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沉迷于网络、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时见报端。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体育活动,在参与运动的同时帮助大学生树立生理健康意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体育舞蹈是近年来在我国开展起来的运动项目,是以男女舞伴运用大量身体动作协调合作的运动项目。随着体育舞蹈在社会上的流行,其价值与功能逐渐被大学生所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键词:体育舞蹈 大学生 情绪 适应社会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作为一名大学生智力正常、反应适度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就从大学生情绪、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进行论述。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同时也为人们指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
二、体育舞蹈对大学生情绪和社会适应的调节作用
(一)情绪健康的标准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且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还要与情绪反应的程度相适宜。情绪稳定与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有自我控制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缩恐惧,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二)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缓解精神压力的作用
1.有一定旋律、节奏的乐曲,有控制脑细胞的作用,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人体各器官活动趋于协调一致,也有助于人体潜能的发挥。体育舞蹈的音乐具有较强的节奏性,且多选择能调动人兴奋性的音乐,产生烘托气氛并激发大学生情绪的效应。体育舞蹈参与者随着音乐的意境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音乐声波作用于大脑,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热情奔放的舞蹈动作与音乐完美结合,人体通过各种音乐节奏变化塑造出优美的造型和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依次表现出不同的技艺和情感,达到自我陶醉、自我欣赏的状态,整个过程充满着乐趣与艺术享受,使体育成了有情感、有灵魂的体育艺术。内心受到艺术的熏陶,会产生一种良好的内部体验状态,生理上会处于一种非常协调的状态,心理上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情绪。充分享受舞蹈带来的乐趣时,人们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力的转移,能使其他部分的肌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暂时忘记生活的烦恼,心情处于愉悦的状态中,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也随之消失。研究表明,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感到充实、快乐、心情舒畅、舞伴关系融洽的占到95%以上,感到精力充沛,异性朋友增多的占到85%以上。体育舞蹈以美的动作结构和美的动作创新、人体美态获得诸多魅力而深受大学生崇拜核追求。坚持体育舞蹈训练,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使人情绪饱满。所以体育舞蹈对缓解大学生精神上的压力,调节学习、生活中所产生的紧张情绪,有着十分的作用。
随着物质需要的不断发展,日常生活中人们希望与人交流相互倾诉内心的喜怒哀乐,并得到理解和帮助,做出成绩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誉和肯定。体育舞蹈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性和群体特性,使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以及增进友谊的最好形式之一,会使大学生的自我封闭意识得到彻底的解脱,有效改变性格孤僻,克服腼腆、胆小等各种交往的心理障碍,会使人心胸变得更加宽阔,形成平易近人、与人为善的性格。
2.体育舞蹈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自卑的人悲观、忧郁、孤僻、不敢与人交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性格内向,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形体分为姿态和体形,体形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姿态是我们平时一举手一投足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受后天因素影响较大。体育舞蹈能有效的改善人的身体形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育舞蹈能促进的大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和正确的身体姿态的形成,牛仔舞、恰恰舞、桑巴舞培养学生欢快开朗自信的性格,伦巴、华尔兹、探戈培养学生浪漫、优雅的形象和气质。由于体育舞蹈能有效的改善人的身体形态,人们对拥有一个自我满意的身体形态,自身的满意程度会不断提高,同时,自信心也会得到提高。在学习和生活中能拥有一个积极的情绪,而积极的情绪对大学生健康的学习和生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有助于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力,从而使自我价值感得到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经常从事体育舞蹈可以减少人体多余的脂肪,有助于形成或保持一个自我满意的身体形态,从而有利于自信心的提高。体育舞蹈主要运动的肌肉群是肩部、腹部、腰部、臀部等,属于中等强度的运动,经常参加锻炼可以使身体各部位的皮下脂肪减少,三围更加标准合理,肌肉、骨骼、关节更加匀称的发展。体育舞蹈对提高身体自我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身体自我的外表和身体自我能力两个方面的影响,当掌握一定动作技能后,身体形态得到改变,这个体会以的自我反馈的反方式传递给大脑,从而产生自我欣赏的意识和情感体验,增强自信心。
3.学习体育舞蹈培养大学生尽快融入新环境
大学生毕业,在知识结构上基本上能满足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需要。在对自感适应工作时间的调查显示,70%的毕业生在半年以内就能适应工作。但也有小部分同学对从校园环境一下子过渡到社会环境适应很慢,有个别的毕业生甚至在两年以后还觉得难以融入社会。由于体育舞蹈是两人或多人的合作项目,在跳舞时候只要一方动作不娴熟或音乐节奏不合拍,都会导致动作无法完成,所以学生在练习时不仅要专心于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还要有宽容对待他人的人生态度。在集体舞的比赛中,经常更换舞伴、方向、比赛地点,要求学生要不断得学会适应,学生的自信心、合作能力、意志力以及适应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三、高校发展体育舞蹈的建议
(一)学校应大力支持开展体育舞蹈课,加强大学生体育舞蹈的健身娱乐教育,让其成为大学生娱乐、健身的一种锻炼方式。
(二)学校应加强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举办舞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三)培养骨干学生,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比赛,向竞技体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通识教育规划教材编写组.大学生心理健康[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05.
[2]赵川林,吴兆方.大学生心理健康[M].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11.
[3]徐建平.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化.
[4]徐贵玲.我国体育舞蹈对打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2006.4.
[5]马磊.论高校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及调节作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6).
