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普通人投资理财的首选就是基金,美国称作是共同基金(mutual fund)。1980年,美国人投资于大约500种基金的资金大约为1000亿美元。但是到了1993年,这个数字迅速的飙升为投资于3800种基金的资金为1.6万亿美元。又过了不到10年的时间,到了2001年,基金总数的增加幅度就超过了一倍,达到8200个,投资额的增加超过了3倍,达到6.6万亿美元——超过了美国银行账户资产总额6万亿美元的数字。基金公司的总数甚至超过了上市公司。
但问题是,人们对于基金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基金本身到底存在着哪些被人忽略的误区呢?克林顿时期担任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的阿瑟·莱维特先生最近在自己的书中对共同基金存在的问题作了阐述。希望给投资者一点启示。
投资者不了解基金
在过去的20年中,美国的共同基金行业迅速成长。有些学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了个人退休账户。从个人退休账户浮出水面之后,投资者可以将退休储蓄投资于得到税收保护的共同基金,这样就支持了共同基金最初几年的繁荣。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很多公司纷纷推出401(K)计划,这是一种由公司发起的退休金计划,他们将共同基金作为投资的首选,因此到了2002年,共同基金中大约有38%的资产来自于401(k)。
问题是,当如此多的美国公民投资于共同基金之后,到底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们呢?前美国证监会主席阿瑟·莱维特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当我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的时候,最强烈的感觉是这些文件让人难以理解。起初我觉得很尴尬,随之而来的触动是,如果一个从事证券行业25年的人都不能理解招募说明书的行话,想象一下普通投资者的困惑吧。共同基金招募说明书都是由律师用难以理解的法律术语写成的,也是写给证券律师看的。我很快发现这只是共同基金业内存在的问题之一。”
在1993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委托一家咨询公司进行调查,希望了解投资者对共同基金的了解成都。集中对一些人群进行了几轮调查之后,证券交易委员会发现,大部分投资者比人们想象的还要糊涂。
从某个角度而言,共同基金行业近10年来几乎从未发生过丑闻,属于“名誉颇佳”的行业。也有很多时候,共同基金公然宣称自己是投资者利益的代言人,不过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基金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最后被证券交易委员会查处的案例并不少见。很多投资管理人员先是自己买入股票,然后为基金买入同样的股票,这样就会使得那些股票的价格攀升,这种操作被称为“超前交易”,根据美国证券法的规定,这是不合法的。
还有另一个问题也很普遍,就是拉抬基金净值。在披露报表之前的最后一天,基金通过买入大量基金已经持有的股票,试图以此控制市场行情走势。如果成功的话,基金净值就会上升,季度报告或者年度报告就会显得具有吸引力,从而诱使投资者在不知情的前提下买入基金。而实际上,这个基金的表现不过是人为操控所造成的。
手续费和利润
关于共同基金的各类费用,基金公司和投资者的看法迥然不同。基金公司认为,这些是基金公司的正常,而且合理的收入,他们是吸引人才的根本,有人才才能进行好的投资。
不过对投资者而言,问题又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疑,共同基金的高额成本正在成为扼杀利润的武器。基金每年从投资者那里收取的各类手续费用高达500亿美元。阿瑟·莱维特先生对此问题一直相当关注,他说,“虽然基金行业试图把关于费用的争议一笔带过,但是投资者应该知道关于基金的一个基本事实,从投资额中扣除的费用常常决定着投资者是亏损还是盈利。”
他说,对于基金行业来说,基金特征设计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巧妙的将手续费伪装成投资者投资资产的一定百分比。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每年2%的费用是相当低的,却没有意识到这实际上是很严重的行为。
