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tao6310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每个人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的生态问题尤为严重,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坚持用矛盾分析方法,质量互变规律和系统最优化理论做好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矛盾;唯物主义
  人们身处于大自然中,享受着大自然为人们提供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在持续地索取一味地破坏,自然界一方面是人们物质资料的来源,同时也是人们的垃圾废物的排放场所,随着人类向自然的索取不断地增多,自然界也向人类展开了“报复”,面对频繁的“雾霾天气”和持续的“全球气候变暖”,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人与自然共生”[1]的思想,如何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以借鉴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中的相关思想为我国的生态建设提供指导。
  一、坚定唯物主义的立场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是以自然环境为前提的,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人们可以在大自然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进行生产活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最初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英国开始工业革命之后,人们对于自然的破坏程度逐渐加快,随着资本的不断积累,环境变的越来越恶劣,环境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并且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自然环境是人们得以存在发展的基础,大自然为人们提供了物质条件,为人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对自然进行不断地改造,于是产生了人类社会,实践是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连接起来的桥梁。人们在不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改造自然的同时还要尊重客观规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2]规律不能认为进行破坏,也不能人为进行改造,只有坚持始终坚持唯物主义立场,才能做到对大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才能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中所提到的矛盾分析方法、适度原则以及系统分析方法等方法论对于当代的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要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就要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系统学习,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中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路径。
  (一)矛盾分析方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运行和发展的动力。”[3]矛盾就是事物的对立统一,生态矛盾是工业发展过度的产物,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生态矛盾也逐步凸显,突出表现为人与自然的矛盾、自然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是指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也不断加剧,人类按照自己的需要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但是却没有顾及生态的承受力,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恶化;自然与社会的矛盾也逐步凸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厂排放污染物,不可降解垃圾物增多等原因都造成了自然与社会之间的矛盾。除了矛盾突出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自然与社会的矛盾之外,生态矛盾还面临着环境治理主体之间的矛盾,也就是环境治理的责任总是被相关主体推卸,造成了环境有人破坏,无人治理的现象。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矛盾,我们要放眼未来,而不能着眼当下。要着重管理好生态环境,做好生态的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和条件,只有将生态环境保持好才能为我们的持续生存和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
  要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矛盾,重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上,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生态环境。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就要求我们将绿水青山当作金山银山来对待,并且要勇担责任,明确每一个人都是保护环境的责任主体。每个行业都有责任保护环境,将各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作为衡量一个地区发展好坏的重要目标,建立终身追责机制,谁破坏就要追究责任到底。
  (二)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注重度的把握
  “唯物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的内容包括事物的质变和量变两种状态。”[4]量变是质变的必要条件,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一定会发生质变。在质变的基础上会发生新的量变。环境的破坏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由于人们在實际生活中不断地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攫取自然资源而不修复,逐步导致了环境的恶化。是从大自然可承受范围之内的破坏逐步演变为不可逆转的破坏。生态环境在人们的持续破坏之下走向了质变——生态系统破坏。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但是在质变的基础上还会发生新的量变。如果现在人们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从点滴小事做起,逐步修复生态环境,最终生态建设将会转入良性轨道。反之,如果人们继续当前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质变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破坏,发生新的量变就会导致生态环境最终无法修复。
  对于环境的保护和完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需要每个人充分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从一点一滴的日常生活小事做起,从对环境的一点一滴修复做起,做好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要注重“度”,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同时也离不开对自然界的一定程度的破坏,但是要始终将自己的破坏行为维持在自然可承受范围之内,并且持续不断地对环境进行定期修复,坚持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
  (三)系统优化理论要求统筹兼顾,综合治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着的世间万物是具有系统性的。系统就是互相联系的诸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组成的有机整体。系统优化理论就是不断地改变系统诸要素的排列方式,使得系统能够发挥出他的最大效用和最大价值。在生态建设中运用系统优化理论,就是调节生态中的诸要素和社会中的诸要素去保护生态环境,能够通过不同部门的不同作用将生态环境修复到最大程度。这就要求对于目前的重点破坏的地方进行重点修复,比如说荒漠化要通过植树造林,雾霾天气要通过减少废气物的排放等等,要重点要素重点治理,实现系统最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各个部门联合起来,要求各行各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作用,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污染问题,资源问题,植被问题,荒漠化问题等各种问题统筹兼顾,综合治理。
  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5]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也要做到依靠人民,并且最终造福于人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证。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人类的正常生产生活也就无从谈起,自然界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为人们提供了活动场所。要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生态文明思想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丰富能够造福于人民,良好的生态环境更能为民生带来福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给人民群众最公平的公共产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人民都能够享用到的,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直接受用者就是人民。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来让人民群众受用,也是当前我们党执政的重要任务。2050年我们就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要始终沿着这个目标迈进,早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强国。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新华网.2017-10-27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新华网.2017-10-27
  [3]刘海燕.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思想的哲学意蕴分析[J].新西部,2018(33):7-8.
