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在中国宪法中的得到了明确的确认,民生又是人权的核心内容,说明政府已经把改善民生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绝对有必要从法理学的角度对民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在我国历史上,民生思想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殷末周初,经过几代人不断完善,直到孙中山先生把民生的思想集大成,并成了其革命思想的主要部分之一。现时代的我们依然发现:我们在改善民生中的种种缺陷和不利,有必要从法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原则性、同时有现实意义的见解。本文就是基于这种想法,以人本主义法理学的独特视角审视民生,以人文主义法学为指导思想,提出笔者认为的解决民生的基本思路和价值取向,彻底解决民生问题的手段和切入点。
【关键词】 民生 法理 人文主义 以人为本
一、民生的基本概念
我国法学界,尤其是法理学界涉及到具体的民生的问题时出现严重的问题,民生作为被社会舆论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关于民生是什么的回答我们的执政党和政府领导层虽未曾给出过明确的概念,但是还是可以从他们的相关言论中得到一定得启示。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的新年团拜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这段讲话中关于政府基本职责的表达实际上包含并解答了民生的真正内涵,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解读:1.实现民生的物质基础是发展社会生产力。2.实现民生必须以深化改革和全面改革位制度保障,建立更适宜的社会利益格局,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全面改革,保障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需求,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3.明确了执政党和政府的民生工作方向和当前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解决民生问题必须进一步转变作风,要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了解群众的心声,倾听群众的意见,关心群众的疾苦,切实解决好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
二、民生基本问题
民生问题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是我国历代统治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改善民生是我党和政府一以贯之的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伊始,我国的民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随着我国GDP的增长,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提高,新的社会矛盾凸显,新的历时起点又产生了新的民生要求。民生问题古已有之,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前世不忘后世之失”,我们有必要对古代思想家和近代革命家们的思想进行简单的梳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通过有益的启示,帮助我们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民生,什么是真正的民生问题。
(一)民生的历史沿革
1.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民本思想简述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史上,以人为本、民本治国的思想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以民为本的思想萌芽与殷末周初,当时的统治者从商亡周兴、天下更迭的过程中得到了启示:民心向背和民众力量在政权中的崇高地位和不可估量的作用,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敬德”、“保民”(《尚书.酒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等观点。但真正系统提出民本理论,最早提出“以人为本”,并把这种思想应用于治国实践的是齐国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在《管子.霸言》中就有了相关精辟的论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民乱则国危”,可见管仲在政治实践中,用民心的向背来衡量政令、政策的优劣好坏。
我们可以可以对管仲的民本思想做出如下总结:执政者尽最大可能满足人们谋求生存的愿望和要求,多给民众以切实的实惠。只有做到利民、富民、惠民、政顺民信、令合民意,才能实现政通人和、长治久安、社会和谐。
2.近代革命家的民本细想简述
中国古代的“民本”是近现代“民生”理念的思想渊源和逻辑起点,近现代的民生主义又是以孙中山先生的理论为重心。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时期西方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端充分的暴露,尤其是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出现两极分化的的趋势,由此引发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为避免中国重蹈西方资本主义的覆辙,防患于未然,孙中山先生打出了“民生主义”的旗帜,主张“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实行民族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满洲人专利,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政治革命;不愿少数人专利,古窑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成为了至完美之国家。”可以看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为实现为众生谋幸福、建设完美国家的目标,不仅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且要对中国的社会问题进行积极而有益的理论探索和思考,最终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民生主义思想。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活”的理论,是不断前进的理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主要内容:(1)以民生为重心,实现国家到社会的回归;(2)协调好社会大部分人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3)振兴实业,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民生实际上与政治、法律紧密相连的概念,目前大家热议的民生实际只是对上述第三个层面内涵的理解,显然是不全面、不周延的。综合以上对民生的思考,笔者认为:民生是在物质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公平的制度,着眼于大多数,并照顾少数,让富裕的人生活健康,让大多数人生活幸福,让部分困难的人生活安定;始于国计民生相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生活必须的当面,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 民生 法理 人文主义 以人为本
一、民生的基本概念
我国法学界,尤其是法理学界涉及到具体的民生的问题时出现严重的问题,民生作为被社会舆论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关于民生是什么的回答我们的执政党和政府领导层虽未曾给出过明确的概念,但是还是可以从他们的相关言论中得到一定得启示。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的新年团拜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是人民政府的基本职责”这段讲话中关于政府基本职责的表达实际上包含并解答了民生的真正内涵,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解读:1.实现民生的物质基础是发展社会生产力。2.实现民生必须以深化改革和全面改革位制度保障,建立更适宜的社会利益格局,坚持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的全面改革,保障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需求,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3.明确了执政党和政府的民生工作方向和当前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解决民生问题必须进一步转变作风,要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了解群众的心声,倾听群众的意见,关心群众的疾苦,切实解决好教育、医疗、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
二、民生基本问题
民生问题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高度重视民生问题是我国历代统治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改善民生是我党和政府一以贯之的理念。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伊始,我国的民生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随着我国GDP的增长,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提高,新的社会矛盾凸显,新的历时起点又产生了新的民生要求。民生问题古已有之,历史是现实的镜子“前世不忘后世之失”,我们有必要对古代思想家和近代革命家们的思想进行简单的梳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通过有益的启示,帮助我们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民生,什么是真正的民生问题。
(一)民生的历史沿革
1.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民本思想简述
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史上,以人为本、民本治国的思想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以民为本的思想萌芽与殷末周初,当时的统治者从商亡周兴、天下更迭的过程中得到了启示:民心向背和民众力量在政权中的崇高地位和不可估量的作用,提出了“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尚书.酒诰》)“敬德”、“保民”(《尚书.酒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等观点。但真正系统提出民本理论,最早提出“以人为本”,并把这种思想应用于治国实践的是齐国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在《管子.霸言》中就有了相关精辟的论述“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民乱则国危”,可见管仲在政治实践中,用民心的向背来衡量政令、政策的优劣好坏。
我们可以可以对管仲的民本思想做出如下总结:执政者尽最大可能满足人们谋求生存的愿望和要求,多给民众以切实的实惠。只有做到利民、富民、惠民、政顺民信、令合民意,才能实现政通人和、长治久安、社会和谐。
2.近代革命家的民本细想简述
中国古代的“民本”是近现代“民生”理念的思想渊源和逻辑起点,近现代的民生主义又是以孙中山先生的理论为重心。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段时期西方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发展到垄断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尖锐,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弊端充分的暴露,尤其是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出现两极分化的的趋势,由此引发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为避免中国重蹈西方资本主义的覆辙,防患于未然,孙中山先生打出了“民生主义”的旗帜,主张“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实行民族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满洲人专利,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政治革命;不愿少数人专利,古窑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成为了至完美之国家。”可以看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为实现为众生谋幸福、建设完美国家的目标,不仅要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且要对中国的社会问题进行积极而有益的理论探索和思考,最终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民生主义思想。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活”的理论,是不断前进的理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主要内容:(1)以民生为重心,实现国家到社会的回归;(2)协调好社会大部分人的利益,缩小贫富差距;(3)振兴实业,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民生实际上与政治、法律紧密相连的概念,目前大家热议的民生实际只是对上述第三个层面内涵的理解,显然是不全面、不周延的。综合以上对民生的思考,笔者认为:民生是在物质文化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公平的制度,着眼于大多数,并照顾少数,让富裕的人生活健康,让大多数人生活幸福,让部分困难的人生活安定;始于国计民生相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生活必须的当面,关系着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