“还有自动的将手续费从基金收益中扣除的方式——投资者从来看不到发票,也从来不用签发支票,这种方式让人感受不到手续费的存在。”阿瑟。莱维特先生举了个例子。“假设投资者将1万美元投资于美国股票基金,管理费率为2%,赎回费率为3%。如果20年中投资者每年的收益率为7.5%,投资者将会得到几乎增加了两倍的钱——27508美元。但投资者也会支付高达14970美元的手续费,并放弃了这14970美元在20年中可能产生的收益,这远远大于大部分美国家庭在20年中用于购买生活用品的钱。
美国目前投资于股票基金的费用率平均为1.38%,意味着每1万美元投资额中有138美元是要交给基金公司的。最具有成本效益的基金公司设法把他们的费用率保持在1%以下,最大的投资集团,富达投资集团的平均费用率是0.75%,但有些基金的费用率则高达4%这样一个令人费解的地步。要了解费用率的多少,其实只需要察看基金招募说明书就可以了。
有人认为,费用率高的基金管理水平也会比较高,这样想的原因是人为费用率比较高的基金,可能会聘请水平更高的基金经理和投资团队。感觉物有所值。不过实际上,很多相关的研究却表明,费用率低的基金比费用率高的基金做得好。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费用率为1.5%的基金从起步开始,就要连续不断有比别人更高的收益,这样才能和费用率低的基金同步。
“假设投资者投资1万美元于A基金,股票市场在随后的20年时间中每年的收益率为7.5%。如果基金的费用率是1%,20年中,1万美元的投资额就会增加到34743美元。如果费用率是2%,假定两个基金都投资于相同的股票,20年中,1万美元的投资额会增加到28359美元。和前者相比,收益减少了18.4%。所以费用率高的基金永远处于追赶的态势下。”阿瑟·莱维特先生是这样解释这个问题的。
过去业绩和未来业绩
其实谁都知道,投资于基金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其过去的业绩,然而过去的业绩却无法预测未来。基金在报纸和杂志上花高价作广告,告诉投资者他们在过去1年,3年,5年中的业绩,收益率很诱人。但事实上,在基金行业,过去绝非未来。
投资者应该知道的是,基金经理处于一个残酷的行业之中,他们的工作业绩依靠他们吸引新资金进入的能力,而这又是靠基金在行业内出色的表现和在晨星公司的排名。因为随着资产的增加,从管理费用中得到的收入也在增加。但是如果基金业绩在行业内落后,其级别也会随之降低,这样一来,它对新资金的吸引能力就大大降低了。
有相关的调查表明,在任何一年中投资排名在前10%的基金,一年之后,这些基金中的4/5的排名都落在了10%之外。
这时候,你可能需要依赖其他方面对一个基金进行判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家基金的管理经验。晨星公司在2000年3月到2001年3月,也就是在股市下跌,几乎所有的美国国内股票基金都赔钱的时候,对基金经理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同时期一家由任期至少是4年的团队经营管理的基金损失较轻,比标准普尔500指数和一般的股票基金损失要少。同时,管理资历越深损失就越少。
另外,更换基金管理经理也是个很有价值的信号。Legg Mason Value信托基金的经历米勒是创造了连续11年业绩超出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传奇人物。显然,如果他离开了基金,他的后来者将不会有同样的成功率。总而言之,一旦某一个基金突然改变了策略,都值得关注。
指数基金和管理型基金
阿瑟·莱维特曾经反复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交易频繁的管理型基金的业绩没有达到标准。每个基金公司都会把自己的业绩和某个基准作比较。到2001年12月30日为止的一年中,根据晨星公司调查,美国47%的国内股票基金的业绩不如标准普尔500指数,而且是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13.4%的情况之下。即便是这样,2001年对于管理型基金来说还是年景好的一年。
这个问题回归到本原上还是关于指数基金和管理型基金孰优孰劣的讨论,而且这场讨论持续了很多年。指数基金的支持者们认为,活跃的投资基金将钱浪费在支付第一流的分析师和选择股票进行投资的操盘手的高工资上,就为了设立只赢不输的投资组合上。因为交易频繁所以交易成本也非常之高,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他们的业绩还不如保守的指数基金好。
但同时,管理型基金的支持者们则认为,指数基金的业绩也并非一直很好。比如在2000年3月高科技股大萧条之后12个月的表现。还有人觉得,指数基金虽然表现还不错,但是太过于乏味了,市场行情看涨的时候,指数基金只是跟着上涨,没有任何超越指数的表现,市场行情下跌的时候,指数基金也只是跟着下滑。