  [4]刘海燕.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思想的哲学意蕴分析[J].新西部,2018(33):7-8.
  [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141-143.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有企业的经营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在企业的工作当中,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党建和思想政治的工作,而且这些工作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新时代下,企业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就一定要重视对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这样才可以使企业更好的进行工作,从而得到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现阶段社会的经济形势在不断地进行发展,国
期刊
摘要:五四运动距今恰逢百年历程,其所蕴含的五四精神已成为青年运动的风向标,发扬五四精神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实现全面小康与民族复兴而奋进具有重大意义。从“为什么培养”看,从“培养什么”看,从“怎么培养”看,三个方面探析青年的培养工作。  关键词:新时代;五四精神;五四运动;新时代青年;民族复兴  一、五四精神视域下培养新时代青年,必须首先回答“为什么培养”的问题  培养青年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
期刊
摘要:2017年2月28日,教育部党组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党建工作标准》,文件中对于学生党员的教育以及培养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进一步确立了校、院党校的主体地位,这就意味着包括高校二级分党校在内的党校在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的高校二级分党校存在着教育培养形式单一、内容固化等问题,教育培养成效亟待提升,本文将结合二级分党校工作经验以及相关文件精神要求,探索创建平台多
期刊
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优化逐渐完善,国企优化持续深入,展开国企党建工作也有着全新的挑战。经过优化组织形式,达成国企党建以及业务工作的有效结合,实现党建和业务工作的一同加强,有助于唤起党建工作的活力,有效地加强企业之间竞争的优势。  关键词:党建工作;国有企业;拓展;探究  习总书记在国企的党建工作中强调:“兼职当对国企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务必一以贯之。”这是由国企党建工作的行动纲要,是国企的
期刊
摘要:新时代的到来和改革开放大门越开越大,西方的社会思潮也不断进入中国,各种社会思潮靡然成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选择等产生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对巩固和提升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领导能力和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  所谓社会思潮指的是:在特定时期内,反映不同阶级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相比于从前而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升,房屋建筑领域作为保证人们日常生活的领域,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实际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为了更好的保证工程具有较高的质量,我们需要保证外墙的防渗漏施工质量。外墙的防渗漏施工质量在整个工程施工的过程当中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外墙因为质量不好出现了渗漏的情况,那么不但房屋会出现不美观的情况,房屋建筑的实际使用也会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学习习近平的群众观,了解其对待人民群众的看法、态度和观点,介绍习近平群众观的时代价值与基本内涵。旨在达到使得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在新时代学习践行习近平的群众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时刻将人民群众放在首位。  关键词:群众观;时代价值;基本内涵  在《习近平用典》敬民篇中有这样一句古语: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
期刊
摘要:《新闻当事人》是湖南卫视2012年推出的全国第一档80后青年发声新闻节目,节目核心调查记者群全都是80后。以新闻当事人为核心,以事件各相关人、围观者为话题支撑,关注社会群体心理需求、现实困境、焦点话题,引发观众共鸣。  关键词:新闻节目;娱乐性;严肃性  尼尔波茨曼的《娱乐至死》中说过,我们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东西;美国战略专家布热津斯基的奶嘴战略;《道德经》中谈到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
期刊
摘要:高等院校党委书记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高级管理者,是我国大学教育体系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主要阐述了江西省高等院校党委书记的群体性素质调研情况,同时分析了高校党委书记群体性素质缺失问题,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等院校;党委书记;群体性素质  在我国大学治理模式中,领导体制由“一元化党的领导体制”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的负责制”,党委书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至今,已有近百年历程。百年前,五四运动的先驱们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下,逐渐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华民族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研究建党初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想转变对培养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梳理了近20年来关于建党初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思想转变的研究,学界的研究以“如何科学认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如何客观把
期刊