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传说故事的数字化发掘与传承研究

来源 :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泰山是一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大山,流传着许多美好的神话传说故事,本文选取其中一则泰山传说故事进行数字化的整理发掘,将文字化的民间传说改编为数字化的视觉图像,便于被大众接受,有利于泰山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字:泰山传说 传承 数字化
  泰山位于齐鲁大地,是一座具有自然、历史、文化三重价值的大山。几千年来历代帝王的封禅、文人学者的朝山、艺术家的创作为泰山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作品;还有历代人民创作的传说故事、神话、口头文学、歌谣等共同构成了泰山文化的独特内涵,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泰山文化进行了广泛研究,这就使泰山的文化积淀非常丰厚,源远流长。
  一、目的和意义
  泰山文化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该研究多形式、多方位、立体式的保护和传承,尤其应该重视数字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从1986年开始,泰安市按照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部门和省有关部门的部署,把搜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当作重点科研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工作,陆续搜集整理出版了各种泰山传说故事集。但是,尚未见从数字化发掘的角度开展研究的报道,因此,如何使这些成果以现代数字艺术的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已经成为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采用现代数字艺术手段来发掘、传承古老的泰山传说故事,更符合信息化、网络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因此更有利于泰山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在众多泰山传说故事当中,除了石敢当的传说已经有动画片、皮影戏、戏曲及电视剧之外,其它几乎都没有数字化发掘研究。
  本研究目的是打破文字传说或者口头传播这种文字化的、书面化的故事的抽象空间,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具体化、数字化的、视觉化的图像呈现。
  二、总体思路
  1.神话传说故事的选取
  笔者在全面调研泰山故事传说的基础上,考虑到艺术价值和古为今用的现实意义,选取了一个《汉武帝泰山舍钱》的泰山故事传说作为数字化发掘与传承的典型代表,这个故事对当前党中央反腐倡廉的方针有较高的契合度,寓意不能讲究个人享乐,不能铺张浪费,要反对奢靡之风,要执政为民。
  2.创作流程
  进一步对泰山故事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具体步骤如下图所示,见图2.1
  三、故事传说的数字化处理-数字动画创作
  1.第一步:对原有传说故事进行收集和整理
  汉武帝泰山舍钱的传说原文片段一如下:
  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即位,十分贪恋富贵和权势,为此他大肆挥霍钱财修建庙宇、求仙问道以求长生不老。长此以往,国库无力支撑,赋税增加,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泰山碧霞元君听闻非常生气,便想整治他。
  汉武帝泰山舍钱的传说原文片段二如下:
  汉武帝一行到了山顶,进入碧霞元君祠拜见元君,供奉的香盒上方原本的白色香烟突然幻化成了十四个字停在空中,这十四个字为:“一人求神花万贯,人众如草废家完。”汉武帝一行人都十分诧异,刚念完,这些字就又变成了白烟,消失了。
  当汉武帝下山的时候,见到他们刚刚走过的路上舍钱的地方都变了样貌,一棵棵的树枝上都挂着钱,一片片的树叶上都浮着钱,一丛丛的草尖上都顶着钱,一朵朵的花儿托着钱,汉武帝这才恍然大悟:自己身为帝王,却大肆挥霍钱财,以至百姓怨愤,所以泰山碧霞元君才这样警告他。
  于是,他立即赶回京城,减轻税赋,还招慕天下贤士,安邦治国,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终成西汉盛世。
  由此可见,《汉武帝泰山舍钱》传说故事的原文主要依靠第三人称文字描述,缺少画面感和逻辑感,不利于视觉化的传播和传承,需要进行数字化的整理和重构。
  2.第二步:对原有传说故事进行剧本改编
  《汉武帝泰山舍钱》这则传说具有代表性和象征意义,为了更符合大众审美和时代特征,进行数字化的发掘需要进行适度的改编和重构,删减和添加细节,以便完成文字剧本的编写,使之更具有表现力和传播力,这样更有利于后期完成分镜剧本的创作,使其更有利于数字化的图像呈现。
  汉武帝泰山舍钱的文字剧本改编片段一如下:
  ①王宫全景        日/外
  畫外音: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即位,十分贪恋富贵和权势,为此他大肆挥霍钱财修建庙宇、求仙问道以求长生不老。长此以往,国库无力支撑,赋税增加,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②泰山碧霞祠     日/内
  碧霞元君坐于大殿之上,言到:“汉武帝之举确非明君所为,看来本君需找时机劝解。”
  ③富丽堂皇王宫内  日/内
  气派辉煌的王宫内,汉武帝坐于大殿宝坐之上,询问:“众位卿家可还有什么长生不老的方法?”