著名基金评级服务公司Lipper的高级研究人员卡西迪说,在过去的20年中,有12年的时间,积极管理的基金的业绩要比指数基金好。不过如果要比较过去20年的收益(包括费用,但不包括赎回费用),指数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要稍微领先一些,总收益为12.59%,而管理型基金的年平均收益为12.4%。如果把赎回费用也算在里面,指数基金就能以每年高出1.2%的绝对优势打败管理型基金。如果把10年和20年中高出的收益加在一起的话,这是一个很大的数额了。
事实和误导
有些时候,投资人很容易被基金公司花样百出的广告所误导。阿瑟。莱维特先生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期间,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案例。
当时由Van Kampen投资基金公司经营的共同基金,在1996年的宣传中声称其收益率为62%。而且根据著名的基金评级公司Lipper的报告,该基金的业绩在业内名列前茅,比第二名的基金的收益率高出了20%。这确实是事实。但投资者不知道的是,被称为所谓孵化基金的Van Kampen投资基金公司,在基金经理为了营销目的建立起追踪记录之前,是在种子基金的基础上运营的,它的高收益率是相对于20万到38万美元很小额的资产来说的。投资者也不知道该公司一多半的利润来自于31只新上市的热门股票。实际上,该基金只需要买入每个新上市股票的100到400股,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效益。
“显然,62%的利润率不切实际的拔高了投资者的期望,但同时这也是一个不能长久维持的业绩。当Van Kampen高级经理决定向公众销售基金时,在6个星期之内,大约有1.5万人投资了1亿美元。后来Van Kampen在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他们是否犯罪的问题不置可否的情况下,承认误导了投资者。”阿瑟。莱维特说。
他还举了几个例子。比如由Dreyfus公司管理的一家基金公司,因为用无法维持的高收益欺骗投资者而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并为此付出了300万美元。该基金的管理人员声称收益率为80%,却没有告诉投资者这是因为基金接受了本应该分配给其他Dreyfus基金的首次发行的股票才会有这么高的收益率。
1996到1998年间,Legg Mason投资银行的投资经理夸大了其下属两个基金中的普通债券的价值,欺骗基金投资顾问以及其下属的经历。因为对他的监督不够完善,使得他能够在报告每天所管理投资组合中的普通债券的价值时,制造虚假数字,甚至在债券发行人不能按时履行偿还利息的义务,即将破产的时候,他还是用了一些计量高估基金价值,诱骗新的投资者。
所以投资者可以看到,基金公司往往会挑对他们有利的说辞来吸引你,但你一定要试图弄清楚漂亮的数字背后是什么,是可以维持的业绩,还是昙花一现的业绩。
但问题是,人们对于基金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基金本身到底存在着哪些被人忽略的误区呢?克林顿时期担任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的阿瑟·莱维特先生最近在自己的书中对共同基金存在的问题作了阐述。希望给投资者一点启示。
投资者不了解基金
在过去的20年中,美国的共同基金行业迅速成长。有些学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了个人退休账户。从个人退休账户浮出水面之后,投资者可以将退休储蓄投资于得到税收保护的共同基金,这样就支持了共同基金最初几年的繁荣。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很多公司纷纷推出401(K)计划,这是一种由公司发起的退休金计划,他们将共同基金作为投资的首选,因此到了2002年,共同基金中大约有38%的资产来自于401(k)。
问题是,当如此多的美国公民投资于共同基金之后,到底有多少人真正了解他们呢?前美国证监会主席阿瑟·莱维特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当我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的时候,最强烈的感觉是这些文件让人难以理解。起初我觉得很尴尬,随之而来的触动是,如果一个从事证券行业25年的人都不能理解招募说明书的行话,想象一下普通投资者的困惑吧。共同基金招募说明书都是由律师用难以理解的法律术语写成的,也是写给证券律师看的。我很快发现这只是共同基金业内存在的问题之一。”