关键词:体育舞蹈 大学生 情绪 适应社会
一、心理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部分,两者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无法分割,这是健康概念的精髓。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作为一名大学生智力正常、反应适度是毫无疑问的,我们就从大学生情绪、人际关系、适应能力进行论述。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一种理想尺度,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衡量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同时也为人们指出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努力方向。
二、体育舞蹈对大学生情绪和社会适应的调节作用
(一)情绪健康的标准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所产生的一种主观体验。且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还要与情绪反应的程度相适宜。情绪稳定与愉快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意味着机体功能的协调。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行为受意识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有自我控制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逊不卑,自尊自重,在社会交往中既不妄也不畏缩恐惧,心情总是开朗的、乐观的。
(二)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缓解精神压力的作用
1.有一定旋律、节奏的乐曲,有控制脑细胞的作用,对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人体各器官活动趋于协调一致,也有助于人体潜能的发挥。体育舞蹈的音乐具有较强的节奏性,且多选择能调动人兴奋性的音乐,产生烘托气氛并激发大学生情绪的效应。体育舞蹈参与者随着音乐的意境产生丰富的想象力,优美的音乐声波作用于大脑,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热情奔放的舞蹈动作与音乐完美结合,人体通过各种音乐节奏变化塑造出优美的造型和不同难度的形体动作,依次表现出不同的技艺和情感,达到自我陶醉、自我欣赏的状态,整个过程充满着乐趣与艺术享受,使体育成了有情感、有灵魂的体育艺术。内心受到艺术的熏陶,会产生一种良好的内部体验状态,生理上会处于一种非常协调的状态,心理上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情绪。充分享受舞蹈带来的乐趣时,人们的注意力必须集中在依照音乐节奏将内心情感抒发在舞姿上,由于注意力的转移,能使其他部分的肌体得到调整和充分休息,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暂时忘记生活的烦恼,心情处于愉悦的状态中,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也随之消失。研究表明,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感到充实、快乐、心情舒畅、舞伴关系融洽的占到95%以上,感到精力充沛,异性朋友增多的占到85%以上。体育舞蹈以美的动作结构和美的动作创新、人体美态获得诸多魅力而深受大学生崇拜核追求。坚持体育舞蹈训练,改变人的精神状态,使人情绪饱满。所以体育舞蹈对缓解大学生精神上的压力,调节学习、生活中所产生的紧张情绪,有着十分的作用。
随着物质需要的不断发展,日常生活中人们希望与人交流相互倾诉内心的喜怒哀乐,并得到理解和帮助,做出成绩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誉和肯定。体育舞蹈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性和群体特性,使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消除隔阂、相互沟通以及增进友谊的最好形式之一,会使大学生的自我封闭意识得到彻底的解脱,有效改变性格孤僻,克服腼腆、胆小等各种交往的心理障碍,会使人心胸变得更加宽阔,形成平易近人、与人为善的性格。
2.体育舞蹈对提高大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自卑是人际交往的大敌,自卑的人悲观、忧郁、孤僻、不敢与人交往,认为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性格内向,总觉得别人瞧不起自己。形体分为姿态和体形,体形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姿态是我们平时一举手一投足表现出来的行为习惯,受后天因素影响较大。体育舞蹈能有效的改善人的身体形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体育舞蹈能促进的大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和正确的身体姿态的形成,牛仔舞、恰恰舞、桑巴舞培养学生欢快开朗自信的性格,伦巴、华尔兹、探戈培养学生浪漫、优雅的形象和气质。由于体育舞蹈能有效的改善人的身体形态,人们对拥有一个自我满意的身体形态,自身的满意程度会不断提高,同时,自信心也会得到提高。在学习和生活中能拥有一个积极的情绪,而积极的情绪对大学生健康的学习和生活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有助于发挥出自己的最大能力,从而使自我价值感得到明显的提高。另一方面,经常从事体育舞蹈可以减少人体多余的脂肪,有助于形成或保持一个自我满意的身体形态,从而有利于自信心的提高。体育舞蹈主要运动的肌肉群是肩部、腹部、腰部、臀部等,属于中等强度的运动,经常参加锻炼可以使身体各部位的皮下脂肪减少,三围更加标准合理,肌肉、骨骼、关节更加匀称的发展。体育舞蹈对提高身体自我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身体自我的外表和身体自我能力两个方面的影响,当掌握一定动作技能后,身体形态得到改变,这个体会以的自我反馈的反方式传递给大脑,从而产生自我欣赏的意识和情感体验,增强自信心。
3.学习体育舞蹈培养大学生尽快融入新环境
大学生毕业,在知识结构上基本上能满足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需要。在对自感适应工作时间的调查显示,70%的毕业生在半年以内就能适应工作。但也有小部分同学对从校园环境一下子过渡到社会环境适应很慢,有个别的毕业生甚至在两年以后还觉得难以融入社会。由于体育舞蹈是两人或多人的合作项目,在跳舞时候只要一方动作不娴熟或音乐节奏不合拍,都会导致动作无法完成,所以学生在练习时不仅要专心于音乐与舞蹈的融合,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还要有宽容对待他人的人生态度。在集体舞的比赛中,经常更换舞伴、方向、比赛地点,要求学生要不断得学会适应,学生的自信心、合作能力、意志力以及适应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不少人认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两个没有关系的概念。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在现实生活中,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心理健康每时每刻都在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三、高校发展体育舞蹈的建议
(一)学校应大力支持开展体育舞蹈课,加强大学生体育舞蹈的健身娱乐教育,让其成为大学生娱乐、健身的一种锻炼方式。
(二)学校应加强场地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定期举办舞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
(三)培养骨干学生,从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比赛,向竞技体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通识教育规划教材编写组.大学生心理健康[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05.
[2]赵川林,吴兆方.大学生心理健康[M].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2010.11.
[3]徐建平.体育舞蹈对大学生社交能力的培养[J].科教文化.
[4]徐贵玲.我国体育舞蹈对打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2006.4.
[5]马磊.论高校体育舞蹈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及调节作用[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