  一位官员上前:“臣听闻山东境内泰山碧霞祠内碧霞元君经常显灵,可使人长生不老。”
  汉武帝:“如此法可行,寡人必重赏你。”
  汉武帝泰山舍钱的文字剧本改编片段二如下:
  ⑤泰山山顶  日/外
  汉武帝一行到了山顶,进入碧霞元君祠拜见元君,供奉的香盒上方原本的白色香烟突然幻化成了十四个字停在空中,这时,有一道声音响起:“一人求神花万贯,人众如草废家完。”汉武帝一行人都十分诧异,声音消失,这些字就又变成了白烟,也消失了。
  ⑥泰山脚下  日/外
  当汉武帝下山的时候,见到他们刚刚走过的路上舍钱的地方都变了样貌,一棵棵的树枝上都挂着钱,一片片的树叶上都浮着钱,一朵朵的花儿托着钱,一丛丛的草尖上都顶着钱,汉武帝这才恍然大悟,喃喃自语道:“寡人身为帝王,却大肆挥霍钱财,以至百姓怨愤,所以泰山碧霞元君才显灵警告于寡人,元君果然悲天悯人、慈悲为怀,是寡人错了”。   ⑦王宫外   日/外
  巍峨的王宫,画外音:汉武帝回到京城以后,减轻税赋,还招慕天下贤士,安邦治国,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终成西汉盛世。
  这两段文字剧本的改写是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把叙事视角由第三人称转化为第一人称的主观视角,这样有利于大众的接受和代入,把直白的文字描述转化成段落性的具体细节呈现出来,添加了言语的对话,设计了对白和旁白处理,使得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型得以增强,并对对整个故事的顺序做了简单调整,使其更流畅,观看性更强。
  3.第三步:对原有传说故事进行分镜头台本创作
  《汉武帝泰山舍钱》的文字剧本创作完成以后在其基础上进行分镜头台本的创作,力求把文字描述转换为镜头语言、视觉化语言进行呈现,挑选最具代表性的几个镜头举例说明:
  第一个镜头:运用大全景固定镜头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和整体基调,用时17秒钟在这个镜头里展示巍峨皇宫依山而建气势恢宏,但是乌云密布,一片死气沉沉,并且配合旁白加以解释,旁白为: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即位,十分贪恋富贵和权势,为此他大肆挥霍钱财修建庙宇、求仙问道以求长生不老。长此以往,国库无力支撑,赋税增加,老百姓苦不堪言,民不聊生,见下图3.1。
  第二个镜头:全景固定镜头交代碧霞元君出场,用时10秒钟,碧霞元君坐于碧霞祠大殿之中,听闻汉武帝所作所为,决心惩治他,体现碧霞元君悲天悯人的情怀,见下图3.2。
  第三个镜头:运用全景推镜头展现汉武帝坐于王宫大殿宝座上与众臣商议的画面,用富丽堂皇的王宫和后边出现的人民疾苦作对比,用时5秒钟,见图3.3。
  第四个镜头:中景固定镜头突出汉武帝寻求长生不老、求仙问道的形象,并配上对白和表情,用时10秒钟完成,见下图3.4。
  这四个镜头交代出了故事的起因,分镜头、镜号、画面内容、景別和镜头运动方式、镜头时间和对白进行创作。
  第十二个镜头:中近景固定镜头用于表现汉武帝到达山顶求拜碧霞元君的场景,画面主要讲述汉武帝一行人到达山顶,进入碧霞元君祠拜见元君,香盒上方缥缈的香烟突然幻化成了十四个字停在空中,并配合旁白:“一人求神花万贯,人众如草废家完。”见图3.5。