在1993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委托一家咨询公司进行调查,希望了解投资者对共同基金的了解成都。集中对一些人群进行了几轮调查之后,证券交易委员会发现,大部分投资者比人们想象的还要糊涂。
从某个角度而言,共同基金行业近10年来几乎从未发生过丑闻,属于“名誉颇佳”的行业。也有很多时候,共同基金公然宣称自己是投资者利益的代言人,不过事实并非完全如此。基金工作人员违规操作,最后被证券交易委员会查处的案例并不少见。很多投资管理人员先是自己买入股票,然后为基金买入同样的股票,这样就会使得那些股票的价格攀升,这种操作被称为“超前交易”,根据美国证券法的规定,这是不合法的。
还有另一个问题也很普遍,就是拉抬基金净值。在披露报表之前的最后一天,基金通过买入大量基金已经持有的股票,试图以此控制市场行情走势。如果成功的话,基金净值就会上升,季度报告或者年度报告就会显得具有吸引力,从而诱使投资者在不知情的前提下买入基金。而实际上,这个基金的表现不过是人为操控所造成的。
手续费和利润
关于共同基金的各类费用,基金公司和投资者的看法迥然不同。基金公司认为,这些是基金公司的正常,而且合理的收入,他们是吸引人才的根本,有人才才能进行好的投资。
不过对投资者而言,问题又得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疑,共同基金的高额成本正在成为扼杀利润的武器。基金每年从投资者那里收取的各类手续费用高达500亿美元。阿瑟·莱维特先生对此问题一直相当关注,他说,“虽然基金行业试图把关于费用的争议一笔带过,但是投资者应该知道关于基金的一个基本事实,从投资额中扣除的费用常常决定着投资者是亏损还是盈利。”
他说,对于基金行业来说,基金特征设计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巧妙的将手续费伪装成投资者投资资产的一定百分比。大部分人都会认为每年2%的费用是相当低的,却没有意识到这实际上是很严重的行为。
“还有自动的将手续费从基金收益中扣除的方式——投资者从来看不到发票,也从来不用签发支票,这种方式让人感受不到手续费的存在。”阿瑟。莱维特先生举了个例子。“假设投资者将1万美元投资于美国股票基金,管理费率为2%,赎回费率为3%。如果20年中投资者每年的收益率为7.5%,投资者将会得到几乎增加了两倍的钱——27508美元。但投资者也会支付高达14970美元的手续费,并放弃了这14970美元在20年中可能产生的收益,这远远大于大部分美国家庭在20年中用于购买生活用品的钱。
美国目前投资于股票基金的费用率平均为1.38%,意味着每1万美元投资额中有138美元是要交给基金公司的。最具有成本效益的基金公司设法把他们的费用率保持在1%以下,最大的投资集团,富达投资集团的平均费用率是0.75%,但有些基金的费用率则高达4%这样一个令人费解的地步。要了解费用率的多少,其实只需要察看基金招募说明书就可以了。
有人认为,费用率高的基金管理水平也会比较高,这样想的原因是人为费用率比较高的基金,可能会聘请水平更高的基金经理和投资团队。感觉物有所值。不过实际上,很多相关的研究却表明,费用率低的基金比费用率高的基金做得好。原因也很简单,因为费用率为1.5%的基金从起步开始,就要连续不断有比别人更高的收益,这样才能和费用率低的基金同步。
“假设投资者投资1万美元于A基金,股票市场在随后的20年时间中每年的收益率为7.5%。如果基金的费用率是1%,20年中,1万美元的投资额就会增加到34743美元。如果费用率是2%,假定两个基金都投资于相同的股票,20年中,1万美元的投资额会增加到28359美元。和前者相比,收益减少了18.4%。所以费用率高的基金永远处于追赶的态势下。”阿瑟·莱维特先生是这样解释这个问题的。
过去业绩和未来业绩
其实谁都知道,投资于基金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其过去的业绩,然而过去的业绩却无法预测未来。基金在报纸和杂志上花高价作广告,告诉投资者他们在过去1年,3年,5年中的业绩,收益率很诱人。但事实上,在基金行业,过去绝非未来。
投资者应该知道的是,基金经理处于一个残酷的行业之中,他们的工作业绩依靠他们吸引新资金进入的能力,而这又是靠基金在行业内出色的表现和在晨星公司的排名。因为随着资产的增加,从管理费用中得到的收入也在增加。但是如果基金业绩在行业内落后,其级别也会随之降低,这样一来,它对新资金的吸引能力就大大降低了。
有相关的调查表明,在任何一年中投资排名在前10%的基金,一年之后,这些基金中的4/5的排名都落在了10%之外。
这时候,你可能需要依赖其他方面对一个基金进行判断。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家基金的管理经验。晨星公司在2000年3月到2001年3月,也就是在股市下跌,几乎所有的美国国内股票基金都赔钱的时候,对基金经理的表现进行了观察。同时期一家由任期至少是4年的团队经营管理的基金损失较轻,比标准普尔500指数和一般的股票基金损失要少。同时,管理资历越深损失就越少。
