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语文自主学习中质疑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9508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质疑能力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语文教学离不开学生的质疑。本文在分析当前语文教学中学生质疑状况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语文自主学习 质疑能力 培养策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施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文立足于语文课堂,就语文自主学习中质疑能力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进行了探讨。
  一、培养学生语文质疑能力的必要性
  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它好像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在疑问的驱使下,儿童会主动产生学习的意愿,并渴望及时解疑。这时如果老师尊重学生学习的意愿,顺从他们的需求,学生就会自觉而积极地投入学习,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可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新课程语文教材中创设了许多学生质疑的情境,其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在本篇课文中寻找这些疑问的答案,而且是教学生提出问题。要真正掌握知识深层的东西,就必须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氛围,使学生“敢疑”。
  魏书生在谈语文教学时说:“学民主的思想,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最大限度地释放了学生自身的能量,调动了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首先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使其感受到老师的关注,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建立朋友式的关系。其次,允许学生质疑“出错”,这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在这方面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的做法就给我们树立了榜样,他在教学中提出了“三个不”、“三欢迎”和“三允许”的观点。最后,教师要采用语言的激励或眼神的肯定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赞许,学生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更勇于质疑。
  (二)教给方法,使学生会“会疑”。
  中国有句古谚语:“授人以鱼,一日食鱼;授人以渔,终身得鱼。”学生敢疑,更应该会疑,要使学生认识到会疑是具备质疑能力的重要标志。一开始学生提问经常找不到切人点,会提出一些诸如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之类的问题,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在深思熟虑之后再“质疑问难”,那些经过努力,或借助工具书、参考书、或与同学可胸闷的疑难,则不必再提出。从何疑起?怎样疑?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尝试:
  1.从题目来质疑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在教学《只听半句》这一课时,我首先从题目人手,设计了这样的引话:“看了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或是有什么疑问?”话音刚落,便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纷纷迫不及待地举手提出疑问:谁“只听半句”?“只听半句”后果怎样?
  2.从字词方面质疑
  小学语文《望庐山瀑布》一诗,用“望”而不用“看”,是因为“望”在表达“看”的意思时,重点强调的是“往远处看”。诗中作者还没看见“瀑布”就从老远听见它的声音,这“瀑布”还在远处,所以用“望”,表达“往远处看”的意思。
  读书时,由于学生年龄小,可能注意不到此处用词的细微之处。为使学生了解“望”这个词的含义及作者在这里为什么用“望”而不用“看”,教师可以这样设疑:
  对比这两句话: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自然回去查字典,了解“望”与“看”在意义上的差别,进而感悟到作者行文走笔时用词是多么准确。学生明确了这一点,质疑的目的就达到了。
  3.从重点句段方面质疑
  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抓住“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文章的重点句进行品析,引导学生质疑:“同一句话在文章中反复出现三次,你有没有疑问?”刚一说完,学生的疑问便脱口而出:“为什么同一句话要在文章中出现三次?”“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通过阅读、讨论、评价,让学生在宽松合作的环境中自行解疑,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三)养成习惯,使学生好疑。
  除要学生敢疑、会疑外,还要让他们养成好疑的良好习惯。质疑是教学活动的一个中心环节,这一环节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要养成质疑的习惯,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凡事都要大胆接触,大胆质疑,才能认识并了解它们。教师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他们提问,并不时加以鼓励,给予肯定,使他们渐渐养成喜欢质疑的习惯。
  总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把学生引入问题的天地,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主动探究者。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与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观念彻底决裂,确立学生的主体观念、师生平等观念、教学民主观念,倡导营造宽限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支持和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质疑、争论,使学生不但敢于质疑,学会质疑,而且善于质疑。
其他文献
摘要: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育。要想让学生在语文教育中培养情感,就必须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教材,完成由读懂教材到领悟教材再到欣赏教材的过程。因此,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时时渗透情感教育。情感虽然是人对客观现象的心理反应,但是情感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渗透方法  事实证明,语文学科的教学在整个学科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它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学科,而且是教会学生
摘要:当今教育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加大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度,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主要抓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就要搞好师生关系,适当地进行情境教学,多鼓励学生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方可达到预期的理想的教学效果。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
摘要: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初中生想读书、乐读书、会读书,掌握有效阅读的方法,可以使学生从中吸取精神营养,陶冶情操,学习做人的品质,成为高尚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责任、能担当的人,这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注重阅读的广度与深度;注重阅读的积累与运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方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伴着缕缕晨光,腾飞小学的每一间教室里传出悦耳的诵读声,响彻校园,这已经成为学校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自信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自信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品质,需要国学的熏陶感染。为了让诵读经典之风浸漫校园,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领略到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性情品德,内立自信魂本,我校从2012年9月全面开展中国传统文化
淋巴瘤(lymphoma)是起源于淋巴结和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和细胞增殖及凋亡失衡有关。Livin是最近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家族(inhibi
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局部应用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联合无水酒精对小鼠前胃癌细胞MFC肿瘤模型的治疗反应。 方法:于615小鼠右侧腋窝皮下接种小鼠前胃癌细胞建立肿瘤模型。小鼠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