  第十三个镜头:近景固定镜头展现汉武帝的内心情感变化,旁白声音消失,这些字就变成了白烟,缭绕着向上浮去,汉武帝和众人都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用时8秒,见图3.6。
  这两个镜头交代了故事的转折和高潮部分,碧霞元君想出妙计提点汉武帝。
  第十四个镜头:全景固定镜头,用大场面的画面展现壮观的场景,巍峨的泰山脚下,舍钱的地方都变了样貌,一棵棵的树枝上都挂着钱,一片片的树叶上都浮着钱,一朵朵的花儿托着钱,一丛丛的草尖上都顶着钱,汉武帝这才恍然大悟,喃喃自语道:“寡人身为帝王,却大肆挥霍钱财,以至百姓怨愤,所以泰山碧霞元君才显灵警告于寡人,元君果然悲天悯人、慈悲为怀,是寡人错了”,用时18秒,见图3.7。
  第十五个镜头:大全景固定镜头,和开头形成对比,同样是威严的皇宫,但是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并添加旁白:汉武帝回到京城以后,减轻税赋,还招慕天下贤士,安邦治国,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终成西汉盛世,用时16秒钟,见图3.8。
  这两个镜头交代了故事的结束,其中开篇和终篇用同一个场景展现,由开篇的死气沉沉到终篇的生机勃勃,展现了碧霞元君的劝解起到了作用。
  分镜头台本制作是对剧本的视觉化,以画面的形式来说明剧本内容,并且完善每个镜头的动作、景别、对白和时间,是一个短片的雏形,让单纯文字的人物、景物、情感、内涵以图像的方式呈现,通过这一步,让原有的神话故事有了图像化的视觉呈现。
  4.第四步:动画短片截图
  在顺利完成了剧本和分镜头的创作之后,又制作了动画短片,以下为动画片截图,请看图3.9和图3.10。
  至此完成了对汉武帝泰山舍钱这则传说故事的发掘和数字化呈现,动画是一种视听化的表现,相比较于单纯文字化的表现,更具有传播力和感染力。
  结语
  泰山是一座圣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文化底蕴深厚,其神话传说往往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美好希望,《汉武帝泰山舍钱》这则神话故事,通过数字化的发掘、改编和再创作数字影像,把中国传统文化中民间神仙身上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智慧和情怀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展现出来,符合当前形势,具有倡导社会廉洁、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时代特色,能够满足观众的视觉欲望和心理体验,保持民间传说蕴含的精神,并达到对传统故事的发掘和宣扬效果。
  参考文献:
  [1]孟述芬.泰山石敢当:影视文本和民间传说相比较[J].试听解读,2016(4).
  [2]陈庆菊,素秋.泰山石敢当—泰山脚下一个美丽传说[J].山东档案,2011(6).
  [3]李健,孟昭水.泰山民间传说的人类学释义[N].泰山学院学报,2006(9).
  [4]车锡伦.泰山女神的神话、信仰和宗教[J].岱宗学刊,2001(1).
