是否能围绕主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讨论,讨论时的组织、互助、互补,展示成果时小组的团结和创新因素等。
3.诊断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相结合
在课堂上,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诊断性评价或价值判断。比如在一节课上,教师让学生谈谈读完《背影》后的感受,一位学生不顾文中父亲“背影”的凝重与厚度说文中的父亲“违反交通规则”。另一节课上,教师讓学生说说自己对愚公移山行动的认识,一学生说愚公“没有环保意识”。对此类的回答,教师不能一味地鼓励,要在尊重阅读主体的同时让学生尊重文本,让学生看到“背影”背后的“父爱”,“愚公”身后的“执着”。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再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明白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样的评价就具备了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
总之,将导学案引领、合作学习、多元评价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必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初中语文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