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言能力不是别的,就是语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走进生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对生活的体验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其培养途径和策略为:在朗读中积累语感,在生活中品味语感,在情境中深化语感,在运用中内化语感。
【关键词】语感;语文教学
引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而在阅读教学中,语感训练取代了知识的传授,于是,课堂真正变成了学堂,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主人。下面我结合自身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谈一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的。
一、在朗读中积累语感
语感训练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应该强化语感训练。通过听读抄背讲写的
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培养语感,有的要从声音上去吟味。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不同的语调、节奏朗读中思考,吟诵中品味,会其义自现,入情明理的。《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喝鱼汤时,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第一句着急地发问,第二句爱怜地说理,第三句果断地命令,第四句严厉地暗示。结合上下文,了解当时说话的语境,让学生反复诵读,抑扬的语调,变化的速度,语音的轻重,使学生体会到了句子的深刻含义,老班长关心同志,忠于革命的精
神也输入学生的心田。
二、在生活中品味语感
语感的全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领悟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体味,调动生活情景,形成语感会意能力。指导学生揣摩要注重以下几点: 1 、调动生活情景。文章是作者生活和生命的审美体验的结晶。如《观潮》一课 “ 潮来之时 ” 一段,可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象潮来时的景象。然后,让学生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潮来时的壮观,读出潮水的气势。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参与感知活动,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情景的熏陶,转为积极地营造课堂情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语感训练。 2 、引导理解语言情景。理解是朗读的必要基础和前提,理解有助于语感的形成。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在紧要处稍加点拨,学生往往领悟很快,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就会准确、细腻、真切。
三、在情境中深化语感
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音或语外之意高情远韵,这种语感才是最敏锐、最深切的。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对于这种最敏锐、最深切的语感的形式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由于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参与、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领悟的最佳方法是:“熟读经诗,分析琢磨”。在诗歌单元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熟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推敲,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和文章表达的情感。耐心的期待,热情的唤醒,巧妙的点拨,使学生由浅入深,从迷茫走到开朗再到顿
悟。“一日一招线,十年积成缎”。长期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四、在运用中内化语感
1、拓展阅读材料。目前,几乎所有学校都安排了早读时间,但大多数班级都只诵读课本上的文章。我认为在早读这段时间里,诵读的内容除课本外,可以适当向课外延伸。一些名著名篇、名言警句等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都可作为诵读材料,以开拓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
2、强化写作训练。 阅读是理解语言的阶段,而写作则是运用语言的阶段。因而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还应渗透于写作训练之中。
(1)、 读写结合,进行课堂练笔
那么,如何通过课堂练笔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呢?我想,应与教材密切相联,注重片断的训练。可以进行如下的练习:A、用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练习,由易到难,由一句到几句,逐渐发展到一段。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另外,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搞一刀切。B、仿句式写话。如:用“先……接着……然后……最后……”写一次简单的劳动,或自己做过的一件事。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场面描写或景物描写等。C、仿段式练习。学生课文中最常见的段式是总分段式,可让学生围绕一句话(老师指定的)写一段话。D、仿情节续编故事。
(2)、重视作文讲评
重视作文讲评,把作文讲评周期改为每周一次,应在写作的第二天进行。
(3)、提倡写日记。
由于日记的内容非常自由,学生可以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他们会没有顾虑,也没有任何负担,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感受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只有重视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并施之科学有效的语言训练方法,才能使语文有声有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王尚文.《语感论》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语感;语文教学
引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因而在阅读教学中,语感训练取代了知识的传授,于是,课堂真正变成了学堂,学生成了名副其实的主人。下面我结合自身在小学语文教学实际,谈一谈我是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的。
一、在朗读中积累语感
语感训练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应该强化语感训练。通过听读抄背讲写的
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朗读是直觉感受语言、训练语感的基本方式。琅琅成韵的诵读,是眼、手、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的过程,与阅览相比,更是直觉体悟语言的一个基本方式。吟咏诵读可以感悟文章真谛,在不经意之间对语言那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进入这样一个美妙的境界。培养语感,有的要从声音上去吟味。在具体的语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不同的语调、节奏朗读中思考,吟诵中品味,会其义自现,入情明理的。《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喝鱼汤时,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第一句着急地发问,第二句爱怜地说理,第三句果断地命令,第四句严厉地暗示。结合上下文,了解当时说话的语境,让学生反复诵读,抑扬的语调,变化的速度,语音的轻重,使学生体会到了句子的深刻含义,老班长关心同志,忠于革命的精
神也输入学生的心田。
二、在生活中品味语感
语感的全意性特征决定了人们要领悟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体味,调动生活情景,形成语感会意能力。指导学生揣摩要注重以下几点: 1 、调动生活情景。文章是作者生活和生命的审美体验的结晶。如《观潮》一课 “ 潮来之时 ” 一段,可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象潮来时的景象。然后,让学生读课文中的描写,体会潮来时的壮观,读出潮水的气势。这样,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联想、想象参与感知活动,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情景的熏陶,转为积极地营造课堂情景,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语感训练。 2 、引导理解语言情景。理解是朗读的必要基础和前提,理解有助于语感的形成。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在紧要处稍加点拨,学生往往领悟很快,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就会准确、细腻、真切。
三、在情境中深化语感
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字面意义,而且还有言外之音或语外之意高情远韵,这种语感才是最敏锐、最深切的。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对于这种最敏锐、最深切的语感的形式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由于语感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理性思维的参与、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离不开学生的悟性。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学会分析、琢磨,从而实现对语言的准确领悟。领悟的最佳方法是:“熟读经诗,分析琢磨”。在诗歌单元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熟读,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分析、推敲,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和文章表达的情感。耐心的期待,热情的唤醒,巧妙的点拨,使学生由浅入深,从迷茫走到开朗再到顿
悟。“一日一招线,十年积成缎”。长期有效的训练,学生的语感就会得到进一步的锻炼。
四、在运用中内化语感
1、拓展阅读材料。目前,几乎所有学校都安排了早读时间,但大多数班级都只诵读课本上的文章。我认为在早读这段时间里,诵读的内容除课本外,可以适当向课外延伸。一些名著名篇、名言警句等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都可作为诵读材料,以开拓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
2、强化写作训练。 阅读是理解语言的阶段,而写作则是运用语言的阶段。因而对学生进行语感训练还应渗透于写作训练之中。
(1)、 读写结合,进行课堂练笔
那么,如何通过课堂练笔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呢?我想,应与教材密切相联,注重片断的训练。可以进行如下的练习:A、用文中的词语进行造句练习,由易到难,由一句到几句,逐渐发展到一段。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另外,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不能搞一刀切。B、仿句式写话。如:用“先……接着……然后……最后……”写一次简单的劳动,或自己做过的一件事。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进行场面描写或景物描写等。C、仿段式练习。学生课文中最常见的段式是总分段式,可让学生围绕一句话(老师指定的)写一段话。D、仿情节续编故事。
(2)、重视作文讲评
重视作文讲评,把作文讲评周期改为每周一次,应在写作的第二天进行。
(3)、提倡写日记。
由于日记的内容非常自由,学生可以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这样他们会没有顾虑,也没有任何负担,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感受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只有重视了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并施之科学有效的语言训练方法,才能使语文有声有色,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2]王尚文.《语感论》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