  
  注:本文系2016年院级课题:泰山传说故事的数字化发掘与动画传承研究(2016-SF-15)。
其他文献
【摘要】 广西戏剧院排演的《百色起义》以广西地方戏曲剧种——壮剧的艺术形式,以1929年发生在广西的百色起义为素材,讴歌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牺牲的广西壮乡人民,开启了本土革命历史题材的探索。该剧展现了邓斌(邓小平)、李明瑞、韦拔群等革命先烈以及韦阿婆、阿花、阿龙等壮族百姓在历史洪流中的抉择。全剧以三个基点,即历史事件——百色起义,地域特色——壮剧艺术、民俗文化,民族共同体——壮族与中华民族、广西革命
期刊
【摘要】 党课是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的重要组成,党课是每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必修课。党课教学是否具有吸引力和亲和力是衡量党课授课水平的根本标准。本文拟从福建省基层支部党课运行情况及现存困境入手,结合“艺术党课”的深刻内涵与部分优秀成果,探析借助艺术形式提升基层党课吸引力、影响力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艺术党课;基层党课;红色文化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党课是通过课堂讲
期刊
【摘要】 舞蹈与音乐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人们的情感和意象,其相互渗透、互相支撑又形成了视听艺术的完整体现。音乐是舞蹈的意识向导,为舞蹈注入灵魂,使舞者的表达更加有序、更加丰满;而舞蹈是音乐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的物化。两者之间是灵与肉的融合,密不可分。了解和掌握好两者内在的关联对乐舞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 音乐;舞蹈;融合;促进  [中图分类号]J02 [文献标识码]A  虽然音乐与舞蹈是
期刊
【摘要】 古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制作技艺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然而其制作技艺的传承断断续续,始终未形成系统、标准的体系。小提琴制作虽然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但已经形成一套形制规范、法度严谨、各部件功能明确的较为完整的体系标准。因此,小提琴制作技艺对古琴制作技艺的系统化建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小提琴制作;古琴斫制;借鉴  [中图分类号]J63 [文献标识码]A  古琴是中
期刊
摘 要:一花一世界,一草木一秋,世间万物皆有性情。自古文人画就以花草、鸟虫作为绘画题材,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发扬,现在的中国画不仅仅是画家个人表现大美景色、抒发性情,它还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的思想观念、审美理想、精神气质、人文品格。笔者主要运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创作技法——“没骨法”进行花鸟画创作,从自身的实践创作中体会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绘画形式美,探究“没骨法”绘画语言的特征,更有利于自己在中国画创作
期刊
摘 要:在数字化革命浪潮下,我国博物馆不断转变自身角色,积极进行数字化实践,重塑与当代社会的关系。文章以吉林省域博物馆为例,总结了近年来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情况,归纳了未来数字化博物馆的基本特征,并对未来博物馆数字化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博物馆 数字化 未来博物馆  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
期刊
【摘要】 在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并恢复了城市正常运行后,进入“后疫情时代”的武汉急需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理解,纪录片《好久不见,武汉》便应运而生。本文从他者视域、城市深描和共情传播三个角度出发,分析后疫情纪录片对武汉城市形象的重构,以期为“后疫情时代”的纪录片创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后疫情纪录片;城市形象;影像;深描;共情传播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全国范围内的
期刊
摘 要:烙画称火笔画、烫画,手持烙铁在木板、竹片、绢帛、宣纸等材料上进行绘画。烙画技艺中既保留了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又兼具西方绘画的艺术特色。以形、神、意、创新发展四个方面为研究内容,解析亳州地区烙画艺术的美学特征。  关键词:烙画 艺术特征 形神兼备  烙画称火笔画、烫画,手持烙铁在木板、竹片、绢帛、宣纸等材料上进行绘画的类型,烙画技艺中既保留了中国画的艺术特点,又兼具了西方绘画的艺术特点。烙画源
期刊
摘 要:自古以来,书法的艺术美可以从很多方面欣赏和理解,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形美”和“神美”是欣赏书法艺术永远无法规避的两大主题,也是书法艺术美感的最根本体现。书法作品中,“形”和“神”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二者密切联系、缺一不可,有“形”是传“神”的基础,而传“神”则是有“形”的本质诉求,形神兼备,是书法临习应追求的最高境界。本文探讨了书法临习中的“走形”和“传神”问题,以期为书法艺术的赏析和学习提
期刊
【摘要】 戏剧教育不但是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和观察生活,更重要的要是能切入大学生的心理,启发他们学会讲述自己的故事,打开自我、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面对困难时选择更为积极、正面的态度去应对。  【关键词】 戏剧教育;社团实践;讲述自己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戏剧教育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领域不断受到重视,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戏剧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引导、审美取向的判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