另外,更换基金管理经理也是个很有价值的信号。Legg Mason Value信托基金的经历米勒是创造了连续11年业绩超出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传奇人物。显然,如果他离开了基金,他的后来者将不会有同样的成功率。总而言之,一旦某一个基金突然改变了策略,都值得关注。
指数基金和管理型基金
阿瑟·莱维特曾经反复提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交易频繁的管理型基金的业绩没有达到标准。每个基金公司都会把自己的业绩和某个基准作比较。到2001年12月30日为止的一年中,根据晨星公司调查,美国47%的国内股票基金的业绩不如标准普尔500指数,而且是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了13.4%的情况之下。即便是这样,2001年对于管理型基金来说还是年景好的一年。
这个问题回归到本原上还是关于指数基金和管理型基金孰优孰劣的讨论,而且这场讨论持续了很多年。指数基金的支持者们认为,活跃的投资基金将钱浪费在支付第一流的分析师和选择股票进行投资的操盘手的高工资上,就为了设立只赢不输的投资组合上。因为交易频繁所以交易成本也非常之高,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他们的业绩还不如保守的指数基金好。
但同时,管理型基金的支持者们则认为,指数基金的业绩也并非一直很好。比如在2000年3月高科技股大萧条之后12个月的表现。还有人觉得,指数基金虽然表现还不错,但是太过于乏味了,市场行情看涨的时候,指数基金只是跟着上涨,没有任何超越指数的表现,市场行情下跌的时候,指数基金也只是跟着下滑。
著名基金评级服务公司Lipper的高级研究人员卡西迪说,在过去的20年中,有12年的时间,积极管理的基金的业绩要比指数基金好。不过如果要比较过去20年的收益(包括费用,但不包括赎回费用),指数基金的平均年收益率要稍微领先一些,总收益为12.59%,而管理型基金的年平均收益为12.4%。如果把赎回费用也算在里面,指数基金就能以每年高出1.2%的绝对优势打败管理型基金。如果把10年和20年中高出的收益加在一起的话,这是一个很大的数额了。
事实和误导
有些时候,投资人很容易被基金公司花样百出的广告所误导。阿瑟。莱维特先生在证券交易委员会期间,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案例。
当时由Van Kampen投资基金公司经营的共同基金,在1996年的宣传中声称其收益率为62%。而且根据著名的基金评级公司Lipper的报告,该基金的业绩在业内名列前茅,比第二名的基金的收益率高出了20%。这确实是事实。但投资者不知道的是,被称为所谓孵化基金的Van Kampen投资基金公司,在基金经理为了营销目的建立起追踪记录之前,是在种子基金的基础上运营的,它的高收益率是相对于20万到38万美元很小额的资产来说的。投资者也不知道该公司一多半的利润来自于31只新上市的热门股票。实际上,该基金只需要买入每个新上市股票的100到400股,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效益。
“显然,62%的利润率不切实际的拔高了投资者的期望,但同时这也是一个不能长久维持的业绩。当Van Kampen高级经理决定向公众销售基金时,在6个星期之内,大约有1.5万人投资了1亿美元。后来Van Kampen在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他们是否犯罪的问题不置可否的情况下,承认误导了投资者。”阿瑟。莱维特说。
他还举了几个例子。比如由Dreyfus公司管理的一家基金公司,因为用无法维持的高收益欺骗投资者而受到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指控,并为此付出了300万美元。该基金的管理人员声称收益率为80%,却没有告诉投资者这是因为基金接受了本应该分配给其他Dreyfus基金的首次发行的股票才会有这么高的收益率。
1996到1998年间,Legg Mason投资银行的投资经理夸大了其下属两个基金中的普通债券的价值,欺骗基金投资顾问以及其下属的经历。因为对他的监督不够完善,使得他能够在报告每天所管理投资组合中的普通债券的价值时,制造虚假数字,甚至在债券发行人不能按时履行偿还利息的义务,即将破产的时候,他还是用了一些计量高估基金价值,诱骗新的投资者。
所以投资者可以看到,基金公司往往会挑对他们有利的说辞来吸引你,但你一定要试图弄清楚漂亮的数字背后是什么,是可以维持的业绩,还是昙花一现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