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基础的重要工作。叶圣陶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不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当作家。所以,搞好作文教学,提高学生作文水平,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5-02
现今的大部分小学生怕写作文,尤其农村小学生更怕。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常表现为想写但不敢提笔;提起笔却又无从下笔;文风呆板而不活泼、没有创造性。大部分农村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有恐惧感,甚至是厌恶感。
古语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做出改变,从研究学生的习作现状和心理入手,改革教学方法,打消学生习作恐惧厌烦感,启发写作欲望。
一、农村小学生写作现状形成原因
1、客观因素。农村相对偏远闭塞,图书馆、阅览室不健全,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匮乏;信息传媒相对滞后,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限制了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
2、主观因素。农村小学生写作训练起步较晚。传统语文教学往往是在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而且直接就写命题作文,这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其实小学一年级就应重视作文教学了,从训练学生说话写话开始。
3、注重模式,轻视学生兴趣与个性。目前,作文教学往往被一条封闭式的模式所禁锢,即教师根据单元训练内容拟订题目,再指导学生按"积累运用"的内容考虑写作方法,然后提出要求,最后让学生动笔起草。结果是"文章起个头,磨破钢笔头","学生搔头皮,教师皱眉头",写成的文章不是千篇一律,就是依样画葫芦。
4、注重课堂,轻视学生多彩的生活。教师往往重于选材方法、词语运用的指导上,而忽略学生生活实际,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进行实际指导,造成学生无材料可写,难以下笔。
5、注重指导,轻视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只重视作文指导、作文修改并写出评语,却轻视作文评讲。在评语中,不能针对作文优劣进行认真评析,没有针对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去鼓励学生,而是大量运用套用语言。
二、改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对策
1、重视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写作信息,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的生成点,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读写能力。
一是仿写,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篇章为模仿提供了范例。仿写的训练方式有仿句、仿段、仿篇,使阅读教学得到延伸。二是扩写,教材中有些文章语言简洁,重记叙,轻描写,概括性很强,是作为扩写的很好对象。而小学生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引导他们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合理的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三是续编,教材中有不少文章情节引人入胜,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引导学生续编。四是补白,教材中有些故事情节一带而过,却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仔细揣摩,会令人陶醉其中,这样的地方可以进行补白作为练笔。
2、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写作素材
词汇积累是作文训练的基石。同样的"积累词汇",实施过程中,城里乡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农村,是需费些心思的。
在每周的语文课中专门开设阅读课,教师认真指导学生阅读。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布置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在班级中增设了"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把个人的藏书拿来;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特殊作业,那就是买一两本有意义的课外书籍。教师可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使家长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教师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事,学会评价美丑善恶、鉴赏人生世态。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3、灵活施教,贴近学生生活;放宽选材限制,写生活中的作文
罗丹说过:"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章"。
放宽选材限制,让学生写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农村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热闹,但农村孩子从小就经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农村孩子奠定了丰厚的素材基础。上树掏鸟蛋、下塘窝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童年趣事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喂猪、放牛、锄草、插秧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深切的感受。这些具体的感知,学生写起来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多开展课外活动,多组织学生郊游、野炊,让学生多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这样,以活动导趣,又以活动诱写,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4、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写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
学生自改,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老师应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首先让学生看内容是否切题;其次,检查文章条理、详略处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再次,检查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最后,看看采用修辞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
学生在互改交流中,無拘无束、充分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他人评价时,自己受到启发,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教师从精批细改的主体地位中脱离出来,成为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三、结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总结经验,大胆创新,有效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让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写出创意,写出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5-02
现今的大部分小学生怕写作文,尤其农村小学生更怕。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学生在习作水平上的差距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常表现为想写但不敢提笔;提起笔却又无从下笔;文风呆板而不活泼、没有创造性。大部分农村学生在心理上对作文有恐惧感,甚至是厌恶感。
古语有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提高农村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须有"源头活水来"。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做出改变,从研究学生的习作现状和心理入手,改革教学方法,打消学生习作恐惧厌烦感,启发写作欲望。
一、农村小学生写作现状形成原因
1、客观因素。农村相对偏远闭塞,图书馆、阅览室不健全,可供学生阅读的书籍匮乏;信息传媒相对滞后,可感知的新鲜事物稀少,限制了课外学习、写作素材收集的空间。
2、主观因素。农村小学生写作训练起步较晚。传统语文教学往往是在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而且直接就写命题作文,这让很多学生望而生畏。其实小学一年级就应重视作文教学了,从训练学生说话写话开始。
3、注重模式,轻视学生兴趣与个性。目前,作文教学往往被一条封闭式的模式所禁锢,即教师根据单元训练内容拟订题目,再指导学生按"积累运用"的内容考虑写作方法,然后提出要求,最后让学生动笔起草。结果是"文章起个头,磨破钢笔头","学生搔头皮,教师皱眉头",写成的文章不是千篇一律,就是依样画葫芦。
4、注重课堂,轻视学生多彩的生活。教师往往重于选材方法、词语运用的指导上,而忽略学生生活实际,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进行实际指导,造成学生无材料可写,难以下笔。
5、注重指导,轻视对学生的评价。教师只重视作文指导、作文修改并写出评语,却轻视作文评讲。在评语中,不能针对作文优劣进行认真评析,没有针对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去鼓励学生,而是大量运用套用语言。
二、改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对策
1、重视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充分挖掘和利用课文中内在的写作信息,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的生成点,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读写能力。
一是仿写,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篇章为模仿提供了范例。仿写的训练方式有仿句、仿段、仿篇,使阅读教学得到延伸。二是扩写,教材中有些文章语言简洁,重记叙,轻描写,概括性很强,是作为扩写的很好对象。而小学生的想象力极为丰富,引导他们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合理的想象,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三是续编,教材中有不少文章情节引人入胜,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引导学生续编。四是补白,教材中有些故事情节一带而过,却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仔细揣摩,会令人陶醉其中,这样的地方可以进行补白作为练笔。
2、注重积累,通过多种渠道丰富写作素材
词汇积累是作文训练的基石。同样的"积累词汇",实施过程中,城里乡下却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农村,是需费些心思的。
在每周的语文课中专门开设阅读课,教师认真指导学生阅读。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每星期、每月评出"阅读之星"、"词汇大王"等,同时注意遏制学生积累中的片面贪多求次情况。布置学生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在班级中增设了"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把个人的藏书拿来;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特殊作业,那就是买一两本有意义的课外书籍。教师可推荐性地开出书目,使家长为孩子买书变成一种自觉的习惯。教师教会学生从社会中汲取原始素材,提醒他们留意身边的事,学会评价美丑善恶、鉴赏人生世态。教师尽可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会,多接触大自然,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3、灵活施教,贴近学生生活;放宽选材限制,写生活中的作文
罗丹说过:"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章"。
放宽选材限制,让学生写出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农村虽然比不上城市的热闹,但农村孩子从小就经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农村孩子奠定了丰厚的素材基础。上树掏鸟蛋、下塘窝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童年趣事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喂猪、放牛、锄草、插秧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深切的感受。这些具体的感知,学生写起来会感到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多开展课外活动,多组织学生郊游、野炊,让学生多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这样,以活动导趣,又以活动诱写,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
4、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写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
学生自改,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老师应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首先让学生看内容是否切题;其次,检查文章条理、详略处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再次,检查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最后,看看采用修辞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
学生在互改交流中,無拘无束、充分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他人评价时,自己受到启发,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教师从精批细改的主体地位中脱离出来,成为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三、结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教师恰当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总结经验,大胆创新,有效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持之以恒,做生活的有心人,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让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写出创意,写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